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有了愛就有了一切」

2021-02-16 詩刊社

點擊上方「詩刊社」可以訂閱哦

來源:《光明日報》8月12日14版

1980年12月,冰心留影

文丨何向陽

冰心是20世紀同齡人,她1900年出生,1999年去世,經歷了整個20世紀。至今她依然令人想念,原因也不複雜,就在她自己說過的話、寫過的文字裡:「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愛,是冰心留下的一份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冰心深愛大海,她的多部作品中瀰漫著對海的依戀之情。她出生於與海相鄰的福建,幼年又隨父親到煙臺居住,海的景象在她的童年記憶中揮之不去。在波濤洶湧的大海所代表的大自然中,年輕的冰心勇敢地證明自己。大海暴烈的一面也被她靜觀了悟,成為養育自己輕健身體、清澈目光的一部分。比如她嚮往著要成為一個燈臺守,在怒海之上守衛燈塔的「光明的使者」,她覺得「看燈塔是一種最偉大、最高尚,而最有詩意的生活」。

面對女兒拋卻「樂群」、只知「敬業」的勇敢,父親表示他對「犧牲」者的擔憂。而女兒的回答則是決絕的:「這在我並不是犧牲!我晚上舉著火炬,登上天梯,我覺得有無上的倨傲與光榮。幾多好男子,輕侮別離,弄潮破浪,狎習了海上的腥風,驅使著如意的桅帆,自以為不可一世,而在狂飆濃霧,海水山立之頃,他們卻蹙眉低首,捧盤屏息,凝注著這一點高懸閃爍的光明!這一點是警覺,是慰安,是導引,然而這一點是由我燃著!」年輕的冰心所記其實是一種自己化為燈臺守形象的理想,是以巍然屹立的白塔對抗暗灰色的波濤而守護著航海者航向的神聖性。面對父親的猶豫和珍愛,她鄭重地回答:「這一切,尤其是我所深愛的。為著自己,為著眾生,我都願學。」這已超出了談海的範疇,大海暗示著註定不平凡的人生道路,燈塔守護者隱喻的是崇高的人生理想。於是,父親斷定,「我知道你會登梯燃燈」!

然而做一個燃燈者,就必須能夠耐得住大寂寞,能夠將自我的價值與眾生的進步緊緊地捆在一起,就要全心全意,並且一念至誠,堅持到底。冰心曾說:「創作來源於生活,沒有生活中的真情實事,寫出來的東西就不鮮明,不生動;沒有生活中真正感人的情境,寫出來的東西,就不能感人。」

光明源於作家內心對信念的堅定。王蒙的評價是:「她樹立了一個非常實在、樸素、純淨同時又是很有格調的形象……隨著時代、社會的發展,我們越來越需要冰心這樣的作家,這樣的道德文章。」冰心以她畢生的創作踐行了這一理想,正如巴金所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讀到冰心的書,懂得了愛:愛星星,愛大海,愛祖國,愛一切美好的事物。」她的燈臺守的形象已牢固地佇立於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中。

1923年夏,冰心的燕京大學畢業照

茅盾在《冰心論》中曾說:「一個人的思想被她的生活經驗所決定,外來的思想沒有『適宜的土壤』不會發芽。」鬱達夫稱冰心「散文的清麗,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純潔,在中國要算是獨一無二的作家了」。這些思想、風格的肯定,都說明冰心在早期寫作中已經展現出令人欣喜的才華。

從傳播學上看,冰心在這個時期影響最大的作品還是《繁星》和《春水》。《繁星》短詩164節,《春水》182節,作為新詩的代表,它們在當時的中國文壇獨樹一幟,冰心也由此確定了自己的文學樣貌與行文韻致,「隨時隨地的感想和回憶」,短小有力的文字形式,樸素而溫婉的敘事風格,娓娓道來的優雅訴說。從這些清新樸素的小詩中,我們讀到的是一種像漣漪擴展開來的「愛」,對自然、母親、孩子的愛。

「著意的撒下你的種子去」,這句詩就出自於《繁星》,在詩的語境中它是對「文學家」提出的要求。如果說,茅盾注意到文學創作中「土壤」的重要,那麼冰心更關注到「種子」的重要。在這樣廣袤的田野中撒下什麼樣的種子,關係到文學的果實是酸澀的還是豐碩的。她以女性作家的敏銳發現,作家的主體人格對於文學創作而言至關重要。

