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棒!

2020-12-13 時尚芭莎

一支球隊、一群孩子,會讓你想到一段怎樣的故事?紀錄片《棒!少年》所記錄的就是這樣一支棒球隊的故事。



《棒!少年》不僅是2020 FIRST 青年電影展上的黑馬,一舉拿下「最佳紀錄片」和「觀眾選擇榮譽」兩項大獎,目前豆瓣8.7的高分,也是今年的華語電影之最。



電影於本周五正式登陸全國院線,錯過了超前點映的朋友可以去影院一睹為快。


電影《棒!少年》獨家授權 攝影/郭一


《棒!少年》的主要拍攝地點聚焦在北京市郊的一家愛心棒球基地,創辦者孫齡峰曾擔任中國國家棒球隊隊長、江蘇棒球隊總教練。


電影《棒!少年》獨家授權 攝影/郭一


說著一口流利京片子的他,曾被稱為「中國的鈴木一期」。在孫齡峰看來,他的命運是被體育、被棒球改變的。



電影《棒!少年》獨家授權 攝影/郭一


為了弘揚棒球這項運動,也為了體育改變命運的人生轉機可以惠及下一代,孫齡峰開始從全國各地選拔那些來自貧困家庭的孤兒、留守兒童,以及父母雙逝或放棄撫養權的孩子們。


電影《棒!少年》獨家授權 攝影/郭一


他們在「強棒愛心基地」零基礎接受現年已經70歲的「師爺」張錦新的訓練。而關於「師爺」張錦新,有一個數據便是:中國棒球80%的國家隊隊員都是他的學生。



這麼聽起來,《棒!少年》的故事可能如同海報上的那句「叫板命運」帶給觀眾的最直觀的感受:這是一個傳奇締造傳奇的故事。



但不能忽視的是,這群孩子的特殊身世、父母和家庭環境,所帶給他們的成長的重量。


如同本片導演許慧晶在第一次做調研時,看到那些身穿棒球服的少年,會有一種「閃光的感覺」。



電影《棒!少年》獨家授權 攝影/郭一


無論是真人影視劇還是動漫,棒球這項運動很多時候都會被打上擁有幸福家庭城市孩子的標籤,而《棒!少年》所聚焦的主角,每個人身上都帶著原生家庭帶來的沉痛感。


電影《棒!少年》獨家授權 攝影/郭一


來自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馬虎就是他們中的一員。三個月大的時候,馬虎的媽媽就離家出走,靠賣羊肉串和打零工掙錢的父親,不僅酗酒還有暴力傾向。


電影《棒!少年》獨家授權 攝影/郭一


馬虎在奶奶的拉扯下長大。從小就少了父母疼愛的馬虎是家鄉小鎮的「遊俠」。滿嘴氣蓋山河的「江湖話」,早已經超越了用「調皮搗蛋」來形容。



一邊是上課偷吃粉筆、趁小夥伴洗澡的時候關掉熱水,打架、頂嘴、不講理,隊裡的小夥伴兒也都敬而遠之。


電影《棒!少年》獨家授權 攝影/郭一


另一邊是衝勁兒十足,在棒球場又有著十足的天賦和靈氣,成了孫齡峰眼裡又愛又恨的存在。



在頗為喜劇感和節奏感的剪輯中,馬虎像他的名字一樣,讓觀眾足以在零散的笑聲中讀完這個12歲男孩悲傷的童年底色。



只是聽到黃昏時刻從馬虎口中唱出的那句歌詞:「媽媽呀媽媽呀我想你,你走後的天空一直下著雨……」


才突然意識到,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也只是一個乳臭未乾、需要媽媽寵愛的小男孩。



