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女兒吳青:母親冰心教我尊重人和生命

2020-12-24 澎湃新聞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蘇楓

  2020年10月5日,是冰心雙甲子誕辰(120周年)。回溯母親的生命史,從福建出發,經過煙臺到北平,再去日本、美國,甚至環遊世界,女兒吳青發現了一代中國女性延展個人生命的歷史。

  

  中國山東省煙臺市煙臺山冰心紀念館 圖片/hellorf

  採訪冰心的小女兒吳青,是在2020年10月,冰心先生雙甲子誕辰(120周年)。

  吳青已經83歲,父母和老伴相繼去世後,她依然住在冰心生前在北京居住的老房子。她出門要拄拐杖,但仍然每天都堅持下樓鍛鍊,因為「有太多事要做 」。

  「我所說的,你會如實記錄嗎?」吳青說,「我媽媽一輩子講真話,媒體更是要講真話。」

  整個疫情中,吳青最懷念的人是母親:「她給了我最大的自由,給我時間和空間讓我成長,教我尊重人和生命。」

  回溯母親的歷史,吳青發現了中國女性開眼看世界的歷史,從福建出發,經過煙臺到北平,再去日本、美國,甚至環遊世界。冰心是一代女性知識分子的縮影,為了探尋真理,走出書齋,以身體丈量世界。

  「我有堅定的信仰和深厚的同情」

  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在古城福州,名謝婉瑩。

  冰心從小在煙臺長大,父親謝葆璋參加過甲午海戰,後來被任命為中國海軍學校的第一任校長。給朋友介紹自己的女兒時,他總說:「這是我的女兒,也是我的兒子。」

  冰心是謝葆璋最大的孩子,她之後有三個弟弟。他們不稱呼冰心為姐姐,而是以「瑩哥」相稱。謝葆璋不以舊式女性的標準來培養女兒,不讓她纏足,教導她讀書寫字。在海軍學校的環境中,冰心的天性得到解放。

  中年的冰心在作品《我的童年》回顧童年時,認為自己的性格是「海化」的五點:

  第一是對於人生態度的嚴肅,喜歡整齊、紀律、清潔的生活;

  第二是喜歡空闊高遠的環境,不怕孤獨寂寞;

  第三是不喜歡鮮豔顏色的衣服,喜歡黑白灰藍;

  第四是喜歡爽快、坦白、自然的交往;

  第五是一生對於軍人普遍的尊敬。

  吳青說:「我姥爺教我媽媽騎馬、划船,我的媽媽沒有裹腳,耳朵也沒有扎眼。而且姥姥說,你不僅要有家庭,也要有自己的職業。所以,媽媽受到父母的影響就是自由自在的成長。因此,我覺得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姥姥和姥爺影響了媽媽,媽媽同樣又影響了我。」冰心一生追求博愛,在女兒吳青看來這背後是宏大的全球化視野。

  吳青回憶起小時候和母親的相處,冰心從不會把自己當成孩子來管教,她尊重孩子的天性和選擇,與孩子建立一種絕對平等的關係。

  五四運動滌蕩了一代青年的思想,在北京協和女子大學的19歲的冰心也參加了運動,她被選為學生會的文書,擔任文字宣傳工作。那個時期,她開始以「冰心女士」為筆名在《晨報》《小說月報》發表連載小說《兩個家庭》,並在21歲時轉入燕京大學本科。

  曾任冰心文學館館長的作家王炳根認為:「解決由於社會變革帶來的人的心靈與追求的問題,並非只有絕情、出走、鬥爭與革命。母親的愛、童年的回憶與大自然的召喚,同樣可以救贖心靈,達到平衡,實現人生理想,現出美好的前途與光明。也就是說,愛的實現,便是人性與社會異態的消失與常態的回歸。這種理念在五四時期的思想與文化觀念中,冰心是唯一的。」

  23歲,冰心在燕京大學本科畢業,獲得文學學士學位,之後赴美國留學,在途中結識了終生伴侶吳文藻先生。

  6年後,兩人學成歸來,在燕京大學舉行婚禮,婚後住在燕南園60號。31歲,長子吳平出生。結婚和生子沒有耽誤冰心的創作,她在生育期間創作力驚人,在兒子1周歲的時候已經出版了《冰心小說集》《冰心散文集》等。