冰心深愛著祖國,她將這份情感傾注在筆端。繼早年《平綏沿線旅行記》所記旅途中見到的白塔、青山、田壟和坐立路旁荷鋤帶鍤的工人外,她一口氣寫下了《十三陵工地上的小五虎》等以新人物新故事構築的名篇。「一個光輝燦爛的新中國」在她的筆下誕生著、成長著。在《歸來以後》中她感嘆:「有的是健康活潑的兒童,有的是快樂光明的新事物,有的是光輝燦爛的遠景,我的材料和文思,應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活潑而歡樂的孩子鼓舞著她,微風細雨,明月星辰,歡聲笑語,都催促她再次提筆,與孩子們對話。繼1923年寫下具有廣泛影響的《寄小讀者》29篇通訊和1944年寫下《再寄小讀者》4篇之後,她於1958年寫下《再寄小讀者》14篇,1978年開始寫《三寄小讀者》,共計10篇。捧讀這些與「親愛的小朋友」的通訊,我在想一位作家何以將這一「通訊體」貫穿半個多世紀,而且初心不改,跟不同時代的孩子交流,用意何在?

可能還是要回到她的「種子說」。冰心看重這些將要生長成為大樹的「種子」,她要將良好的「種子」播撒在他們單純的心田,讓他們長大成人後,能夠保持對生命的詠嘆之心、對友誼的稱頌之心、對祖國文化的愛慕之心。這些美好的文字,恰如葉聖陶所言,既「柔細清麗」,也「蒼勁樸茂」。

但如果僅從兒童文學的角度去理解冰心的那些美文,則會看輕它的價值,如果僅從老一代作家童心不泯、老驥伏櫪的角度來理解這樣的寫作,也同樣掩蓋了它的價值。1980年10月29日,冰心鄭重寫下《「生命從八十歲開始」》。通讀此文,我的理解是有著「人類靈魂工程師」自覺的作家冰心,給「小讀者」的信,也可看作是寫給更多未來讀者的信。她明白這些少年有朝一日成為時代的言說者,他們的靈魂關切著再下一代人的靈魂。

冰心多次講到兒童文學是一個民族文學發展的「頭等大事」。她在全國兒童文學創作座談會上的書面發言《我的熱切的希望》中謙遜地寫道:「兒童的食物有多種多樣,他們吃著富有營養的三餐,他們也愛吃些點心和零食,有時還需要吃點『藥』!不論是點心,是零食,還是藥,我願貢獻上我微薄的一切。」

1987年4月22日,冰心與葉聖陶合影

冰心早年有留學經歷,後來經常出訪,她深知不同文明間文化溝通的重要性,她深愛著人類所創造的璀璨而多彩的文化藝術。10卷《冰心全集》,譯文就佔了兩卷。她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翻譯家,第一個將黎巴嫩作家紀伯倫的詩譯為中文,還翻譯過朝鮮、尼泊爾作家的詩歌,80歲高齡時翻譯了馬爾他詩人安東·布蒂吉格的詩集《燃燈者》。

我仍記得念大學時從新華書店購得冰心譯泰戈爾《吉檀迦利》《園丁集》時的驚喜,優雅清逸的行文讓我感受到文學的音樂之美。她翻譯的紀伯倫的《先知》《沙與沫》,我當時買到的版本也是合出的,淡雅的封面,沒有多餘的圖案,乾乾淨淨的字。翻開來第一篇便是《船的到來》,「那時我要站在你們中間,一個航海者群中的航海者。/還有你,這無邊的大海,無眠的慈母,/只有你是江河和溪水的寧靜與自由」。我想可能是其中航海者的意象讓30多歲的冰心心有所動,其原因是否也包含著她作為海的女兒對於自己故鄉那片大海的深深懷戀?

