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棒!少年》放映之前,參加第14屆FIRST青年影展的影迷們不會想到,這部講述少年棒球的紀錄片將會令他們鼓掌、流淚、心潮澎湃。正是在這一刻,愛奇藝燦然工作室總經理齊康明白,他第一次看到這個題材時就感受到其與《放牛班的春天》或許有著異曲同工的情感。
熱血少年追夢的故事總是打動人心,更何況這些少年的人生還建立在殘酷的現實環境當中。獲得觀眾最為熱烈的掌聲的《棒!少年》,毫無懸念地得到FIRST青年影展「觀眾選擇榮譽」和「最佳紀錄片」兩個大獎,豆瓣電影評分高達8.8。從11月27日開始的多城點映讓該片口碑不降反升,豆瓣電影上已累計超過2.5萬人觀看、5.1萬人想看,無數與這個項目沒有任何交集的導演、演員,在社交媒體上大力推薦。
《棒!少年》的鏡頭聚焦一群生活在特殊的愛心棒球基地中的少年,他們中的大多數原生家庭十分困難,因身體素質被選中,接受前奧運國手孫嶺峰和傳奇教練張錦鑫的訓練,免費吃、住、學、練到18歲,通過棒球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少年馬虎到來之後,他的自信與張揚讓原本相對有序穩定的棒球基地突然發生了變化。與之相對的,憂鬱的情緒在另一名少年小雙心中揮散不去。棒球少年們熱血而憂傷的故事由此展開。
《棒!少年》劇照這樣一部沒有所謂「賣相」的紀錄片,為什麼最終能夠跨越重重阻礙與觀眾見面?高品質的內容只是一切的前提。對《棒!少年》來說,能以恰當而創新的方式與觀眾見面,其難度不亞於一名接連跑上一壘、二壘、三壘並最終回到本壘得分的棒球運動員。
在這場比賽中,導演許慧晶和愛奇藝就像是接連打出好球的選手,讓《棒!少年》能夠沒有後顧之憂地闖過一關又一關。愛奇藝不僅是該片的獨資出品方,也通過線上線下給予影片支持,愛奇藝高級總監、燦然工作室總經理齊康也帶領團隊參與創作,成為導演團隊最值得信任的合作夥伴。導演拍攝、後期製作、電影發行、「影劇」聯動,他們一同打過「四關」,讓《棒!少年》一次次上壘成功,最終與全國廣大觀眾見面,完成了獨屬於自己的「本壘打」。
《棒!少年》劇照一壘:用故事片的視聽語言拍攝棒球「雙子」少年
《棒!少年》的導演許慧晶是一名資深紀錄片從業者,但這部影片之前,沒多少觀眾曾在大銀幕上看過他的作品。他曾執導過以一名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為主角的《媽媽的村莊》,但該片沒有登上大銀幕的機會。「每做完一部就不想做了,覺得沒意思,出來走一些影展,片子就『消失』了。做完一部就需要『修復』一下,一段時間後忍不住再做一部。」許慧晶表示,無法與觀眾進行交流,令他感到自己的作品無法走入一個良性的循環,在一定程度上挫敗了他的創作欲。
為了讓自己的作品能夠「走向觀眾端,同時去幫助到、關注到一個群體,讓這個群體跟社會產生良性的互動和正向的作用」,他開始策劃一部能夠與更多的觀眾見面的新作,《棒!少年》便是這次嘗試的成果。
策劃初期,許慧晶認為體育題材是一個好的選擇,而且從視聽語言的角度來說,該類型天然具有利用更為豐富視聽手段和方式去呈現的可能。
在一開始,許慧晶與團隊瞄準的還是一個與足球有關的故事,但在早期拍攝的過程中就發現了其中的問題,便有了更多嘗試的想法。因為朋友剛好與這座棒球基地認識,便進入了他的視野,「我們去調研,第二天就定下來了,開始拍攝。」
《棒!少年》導演許慧晶如今我們看到的《棒!少年》成片的開頭,是從偏遠山區的少年馬虎來到棒球基地展開的,但馬虎的到來其實是一場意外。
