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少年

2021-02-28 強棒天使隊

2021年農曆正月大年初五,seer團隊有幸參與了一項公益活動,為強棒天使隊的小朋友們拍攝新年照。這是一次極具紀念意義的拍攝,我們記錄了67個純真爛漫的面孔,希望這些照片能成為孩子們的新年紀念,也希望他們的天真美好被更多人看到。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許慧晶導演執導的《棒!少年》作為最強黑馬脫穎而出斬獲最佳紀錄長片。電影聚焦一群草根少年,他們出身貧窮,身處困境用棒球和命運叫板,逆襲成為「強棒少年」,真實、熱血、感人,絲毫不矯揉造作。影片聚焦少年馬虎和小雙,他們擁有截然不同的性格,一個外向一個內斂,卻都暗藏著一股極具感染力的強大能量。電影之外還有一群和他們一樣少年少女,他們擁有共同的名字——強棒天使隊。這是一支特殊的隊伍,由前中國國家棒球隊主力、前奧運國手、前江蘇省棒球隊主教練孫嶺峰先生組建。隊員們是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兒童,他們或失去雙親,或是父母離異、殘疾,有的是服刑人員子女‧‧‧‧‧‧這群孩子被孫教練接到北京,共同組成了一個大家庭,這是他們人生的轉折,亦是夢想的起點。*部分畫面和音頻來自電影《棒!少年》,電影版權所有©️愛奇藝強棒天使隊目前共68個孩子,組成6個不同年齡段的棒球隊,男生U8、U10、 U12、U15組,女生U10和U12組。2021春節(大年初五),seer團隊前往北京通州強棒天使棒球基地,為這些孩子們拍攝《新年照》,並記錄他們的新年願望。《新年照》由攝影師童慶發起並親自掌鏡,我們希望定格每個孩子最真實、純粹、極富感染力的模樣。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點擊可查看大圖)

孩子們的新年願望

人物對應圖片順序: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排名不分先後)

馬虎(15歲)

想打一場U15全國錦標賽。

梁正雙(14歲)

在強棒當教練。

張超(15歲)

可以打一場比賽。

第一排(左)

周德柏文(13歲)

以後想去高水平運動隊打球。

李海鑫(10歲)

進專業隊打球。

柴雨婷(10歲)

今年好好打棒球。

第一排(中)

韓要財(10歲)

U10比賽拿冠軍。

李有文(10歲)

想要一個捕手手套。

楊朔(10歲)

疫情快點過去,能讓強棒隊出去打比賽,取得冠軍。以後希望考上大學,打專業隊。退休後,在家裡照顧爺爺奶奶和弟弟妹妹,為了理想而努力,加油。

梁紹飛(13歲)

在這一年裡我其實也沒有什麼願望,只想學習和訓練,比去年好一點,再長高一點就可以了。

第一排(右)

倪佳樂(10歲)

我想讓疫情早點過去,我們就可以打比賽,我想讓U12的人拿冠軍,我想讓大飛的病快點好起來。

謝瑞盛(14歲)

去玩過山車,看更多書,學習更多知識。

張越升(11歲)

半彝半漢

我的願望是長大後當一個棒球教練。

韓要鋼(15歲)

當一名職業棒球運動員。

第二排(左)

趙劍(14歲)

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個性房間。

李麟(9歲)

我的願望是當一名職業運動員。

尕爾(13歲)

擁有一個美津濃捕手手套。

第二排(中)

謝晉軍(10歲)

願望就是考上大學、進職業隊或進入MLB,這樣就能回報關心我們的人。還有家人也要更加照顧他們,這會為國家爭光。

韓要發(13歲)

我的願望是超越我自己。

趙鑫(13歲)

擁有一個屬於的自己投手手套。祝孫教練和師爺身體健康。

郭尕藏圖美(13歲)

祝孫教練和師爺還有基地所有人身體健康,平平安安。

第二排(右)

加洋扎西(11歲)

藏族

好好打棒球,為明年做好打比賽的準備,加油!