  1932年出版《冰心全集》時,冰心躲到雙清別墅寫了長序,回應過對自己的種種誤讀和對「愛的哲學」的批評:「我知道我的弱點,也知我的長處。我不是一個有學問的人,也沒有噴溢的情感,然而我有堅定的信仰和深厚的同情。」

  「當你在舒適中走出,可能就是一次新生」

  1936年,36歲的冰心遊歷世界,包括美國、英國、義大利、瑞士、法國、德國、蘇聯、羅馬尼亞等國家。

  37歲,冰心回國,吳青出生。

  吳青8個月大時,雲南大學的校長熊慶來,請父親吳文藻幫他建立社會學。於是,在冰心38歲時,他們舉家搬遷到雲南。吳青回憶道:「在昆明,我兩歲了,鄰居有一條狗,我跟媽媽說:我要養狗。媽媽說:養狗的權利你自己要爭取。你必須答應四條:人吃飯狗吃飯;人喝水狗喝水;人跟狗不一樣,狗不能天天洗澡,你得給它刷毛;山上有狼,天黑之前你必須把狗叫回家。這是一個口頭契約,契約的意義是責任、承諾、擔當。媽媽相信我,而且她答應我的事,都做到了,這就是責任。我覺得這個精神對我太重要了,影響了我一輩子。」

  1940年,宋美齡邀請冰心到重慶,參加後方支持前方的抗日活動,吳青自然跟著到了重慶。「那時候,我會逮鳥了,並且抓一個準一個。有一次,天快黃昏了,我拿鳥在外面玩。媽媽說:你在外面回家的時候,最想幹什麼?我說:我最想見媽媽。媽媽說:你知道嗎?鳥也有媽媽,它的媽媽想它了,鳥也想它媽媽了。我就放了,再也不逮任何動物了,知道動物跟人一樣,這就是媽媽教我要敬畏生命。此外,那時我玩的都是男孩子玩的,我跳傘,還爬樹,媽媽從來不限制我。所以,我很感謝媽媽一直給我空間。如果說我媽媽跟人家不一樣的話,就是:從小我媽媽告訴我,我先是人,才是女人。男人,先是人,才是男人,所以大家都是人,人人平等。」

  冰心全家也是戰爭的受害者。戰爭中,她帶著孩子躲避戰亂,沒少進防空洞。因為顛沛流離,她沒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在《從重慶到箱根》,冰心寫道:

  「戰爭結束我們懂得了怨。而且我們雖然體驗了激烈的戰爭,也懂得了同情和愛。因此,我在歌樂山最後的兩年中,聽到東京遭受轟炸的時候,感到有種說不出來的痛苦之情。我想像得出無數東京的年輕女性擔心著丈夫和親人,背著柔弱的孩子在警報聲中擠進防空壕那悲慘的樣子。 」

  1946年,46歲的冰心到達日本東京,在東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學。

  1949年在日本所做的《怎樣欣賞中國文學》的演講中,冰心提出自己的態度:

  中國人是非宗教的民族。非宗教並不是反對宗教。中國沒有國教,沒有以神道來設教……孔子所說的天,並不是其他宗教所謂之天堂。孔子又說,「未知生,焉知死」,所以孔教不是宗教。宗教本來有兩個條件,一個是崇拜偶像,另一個是相信來生。在儒教裡這兩個條件都沒有。中國宗教是後來輸入的外來的宗教。……有一個家庭裡的人們信仰好幾個宗教。彼此不會衝突,也不會發生太嚴重的問題,這種現象在西洋是絕不會有的。文人……都是到了失意窮途,以宗教自解,而不是積極的信奉……中國人是非宗教的,這是到過中國的人都能感覺到的。