許慧晶剛剛來到棒球基地時,原本是被片中另一位主角小雙所吸引。「其他小朋友跟教練玩,他一個人很憂鬱地坐在那裡。當時吸引我的是他的狀態,」許慧晶表示。「我們拍紀錄片更多的是拍人物,當人物能吸引你的時候,就能感覺到他背後的空間可能很豐富。再加上這個群體裡大部分小朋友都有這樣的家庭背景,紀錄片同時需要很深厚的社會切面,小孩子有不同面相,實際是指向不同社會面的事,就像一個容器,我們找到這個容器,在裡面選擇的餘地很豐富,就具備了一個可行性題材的基礎。」
馬虎的到來,就像是往沙丁魚群中放進了一條鯰魚,賦予這個集體全新的「活力」。第一次拍攝時,許慧晶發現小球員們已經有了相對固有的群體生活方式,塑造人物的衝突相對少見。第二次拍攝的末尾,他跟隨教練去到河南挑選小隊友,才拍攝到馬虎來到棒球基地前10天的畫面,「片子裡大概有半小時的內容,都是他去基地前10天的內容。他的出現給片子帶來絕對主人公的感覺,就像一個樹幹,通過他可以長出很多枝丫。她跟片子裡的人都會產生關聯,再引出小雙。馬虎的個性很張揚,做的很多事情不是一般小朋友做的,自我表達能力和表現欲也很強。這對我們來說就像撿到寶,一個非常好的人物就把片子帶活了。」
《棒!少年》劇照片中的馬虎與小雙,天生就是性格截然相反的兩個人。「就像一個人的一體兩面,小雙是內斂的,馬虎是外放的。人有時候有懦弱的一面,有時候有勇敢的一面。另外,他們又像這個世界的兩種人,小雙是大多數,需要自我消化,自己折騰自己,馬虎是總折騰別人,不折騰自己。馬虎的社會適應能力更強,小雙會想得更多。這樣形成了影片的主要結構。」
在紀錄片的視聽語言上,許慧晶也進行了許多嘗試,「我希望從製作層面和影響層面,能跟以往不太一樣的,畢竟是運動題材,希望呈現出不是那麼沉悶的、長鏡頭的方式。」
《棒!少年》的拍攝中,運用了三機位現場拍攝,其中一臺機器許慧晶始終隨身攜帶,會跟隨他去到許多獲得驚喜的角落。「馬虎跟師爺隔空對罵的那場戲,就是兩機位拍攝師爺跟小朋友訓話,我在遠處拍馬虎自言自語。他們離得很遠根本聽不到對方,但後期剪輯才發現原來說的東西對得上。」現在穩定器、無人機、軌道都變得更加普及,也讓許慧晶在視聽語言層面有了進行更多風格化呈現的可能。「這個題材很適合軌道,大機器上軌道的時候,景深、運動都有了,視聽的感覺出來了,用軌道跟拍人物勁兒非常足,內容很豐富,人物也很鮮活。固定機位再怎麼拍,只能是一個行為,感覺不一樣。」
《棒!少年》劇照二壘:洞察《棒!少年》與《放牛班的春天》異曲同工,愛奇藝果斷「入局」
那段拍攝,在許慧晶眼中是「拍得停不下來」的時光。因為拍攝周期緊密,素材也十分豐富,直到拍攝已經完成了超過三分之二,在準備跟隨棒球隊去往美國拍攝比賽之前,整個團隊相對放鬆下來,才開始整理資料和創作。為了保證整個拍攝能夠更好地進行下去,以及在後期剪輯中留有充分的時間,他們報名參加第九屆CNEX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
對許慧晶來說,《棒!少年》的創作不僅在工業水準上達到了自己的一個高峰,也是他在十多年的創作歷程中首次採用「集體創作」的方式。齊康正是在提案大會中看到這個項目,雙方在想法和訴求上一拍即合,愛奇藝很快加入這個項目,成為獨資出品方。