李亞飛(12歲)

吃遍天下所有美食。

李曉博(14歲)

疫情快點過去,能打一場比賽。

饒兵(11歲)

長大以後考個大學,努力學習知識,之後在大學打棒球。畢業後和孫教練一樣,開個棒球基地,讓更多貧困兒童有一個家。

(下滑查看全部新年願望)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點擊可查看大圖)

我們的新年願望

彝族女生

人物對應圖片順序: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排名不分先後)

沙馬依烏(9歲)

我想當一名老師。

第一排(左)

刷日阿牛(8歲)

開開心心。

海來金裡(9歲)

希望能當一名棒球教練。

四都金曲(9歲)

我的願望是開開心心。

吾爾金珠(10歲)

一名老師。

第一排(中)

吉瓦石露(10歲)

我的願望是當一名老師。

海來爾子(9歲)

2021年開開心心的度過。

立立阿呷莫(10歲)

希望孫教練能有時間休息,能按時吃飯,按時吃藥,早日康復。

阿都克洛(10歲)

好好學習,好好訓練,希望孫教練快快樂樂。

第一排(右)

吾爾達爾(11歲)

新年願望是好好打球。

馬海爾西(11歲)

希望孫教練和基地裡所有人身體健康,每天都開開心心,快快樂樂。

吉克石子(11歲)

希望孫教練身體健康,每天開開心心,快快樂樂,按時吃飯,按時吃藥。

阿餘女子(14歲)

希望孫教練每天好好吃飯,好好吃藥。有一個英語老師來教我英語。

第二排(左)

社一子伍(12歲)

孫教練按時吃飯,身體越來越好,身體健康。

恩扎古子(12歲)

希望孫教練開開心心,快快樂樂,按時吃藥,按時吃飯,好好睡覺,越來越年輕。

曲比爾洛(11歲)

我希望我們基地發展的越來越好,好好學習,好好訓練,孫教練按時吃藥,按時睡覺,身體健康。

第二排(中)

的莫曲裡(11歲)

我好好學習,孫教練身體好,好好吃飯,老師教練身體都健康。

海來阿呷(10歲)

希望我能當一名棒球教練。

瓦其惹果(11歲)

希望能成為優秀球員,也希望孫教練的身體越來越健康。

石一爾洗(12歲)

孫教練每天都要好好吃飯,按時吃藥,要多休息,每天不要太累了,身體要健康,還有大飛能夠快點恢復。

吾爾約洗(11歲)

好好學習,好好訓練。希望孫教練天天快樂,身體健康,每天吃飯。

第二排(右)

吾爾作曲(9歲)

成為一名棒球教練。

吉拉阿依(12歲)

希望能打好棒球。

阿餘石裡(9歲)

祝孫教練身體健康,快快樂樂。

吾爾珍珠(6歲)

能打比賽,能得第一名。

(下滑查看全部新年願望)

我們的新年願望

彝族男生

人物對應圖片順序: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排名不分先後)

什都林祖(9歲)

想回家。

第一排(左)

馬海石思(9歲)

希望長大能回家,過個幸福和快樂的年。

果裡(10歲)

希望能打一名主力投手,還可以回家看看老家。

阿都約布(8歲)

想打主力,去看看家裡的人。

第一排(中)

阿餘石拉(9歲)

打主力外場。

吉克木達(9歲)

希望今年的彝族節能回家看看。

的日達沙(10歲)

想打主力。去看看家裡的人。我18歲的時候回家。

第一排(右)

福橋(7歲)

我18歲的時候回家。好好打棒球。

吾爾石古(8歲)

希望今年的彝族節能回家看看人們。

吉後木沙(10歲)

希望今年的彝族年能回家看看然後再回基地。

第二排(左)

的日曲主(9歲)

小的時候好好學習,長大以後找個好一點兒的工作,多賺點錢為家人多付出點。

阿餘以前(10歲)

想打主力。去看看家裡的人。我18歲的時候回家。

吉克古布(9歲)

想打投手主力。去家裡看看家長們。我以後18歲的時候要回家。開開心心的過個好年。

第二排(中)

阿後葉生(8歲)

我想打主力,我想回家。

百一牛布(9歲)

成為一名消防員保護人們,我還想成為一名主力,還想回家看看家人。

第二排(右)

沙馬格者(9歲)

希望彝族節能回家。

的日石達(9歲)

能好好學習,好好訓練,有紀律,將來能給基地爭光。希望我在這能每天都開開心心,快快樂樂。能打主力,還能和我的朋友一起過日子,更能打比賽的時候拿冠軍。

(下滑查看全部新年願望)

這是一次美麗的相遇,孩子們的笑容是我們收到的最特別的新年禮物。衷心希望有緣看到此文章的朋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孩子們實現他們的新年願望。




