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少年》不只有棒球和少年

2020-12-20 北京日報客戶端

《棒!少年》,只看名字,很容易被「誤解」為一部關於熱血體育題材電影,但實際上,它向觀眾展示的並不只是運動本身。

導演許慧晶將鏡頭對準了北京郊區的一座愛心棒球基地。來自全國各地的貧困少年相聚於此,跟著70歲傳奇教練「師爺」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棒!少年》有兩條明晰的人物線索:一方面,新隊員馬虎的加入攪亂了基地原本的寧靜。這個來自寧夏西海固的男孩野性難馴,雖然只有十來歲,但罵人、抄棍子打架樣樣在行,和隊友們之間矛盾不斷,練球也漫不經心;另一方面,來自河北淶源的「元老隊員」梁正雙性格乖巧細膩,作為投手,他被教練們寄予厚望。

這兩個孩子,幾乎完全處於彼此的對立面上,在充滿了火藥味的碰撞中,球隊得到了去美國比賽的機會。《棒!少年》的故事並不複雜,但透過「棒球」的外衣,影片切入了眾多社會話題,比如當下人們常常探討的「原生家庭」。無論馬虎還是梁正雙,他們的不幸從出生時就已註定。油鹽不進的馬虎三個月大時,母親就離家出走,在外工作的父親很少回家,奶奶向別人家要衣服鞋子,含辛茹苦將他拉扯大。而根據馬虎的描述,父親愛打架,「一切都是爸爸造成的」;梁正雙的童年中不僅沒有母親的影子,父親也因病早早故去。他出生時因為「太小了」,甚至無法送給別人收養,還差點兒被「拿土給埋了」——對這些邊緣化的孩子,《棒!少年》的展現是細緻也是殘酷的。

影片中關涉的現實話題還有很多,比如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馬虎的父親、梁正雙的大伯都無比希望孩子留在棒球隊,因為「咱們這地方沒前途」;再比如拆遷。棒球隊在南方冬訓的場地環繞在一片待建的高層住宅裡,離開時,場地負責人告訴「師爺」,這裡很快就要蓋房子,「一千多萬的場地兩年就廢掉」,而在北京,棒球隊也始終在「流浪」。去往美國比賽前夕,基地的球場和宿舍也都面臨拆遷……

厚重的現實關照與人文色彩,為《棒!少年》注入了比打幾場驚心動魄的棒球比賽更耐人尋味的魅力。導演的另一重高明之處在於,他沒有沉迷於紀錄片標誌性的長鏡頭,快節奏的剪輯讓電影的觀感並不那麼沉重和壓抑,反而帶著體育題材一貫的熱血和力量,但也正因如此,電影的部分內容處理看起來有些散碎。影片還給觀眾留下了一個頗具想像空間的結尾。在一棵大樹下,因美國比賽失利而有抑鬱傾向、暫時留在家裡的梁正雙對大伯呼喚道:「你不能丟下我不管。」這個戛然而止的收束,與棒球隊中除了比賽其他都不用過多操心的日子相比,有著夢醒一般的悲涼。那些沒能像馬虎、梁正雙被幸運選中卻同樣貧困的孩子,他們的人生到底該怎樣逆轉呢?《棒!少年》顯然給觀眾留下了深思的餘味。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高倩

