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棒球的少年們,他們到底能有多棒?

2021-01-13 騰訊網

自全國院線上映以來,高分棒球電影《棒!少年》的關注度一路有增不減,激發出多維度的思考共鳴和討論,青少年棒球教育以及中國棒球的未來之路便是其中的熱點話題。在北京的郊區,前中國棒球隊隊長孫嶺峰創建的"強棒天使棒球基地"裡,一群被困在陰影裡的孩子通過學習棒球獲得了"叫板命運"的機會。

2018年,在美國舉辦的PONY小馬聯盟U11組世界大賽上,這支由平均年齡不到10歲的孩子組成的"強棒天使隊",受邀作為亞太地區唯一一支少年棒球隊登上世界少棒的頂級賽場,這在中國棒球史上是首次。

從逆境中走向國際舞臺,棒球為這群孩子開闢了一片開闊的天地,讓他們成為優秀的棒球少年。

源自棒球場上的青少年教育思考

在影片上映後,基於《棒!少年》所呈現的棒球培養模式,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棒球之於青少年成長的獨特價值。

1月9日,《棒!少年》戰略合作夥伴MLB聯合知乎發起一場觀影活動,強棒天使創始人孫嶺峰、MLB中國區董事總經理祁冬,以及來自知乎的內容創作者代表們進行了一場對話,交流探討電影背後的青少年棒球教育問題,以及中國棒球發展之道。

當天,電影主人公、強棒天使隊隊員馬虎、小雙、大寶和李海鑫四位小球員也來到現場,分享了大熒幕之外的棒球生活,講述了棒球陪伴他們成長的真實經歷和感受。

"棒球是一項寬容的運動,無論高矮胖瘦都可以參加,也許你個子不高,塊頭不大,跑得不快,練不了其他運動,但在棒球場上,總能找到你的位置。"孫嶺峰表示,基地是一座橋梁,真正接納並給予孩子"叫板命運"底氣的是棒球運動本身。

同樣作為棒球產業從業者,祁冬對孫嶺峰的培養模式十分贊同。在祁冬看來,青少年學習棒球運動的益處是多方面的,棒球具有重策略、重團隊、輕對抗的運動屬性,非常適合作為小孩成長教育的良好手段。而且,棒球運動充滿人文色彩,觀賽、練球等場景都具有很強的家庭和親情屬性,能夠成為親子關係的重要紐帶。

祁冬同時還認為,對於我國棒球運動發展而言,青少年培養是最關鍵的一環,青少年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決定中國棒球的未來發展,也是中國棒球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MLB十多年來一直堅持深耕青少年培養,在無錫、常州、南京三地建立了棒球發展中心,並積極推動MLB First Pitch棒球公益課進校園,組織青少年棒球聯賽。

"體教融合大戰略下,棒球進校園將大有作為。我也注意到,已經有很多學校和MLB棒球公益課等項目合作,多方合力能夠為校園體育帶來更專業、系統的課程體系,讓更多學生在最佳的成長階段得到學習鍛鍊,這將為我國棒球發展夯實底層基礎。"站在行業觀察者的視角,知乎內容創作者們對校園棒球的教育價值十分贊同。

"爭取有朝一日能去MLB打球,向最頂級的賽場發起衝擊。"馬虎也有了自己的奮鬥目標,那就是努力訓練,成為一名出色的職業棒球手。而在剛開始到基地,還沒有開始融入團隊的時候,馬虎是一個讓所有人都頭疼的"問題少年"。

兩個極端的孩子也能在同一片棒球場成長

《棒!少年》中那些訓練和比賽的時刻也讓我們看到,學習棒球的小孩,他們到底有多"棒"。

馬虎、梁正雙,性格迥異的兩位主角在棒球場上找到了實現自我成長的位置。剛進入基地的馬虎激憤頑劣、惹事鬥狠,他對尊重的理解是"當上老大",但年過七旬的師爺張錦新告訴他,贏得尊重的正確方式,是遵守棒球隊的規則,好好訓練,在球場上有拿得出手的東西。

一開始,馬虎打得非常糟糕,沮喪外化為挑釁越演越烈,師爺並不著急教訓,讓他自己體會挫折。性格中的無所畏懼起了作用,他不斷試錯,身上使不完的勁兒反而成了球場上的一抹亮色,一次在擊球手位置上的亮眼表現獲得教練認可,馬虎找到自信,開始學著尊重棒球。賽場上並肩作戰後,馬虎也開始懂得別人的悲歡。

在美國的比賽遭遇慘敗,小雙陷入崩潰,馬虎忙前忙後給予安慰,"還有的是機會。"可在小雙看來,"機會只有一次。"小雙內斂隱忍、細膩敏感是他性格的底色,投手的位置,是他蛻變的機會。