而80歲時翻譯的《燃燈者》,開篇是「……我的力氣/也每天在衰竭;/但是溫柔的繆斯/每晚攀上她的小梯/在我心裡點燃了/那盞減輕我的悲傷的小燈」。我猜測冰心老人一筆一畫地譯寫下這些文字時,可能想到了小時候她去向父親訴說煩惱和理想時,父親說的那句「我知道你會登梯燃燈」。

俘獲我們的不僅是清麗、溫藹的文字,也是譯者與作者經由不同時空、不同文化而能在人類共同經驗之上的心心相通。

冰心的視野不獨局限於東方。這個早年遠渡重洋赴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讀書的作家,於改革開放之後寫下的《中美友誼史上嶄新的一頁》值得一讀。她以切身體會寫到兩國人民之間的相惜,「中美兩國……對於亞洲—太平洋以及世界上其他地區的和平和穩定,都負有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我們一定要在我們日益增進的科學、教育、文化等等的聯繫和交流上,努力做一支強大的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今天閱讀冰心發表於40多年前的文字,不能不佩服她在對東西文化都有相當了解基礎上的宏闊視野與獨到眼光。

冰心有大量與朋友們的書信。其中有與老友的敘舊傾談,也有對新人的提攜關愛。她與蕭乾、臧克家、袁鷹、吳泰昌、周明等作家友情深厚,對張潔、劉心武、張抗抗、鐵凝、王安憶、霍達、葛翠琳、趙麗宏、李輝等作家關心有加。在通信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她與巴金之間的世紀友情。他們好聲相和,相惜相助,成就了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最綿長也最深摯的友誼。《冰心全集》所輯的最後一封信是她寫給巴金的,那年她已97歲,信的內容只有這樣幾個字——「巴金老弟:我想念你,多保重!」令人讀之仍能嗅到如蘭的氣息。道德文章,人與人的關係就是如此成就著人文,寥寥數語,也從來是情文相生、紙短情長。

這就是冰心所贈予我們的「愛」。世界便是這樣建造起來的。溫存地播種,歡樂地收刈,用你靈魂的氣息去充滿你所創造的,友愛、智慧、慈悲、忠誠、堅貞、真摯與溫柔。「我足踏枯枝,我靜聽樹葉微語。清風從林外吹來,帶著松枝的香氣」——這是冰心愛著的世界。藕荷色的小蝴蝶,背著圓殼的蝸牛,嗡嗡的蜜蜂,在花叢中閃爍的螢蟲——這是世界對愛的呼應。

今天,愛著雄偉壯麗的山川、悠久優秀的文化、天真爛漫的孩子、勤勞樸實的人民作家冰心雖已遠行,但她的精神又怎麼會消逝?!「蓄道德能文章。」中華文化對作家的深層要求,冰心一生做到了極致。真、善、美,你以為只是被文學創造出來之後才存在的嗎?它們,其實早已凝結在建造者全整的人格中。

冰心曾寄語我們:「青年人,珍重的描寫罷,時間正翻著書頁,請你著筆!」她一生鄭重而肅穆地踐行著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作家的理想。現在,輪到了作為後來者的我們了。

冰心致巴金手跡

本版圖片來源:《冰心全集》(海峽文藝出版社)