  1957年,冰心到南京、揚州、無錫、蘇州、上海等地參觀,期間寫了《小橘燈》。這個簡單的故事被無數中國孩子在《語文》課本中背誦:「我去朋友家,朋友不在,在電話亭打電話的時候遇到了一位小姑娘。小姑娘的母親生重病,我幫小姑娘給醫院打了電話。小姑娘回家後,我一直惦記著她,便到她家去看,得知醫生來過,母親病也好了一些。最後,小姑娘用橘子做了一盞燈送我下山……從那時起,每逢春節,我就想起那盞小橘燈。十二年過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來了。她媽媽也一定好了吧?因為我們都『好』了!」

  文章最後,冰心點出小姑娘的父親是因為同情革命者才被抓走的背景。文章的核心是她一貫的對人類普遍命運的關照。

  1977年,77歲的冰心和華裔女作家韓素音見面,在王府井全聚德吃烤鴨、喝啤酒時,特別放鬆、開心。

  談到往事,冰心點燃一支煙,喝了口酒,說,「那時和後來,許多人都沒有注意到我的『信仰』二字。」席間,冰心回答了韓素音對自己處境的關切,她說:

  「從日本歸來,最終是出於感情的選擇。故國故都,雖然出生在福建,但北京才是真正的故鄉。以感情的因素對人生做出重大選擇,往往要付出代價,但我無怨無悔。萬事都互相效力,每件事情不管好壞,都能找出積極的意義。秉此理念,許多原本不堪的局面都可改觀。其實,我是從另一個意義上去理解生活……當你在舒適中走出,可能就是一次新生。沒有這種走出,我們的人生將會如何的萎縮,那是不可想像的吧。」

  「在痛苦中也要感謝生命」

  女兒吳青回憶說:「媽媽在80歲之後創作又是一個新高潮,那時候巴金舅舅(備註:巴金和冰心以姐弟相稱)在寫《懺悔錄》,他要講真話。為什麼巴金跟我媽媽成為好朋友,因為他們求真,對讀者有真愛。」

  巴金先生和冰心是摯友,兩人在晚年一直堅持手寫通信,最後一封信,冰心那時疾病纏身,互相只有一句話:「我很想念你!」

  巴金談起冰心時,曾說,「一代代的青年讀到冰心的書,懂得了愛:愛星星、愛大海、愛祖國,愛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輕人都讀一點冰心的書,都有一顆真誠的愛心。」

  1990年,90周歲的冰心立下了遺囑:

  「我如果已經昏迷,千萬不要搶救,請醫生打一針安定,讓我安安靜靜死去:遺體交北京醫院解剖;不要遺體告別,不開追悼會;骨灰放在文藻的骨灰盒內,一同灑在通海的河內;存款,除了分給吳平、吳冰、吳青的,其餘都捐給現代文學館。牆上的字畫和書櫃。書架上的書,有上下款的,都捐給現代文學館;我身後如有稿費寄來,都捐給現代文學館;書籍裡面,沒有上下款的,可以捐給民進圖書館(工具書你們可以自己留下)。」

  遺囑立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冰心又做了修改,將存款其餘都捐給現代文學館,改為希望工程,她希望以微薄之力獻給一生都關切的孩子們。

  在女兒吳青的記憶裡,冰心把絕大部分「身外之物」都捐了出來,甚至包括家裡的老貓和暖氣片,都送給了現代文學館。

  晚年的冰心,筆耕不輟。她在《談生命》中寫道:

  宇宙是一個大生命,我們是宇宙大氣風吹草動之一息。江流入海,葉落歸根,我們是大生命中之一葉,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們是多麼卑微,多麼渺小,而一滴一葉的活動生長合成了整個宇宙的進化運行。要記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於水道要經過不同的兩岸,樹木要經過常變的四時。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我曾讀到一個警句,是「願你生命中有夠多的雲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世界、國家和個人的生命中的雲翳沒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1999年2月28日,冰心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

  受到母親言傳身教的吳青,與好友謝麗華在1998年共同創建農家女實用技能培訓學校,屬於非營利性質。截止2020年10月,22年間,農家女學校已培養了20470名學生(都是女性)。

  吳青對記者說道:「經過我們培訓的女性,眼睛是發亮的,不再黯淡。」疫情之後,教育並沒有中斷,她還是給學生們上「雲課」。

  在這個過程中,困難和挫折重重。吳青認為最重要的支撐就是母親冰心臨終絕筆的那句話:「有了愛,就有了一切。」

  有愛,因此生生不息。

  (參考資料:《冰心全集》;王炳根《冰心傳:愛是一切》;張莉《中國現代女性寫作的發生:1898—1926》)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0年11月上旬刊

