從教32年,她把所學和愛都給了學生

2021-01-18 南京晨報網

楊曉輝,本科學歷,江北新區鐵路小學語文教師、南京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從教32年來,一直盡心盡責教書育人,力爭不讓一個孩子掉隊,認真負責不怕吃苦的工作態度深受家長稱道,所帶班級成績優秀,班主任工作也非常出色,曾被評為區優秀教育工作者和區優秀班主任。她還酷愛書法,書法作品多次入選市區書法展,並在江蘇省教師正書書法比賽中多次獲獎。

南京市鐵路小學 楊曉輝

鐵路小學位於南京市江北新區扶輪后街33號,校園不大,但環境優雅,充滿傳統文化氣息。記者在教學樓三樓走廊遇到楊曉輝老師時,她正利用課間空隙,俯下身子跟一位學生交流,不時用手撫摸孩子的頭,眼中充滿母愛之光。

「我現在主教四年級語文,是那種大循環式地跟班走,當老師32年了,以前一直是班主任,今年不是了,再幹幾年就退休了。」楊老師說,她是蘇北徐州人,小時候就夢想當一名教師,後來報考了蘇州鐵路師範學院。1988年,她畢業分配到浦鎮鐵路小學,1998年調到鐵路小學,再也不曾離開過。

「人生有很多追求,我就喜歡教書,可以每天跟孩子們在一起,把所學和愛給他們的同時,自己也有了一顆永遠年輕的心,感覺生活充實,充滿陽光。」楊曉輝說。

閱讀教學:領悟書本的厚與薄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教學中的一大重點,也是難點。楊曉輝說,在每學一篇新課文之前,她都讓孩子們搜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如作者的介紹、寫作背景、文中人物的其他故事等等,再教會他們從大量的資料裡篩選出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在課堂上讓孩子交流,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果有比較難的地方,孩子理解得不夠深入,她再補充一些資料幫助他們理解。對於孩子收集到的與課文內容關係不大的資料,就讓孩子貼在黑板邊上,利用課間、夕會時去讀一讀、看一看,在潛移默化中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了孩子的眼界。她還利用課文中的空白處,讓學生仿照文中的句式補寫一些內容,根據課文內容續編故事,根據自己的理解把故事講給別人聽,這樣,既內化了課文語言又提高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此一來,課文內容就延伸了,豐富了,就會給人書變「厚」了的感覺。

但是,學生學會把書本讀「厚」還不行,還要學會把書本讀「薄」。怎樣讀薄呢?楊曉輝說,這就要學生學會概括主要內容,學會列小標題,給文章勾出提要,如讓孩子說說文章講了幾件事,把幾件事連起來,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有的課文題目就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內容,告訴孩子從課題入手就知道課文大概寫了什麼,利用提取關鍵字列提綱。孩子們按照楊老師教給他們的方法去閱讀,在閱讀中學會運用,又能感覺到書變「薄」了。在閱讀中學習,她的學生語文整體水平普遍提高,學生張雲博曾在國家級閱讀比賽中獲獎。

母愛情懷:每個孩子都是寶

在楊曉輝的三口之家中,丈夫和她一樣整天忙於工作,女兒從小到大,都是自己乘坐公交車上學。現在女兒讀大學了,倒是經常向她問寒問暖的。所以,楊老師認為虧欠女兒太多,一提起這話茬眼圈就溼潤了。她的時間去哪了?都給了班裡的孩子!

除了在課堂上的教學和呵護,在課餘時間,楊曉輝一樣關心她的學生。學校附近的浦口公園,時常可以看到她和一群孩子的身影,她帶領學生在那裡讀書,親近自然,感知季節的變化。

對於那些有特殊情況的學生,她更是關懷備至。有一年寒冬,班裡馬同學家不幸失火,財物付之一炬,馬同學情緒一度低落。楊曉輝第一時間發動學生捐款捐物,親自安慰照顧馬同學並家訪,讓孩子走出災難陰影,重拾信心。

班裡有位女生作文水平落後,她上課時就多給孩子回答問題的機會,並予以鼓勵和表揚,讓孩子先樹立信心,再努力追趕,兩年後,該同學語文成績從班裡最後一名提高到中上等水平。

習書問道:以身作則鑄師魂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楊曉輝經常用這句話激勵學生,同時也鞭策自己勤奮學習,做任何事情都要以身作則。「我要求孩子們做到的事情,首先自己必須做到。即使是打掃衛生,每次我也是走在前面,帶動學生一起幹。」她說。

「除了語文課,楊老師還擔任二年級書法課。其實她原本不會寫毛筆字,靠近幾年努力學習才勝任的。」鐵路小學何雅玲校長說,作為書法特色學校,該校專門設立了教師書法課堂,聘請書法家任教,每周三輔導教師們寫毛筆字。目前,該校全體教師書法水平大大提高,楊老師就是其中之一。除了學校的書法課,她還參加了校外的書法學習班,每晚堅持習書2小時,漸漸對書法有了認知,體會到了書法的精妙與趣味。正是由於她堅持不懈的努力,她的書法水平不斷提高,作品多次在省市級比賽中獲獎。