(作者:何向陽,系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相關焦點

  • 李輝|愛花愛貓的冰心
    文中還感激地寫到:「冰心先生很關心我們這一事業,她曾囑咐我們一定要育花又育人。」的確,冰心對此特別熱心。她興致勃勃地說:「你知道這件事嗎?你拿去幾張吧,可以幫助宣傳宣傳。」老人的熱誠,溢於言表。我看她身後那一朵朵紅的花,白的花,那張掛著微笑的慈祥的臉。冰心愛花,不正是她愛生活的體現嗎?她以一個女性細膩溫柔的愛去寫作,去和讀者交朋友。
  • 《冰心散文集》
    今天要給大家解讀的書是《冰心散文集》。提起冰心,我們很容易想到魯迅。很多人說他們倆人在文學上形成了一種「互補關係」。如果說魯迅代表新文化中的陽剛面,那麼冰心則代表陰柔面;如果說魯迅是一柄鋒利的社會手術刀,那麼冰心則是慈愛的靈魂布道者。冰心的慈愛,組成了她「愛的哲學」。在冰心看來,只要有愛,我們就擁有了一切。冰心關於愛的智慧,讓她得以領略不同的人生。
  • 冰心誕辰120周年 | 在我不知道世上有個我的時候,她已愛了我了
    冰心與愛人吳文藻先生小朋友!當你尋見了世界上有一個人,認識你,知道你,愛你,都千百倍的勝過你自己的時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淚,不死心塌地的愛她,而且死心塌地的容她愛你?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親面前,仰著臉問說:「媽媽,你到底為什麼愛我?」母親放下針線,用她的面頰,抵住我的前額,溫柔地,不遲疑地說:「不為什麼,——只因你是我的女兒!」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還有人能說這句話!「不為什麼」這四個字,從她口裡說出來,何等剛決,何等無迴旋!她愛我,不是因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間的一切虛偽的稱呼和名字!
  • 冰心誕辰120周年 吳青追憶母親「愛的哲學」
    福建長樂籍的著名作家冰心被譽為「文壇祖母」,文學地位斐然。「媽媽沒覺得自己是一個了不起的作家,而是一個人。」吳青說。18日,在福州舉行的紀念冰心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冰心么女吳青以一個字、一條狗、一隻鳥,追憶母親教會她的「愛的哲學」。
  • 【菲律賓《商報》】冰心誕辰120周年 吳青追憶母親「愛的哲學」
    在18日於福州舉行的紀念冰心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年逾八旬、銀髮滿頭的冰心么女吳青,憶及母親時仍習慣輕柔地喚著「媽媽」。  福建長樂籍的著名作家冰心被譽為「文壇祖母」,文學地位斐然。「媽媽沒覺得自己是一個了不起的作家,而是一個人。」吳青說。  座談會上,吳青以一個字、一條狗、一隻鳥,追憶母親教會她的「愛的哲學」。
  • 冰心家的祖訓聯:知足知不足,有為有弗為
    知足知不足,有為有弗為  這是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冰心(謝婉瑩)的祖父謝子修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聯,並作為教育後代的家訓。  下聯的「有為」是指有作為。語本《禮記·儒行》:「愛其死以有待也,養其身以有為也。」即是說,珍惜生命,是為了等待發揮作用的機會;保養身體,是希望有所作為。這是儒家積極用世的態度。「有弗為」,指對不符合正義道德的事堅決不作。語本《孟子·離婁下》:「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大意是說,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 「紀念冰心誕辰120周年詩歌朗誦會」在長樂冰心文學館成功舉辦
    12月22日下午,為紀念冰心先生誕辰120周年,緬懷冰心先生的愛國情懷和文學人生,由福州市文聯、冰心文學館主辦,長樂區文聯、長樂區教育局、福州市作協、長樂區作協等單位聯合承辦的「紀念冰心誕辰120周年詩歌朗誦會」在冰心文學館成功舉辦。
  • 詩墨清音 :冰心散文集 笑
    ,《笑》所闡述的是一種以人道主義為基礎的「泛愛」哲學,唯有愛才能融化人們內心的堅冰,唯有愛才能撫平人們遭遇的不幸,才能給人以慰藉。「愛」是冰心文章裡的一種態度,也是她美麗的幻想。冰心用她細膩真誠的筆調給我們描繪了一幅雨後清美的圖畫,冰心在文章中描寫了三種場景下不同的笑,冰心把這些場景寫的極具畫面感和動感,仿佛讀者身臨其境能看到大自然的光與影,潺潺的流水,弓兒似的的新月,屋簷下的雨水……冰心把這種愛融入到了大自然中,把笑容融入到了愛中。
  • 「一片冰心在玉壺,一生只為你一人」冰心和吳文藻先生的愛情故事
    現在看來這樣的還是有諸多冒犯之處,說話直白不留一絲禮貌,但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其實冰心的才學還是比較頂尖的,尤其是對於兒童文學的創作,相貌也是親切可人。但冰心有一點,就可以將這個時代的所有女子都比下去。
  • 為何不喜冰心?身雖受洗,心卻寒涼,她「愛的哲學」被親孫子打臉