強棒天使基地的院子裡貼滿了孩子們親手寫的福字,字跡歪歪扭扭,卻可愛極了。北京7級大風天,訓練依舊不能停止,若不是因為疫情,強棒天使隊的隊員們原本應在南方冬訓。陽光正好,風卻止不住的呼嘯,孩子們凍得小臉通紅,笑得卻比陽光還要燦爛。

孫教練作為「父親」般的大家長,拍攝時兼職起了引逗師,外向的孩子也主動幫著逗內向的孩子,原本還有點羞澀的少年們不一會就破功,笑開了花。熱熱鬧鬧的,這個大風天也因此變得不那麼寒冷。孩子們成熟又懂事,拍照時主動排隊,收音時自動保持安靜,用餐時默默地給我們送來香蕉,手把手教我們打棒球,說著要和我們交朋友,主動幫我們暖手‧‧‧‧‧‧他們亦有孩童的質樸天真,吵吵鬧鬧,互相調侃,但不一會便又和好。他們遵循嚴格的作息表,生活井井有條,待人有禮有節。少年的熱血和意志並存,旺盛的精力變成棒球場上的釋放,盡情揮灑青春的力量,樂觀又開朗。因為教練不夠,大孩子就充當起了小孩子的教練,熱身訓練、擊打訓練,整隊排位,糾正動作,有模有樣。*七十多歲高齡的師爺爺張錦新老師現任強棒天使隊的教練,他曾培養出中國超過半數的第一代國家級棒球手。

前中國國家棒球隊主力、前奧運國手、前江蘇省棒球隊主教練,18歲進入國家隊,是中國棒球聯賽的三屆盜壘王,中國國家隊的第一棒與當家中外野手,曾被評為中國棒球聯賽最有價值球員。退役後,和朋友一起組建強棒天使隊。

F: 強棒天使隊成立的初衷很複雜,它跟我的成長背景有關。我本身是運動員出身,之前參與過一些公益活動,但發現都沒有辦法從本質上改變什麼,所以我就想我以後要做一個能從根本上改變問題的。從三觀到人生棒球改變了我。我知道體育能夠帶給人真正的優勢是什麼。我從很多年以前就開始有想法,但是真正在開始做這件事的時候,其實用我現在思考叫腦子一熱,因為對後期困難的預知是不完整的,沒想到後面會有這麼多的問題和困難,但是既然做起來了,你就堅持想辦法把它做下去。S:關於孩子們,能跟我們分享一個您印象比較深的事嗎?
F:每個孩子的經歷和點點滴滴都存在我腦子裡。像我們第一個來的孩子,爸爸入獄15年,媽媽因為打架去世,他其實就是沒人管。當時我在接他的時候,就能夠感受到他幼小的心靈當中全部都是恐懼、彷徨、不安和對未來的不安定感,所以我們就把他接過來了。現在慢慢地經過5年多時間,這孩子現在特別有信心,樣子也長起來了,而且心裏面也特別陽光。我們這裡的每一個孩子,從開始到現在變得越來越開朗,變得願意跟別人去接觸,願意用情感去跟別人交流,這些都這讓我們特別欣慰,而且是能夠支撐著我們在這條路上持續走下去的動力。其實最核心的是我們把他們的心打開了,他們能夠迎接美好的世界,這是我們一直想做,而且也是努力奔這個方向走的。
S:棒球之後有可能是籃球、羽毛球等等,這種為公益賦能的方式未來會是可複製的嗎?
F:我覺得是可複製的,棒球只是一個表現形式。我們做的是一個樣板,讓大家看到在自己的領域裡,把多餘的力量貢獻出來,能夠讓社會更美好,最核心的價值在這。他完全可以做的更精緻,其實這等於是社會資源的再一次重組,它能夠產生更多的社會價值,而這對於我們的國家來說是有價值的。