「學習書法,其實也是修心養性的過程,我把它總結為習書問道。」楊曉輝說,在學習過程中,自己能夠平心靜氣,用心專注。書法課上與同事、書友們一起切磋學習,取長補短。與此同時,她從書法學習中也領悟到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人生哲理,自然就融匯到她的日常教學中。

就這樣,楊曉輝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在自己的教師之路上。在她背後,一棵棵幼苗正「拔節吐穗」,茁壯成長。在她面前,迎來的是一張張幼稚的臉龐,一雙雙充滿期待的眼睛。所以,她依然在路上。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李燦倫

相關焦點

  • 從教32年,愛生如子,最美教師胡金吾——三尺講臺守初心
    直播南陽訊 一邊是病重妻子急需照顧,一邊是100多個等著上網課的學生,作為丈夫,作為老師,他除了在醫院時刻陪伴妻子外,還把「直播課堂」搬進了病房、醫院衛生間甚至是醫院樓梯……只為不耽誤孩子們一節課。他就是南陽市宛城區溧河鄉第二初級中學教師胡金吾,一位從教32年,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
  • 從教60年,這些當代古典樂派的領軍人物都曾受到她的栽培
    他們在中國乃至世界的舞臺上發光發亮,也將當年的所學所得傳遞和分享給更多的人。為了讓更多有才能和天賦、熱愛音樂的琴童們受到專業的藝術教育,丁教授向求學若渴的社會生源打開大門。同時,丁教授認為音樂並非孤立的技藝練習,而是一門系統的學科。
  • 富灣小學李秀華老師:從教三十載,與學生苦甜相伴、共同成長
    富灣小學的李秀華老師1987年9月開始參加工作,至今已經在教壇上耕耘了三十一年了。這三十多年來,她一直堅持在三尺講臺上書寫一位人民教師的青春和熱血。從教路上,與學生苦甜相伴,共同成長,她體會到了箇中滋味,並深深愛上了這片講壇。工作以來,李秀華老師一直專注教學,不斷地磨鍊和提升自己。一份春華,一份秋實。
  • 她是學生眼中的漂亮女教師,帶的學生成績優異,從不當眾批評學生
    2018年到2020年劉珊珊從教歷程:從2018年9月到2019年6月,教授一個快班,並且在一年內考完了Alevel四科,學生所獲成績全部為A或A星。同時教授兩個普通班的P1,一個普通班的p3。因為她覺得不管是好的習慣,還是把知識學到精的決心,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學生看在眼裡,做好榜樣,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3、每個學生都是她心裡的「神仙孩子」 從教以來,劉珊珊和學生一直保持著亦師亦友的關係。
  • 湖北英山方紅星:鄉村從教四十年 愛崗敬業一路歌
    三十多年的教學工作使他更加明白,熱愛鄉村教育,熱愛學生,視孩子勝過己出才能稱職教好學生。對那些平時學習困難的學生更是加倍愛護。他從當民辦教師起就十分注意教學方法,收集教學體會。「靜坐常思己課,閒談勿論人非」,「唯人師表」等語句都是出自他之口。因此民辦教師時他就擔任了鄉中心學校教導主任。教學成績總是名列前茅。
  • 委員情懷 | 顏清:圓夢從教踏歌行 區情民心俯身聽
    她熱愛教育事業,堅守教育初心,在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還將自己對人生的態度、對社會的思考傳遞給學生。對待委員履職,她也一以貫之投入熱情,用心思考、用情為民,以專業建言為促進教育發展呼籲,為助力虹口發展發聲。傳家風,立初心,圓夢從教踏歌行
  • 2020年感動中國的教師故事:我和7名孤兒學生的故事
    圖為:劉老師和孤兒學生吳順利、貧困留守兒童吳秋秀我從教30多年,所教的學生中有7名孤兒學生,這7名孤兒學生,有的成家立業、有的在讀職校、有的還在小學學習,我和他們的故事時刻銘記在心。2012年5月8日,李兵同學父親患尿毒症不幸去世,2013年6月4日,噩運再一次降臨李兵同學家庭,母親又患尿毒症不幸離,2年李兵同學失去了爸爸媽媽,成了可伶的孤兒,我通過努力,為失去雙親的孤兒學生李兵向社會各界募得善款18000餘元,讓失去雙親的孤兒李兵重返校園學習,李兵讀職校時學的是機械技術,現已成家立業,在外打工開挖機,工資比我還高呢!
  • 從教三十載|有股倔勁!理工情懷!永葆激情!他們是北理工的奮鬥者!
    三十年來,我像珍惜一粒粒糧食一樣,珍視工作。」從教三十年,這些寶貴品質和作風深深紮根在張振華的思想深處。1986年,張振華從山西陽泉考入了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成為了家鄉父老們的驕傲。1990年,張振華留校工作,開啟了在北理工的從教生涯。三十年來,他做過輔導員、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做過學工部(武裝部)副部長,也擔任過學院黨委書記。
  • 用什麼對學生最好!內江這所學校的回答是
    羅超逸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李冰老師對貧困學生的幫助讓她深受感動。羅超逸的表哥名叫鍾智,是李冰班上初2003屆5班的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李老師不僅為他義務補課,還常常給予資助。在李老師的精心呵護下,鍾智以全市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內江二中高中,就讀於2006屆2班,後考入清華大學。