編輯:金力維

流程編輯 吳越

相關焦點

  • 「棒」的不只是少年,還有棒球
    它叫《棒!少年》。導演許慧晶在自述中說道:「這些孩子們成年後或許會成為一名職業運動員,一名大學生或教練,每當有懷疑和否定自己的時候可以回想起這部紀錄他們成長的影片,提醒他們記得年少的自己為了贏得比賽所做的努力和付出,自己是多麼的勇猛、堅定和無畏,記得接納自己過得自然舒坦一些。」成長與無畏,這也是這部電影帶給觀眾的直接感受。
  • 觀影攻略 |《棒!少年》那些你不知道的棒球彩蛋
    距離12月11日《棒!少年》電影公映已過數日,電影講述著一群背負著沉重生活包袱的困境少年,被選進一個特殊的愛心棒球基地,通過棒球改變命運的故事(戳這裡詳細了解電影介紹)。相信已經有不少人在電影院欣賞了這部口碑佳作。但不少沒有接觸過棒球運動的人帶著些許困惑,小編這就帶你解鎖《棒!少年》→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 看《棒! 少年》談棒球
    最近熱播的紀錄片《棒!少年》,獲得了第十四屆FIRST青年電影展的「最佳紀錄片」大獎,在豆瓣上也收穫了今年院線國產電影的最高分,8.7分。
  • 《棒!少年》|洞見棒球場上的曙光
    一群由留守兒童組成的少年聚在北京市郊愛心棒球基地,不同的原生家庭和生活環境,相似的顛沛流離和破碎童年,置於同一訓練環境成長,帶著孤勇跟銳氣,逆風揮棒、叫板命運
  • 《棒!少年》:困境少年,用棒球叫板命運
    甚至,站在棒球場上高高揮舞起球棒。 今年的First影展最佳紀錄長片《棒!少年》,講述的正是這群孩子的成長故事。孩子們來到的新家,叫「強棒天使基地」。而這個試圖叫板命運的人,是前中國棒球隊奧運國手孫嶺峰。
  • 《棒!少年》製片人:棒球給了這些孩子人生的新解法
    專訪  《棒!少年》製片人齊康:棒球給了這些孩子人生的新解法  棒球把他們的技能和才華展現出來,也把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的感悟表達出來。  ---------------  紀錄電影《棒!《棒!少年》總製片人齊康說。  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齊康表示,「通過少年的成長來看成長的世界,創造高質量的藝術作品表達少年的懵懂、少年不服的朝氣,以及世界的不安、勇敢的青春。」  《棒!少年》中,少年馬虎和梁正雙命運互為映照。馬虎桀驁不馴,他以「刺頭」狀態闖進基地,而小雙是棒球隊的「元老球員」,他心思細膩,對未來滿是懷疑和不確定。
  • 直播錄像 | 棒球少年的跑壘之路:與《棒!少年》主創面對面_正在...
    不是他們選擇了棒球
  • 《棒!少年》:棒球之外 他們更需要被關注
    棒球在中國是一項雖然人盡皆知,但卻鮮少有人參與的冷門體育運動,相信很多人對棒球的認知更多是停留在歐美的影視作品中,而對中國棒球的發展是知之甚少的。《棒!少年》所講述的故事,便是中國棒球的故事,曾經的中國棒球國手張錦新,建立愛心棒球基地,在北京和他的團隊成員們一起去訓練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孩子們,引領他們去成為棒球運動員,並前往美國參加棒球友誼賽。
  • 觀影攻略|《棒!少年》那些你不知道的棒球彩蛋
    後來逐漸的形成一種文化和禮儀,甚至在職業比賽中,不佩戴棒球帽就不能上場比賽(所有體育項目只有棒球是規定一定戴帽子) Q3 為什麼要感謝球場?
  • 《棒!少年》:不想成為不良少年,但是可以打棒球
    《棒!少年》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展示了生命力蓬勃的少年群像。本片曾獲得2018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 「IDF 優選提案」。如果沒有棒球,你們就是一群流氓。我沒有去打棒球,我就是街上的流氓!
  • 《棒!少年》為杭州棒球少年公益點映
    當體育遇上電影,總是充滿著熱血和正能量。12月5日晚,《棒!少年》特別為杭州黃龍魔方棒球隊的棒球少年舉辦了一場公益點映,這也是黃龍體育課-賽事課的一項特別活動。《棒!少年》是國內罕見的中國棒球題材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成長和希望的故事。