相關焦點

  • 冰心誕辰120周年 吳青追憶母親「愛的哲學」
    這是吳青與母親冰心之間的第一個口頭契約。吳青 彭莉芳 攝「母親先當我是人,才是孩子。」吳青說,「媽媽在身體力行地教導我,人得有責任,教我平等誠信責任的契約精神。」這份責任,吳青也記了一輩子。年紀稍長,貪玩的吳青學會了逮鳥,「抓一個準一個,放在手裡玩」,經常天黑了也不著家門。
  • 【菲律賓《商報》】冰心誕辰120周年 吳青追憶母親「愛的哲學」
    發言時,腿腳不便的吳青堅持站起身,舉起一張寫有「人」字的紙張向眾人展示。在吳青看來,冰心精神最重要的核心是愛,「人」則是冰心「愛的哲學」之基本——「媽媽一直堅持的,就是做一個人」。  回憶和母親的相處,吳青說,冰心從不只把自己當孩子來管教。小時候,吳青想養狗,母親告訴她要養狗須擔起它飲食起居的責任,吳青考慮再三答應了。這是吳青與母親之間的第一個口頭契約。
  • 冰心女兒吳青的深情回憶:那些小時候媽媽教我的事
    冰心幼女吳青在發言中拿著當年母親寫給她的「讓世界充滿愛」。記者 鄭帥 攝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今年是冰心先生誕辰120周年,18日,相關紀念系列活動在榕舉行,冰心的兒子吳平、兒媳周小凡伉儷,冰心的女兒吳青,專程來榕參加紀念活動。活動中,吳青向記者深情講述了小時候媽媽從小處入手、教她為人處世道理的故事。這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讓人再次感受到冰心先生高尚仁愛的品格。
  • 冰心誕辰120周年 鐵凝將120朵紅玫瑰組成的花束獻到她墓碑前
    9月30日上午9點30分,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冰心女兒吳青與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李敬澤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向冰心墓敬獻鮮花,鐵凝將120朵紅玫瑰組成的花束輕輕放到墓碑前,以紀念冰心120周年誕辰,並向冰心先生的塑像三鞠躬。冰心生前回憶大學生活時曾說道:「1919年,我進協和女子大學時,在長廊下開滿了長長的一大片猩紅的大玫瑰花。
  • 冰心文學 | 冰心女兒作客盛典現場,131名選手獲年度金銀銅獎
    11月21日,由深圳新聞網、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盛典中國·深圳組委會聯合主辦,博恩國際教育集團承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盛典」在深圳商報社大廈成功舉行。冰心女兒、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吳青詩人、作家、國家一級編劇楊爭光冰心女兒、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吳青,詩人、作家、國家一級編劇楊爭光在現場發表講話並為獲獎者頒獎。
  • 寫《蕭紅傳》《廬隱傳》《冰心傳》的肖鳳
    肖鳳和丈夫成了冰心家的常客、冰心老人的親密學生和無話不談的忘年交,並與冰心女兒吳青教授也成了朋友,一直有來往。肖鳳就是這樣在深入採訪和了解冰心老人和冰心家庭的基礎上,以最大的熱情夜以繼日地投入寫作,終於寫出了23萬多字的《冰心傳》。一個夜晚造訪林非夫婦,肖鳳又與我詳細談起了一年前(1991年春)在香港會見母親的情景。肖鳳孩提時代,生母因公出差去了臺灣,接著祖國大陸解放,母親孤身一人留居海島。漫長的半個世紀過去了,與母親終於聯繫上了。
  • 新萬寧人吳青教授:為「第二故鄉」發揮餘熱
