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新時代的公安工作而言,除了永葆為民服務之心外,不斷推動服務技術革新也顯得尤為重要。如今在「科技興警」理念的指引下,保山基層民警也開始大搞發明,繼之前報導過的「全民快採APP」、「貨車溫度檢測設備」之後,由雲南省龍陵縣公安局楊德忠警務室民警研發的「水下救援打撈器」,近日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水下救援打撈器是由該局退休民警楊德忠、社區民警張兆科兩人共同研發完成的一種水下救援打撈器械。兩民警均系警務室民警。在開展日常警務工作中,兩人發現,近年來,江河湖泊時常發生溺水事件,由於缺乏專業救援設備,民警在處置該類警情時,往往由於救援難度大、救援時間久,給救援工作帶來很大困難,也給溺水人員生命安全帶來威脅。為彌補水下救援器材空白,退休民警楊德忠、警務室民警張兆科反覆創新研究,通過「查閱資料、觀看視頻」和採用修剪把手、不鏽鋼彎鉤、抓捕器、水下照明設備、水下攝像頭、可視屏幕等器材,最終研發出「水下救援打撈器」。
據悉,由於這種「水下救援打撈器」具有「快速定位溺水人員,試驗用的落水物品從探測定位到打撈上岸,不超過五分鐘。「它可以通過延長杆伸下水底10多米的地方,打開水下照明設備,再利用水下攝像頭探測發現溺水人員或落水物品,然後,利用水的浮力把他(它)撈上來。」
從2017年開始,經過反覆研究和多次失敗後,直到2018年,這款由伸縮把手、抓捕器、水下照明設備、水下攝像頭、可視屏幕等器材組合構成「水下救援打撈器」終於研發成功,並於近日獲得國家專利。它在多次實戰中的表現,也受到了群眾讚譽。
龍陵市民陳德華介紹,去年6月,龍陵縣一個醉酒男子掉入當地龍山湖中,家屬打撈了半天都無功而返,最後民警找來了「水下救援打撈器」,幾分鐘就準確定位並將落水男子打撈上岸。
儘管已獲國家專利,但楊德忠和張兆科表示,研發不能停步,「水下救援打撈器」還可以進行改造提升,發揮出更大作用。(張恆)
來源:雲南長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