    若問我為何不喜冰心?還因為,她一生奉行的歌頌母愛、童心和大自然的「愛的哲學」,以及「有了愛,便有了一切」的聖母人設,根本經不起考驗,這位「冰心奶奶」的文學水平,也剛夠及格。冰心是被隔離在溫室裡的花,而溫室裡的花很容易見光死。
  • 冰心《繁星 春水》名著閱讀
    冰心一生信奉「愛的哲學」,她認為「有了愛,便有了一切」。在《繁星》裡,她不斷唱出了愛的讚歌。她最熱衷於讚頌的,是母愛。除了摯愛自己的雙親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愛自己的三個弟弟。她在後來寫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讀者·通訊十三》裡,還把三個弟弟比喻成三顆明亮的星星。
  • 夜讀《我的故鄉》 |懷念「福州女兒」冰心|二十世紀|冰心文學館|...
    朗讀者: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主持人 張寧她是二十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她的作品影響了中國以至世界千千萬萬的人她就是「福州女兒」——冰心▲冰心今年是冰心誕辰120周年今天,冰心的眾多粉絲來到她的故鄉1919年五四運動將她震上文壇,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文學生涯中,創作了四百餘萬字的作品,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她宣揚的「愛的哲學」,影響了中國以至世界千千萬萬的人們。
  • 什麼花有如此能力可做《超人》結尾,冰心為何如此安排?
    在冰心《超人》中有這樣一句話,「那邊捆好了的書籍上,放著一籃金黃色的花兒。」這「一籃金色的花兒」貫穿著整個文章的後半部分,主導著文章的升華,讓全文更具美感。但是為什麼冰心要選擇「一籃金黃色的花兒」?這其中有什麼隱秘嗎?這樣「一籃金黃色的花兒」究竟有什麼寓意?
  • 冰心和吳文藻:情到濃深處,棺木為儂開
    張愛玲和冰心本來就不是一類人,他們的家庭身世、文學才華與愛情婚姻,都有著強烈的反差。張愛玲父母的關係劍拔弩張,家庭關係冷漠,缺乏父愛和正常的母愛,父母離婚,她跟後媽的關係也十分疏遠。冰心的父母恩愛如漆,她的名言「有了愛就有一切」,源於她早期幸福的大家庭生活。
  • 夜讀丨冰心:她對我的愛,不因萬物毀滅而變更
    她從最初已知道我,認識我,喜愛我,在我不知道不承認世界上有個我的時候,她已愛了我了。我從三歲上,才慢慢的在宇宙中尋到了自己,愛了自己,認識了自己;然而我所知道的自己,不過是母親意念中的百分之一,千萬分之一。小朋友!當你尋見了世界上有一個人,認識你,知道你,愛你,都千百倍的勝過你自己的時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淚,不死心塌地的愛她,而且死心塌地的容她愛你?
  • 【人物】女兒吳青:母親冰心教我尊重人和生命
    1932年出版《冰心全集》時,冰心躲到雙清別墅寫了長序,回應過對自己的種種誤讀和對「愛的哲學」的批評:「我知道我的弱點,也知我的長處。我不是一個有學問的人,也沒有噴溢的情感,然而我有堅定的信仰和深厚的同情。」
  • 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心的溫柔來源——永遠淡雅的女作家
    冰心這首小詩也可說是這位與世紀同齡的女作家自己的寫照。她的筆如同春風「溫柔了」幾代人。傳記畫冊《冰心》(浙江攝影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可使讀者沿著歷史的足跡,讀遍這位跋涉了大半世紀的女作家的風韻。畫冊幾乎匯集了冰心一生中最重要的圖片資料,再現了眾多鮮為人知的家庭生活片段和女作家的情愛世界。
  • 「一片冰心在玉壺」
    北大燕南園66號小樓,是一座美式風格的獨棟小別墅,這一片全是這樣的別墅,是當年燕京大學專門為名師打造的,磚瓦水泥就地取材,但做窗戶框的紅松和做門把手的黃銅是從美國運來安裝的,房間裡鋪設著打蠟地板,屋角有壁爐,衛生間冷熱水分路供應,每座住宅還有獨立的鍋爐房以供冬季取暖,設施十分精良。
  • 冰心與吳文藻:因萍水伏白首雙星(2)
    後來,冰心為他們的書房取名「難為春室」,取「四海皆秋氣,一室難為春」意。冰心則在居所周遭栽種各種花草,讓自己有個清幽馥芳的寫作環境。他們回到燕園,就完全融進了這個「象牙之塔」。他們教書,寫講義,看書,批文,寫作,討論,和相處融洽的人談笑,一切都美得失真。可是一九三零年來了,傷痛來了,過分滿盈的快樂,打翻了。
  • 吳文藻與冰心—《生同眠,死同穴,生生世世都要在一起》
    順帶說一下,林徽因有一個堂叔父叫林覺民,對,就是寫《與妻訣別書》的那位,林覺民後來在黃花崗事變中失敗,死後被追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當時林家擔心受到株連,就賣掉了位於福州楊頭口的住宅大院,有趣的是買房子的恰好就是冰心的祖父謝鑾恩先生,在一九一九年冰心跟隨父親回到福州的時候,住的就是這座大院,這樣看來兩家頗有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