    吳青教授:「首先既然在萬寧我和女兒共同買了這個房子,那我喜歡這個地方,第二我從事了一輩子的專業古箏教學,那麼在這裡閒下來了,一方面當候鳥,一方面覺得要利用一點時間做些事情。」吳青教授:「首先我自己從事這個古箏專業,我喜歡,投資了,買琴了,花時間上課了,所以很累,有時候一身的汗,還是很累的,今天也是汗直流,但是很愉快,看到孩子們一點點的進步,慢慢的不懂什麼叫複課,不懂怎麼彈古箏,不懂古箏怎麼回事,像聽天書的感覺一樣,慢慢到現在這個樣子,還是很高興的。」
  • 夜讀《我的故鄉》 |懷念「福州女兒」冰心|二十世紀|冰心文學館|...
    朗讀者: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主持人 張寧她是二十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她的作品影響了中國以至世界千千萬萬的人她就是「福州女兒」——冰心▲冰心今年是冰心誕辰120周年今天,冰心的眾多粉絲來到她的故鄉這是當年冰心祖父藏書與讀書的地方。冰心在《我的故鄉》一文裡透露:祖父特別的愛她,原因之一便是她雖然常去他的書房看書,但卻從來沒有翻亂他的書籍。她說這個堆滿書的地方,是她的「樂園」,她一有空就鑽進去翻書看,而看過的書當中,給她印象最深的,是清朝袁枚的筆記小說《子不語》和林紓翻譯的法國名著《茶花女遺事》,而這也是冰心閱讀西方文學作品的濫觴。
  • 冰心與吳文藻:因萍水伏白首雙星(2)
    冰心在無數文章裡謳歌過的母親楊福慈,去世了,冰心悲痛至極,後來,她在《南歸》這篇長文裡,追記了母親病重而離去的全程,她的無告和悲切,盡在字裡行間。緊接著,是吳文藻父親吳煥若的永去。吳謝兩家籠罩在濃稠傷慟中。孤單的吳母來到北平,和冰心夫婦同住,謝葆璋因退休也返回北平。這時,冰心的二弟謝為傑和吳文藻的妹妹吳劍群,都升入燕大,他們雖住宿舍,卻常到冰心家探望。
  • 冰心與吳文藻:因萍水伏白首雙星,相知相愛度一生
    謝家有女自遠歸,謝葆璋、楊福慈夫婦緊緊抱住更加成熟婉秀的女兒,你一句我一句地問詢著,這樣的失態,冰心從所未見,她不知從何說起,是叫著「父親」「母親」,把他們一一勸回椅上。離情敘過,冰心想起吳文藻的信,不好意思當面交給父母,便想著,抽空放在父親書桌,父親自會明白一切。這才忙起到母校任教的事。
  • 漯河兒童文學作家田建中獲得2019年冰心文學獎
    近日,中國三大兒童文學獎之一的2019年冰心兒童文學獎在京隆重揭曉。河南省漯河市兒童文學作家田建中從上千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他的散文故事《借鞋》喜獲佳作獎。填補了漯河市在這一領域的空白,為該市的兒童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增光添彩。
  • 《冰心散文集》
    冰心對小動物動了情,小動物教會她仁愛。除了冰心,懷有這種仁慈的,還有語言學家季羨林。小貓小狗小花小草,教會了季羨林如何保持悲天憫人的大情懷。從季羨林的文字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對世間萬物的愛,以及面對生命離去時,他的痛徹心扉。他對動植物如此,對人更是如此。季羨林的母親曾對周圍的人說:「如果早知道送孩子出去就不回來,在當時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
  • 冰心的同性情結:單戀女教員,與學姐相互傾慕,陷入同性三角危機
    幾個學期之後,冰心的數學成績漸漸跟上了教學進度,T老師也非常為她開心,曾屢次在冰心母親面前誇獎冰心「天資聰慧」。而對於冰心,這種長久的課後陪伴也讓她單純的敬仰之情開始摻雜上很多更複雜的情愫。冰心在文章中是這樣形容自己與老師四目相接時的歡喜之情的:「在我偷看她的時候,有時她的眼光正和我的相接,出神地露著潤白的牙齒向我一笑,我就要紅起臉,低下頭,心裡亂半天,又喜歡,又難過,自己莫名其妙。」