S:像馬虎、大寶、小雙等孩子馬上要成年了,您認為他們未來的出路會是什麼?
F:我覺得他們未來非常樂觀。首先他們在棒球領域,在國內已經算是優質的青少年了,成年以後他們可以選擇在這個行業裡當一名優秀的教練,把他學到的東西再傳遞下去,培養出也足夠優質的運動員,或者是具有運動能力的優質人才。他們其實具備的是這個能力,而這恰恰能夠把體育的本質向社會普及開來。馬虎、大寶、小雙他們從某種意義上講,已經具備了一技之長,他們就能夠對這個社會提供價值,同時他們能夠養家,對自己的家人、對自己負責了。這我覺得對於他們來說已經可以算成功了。再有就是綜合素質,還有各種各樣的素養,其實在咱們這也都被培養出來了,他們去到社會是具有競爭力的,他們的想像空間會更大,就是什麼都能幹好,因為他們擁有迅速學習的能力,而這個能力不是在課本上學來的,是在我們這個團隊裡面學來的。S:亞洲國家來說,棒球行業最發達的是日本,但在國內卻不盡然,您為什麼看好棒球?
F:棒球其實是引領潮流的,而且也是一個亞洲人能夠進入社會主流的一個體育項目,因為真正世界主流的大體育產業項目,亞洲人能夠在裡邊有一席之地的項目並不多。像足球、籃球、橄欖球、冰球,這些都屬於大產業項目,參與人口多,產業大,產值高,影響力大,而這種項目只有棒球是黃色人種能玩,也就是說未來我們中國人要想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這種項目的可能性最大。S:聊聊《棒!少年》這部電影吧,您希望它給天使隊的孩子們、給觀看的朋友們帶來什麼樣的力量?F:《棒!少年》這部電影,其實展示的最重要的是改變,每個人都渴望改變,但實際上每個人對此有所恐懼。《棒!少年》展示的是咱們這些孩子,大家認為他們應該走到一個什麼路的時候,他們沒有,他們走到了另一個好的方向。這種改變其實是一種力量,而這種力量會傳遞給所有觀看電影的人,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一股正面的能量,讓他們更願意往正面的方向去做得更好,這個我覺得是電影最大的價值。對於我們機構來講,我們希望《棒!少年》能讓更多的人知道有我們在堅持,而這份堅持能夠讓更多的人關注,因為畢竟我們的能量太小了,我們希望能夠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加入,大家一起來見證這件事怎麼能夠做得更好。這些孩子是咱們國家的財富,我覺得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守護他們,讓他們變得更有價值。

F:其實這些年遇到最大的問題還是資金問題,咱們的社會出現了嚴重的信任危機,這導致大家不會認為真正的真善美是真實存在的。這些年我們還在堅持,雖然得到越來越多人的信任和支持了。但實際上因為社會的信任危機,相對來說大家的自我意識比較強,所以導致很多事很難推進。F:我的新年願望還是讓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在他們成長道路上一步一步堅持下去,我自己能夠更加穩定地把他們的後勤保障服務工作做好。因為對於我來說,這些孩子的成長都在我們手裡,我擔心能量不夠,導致這件事出現問題,這是我最害怕的。所以我就希望能夠平穩的讓孩子健康成長,這就是我唯一的願望。《棒!少年》電影的英文名字為Tough Out(咬牙堅持、挺過難關),和棒球術語 Touch Out(觸殺、出局)諧音。這群孩子是不幸的同時也是幸運的,他們自出生便要面臨原生家庭之殤,但有幸結緣棒球,有幸遇見強棒大家庭,有幸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長大,從黑暗中走出,未來等待他們的將是陽光、掌聲和光明。

