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聶新鑫
最近,獲得今年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長片獎,又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摘走「評審團特別推薦優秀紀錄片」獎項的《棒!少年》在全國院線上映。這部影片記錄了一群特殊少年通過打棒球「改變命運」的經歷,充滿著走出困境的鬥志和無聲湧動的溫暖。
藉助棒球讓少年們走出困境的故事很快在朋友圈刷屏,網友評價這是「2020最值得帶孩子去看的電影」。在人們眼中,棒球很難與孤兒、貧困兒童等聯繫在一起。幾年前,退役後致力於推廣棒球運動的前國家棒球隊隊長孫嶺峰,將公益與推廣棒球運動結合,創辦棒球培訓基地,招收來自貧困家庭或是缺失父母的困境少年,組成了這支「強棒天使」棒球隊。在「愛心棒球基地」,孩子們不但衣食無憂,能參加免費的棒球培訓,還可以上文化課接受教育。
走出困境,不僅是物質層面,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脫困。孫嶺峰希望孩子們能學到一技之長,未來可以成為職業運動員、從事棒球教育或者與體育產業有關的工作,有立足於社會的能力。紀錄片團隊跟拍孩子們的訓練、比賽和生活有一年半的時間,細緻地刻畫了馬虎、小雙幾個代表人物在精神上的變化。家庭貧困、缺少父愛母愛和家庭教育帶給他們的困境,不只是物質的,也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通過培訓棒球技術、與團隊融合、學習如何與夥伴相處,他們在精神上得到了走出困境的指引。
體育改變的不光是人的身體,還有精神、靈魂。片中,被孩子們稱為「師爺爺」的張錦新是位多年從事棒球啟蒙的傳奇教練。儘管已經70多歲,依然耐心細緻地教導每個孩子。在他理解,不僅基地是家,為孩子們彌補缺失的家的溫暖,而且棒球運動也有家的概念,從擊球點出發,經過一壘、二壘、三壘,最終還是要回到本壘這個家。在這個「回家」的過程中,團隊每個人都要為之付出努力。團結、尊重、犧牲、堅韌、善良……擁有這些品質,將成為這些少年一生的財富。
走出困境,必須跨過自己心裡「那道坎」。外界有再多的幹預,也需要自己的領悟與突破。紀錄片的拍攝選擇了來自寧夏西海固的馬虎和來自河北淶源的小雙,一動一靜兩個不同性格的孩子為代表。馬虎桀驁不馴,愛打架幹仗,渾身是「刺兒」,如何融入團隊、與大家相處,他不知所措,而小雙內心細膩、敏感脆弱,對自己和球隊的成績容易背上負擔。基地的教練們想了很多辦法幫助他們解開心裡的疙瘩。一場重要國際比賽的失利成為了契機,讓少年得以快速成長。馬虎逐漸懂得了運動與集體的意義,開始認真訓練,學會與隊友一同分擔。小雙雖然在失利的痛苦中有過徘徊,但也得到了蛻變。如今,問題在成長中慢慢解決,少年們不只強壯了身體,也擁有了強大的內心,眼裡有光,心中有夢,前路充滿希望。
能夠給人帶來思考與啟發的紀錄片,才能被觀眾認可和喜愛。從這個小群體的故事中,我們可以感悟「扶志與扶智」的重要意義,也可以思考個人如何在團隊中找準自己的位置,懂得為集體目標犧牲與奉獻;更可得到啟發,勇於走出自己人生中的困境,咬牙堅持、實現一個個「上壘」的目標,像這群少年一樣,迎著困難奮力奔跑,面對命運不低頭,竭盡全力打出一記記精彩的「本壘打」。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