而相比起馬虎,球隊裡的「元老」小雙則顯得溫和懂事了很多。



電影《棒!少年》獨家授權 攝影/郭一


小雙的童年比馬虎更加的顛沛和戲劇化,爸爸在他未出世的時候就突發腦溢血去世,媽媽則在他出世不久後便離家出走。之後小雙輾轉大伯、姑姑和二伯家。


電影《棒!少年》獨家授權 攝影/郭一


在酒店裡跟隊員們聊起自己的身世時,小雙笑著說起自己小的時候被拿去送人但因為太過瘦小被送回來,而母親又只好再送走他的雙胞胎哥哥的經歷。


記憶中被大人提起的依稀過往,對於小雙也只是流淌、環繞在他身邊的稀鬆平常的日常。


他努力、刻苦,珍惜在北京打棒球的機會,也敏感、脆弱,輸球了會嚎啕大哭。



小雙和馬虎從性情上可能是兩種極端,但也相當鮮明和直觀地映射了家庭和成長環境對於少年個性上的影響。


電影《棒!少年》獨家授權 攝影/郭一


而他們相聚在球隊,棒球帶給他們生活質量上的提升,更增加了他們的思考力和感受力。



在美國現場觀賽的氣氛中,了解了何為熱愛的力量。


電影《棒!少年》獨家授權 攝影/郭一


也在比賽結果到來的那一刻,知道了何為輸贏、何為努力去拼的意義。



而在現實條件下,基地目前所面臨的依然是附近沒有合適的打工子弟學校的問題。


「我們還在盡力解決北京的學籍問題。」教練孫齡峰說。棒球少年們的未來該走向何方目前也不會有確定的答案。


我們也跟他們一樣,都在努力走向一個轉機。





編輯:Timmy

相關焦點

  • 當《棒!少年》遇到,棒!導演
    《棒!少年》劇照當《棒!少年》遇到棒!導演採訪:阿吉視頻:張新偉許慧晶導演年少成名,曾獲得國內外多個獎項。包括第20屆謝菲爾德紀錄片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第50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入選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等多個國內外影展。
  • 棒!少年
    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許慧晶導演執導的《棒!少年》作為最強黑馬脫穎而出斬獲最佳紀錄長片。電影聚焦一群草根少年,他們出身貧窮,身處困境用棒球和命運叫板,逆襲成為「強棒少年」,真實、熱血、感人,絲毫不矯揉造作。影片聚焦少年馬虎和小雙,他們擁有截然不同的性格,一個外向一個內斂,卻都暗藏著一股極具感染力的強大能量。
  • 輝縣:二中棒壘球協會組織棒球少年觀看,《棒少年》!
    12月18日下午13時,在學校和輝縣市棒壘球協會的組織下,輝縣市二中棒壘球隊全體隊員及體育組教師在華納影院觀看了勵志電影《棒!少年》。《棒!少年》是一部高口碑紀錄影片,講述了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被選進北京市郊一個愛心棒球基地,組成了一支特殊的棒球隊,跟著70歲傳奇教練「師爺」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的故事。少年馬虎以「刺頭」狀態闖進了基地,天天打架幹仗;而「元老球員」小雙心思細膩敏感,對未來滿是懷疑和不確定。
  • 《棒!少年》不只有棒球和少年
    《棒!少年》,只看名字,很容易被「誤解」為一部關於熱血體育題材電影,但實際上,它向觀眾展示的並不只是運動本身。導演許慧晶將鏡頭對準了北京郊區的一座愛心棒球基地。來自全國各地的貧困少年相聚於此,跟著70歲傳奇教練「師爺」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棒!少年》有兩條明晰的人物線索:一方面,新隊員馬虎的加入攪亂了基地原本的寧靜。這個來自寧夏西海固的男孩野性難馴,雖然只有十來歲,但罵人、抄棍子打架樣樣在行,和隊友們之間矛盾不斷,練球也漫不經心;另一方面,來自河北淶源的「元老隊員」梁正雙性格乖巧細膩,作為投手,他被教練們寄予厚望。
  • 少年棒,但命運不棒.
    這是紀錄片《棒!少年》中的一幕,這個紀錄片記錄了一支少年棒球隊的成長曆程。說出這段話的孩子叫梁正雙,是棒球隊的主力投手,他出生前父親就已經去世,出生後母親不知所蹤,被他大伯養大,家裡有一個姐姐,是在垃圾堆裡撿來的。他的悲慘並不是孤例。
  • 觀眾不愛《棒!少年》
    少年》是被踢出了影院。這個始作俑者是誰並不重要,但能夠肯定的是,縱使《棒!少年》完成度再高,它仍然不屬於主流市場。豆瓣年度國產口碑冠軍票房失利《棒!少年》的優秀是公認的。按照目前的票房走勢,《棒!少年》仍是走向了那個早已預定的結局。
  • 棒!這群叫板命運的少年
    故事講述了一群來自山區的困境少年,通過打棒球「叫板命運」。這部紀錄片電影《棒!少年》被網友評價為「2020最值得帶孩子去看的電影」。12月16日,《棒!少年》的兩位小主人公馬虎和小雙來到央視新聞《相對論》錄製現場,暢談少年逆風揮棒的故事。
  • 再見少年:《棒!少年》的出路和選擇
    《棒!少年》在北京的首場放映後,少年馬虎和主持人的一段對話,引發了全場善意的笑聲。《棒!少年》是12月11日公映的一部紀錄片電影,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前棒球國家隊隊長孫嶺峰建立了愛心棒球基地(強棒天使隊),收留了一群貧困家庭出身的孩子,致力於將這群背景各異的孩子培養成專業人才,改變他們的命運。
  • 電影《棒!少年》主創走進呼和浩特