「我看到了這個題材或許與《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詩社》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齊康在第九屆CNEX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看到《棒!少年》後,他堅定地希望第一時間籤約。愛奇藝的加入,並不會以資方的心態強行幹涉內容,只是會從不同的工作背景出發,給予導演更多的建議,齊康表示,「在溝通中,我們闡明了愛奇藝的優勢,介紹了我們自製團隊的性質,我們幸運的得到了認可,從而幸運的參與其中。」
《棒!少年》劇照許慧晶對愛奇藝燦然工作室的加入給予了高度肯定,「愛奇藝從不同的專業領域給予了反饋意見,我們就把這些消化掉,在保持最初的感覺的同時把建議糅進去,從而產生不一樣的東西。我們用一年半的時間,讓它(《棒!少年》)成為一個綜合體,兼顧了影展觀眾和普通觀眾,希望它能真正地抵達觀眾。」
紀錄片與故事片最大的不同在於,故事片是在創作好劇本的前提下進行拍攝,儘可能讓鏡頭裡的故事還原劇本裡的情節,而紀錄片則是在拍攝好各種素材之後,通過後期剪輯,挖掘發生在這裡面的合適展開的人物與故事。雖然來到提案會時《棒!少年》已經拍攝了三分之二,但距離真正的成片還有很長一段距離。看到這個還未完成的項目有機會做成一個類型化的故事,齊康用最高的效率,將雙方的整體合作籤訂下來。
提案大會中,並非只有愛奇藝對《棒!少年》拋出橄欖枝,之所以最終選擇愛奇藝進行合作,齊康表示,不可否認,這與投資額有直接關係,「但投資額也代表了我們對於內容的價值判斷,我們希望好的內容有藝術價值輸出,也相信它會符合健康的商業邏輯「。
愛奇藝燦然工作室總經理齊康讓齊康看好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棒!少年》本身的內容氣質與愛奇藝十分契合。齊康表示,在加入愛奇藝之後,他有了一套選擇合適項目的選片方法論,「首先,符合愛奇藝『青春、陽光、正能量』的內容價值觀,我們一直關注年輕創作者和年輕人的成長,希望通過少年的成長去看待不斷成長著的世界。」
「給創作者足夠的安全感」,這是齊康心中平臺與內容創作者之間進行合作最重要的好的開端。「作品對創作者來說就像孩子,非常珍惜,(創作者)可能普遍對投資方有一點距離感。建立信任過程非常漫長,不能急於求成,我們希望說的每句話、提的每個建議都能對內容有所幫助。」
齊康看來,愛奇藝的加入,對《棒!少年》起到的幫助可謂是全方位的,「愛奇藝不但在早期為該片提供了較為合理的投資方案,還聯合大象點映、源真文化嘗試了國產紀錄片的發行策略,更幸運的是,我們得到了創作者的信任,我們也很珍視導演的才華,在兩年半的後期製作中,我們深度參與其中,希望幫助創作者能夠充分地實現表達。」
許慧晶與齊康對該片能夠提供給這些棒球少年的人文關懷也有著相似的認識。齊康表示,「我們不但希望《棒!少年》能夠具有一定的現實關照性,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它也能有一定的建設性,我們希望我們的作品不缺席這個時代。同時,我們也希望《棒!少年》去嘗試藝術片如何實現商業化。」
《棒!少年》海報三壘:「點映+點播」,大銀幕和流媒體都能看到《棒!少年》
為了將《棒!少年》剪輯成為最理想的版本,許慧晶在整個疫情期間都將自己關在家裡進行創作,7月底參加FIRST青年電影展是他在今年第一次出差,「在機場我才弄清楚健康碼是怎麼回事。」
相比其他一些希望通過FIRST青年電影展平臺尋找版權合作、發行機會的影片,已經與愛奇藝達成合作的《棒!少年》更顯輕鬆,許慧晶覺得這次參賽,更像是對自己長期伏案剪輯的一種釋放和修整。導演團隊從廣州前往西寧時,順便還帶著整套的拍攝設備,參加完影展後直接前往東北進行下一個片子的拍攝。「剪輯一年半的時間裡,我們把能嘗試的可能都消化了,(品質)基本心裡還是有點數的,不那麼在乎(獲獎和讚譽)。」