  • 冰心誕辰120周年 | 在我不知道世上有個我的時候,她已愛了我了
    寫作時的冰心我不信我智慧,我又信我智慧!母親以智慧的眼光,看萬物都是智慧的,何況她的惟一摯愛的女兒?「頭髮又短,又沒有一刻肯安靜。早晨這左右兩個小辮子,總是梳不起來。我奇怪我竟不懂得向父親索要我每天照的相片!「陳媽的女兒寶姐,是你的好朋友。她來了,我就關你們兩個人在屋裡,我自己睡午覺。等我醒來,一切的玩具,小人小馬,都當做船,飄浮在臉盆的水裡,地上已是水汪汪的。」寶姐是我一個神秘的朋友,我自始至終不記得,不認識她。然而從母親口裡,我深深的愛了她。
  • 尊重生命
    世間上最寶貴者莫如生命,任何生命都應該獲得吾人之尊重。殺生害命是最惡劣的行為,今人任意破壞生態,無視於環保的重要,這也是傷害生命的表現。  你看,一己的私慾可以引起戰禍,一念的仇恨可以施予種種的酷刑。甚至親人互相嫉妒,朋友彼此殘害,不尊重生命已達到極點。為了口腹,生魚片、燜活鱔、挫魚、烤鳥、醉蟹、烹蝦。語云:「欠債還錢」,但欠命不知要還什麼?
  • 冰心:「有了愛就有了一切」
    面對女兒拋卻「樂群」、只知「敬業」的勇敢,父親表示他對「犧牲」者的擔憂。而女兒的回答則是決絕的:「這在我並不是犧牲!我晚上舉著火炬,登上天梯,我覺得有無上的倨傲與光榮。幾多好男子,輕侮別離,弄潮破浪,狎習了海上的腥風,驅使著如意的桅帆,自以為不可一世,而在狂飆濃霧,海水山立之頃,他們卻蹙眉低首,捧盤屏息,凝注著這一點高懸閃爍的光明!
  • 為何不喜冰心?身雖受洗,心卻寒涼,她「愛的哲學」被親孫子打臉
    24歲前後,冰心寫的《寄小讀者》,就是扮演了這樣一個母親和貼心小姐姐相結合的聖母角色,在其中的通訊裡她說:「我寫兒童通訊的時節,我似乎看得見那天真純潔的對象,我行雲流水似的,不造作,不矜持,說我心中所要說的話。」光看冰心說的這話,就覺得她挺矯揉造作的,哪有自己這麼誇自己的。那冰心的聖母形象是如何立起來的呢?
  • 冰心《繁星 春水》名著閱讀
    第二,纖柔是冰心詩歌的另一個顯著特色。第三,文字清新秀麗,韻律渾然天成,意境優美,充滿詩情畫意。1、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1)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它的巢裡;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裡。(2)母親呵!我只要歸依你,心外的湖山,容我拋棄罷!(這幾句簡短的話就說明,在她眼裡母愛偉大無窮,她可以為了母親拋棄一切的身外之物。)(3)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他細小的身軀裡,含著偉大的靈魂。
  • 母親教我愛別人,卻忘了教我如何去愛她
    每次在自己憤怒時,母親都會智慧地化解我的怒火,教我心存善念,去愛別人。不是我天性善良,而是母親太善良,一直用言傳身教的方式來告訴我,心存善念對待一個人是多麼的重要。讓我在一次次被委屈對待時,還不去報復對方。長大步入社會後,才深深地感知到母親教我愛別人是多麼的重要,很多幸運的時刻,都是自己善意的對待別人,才會獲得驚喜的回報。三、母親教會我,愛一切。
  • 一起緬懷這位「福州女兒」!
    》重溫了冰心先生作品的文學魅力冰心的兩個兒女90歲的吳平和83歲的吳青趕回被冰心稱為「我的父母之鄉」的福州他們與喜愛冰心的讀者、市民一道正在展廳中循環播放▲童年冰心冰心文學館學術研究部主任邱偉壇告訴記者,1911年的冬天,冰心隨父親從山東煙臺回到福州故鄉,從嚴冷枯黃的北方歸來,看到青山碧水的福州,使她驚訝而歡喜,一時覺得,她的生命的風帆,已從蔚藍的海,駛進了碧綠的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