"失敗可怕嗎?可怕的是不敢再站起來。我最自豪的,是你把基地當做家。所以,只要我不死,我們就一起努力,好嗎,小雙?"小雙在輸掉比賽後回到大伯身邊,孫嶺峰去看他時,掏心窩子說了這番話。堅強,是棒球人的必修課,影片公映前,小雙放下心結,回到了基地。

導演許慧晶說自己很喜歡這部作品的英文名"Tough Out",這個詞代表了打棒球需要的品質,意味著堅強,但也意味著艱難。無論是馬虎向外式的堅強還是小雙向內式的堅強,最終都經過棒球運動的淬鍊,成為他們回擊命運的武器。

棒球場是最好的成長課堂

一邊學會面對失敗,一邊渴望創造奇蹟,這是棒球場上的常態。以目前世界上最高水準的職業棒球賽事MLB(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為例,162場常規賽的漫長賽季對所有運動員都是身心的雙重考驗,每個隊都要在長達六個月的時間裡經歷起起伏伏,即便是一流球隊,也僅有六成勝率。

美國著名作家保羅·奧斯特在寫給諾貝爾獎得主庫切的信中提到:"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喜歡棒球,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棒球教會我一個道理:失利是常態,失敗不可避免。今天早晨我掃了一眼報紙上的積分榜,發現排名最好的球隊在這一賽季贏得了58場比賽,輸掉了34場,估算一下也就是63%的勝率,這意味著在30支球隊中最強大的這支球隊,在37%的時間裡,是帶著挫敗感回家的。"但"即使你真的戰死了,第二天你還得從棺材裡爬出來,竭盡全力發揮你最好的水平。"

棒球場上的勝負難料,讓屢敗屢戰少了絲悲壯,多了些頑強。常有人把"九局下半"視作最動人的體育名詞,因為它幾乎等同於奇蹟,且通往奇蹟的門永遠向頑強的團隊敞開。棒球常規比賽共有9局,客隊與主隊分別進行半場攻防,上半場客隊進攻,下半場主隊進攻,但最後一個半局至關重要,因為九局上半結束後,無論主隊之前落後再多分,也能憑藉最後關頭的殊死一搏獲得逆風翻盤致勝的可能。

因此,在棒球人的字典裡,順境、逆境都是再普通不過的詞彙,他們要做的就是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向前。正如棒球本身具有極大的包容度,MLB也是一個世界的熔爐,懷揣棒球夢前來朝聖的年輕人來自世界各地,有的出自發達國家的名校,有的發軔於貧困地區的鄉村。

無論是棒球基地的孩子還是在MLB追夢的少年,棒球在他們成長的路上都起到重要作用,強大的抗壓能力、面對挫折的樂觀心態、獨立生存能力、團隊合作精神、面對更廣闊世界的思維和視野,都是這項被譽為"綠茵場上的西洋棋"的運動給更多青少年受用一生的饋贈。

一次電影放映之後,坐在觀眾席上看完3年前的自己,跟隨許慧晶出席影展的馬虎,登臺後手捧棒球帽,站得筆直說:"現在的我有了很大的改變,已經不像原來那麼匪了。"有觀眾問他為什麼保持這樣的站姿,他回答:"因為這是我們棒球隊員最起碼的禮貌。"

孫嶺峰記錄下這一幕轉到朋友圈,"棒球人不光在棒球場上,在球場下也要為棒球贏得喝彩,這才是一個棒球人的本質。"