守護棒球天使指南

微信號 : 強棒天使隊

視頻號:強棒天使隊

微博號:@強棒天使隊

出品人 | 吳潔

監製/攝影 | 童慶

編輯 | effe

攝像 | 昊君

剪輯 | 月月月

特別鳴謝 

強棒天使基地

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

相關焦點

  • 少年,棒!
    紀錄片《棒!少年》所記錄的就是這樣一支棒球隊的故事。少年》獨家授權 攝影/郭一《棒!少年》獨家授權 攝影/郭一他們在「強棒愛心基地」零基礎接受現年已經70歲的,而《棒!少年》所聚焦的主角,每個人身上都帶著原生家庭帶來的沉痛感。
  • 當《棒!少年》遇到,棒!導演
    《棒!少年》劇照當《棒!少年》遇到棒!導演採訪:阿吉視頻:張新偉許慧晶導演年少成名,曾獲得國內外多個獎項。包括第20屆謝菲爾德紀錄片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第50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入選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等多個國內外影展。
  • 輝縣:二中棒壘球協會組織棒球少年觀看,《棒少年》!
    12月18日下午13時,在學校和輝縣市棒壘球協會的組織下,輝縣市二中棒壘球隊全體隊員及體育組教師在華納影院觀看了勵志電影《棒!少年》。《棒!少年》是一部高口碑紀錄影片,講述了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被選進北京市郊一個愛心棒球基地,組成了一支特殊的棒球隊,跟著70歲傳奇教練「師爺」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的故事。少年馬虎以「刺頭」狀態闖進了基地,天天打架幹仗;而「元老球員」小雙心思細膩敏感,對未來滿是懷疑和不確定。
  • 《棒!少年》不只有棒球和少年
    《棒!少年》,只看名字,很容易被「誤解」為一部關於熱血體育題材電影,但實際上,它向觀眾展示的並不只是運動本身。導演許慧晶將鏡頭對準了北京郊區的一座愛心棒球基地。來自全國各地的貧困少年相聚於此,跟著70歲傳奇教練「師爺」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棒!少年》有兩條明晰的人物線索:一方面,新隊員馬虎的加入攪亂了基地原本的寧靜。這個來自寧夏西海固的男孩野性難馴,雖然只有十來歲,但罵人、抄棍子打架樣樣在行,和隊友們之間矛盾不斷,練球也漫不經心;另一方面,來自河北淶源的「元老隊員」梁正雙性格乖巧細膩,作為投手,他被教練們寄予厚望。
  • 少年棒,但命運不棒.
    這是紀錄片《棒!少年》中的一幕,這個紀錄片記錄了一支少年棒球隊的成長曆程。說出這段話的孩子叫梁正雙,是棒球隊的主力投手,他出生前父親就已經去世,出生後母親不知所蹤,被他大伯養大,家裡有一個姐姐,是在垃圾堆裡撿來的。他的悲慘並不是孤例。
  • 觀眾不愛《棒!少年》
    少年》是被踢出了影院。這個始作俑者是誰並不重要,但能夠肯定的是,縱使《棒!少年》完成度再高,它仍然不屬於主流市場。豆瓣年度國產口碑冠軍票房失利《棒!少年》的優秀是公認的。按照目前的票房走勢,《棒!少年》仍是走向了那個早已預定的結局。
  • 棒!這群叫板命運的少年
    故事講述了一群來自山區的困境少年,通過打棒球「叫板命運」。這部紀錄片電影《棒!少年》被網友評價為「2020最值得帶孩子去看的電影」。12月16日,《棒!少年》的兩位小主人公馬虎和小雙來到央視新聞《相對論》錄製現場,暢談少年逆風揮棒的故事。
  • 再見少年:《棒!少年》的出路和選擇
    《棒!少年》在北京的首場放映後,少年馬虎和主持人的一段對話,引發了全場善意的笑聲。《棒!少年》是12月11日公映的一部紀錄片電影,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前棒球國家隊隊長孫嶺峰建立了愛心棒球基地(強棒天使隊),收留了一群貧困家庭出身的孩子,致力於將這群背景各異的孩子培養成專業人才,改變他們的命運。
  • 電影《棒!少年》主創走進呼和浩特
    「因為棒球,曾經的窮孩子、頑劣少年有了自己描繪人生軌跡的機會。」以這些少年為主角的紀錄片《棒!少年》,近日斬獲2020年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觀眾選擇榮譽」兩大獎項,豆瓣評分8.8分。12月6日,北京棒球協會副會長、原國家棒球隊隊長、《棒!少年》的出品方及影片原型、主角孫嶺峰及小隊員馬虎走進呼和浩特市,舉行了影片見面會。
  • 《棒!少年》導演許慧晶:「燃」的背後是對少年命運的關注
