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華語片評分年度第一,一部紀錄片出圈了。
《棒!少年》的故事著眼於前國家棒球隊隊員孫嶺峰建立的一支棒球隊,這支「強棒天使棒球隊」是由一群父母離異、早逝的孤兒和生活在偏遠農村的貧困兒童組成,他們生活在北京五環外的違建建築裡,每天在一塊被公路包圍的球場上訓練,棒球是他們人生唯一的救贖之路。
從2017年秋天開始拍攝,經歷了三年時間,2020年12月11日《棒!少年》終於在院線上映了。與以劇本作為基礎的劇情片不同,紀錄片在拍攝之前不會有過多的編排,前期拍攝主要是一個收集素材和調整敘事方向的過程,《棒!少年》拍攝周期長達一年,導演許慧晶每個月都會花一半時間在棒球隊收集教練和孩子們的鏡頭素材,六七個人物同時推進,從中尋找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可能的人物關係。
棒球少年的日常就是訓練,但小朋友們的矛盾衝突往往是在日常中突然出現的,為此許慧晶增加了成本,請來了兩位攝影師和專業的錄音師參與,在現場設置了三個機位同時拍攝,最終拍攝了700多個小時的素材以供後期剪輯。
真正的功夫還在後期剪輯上,《棒!少年》的剪輯手法接近於故事片,團隊用了兩年時間,前後調整了四十多版。特別是人物塑造上,紀錄片的視角從最初的四個孩子最終變成兩個孩子,用「馬虎」和「小雙」 一動一靜兩個主線人物,將整個棒球隊一年多的經歷串起來,從孩子的視角出發,通過真實的社會背景和較強的戲劇性視聽編排,讓觀眾有很強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鳴。
「不同年齡段的人可能都會看到跟自己相關的內容,如果當父母的人,會聯想和反思與孩子的親情連結,如果還沒成為父母,或許會從裡面看到自己童年的一個側面。」許慧晶對《第一財經》YiMagazine說,他認為《棒!少年》能打動觀眾的關鍵詞是「親情」和「童年」。
當下國內的紀錄片多為獨立紀錄片和電視紀錄片,獨立紀錄片在反映社會現實上會有更尖銳和邊緣的特徵,但往往無法公映,而電視紀錄片的主題多局限在吃喝玩樂和新聞事件上。《棒!少年》則有著更包容的特點——既關注社會問題,又帶著溫暖向上的基調。
從事紀錄片拍攝15年的許慧晶把《棒!少年》當作自己創作上的一個轉折點。他表示自己以前的作品更多呈現了「我要說什麼問題,我要講什麼事」,但是《棒!少年》卻將重點放在「孩子們想要告訴你什麼」,關注孩子們面對問題時所付出的努力和尋求的改變。在他看來,影片的基調並不是刻意去做的調整,而是在拍攝過程中理解到的氛圍。
這也是吸引愛奇藝參與投資製作的原因。在2018年的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CNEX)上,愛奇藝高級總監、燦然工作室總經理齊康發現了這個項目,當時《棒!少年》的拍攝已經完成了2/3。「《棒!少年》吸引我的地方在於題材,在中國紀錄片在獨立紀錄片和電視紀錄片的兩極分化中,這部片子或許有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文藝片的類型化表達:既兼備對於社會的關照性,又有體育運動作為故事載體。」齊康對《第一財經》YiMagazine說。
《棒!少年》並不是愛奇藝投資並參與製作的第一部紀錄片,2017年愛奇藝就上線了第一部自製紀錄片《講究》,2019年還成立了專門製作紀錄片的「小明工作室」,但點進愛奇藝的紀錄片頻道,絕大多數的紀錄片還是以購買版權的方式上線。
一開始,愛奇藝對《棒!少年》評估的風險並不低。
首先,紀錄片在市場上票房成績亮眼的作品寥寥無幾,至今內地票房過億的紀錄片也只有《厲害了我的國》和《二十二》。主旋律的《厲害了,我的國》對於其他題材的紀錄片來說參考價值並不高,而《二十二》1.7億的票房也只能算是特定時間段的產物。
其次,雖然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奪冠》讓體育題材電影走進了大眾視野,並且保持了較高的討論度,但《棒!少年》所講的這個體育項目,在中國並不像排球那麼國民,也沒有郎平這種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作為主角。
此外,由於紀錄片的後期時間太長,剪輯版本太多,愛奇藝很難在製作中途就看到全貌,只能通過片花等內容來看片子的表達,而這個表達能不能受市場青睞就是未知數。
「這些風險,只能通過成本控制、深入創作以及宣發策略等環節來控制。」齊康說。
在成本方面,愛奇藝參與了全程的資金投入,團隊也深入創作和製作、宣發環節。在宣傳、發行模式上,愛奇藝對《棒!少年》的計劃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送獎環節」, 《棒!少年》被關注很大程度來自於今年7月底舉行的FIRST電影節的認可,該片獲得FIRST最佳紀錄片、「觀眾選擇榮譽」兩項大獎;第二階段是商業院線的公映階段,在這個階段,愛奇藝選擇和大象點映、源真文化等機構合作,通過超前點映、分眾放映、院校放映等院線發行模式,讓紀錄片在傳統影院與觀眾見面;第三個階段是紀錄片電影和紀錄片劇集版本在愛奇藝線上的陸續播出。愛奇藝希望通過這樣發行模式探索,試圖讓內容最大程度觸達觀眾。
「目前來講,公司對於這個項目的投資額度是比較合理的,通過前期和後續的發行,我們對於收支平衡和盈利還是有一定信心的。」齊康說。
不過,《棒!少年》的口碑出圈了,但票房市場依舊是殘酷的。
據貓眼電影專業版的數據,除上線當日外,《棒!少年》的排片率一直低於1%,截至12月17日累計票房僅為380.7萬。對比看,2019年同樣從「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長片」走向院線的《四個春天》累計票房為1147萬。在接下來的周末,林超賢執導的災難動作片《緊急救援》和華納兄弟出品的《神奇女俠1984》即將上映,留給《棒!少年》的市場空間將會更小。紀錄片面臨的市場現實和電影中孩子們想要衝破的命運一樣的殘酷——《棒!少年》最終也是以一場沒有勝利的比賽收尾。
不過,原來許慧晶拍攝的大部分紀錄片都跟觀眾發生不了直接的關係,作品對拍攝對象的生活也並沒有什麼影響,但現在,隨著影片走上銀幕,這群十四五歲的孩子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或許這回棒球真的可以幫助他們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