  • 高分棒球電影《棒!少年》即將上映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日電 電影《棒!少年》點映專場活動日前在北京舉行,主人公馬虎、大寶、李海鑫等人出席活動,並在觀影后與現場觀眾一起分享和交流。《棒!少年》是國內罕見的中國棒球題材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成長和希望的故事。電影採用紀實的形式聚焦一群曾被生活「放棄」的少年,從零基礎開始學習棒球,努力通過棒球改變命運的真人真事。
  • 《棒!少年》的背後故事:從頑劣小子,到棒球少年
    ▲基地的孩子們進行日常訓練。李霈韻 攝在這個基地裡,有68個棒球少年——最小的6歲,最大的15歲。幾乎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段辛酸的過往。因為棒球,這些曾經頑劣的少年,有了自己描繪人生軌跡的機會。一個星期之後,以他們為主角的紀錄片《棒!少年》將登陸院線。幾場點映過後,目前《棒!少年》豆瓣評分高達8.8分。
  • 《棒!少年》製片人齊康:棒球給了那些孩子人生的新解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紀錄電影《棒!少年》今日正式上映。這部電影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在今年第14屆FIRST青年影展上,該片斬獲「最佳紀錄片」「觀眾選擇榮譽」兩項大獎。截至目前,豆瓣評分8.7分。
  • 棒球專欄 | 《棒!少年》,會成為中國棒球走向春天的標誌嗎?
    《棒!少年》海報12月11日院線正式上映前,《棒!少年》在11月底舉行了全國百城首映禮,杭州的棒球愛好者們也召集了三場點映,我有幸趕上了其中一場,導演許慧晶也來到現場與觀眾進行交流。影院裡坐的滿滿當當,當主持人現場調查有多少人參與過棒球運動時,舉手的人卻寥寥無幾。這個簡單的調查也從側面說明了棒球目前在國內不溫不火的境地。《棒!少年》的獲獎,對此前一直在小圈子裡轉來轉去的中國棒球來說,是件難得的出圈性質的大事。那段時間的朋友圈裡到處都是電影上映帶來的熱議,各路高影響力的公眾號也在誠心推薦,其中不乏眾多10萬+爆文。僅列出部分文章,其他10萬+爆款文章大多參照以上內容寫出。
  • 探訪強棒天使棒球基地,「熊孩子」如何成為「棒少年」?
    用5年時間,打造6支青少年棒球隊,在國內獲獎十餘次……紀錄片《棒!少年》的上映,讓強棒天使棒球基地走進了觀眾的視野。雙手長滿老繭,身上十幾處傷痕,這些平均年齡只有13歲的棒球少年,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在棒球之路上不斷前行,他們要用手中的球棒改變自己的命運。
  • 《棒!少年》製片人齊康:棒球給了這些孩子人生的新解法
    紀錄電影《棒!少年》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在今年第14屆FIRST青年影展上,該片斬獲「最佳紀錄片」「觀眾選擇榮譽」兩項大獎。「《棒!
  • 打棒球的少年們,他們到底能有多棒?
    自全國院線上映以來,高分棒球電影《棒!少年》的關注度一路有增不減,激發出多維度的思考共鳴和討論,青少年棒球教育以及中國棒球的未來之路便是其中的熱點話題。在北京的郊區,前中國棒球隊隊長孫嶺峰創建的"強棒天使棒球基地"裡,一群被困在陰影裡的孩子通過學習棒球獲得了"叫板命運"的機會。
  • 再見少年:《棒!少年》的出路和選擇
    「如果我將來有錢了,我和教練二八分,我二他八」「如果是一個億呢?」「那也一樣,沒有教練,就沒有我的今天。」《棒!少年》在北京的首場放映後,少年馬虎和主持人的一段對話,引發了全場善意的笑聲。《棒!少年》是12月11日公映的一部紀錄片電影,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前棒球國家隊隊長孫嶺峰建立了愛心棒球基地(強棒天使隊),收留了一群貧困家庭出身的孩子,致力於將這群背景各異的孩子培養成專業人才,改變他們的命運。作為該紀錄片的主人公之一,馬虎如今已是球隊的核心成員,學習打棒球的幾年裡,他從一個頑劣少年轉變為隊裡的主力。
  • 《棒!少年》:棒球給了他們一個家
    《棒!少年》真實真誠真摯,有紀錄片直擊人心的感染力,也有故事片的動人敘事。它值得更多的排片、更高的上座率,以及更大更響亮的掌聲!這部紀錄片我看了2遍。也因為這部電影,我對棒球產生了狂熱的興趣,甚至希望未來能有機會真正到現場去看棒球比賽,去現場為馬虎和小雙加油。1「棒球給了他們一個家。」棒球是一項自帶驚嘆號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