    少年》導演許慧晶:「燃」的背後是對少年命運的關注  2020年末,有一部既熱血又溫情的紀錄片《棒!少年》上映。這部電影豆瓣8.7分,在First青年電影展上摘得最佳紀錄長片、觀眾選擇榮譽獎,包括周迅、李冰冰、王一博、易烊千璽都為它點讚、推薦。1月12日《棒!少年》在愛奇藝上線,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本片導演許慧晶,他表示,希望更多人關注這樣一群少年。
  • 《棒!少年》:中國沒有甲子園
    (詳見《關於一座棒球場的記憶》)CBL中國職棒聯賽一再萎縮,只剩下4支球隊,上海主場的比賽被遷移到閔行偏遠的交大校內球場,再後來在上海都不設比賽,搬去無錫比賽,職業賽都不對外公開。《棒!少年》記錄的不光是困境少年們的故事,也記錄了2008年奧運後中國棒球人的困境。
  • 慶雲廣電小記者走進祥雲影城丨觀影《棒!少年》,爭做棒少年
    12月12日上午9點半,慶雲廣電小記者來到祥雲影城,觀看最新上映的電影《棒!少年》。小記者們早早來到現場,滿懷期待電影的開始,激動之情溢於言表。《棒!少年》·內容簡介《棒!少年》是由許慧晶執導的紀錄電影,於2020年12月11日全國影院上映。該片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
  • 《棒!少年》導演許慧晶:努力生存
    12月12日電影《棒!少年》上映首日,導演陳可辛微博發聲:紀錄片能走上大銀幕太難了,現在的排片量只有1%。紀錄片面臨的現實和影片中孩子們要衝破的命運,是一樣的殘酷與孤獨。少年們,咱們影院見!創作《棒!少年》前,許慧晶一度進入了創作的瓶頸期,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這麼多年下來似乎沒留下什麼,作品對拍攝對象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影響」。
  • 豆瓣熱榜第一《棒!少年》是什麼
    值得放映不值得影評12月16日晚《棒!少年》放映完美結束!這次放映開票不到半小時就被搶光,許慧晶導演的《棒!少年》真的很受歡迎!▲值得影迷團在廣州每一次看到北京、上海那些熱火朝天的路演、點映就非常羨慕。希望以後應該不用了吧!
  • 導演許慧晶與紀錄片《棒!少年》的來路
    棒球少年在訓練場揮棒瞬間。(受訪者供圖/圖)2020年,因為疫情,許慧晶有半年時間在家剪片。《棒!少年》拍完後,後期花了一年半,剪了四十多版,依然沒有找到最好的那一版。《棒!少年》開拍時兒子三歲,許慧晶形容「他跟留守兒童差不多,跟我不熟」。這半年,許慧晶參與到了兒子的日常起居,找回了久違的熟悉感。給兒子洗澡曾是一項特權——「沒辦法,除非完全接受你。只有媽媽能給他洗,其他人都不行」。半年後,許慧晶終於獲得了這個特權,像是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這讓許慧晶意外找到了理解片中小孩的鑰匙。
  • 「強棒」少年當自強
    ◎張海律體育紀錄片《棒!少年》在FIRST青年電影展的首映,引來經久不息的掌聲和全場的吶喊叫好。相較影展上提前亮相的其他幾部藝術氣質獨特或個人表達強烈的劇情片,這部作品工業完成度極高,且對觀眾非常友好,很容易就能被小運動員們渾然天成的成長故事帶入。片中,小鬼頭們惹人大笑的淘氣,原生家庭的貧苦面貌,體育競技本身的感染力,棒球學校未來命運的不確定性,都接二連三調動著現場觀眾的哭笑神經。
  • 《棒!少年》,華語年度紀錄片如何誕生
    少年》則有著更包容的特點——既關注社會問題,又帶著溫暖向上的基調。從事紀錄片拍攝15年的許慧晶把《棒!少年》當作自己創作上的一個轉折點。他表示自己以前的作品更多呈現了「我要說什麼問題,我要講什麼事」,但是《棒!少年》卻將重點放在「孩子們想要告訴你什麼」,關注孩子們面對問題時所付出的努力和尋求的改變。
  • 《棒!少年》|豆瓣8.7感動,但我一點都不想誇他們棒
    文 | 調侃貧道新版 《棒!少年》是一個關於回家的故事——一群困境少年如何通過棒球撫平自己的來處,找到自己的歸處。 2015年,前中國國家棒球隊隊長孫嶺峰創辦了強棒天使棒球基地。
  • 紀錄電影《棒!少年》劇情勝於劇情片
    記錄中國棒球少年生活的紀錄電影《棒!少年》定於12月11日全國公映,目前影片的「百城首映禮」也正在進行時。此前,影片曾於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中榮獲競賽單元最佳紀錄長片,豆瓣評分高達8.8分,被很多評論譽為「比劇情片還像劇情片」。
  • 新民藝評丨叫板命運,「棒!少年」
    在戲裡,強棒少年隊在美國,毫無意外地輸了;在戲外,紀錄片《棒!少年》,也毫無意外地輸了。哪怕豆瓣評分高達8.7,但《棒!少年》在上映三天後已經跌出了日票房排行前十,首周末不足300萬元的票房收入,幾乎已經宣告《棒!少年》的院線之路,基本走到了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