如何給予足夠導演團隊足夠的創作投資?如何在創作上保證導演風格基礎的同時具有更強的故事性?如果通過宣傳推廣讓影片被更多的精準潛在觀眾認識?愛奇藝加入後的重點,就是解決影片中後期的這幾大難題。
作為愛奇藝與大象點映戰略合作計劃的首部影片,《棒!少年》已經在12月11日通過大銀幕與觀眾見面。在對許慧晶看來,這是一種比較好的嘗試,如今一部影片想要在大銀幕上映,宣發、墊資什麼的可能都會變成障礙,「它解決的就是我們原先面臨的問題:怎麼讓作品抵達觀眾。我覺得院線對很多人都很重要,就好像抵達了目標的那種成就。」
愛奇藝電影頻道總經理宋佳認為,不少影片取消大銀幕的放映直接在流媒體播出有些可惜,「有些影片在封閉的環境裡去看觀眾的理解會更深,而且影片直接上線播出對我們的數據也不一定好,院線上映是最好的宣傳方式,直接上線還需要再去做很多營銷,性價比可能更低。先影院上映再上線播出,對三方可能都是共贏的。」愛奇藝與大象點映戰略合作計劃,就是去解決小眾高品質影片難以上映並收穫合理票房的「尷尬與遺憾」,正在與大象點映探討發行方案的齊康,也認為這次合作產生了一個全新的發行模式。
愛奇藝電影頻道總經理宋佳10月20日愛奇藝iJOY悅享會上,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已經明確表示「分眾時代非常清晰的來臨」,未來D2C(Direct-to-Consumer)模式也將成為愛奇藝的發展方向。可以發現,看到這個趨勢的愛奇藝,正在不斷強化自己與分眾內容用戶的關係。而在愛奇藝專業內容業務群(PCG)總裁兼首席內容官王曉暉看來,希望與用戶產生更加緊密的關聯,只有做好屬於分眾市場的高品質的內容才是正確的道路。
大象點映的發起點映模式是C2B,而愛奇藝正好是B端,再連結上全新的D2C,整個商業鏈條得以良性運作。順理成章地,由愛奇藝出品、獲得影迷一致高口碑的《棒!少年》,搭上了大象點映與愛奇藝全新的「點映+點播」模式的首班列車。
經過這幾年的市場變化,尤其是今年疫情帶來的影響,大家已經逐漸對電影在流媒體播出習以為常。這一點變化,宋佳深有體會。在疫情期間,《肥龍過江》、《大贏家》、《徵途》、《春江水暖》等影片都直接登錄愛奇藝進行單片付費點播。
《春江水暖》劇照在流媒體電影市場中,《棒!少年》的體量無論如何都不算大,為這樣一個「小片」付出如此心血,能換來怎樣的價值?
在流媒體市場當中,愛奇藝電影頻道的特色十分明顯,在長達數年的布局中,對小眾高品質影片持續深耕。在宋佳的眼中,愛奇藝電影就像是一個精品超市,需要有各種各樣類型的影片,而且所有內容都要經得起看。而小眾高品質的影片,是整個市場中極具特色且佔據重要位置的一類,也是愛奇藝D2C戰略中必不可少的高品質內容,「不僅是國內影片,每年海外得獎的影片我們也一直在引進。」
根據愛奇藝2019年底的數據,目前相對高頻觀看這一類型影片的觀眾規模達300萬到400萬,主要集中在25到35歲,近幾年都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我們希望打造分眾的生態建設,逐步把這類用戶群體擴大。文藝類型片的標準在現在可能是比較高的,也許有用戶看不懂,但用戶習慣是需要逐漸培養的,我們的標杆需要立在那裡。」
但愛奇藝電影頻道擁有巨大的片庫,經典老片、院線大片、網絡電影琳琅滿目,面對分眾市場的電影,如何精準觸達用戶?