  • 陳佩玲:桃李芬芳從教看,要把金針度與人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作出決議,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我國的教師節。1985年9月10日,是中國第一個教師節。尊師重教是中國的優良傳統,早在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時期,就提出「弟子事師,敬同於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無類」「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被中國人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 老師的小幸福,收到畢業24年學生的暖暖心意
    三湘都市報1月6日訊(記者 田甜 視頻/圖 實習生 任杏梓 羅楊薇)24年、5000公裡.....尋常日子裡聽起來遙遠而漫長的數字,卻成了長沙教師劉曉瓊心中最溫暖的存在。兩天前,她收到了來自5000公裡外,一名已經畢業24年的學生楊明亮的驚喜禮物——兩本自製檯曆。
  • 4個學生1個老師!雲南深山裡有這樣一所學校……
    教育的意義,除了教授知識,還有傳承:信仰、精神、人格……無需用華麗的辭藻去讚美,一個人民教師,如果他的學生願意在長大以後成為他,那他縱然平凡,也必定偉大。一所學校,4個學生。一位老師,4種身份。經過了幾個小時彎彎繞繞的山路,記者到達了雲南省大理市唯一的一師一校教學點——挖色鎮的花椒箐小學。
  • 廢除中小學職稱工資,就能讓教師安心從教嗎?
    提問者的邏輯是這樣的:1,中小學教師現在不能安心從教;2,不能安心從教的原因是中小學教師的職稱工資有問題;3,所以,中小學教師職稱工資應當廢除。雖然,這是一個提問,看上去是要尋求別人的解答,實際上,提問者的立場、觀點和態度都是明顯包含在問題本身的。我們依次來做些簡單的分析:1,中小學教師安心從教的關鍵因素1)經濟上肯定要有不錯的待遇。
  • 名師匯 | 李愛鳳:做推動學生成長的智慧教師
    他們高尚的師德情操、強烈的責任意識、無私的奉獻精神、先進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學技能、閃亮的教學業績,充分表明了他們不僅學為人師,而且行為世範,他們是新時代教師的楷模。即日起城陽教育將陸續推出系列報導,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領略他們的風採。李愛鳳,城陽區實驗小學教師,2000年7月畢業於青島大學師範學院小學教育專業。
  • 名單出爐,新華中學5名學生獲全國獎!
    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CSP-J/S2020第二輪認證評級名單揭曉,新華中學學生在比賽中大放異彩,共捧回2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2018級8班的楊尚霖、2018級9班的李文軒分別以210和225分成績喜獲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CSP-J/S2020第二輪認證評級一等獎,2018級16班的張意帆獲二等獎,2018級17班的張義鳴、2019級11的周冉獲三等獎。
  • 一位從教20年的英語老師告訴你,農村孩子該怎樣學英語?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著農村孩子的教育問題,很多時候我們都在談論「留守兒童」的話題,今天,和一位從教英語20多年的鐘老師在談論留守兒童的時候,聊著聊著,就聊到了這些孩子的英語學習是其學習成績下降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文化知識水平相對較低的農村裡,英語的學習更讓人棘手。
  • 雲南昆明學汽修費用多少?學汽修的學費是多少?雲南恆通汽修學校
    學什麼技術,選什麼學校?曾經成為廣闊初高中畢業生和家長的難題。各類院校良莠不齊,使家長和學生頭昏眼花,不知如何選擇。學汽修技術為什麼汽修學校比修理廠好,下面雲南恆通汽修學校從以下四個方面為大家一解疑惑。
  • 如東縣掘港小學2019-2020學年度「樟園十佳教科研能手」出爐!
    她在理論學習中勤於思考,在教育教學中善於發現,在課題研究中勇於探索,在教育實踐中敢於改革。她主持和參與了多個課題研究,多篇論文發表在省級刊物。在教育教學和教育研究的路上她將繼續砥礪前行……陳秋紅她從教二十四年,一直擔任中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中,她,不停地探索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地改進教育教學方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 南漳:教師李瑜樂當學生義務「理髮師」
    12月20日下午,南漳縣薛坪鎮朝陽中心小學李瑜老師正為三年級學生李大傑理髮   李瑜是朝陽中心小學一名從教37年的老教師,給學生理髮已不是「新鮮事兒」。   該校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由於父母不在家,好久沒有剪過的頭髮顯得蓬爛。為了幫學生解決這一難題,李瑜買來理髮工具,利用年輕時學過的理髮手藝,課間休息、課外活動、周末等,有空了就給頭髮長的學生義務理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