    「因為棒球,曾經的窮孩子、頑劣少年有了自己描繪人生軌跡的機會。」以這些少年為主角的紀錄片《棒!少年》,近日斬獲2020年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觀眾選擇榮譽」兩大獎項,豆瓣評分8.8分。12月6日,北京棒球協會副會長、原國家棒球隊隊長、《棒!少年》的出品方及影片原型、主角孫嶺峰及小隊員馬虎走進呼和浩特市,舉行了影片見面會。
  • 《棒!少年》導演許慧晶:「燃」的背後是對少年命運的關注
    少年》導演許慧晶:「燃」的背後是對少年命運的關注  2020年末,有一部既熱血又溫情的紀錄片《棒!少年》上映。這部電影豆瓣8.7分,在First青年電影展上摘得最佳紀錄長片、觀眾選擇榮譽獎,包括周迅、李冰冰、王一博、易烊千璽都為它點讚、推薦。1月12日《棒!少年》在愛奇藝上線,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本片導演許慧晶,他表示,希望更多人關注這樣一群少年。
  • 《棒!少年》:中國沒有甲子園
    (詳見《關於一座棒球場的記憶》)CBL中國職棒聯賽一再萎縮,只剩下4支球隊,上海主場的比賽被遷移到閔行偏遠的交大校內球場,再後來在上海都不設比賽,搬去無錫比賽,職業賽都不對外公開。《棒!少年》記錄的不光是困境少年們的故事,也記錄了2008年奧運後中國棒球人的困境。
  • 慶雲廣電小記者走進祥雲影城丨觀影《棒!少年》,爭做棒少年
    12月12日上午9點半,慶雲廣電小記者來到祥雲影城,觀看最新上映的電影《棒!少年》。小記者們早早來到現場,滿懷期待電影的開始,激動之情溢於言表。《棒!少年》·內容簡介《棒!少年》是由許慧晶執導的紀錄電影,於2020年12月11日全國影院上映。該片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
  • 《棒!少年》導演許慧晶:努力生存
    12月12日電影《棒!少年》上映首日,導演陳可辛微博發聲:紀錄片能走上大銀幕太難了,現在的排片量只有1%。紀錄片面臨的現實和影片中孩子們要衝破的命運,是一樣的殘酷與孤獨。少年們,咱們影院見!創作《棒!少年》前,許慧晶一度進入了創作的瓶頸期,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這麼多年下來似乎沒留下什麼,作品對拍攝對象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影響」。
  • 豆瓣熱榜第一《棒!少年》是什麼
    值得放映不值得影評12月16日晚《棒!少年》放映完美結束!這次放映開票不到半小時就被搶光,許慧晶導演的《棒!少年》真的很受歡迎!▲值得影迷團在廣州每一次看到北京、上海那些熱火朝天的路演、點映就非常羨慕。希望以後應該不用了吧!
  • 導演許慧晶與紀錄片《棒!少年》的來路
    棒球少年在訓練場揮棒瞬間。(受訪者供圖/圖)2020年,因為疫情,許慧晶有半年時間在家剪片。《棒!少年》拍完後,後期花了一年半,剪了四十多版,依然沒有找到最好的那一版。《棒!少年》開拍時兒子三歲,許慧晶形容「他跟留守兒童差不多,跟我不熟」。這半年,許慧晶參與到了兒子的日常起居,找回了久違的熟悉感。給兒子洗澡曾是一項特權——「沒辦法,除非完全接受你。只有媽媽能給他洗,其他人都不行」。半年後,許慧晶終於獲得了這個特權,像是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這讓許慧晶意外找到了理解片中小孩的鑰匙。
  • 「強棒」少年當自強
    ◎張海律體育紀錄片《棒!少年》在FIRST青年電影展的首映,引來經久不息的掌聲和全場的吶喊叫好。相較影展上提前亮相的其他幾部藝術氣質獨特或個人表達強烈的劇情片,這部作品工業完成度極高,且對觀眾非常友好,很容易就能被小運動員們渾然天成的成長故事帶入。片中,小鬼頭們惹人大笑的淘氣,原生家庭的貧苦面貌,體育競技本身的感染力,棒球學校未來命運的不確定性,都接二連三調動著現場觀眾的哭笑神經。
  • 《棒!少年》,華語年度紀錄片如何誕生
    少年》則有著更包容的特點——既關注社會問題,又帶著溫暖向上的基調。從事紀錄片拍攝15年的許慧晶把《棒!少年》當作自己創作上的一個轉折點。他表示自己以前的作品更多呈現了「我要說什麼問題,我要講什麼事」,但是《棒!少年》卻將重點放在「孩子們想要告訴你什麼」,關注孩子們面對問題時所付出的努力和尋求的改變。
  • 《棒!少年》|豆瓣8.7感動,但我一點都不想誇他們棒
    文 | 調侃貧道新版 《棒!少年》是一個關於回家的故事——一群困境少年如何通過棒球撫平自己的來處,找到自己的歸處。 2015年,前中國國家棒球隊隊長孫嶺峰創辦了強棒天使棒球基地。
  • 紀錄電影《棒!少年》劇情勝於劇情片
    記錄中國棒球少年生活的紀錄電影《棒!少年》定於12月11日全國公映,目前影片的「百城首映禮」也正在進行時。此前,影片曾於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中榮獲競賽單元最佳紀錄長片,豆瓣評分高達8.8分,被很多評論譽為「比劇情片還像劇情片」。
  • 新民藝評丨叫板命運,「棒!少年」
    在戲裡,強棒少年隊在美國,毫無意外地輸了;在戲外,紀錄片《棒!少年》,也毫無意外地輸了。哪怕豆瓣評分高達8.7,但《棒!少年》在上映三天後已經跌出了日票房排行前十,首周末不足300萬元的票房收入,幾乎已經宣告《棒!少年》的院線之路,基本走到了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