精細化運營,是宋佳團隊目前的解決方案。愛奇藝電影頻道現在最新主打「影廳」概念,對不同類型的影片進行歸納推薦,用戶只要對這一影廳進行訂閱,隨時登陸就會收到相關的影片推送,小眾高品質的文藝片,也將由專門的「影廳」進行集中呈現。
在宋佳的預想中,當喜愛小眾高品質文藝片內容的用戶相對穩定之後,愛奇藝將會再創造一個新的商業模式,不僅在推廣資源上可能會有更多傾斜,還會進一步提高這類影片的供給端數量,從供給端和消費端,共同促進整個行業進入可持續的良性運轉。
《棒!少年》劇照本壘:「電影+劇集」,創新模式傳播優質紀錄片內容
在《棒!少年》這個項目上,愛奇藝自製團隊燦然工作室與導演討論,還進行了一個全新的嘗試:不僅有電影,還有一部6集的紀錄片劇集。一個文本變成了兩種作品形態。
從內容上來看,相比於電影版精煉化的表達,紀錄劇集在剪輯、素材呈現方式和節奏等方面會有所不同。有了紀錄片劇集,我們還有機會能看到鏡頭之外更多的故事。目前我們看到的紀錄片《棒!少年》,只是發生在這所棒球基地中的故事的一部分。在最早的拍攝計劃中,許慧晶曾一度將鏡頭對準主要的六個孩子,拍攝的素材總量超過400個小時,「長片沒有消化的內容,會在劇集裡呈現,每個人都有從頭連貫到尾的走向,都是完整的。」
雖然齊康加入愛奇藝的時間並不太長,但他表示能夠做出《棒!少年》是受益於公司「鼓勵創新」的基因,「近年國內鮮見體育題材和兒童題材的影視作品,沒有數據參考,而愛奇藝通過創新機制的優勢,各部門協同給予項目建議,最終推動決策。或許恰恰是這個機制,才是促成《棒!少年》與觀眾見面的關鍵。」
《棒!少年》劇照《棒!少年》全國公映結束後,會登陸愛奇藝電影頻道。齊康表示,我們並不希望電影院和流媒體「被」彼此對立。「麥克盧漢很早就定義了媒介即人的延伸,那麼我想,對於好的內容,或許電影院就像骨骼,而網際網路是血脈,骨骼和血脈共築了思想生動的空間。」
6集紀錄片劇集,也將配合電影播出時間,登陸愛奇藝紀錄片頻道播出。愛奇藝紀錄片頻道目前的原創計劃,打造了大時代、暖人間和正青春三個維度的紀錄片IP和內容矩陣,擁有數量較大的固定用戶,會幫助《棒!少年》的劇集被更多潛在觀眾所了解。「如果這次票房反映比較好,紀錄片劇集反饋也比較好,這種模式將會被我們繼續使用。」
《棒!少年》鏡頭裡的故事似乎告一段落,但少年們戲外的生活仍在繼續。原本在今年年初就想再次回到棒球基地的小雙,因疫情影響受到耽擱,好在現已回到基地。同樣受疫情影響,棒球基地在今年上半年不得已搬了兩次家。到了下半年,棒球基地終於找到了相對穩定的地點,又進行了擴充,在四川大涼山接來一些孩子,成立了全新的女隊,整體成員從片中的20多人增加到60多人,運營成本也高了許多。許慧晶表示,希望通過影片的上映,能夠讓更多的人關注到這群孩子,甚至給予一些幫助,「片子如果能對他們產生更多的正面影響,也是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