1月12日16:00,這部感動人心的棒球紀錄片《棒!少年》將會上線愛奇藝全網獨播,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棒!少年》:棒球給了他們一個家
    《棒!少年》真實真誠真摯,有紀錄片直擊人心的感染力,也有故事片的動人敘事。它值得更多的排片、更高的上座率,以及更大更響亮的掌聲!這部紀錄片我看了2遍。也因為這部電影,我對棒球產生了狂熱的興趣,甚至希望未來能有機會真正到現場去看棒球比賽,去現場為馬虎和小雙加油。1「棒球給了他們一個家。」棒球是一項自帶驚嘆號的運動。
  • 《棒!少年》:棒球之外 他們更需要被關注
    少年》是一部在國內少見的棒球紀錄片,而更為罕見的是電影並沒有將棒球,這項體育運動本身作為電影的焦點,去展現燃情勵志的逆襲,而是將鏡頭聚焦在了一群出身貧苦家庭的棒球少年身上,電影以他們過往與當下為原點的切入,關於他們真實的成長陣痛成為了其觸動人心的人文關懷。
  • 從零開始學打棒球的少年們如何追夢?愛奇藝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
    《棒!少年》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展示了一幅生命力蓬勃的少年群像。他們突破困境、叫板命運,勵志、熱血,搞笑且催淚。電影《棒!
  • 《棒!少年》不只有棒球和少年
    《棒!少年》,只看名字,很容易被「誤解」為一部關於熱血體育題材電影,但實際上,它向觀眾展示的並不只是運動本身。導演許慧晶將鏡頭對準了北京郊區的一座愛心棒球基地。來自全國各地的貧困少年相聚於此,跟著70歲傳奇教練「師爺」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棒!少年》有兩條明晰的人物線索:一方面,新隊員馬虎的加入攪亂了基地原本的寧靜。這個來自寧夏西海固的男孩野性難馴,雖然只有十來歲,但罵人、抄棍子打架樣樣在行,和隊友們之間矛盾不斷,練球也漫不經心;另一方面,來自河北淶源的「元老隊員」梁正雙性格乖巧細膩,作為投手,他被教練們寄予厚望。
  • 從零開始學打棒球的少年們如何追夢?愛奇藝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全國首映
    《棒!少年》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展示了一幅生命力蓬勃的少年群像。他們突破困境、叫板命運,勵志、熱血,搞笑且催淚。電影《棒!少年》由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出品,北京源真文化有限公司、廣州市想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強棒聯合文化發展(北京)有限公司、大象紀錄(北京)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本片導演許慧晶現場表示,本片前後經歷三年多的創作時間,自己就改了40多版。
  • 《棒!少年》掀起棒球熱浪 能為中國棒球的發展插上翅膀嗎?
    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冬日,體育電影《棒!少年》成了一股暖流,溫暖了觀影者柔軟的內心。雙男主馬虎和小雙的命運令人牽腸掛肚,棒球這項運動像隧道深處搖曳的燭火,給他們曾經暗淡的人生帶來了一束光。12月11日,《棒!少年》開始全國影院上映與廣大觀眾見面,掀起一股棒球熱浪。
  • 《棒!少年》:不想成為不良少年,但是可以打棒球
    《棒!少年》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展示了生命力蓬勃的少年群像。本片曾獲得2018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 「IDF 優選提案」。如果沒有棒球,你們就是一群流氓。我沒有去打棒球,我就是街上的流氓!
  • 《棒!少年》等影視內容,能為棒球的發展插上翅膀嗎?
    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冬日,體育電影《棒!少年》成了一股暖流,溫暖了觀影者柔軟的內心。雙男主馬虎和小雙的命運令人牽腸掛肚,棒球這項運動像隧道深處搖曳的燭火,給他們曾經暗淡的人生帶來了一束光。12月11日,《棒!少年》開始全國影院上映與廣大觀眾見面,掀起一股棒球熱浪。
  • 少年,是棒球讓他們昂首挺胸
    少年們正在球場訓練。由許慧晶執導的紀錄片《棒!少年》於12月11日與全國觀眾見面,片中講述一群父母早逝、離異、無人照顧的孤兒和問題兒童,機緣巧合下與棒球結緣,在棒球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赴美參加世界頂級少年棒球比賽,開啟了與命運抗爭的故事。《棒!少年》經歷一年半拍攝、一年半剪輯,歷時三年,曾於今年8月拿下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目前豆瓣評分8.8。
  • 探訪強棒天使棒球基地,「熊孩子」如何成為「棒少年」?
    用5年時間,打造6支青少年棒球隊,在國內獲獎十餘次……紀錄片《棒!少年》的上映,讓強棒天使棒球基地走進了觀眾的視野。雙手長滿老繭,身上十幾處傷痕,這些平均年齡只有13歲的棒球少年,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在棒球之路上不斷前行,他們要用手中的球棒改變自己的命運。
  • 《棒!少年》:困境少年,用棒球叫板命運
    但偏偏有一個人,要跋山涉水傾囊相助,去拯救這些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扭轉他們偏離軌道的命運。於是他們得以離開一個個山溝、田地、鄉村,吃上了飽足的飯,穿上了新衣服,讀上了書。甚至,站在棒球場上高高揮舞起球棒。 今年的First影展最佳紀錄長片《棒!
  • 看《棒! 少年》談棒球
    最近熱播的紀錄片《棒!少年》,獲得了第十四屆FIRST青年電影展的「最佳紀錄片」大獎,在豆瓣上也收穫了今年院線國產電影的最高分,8.7分。
  • 《棒!少年》|洞見棒球場上的曙光
    一群由留守兒童組成的少年聚在北京市郊愛心棒球基地,不同的原生家庭和生活環境,相似的顛沛流離和破碎童年,置於同一訓練環境成長,帶著孤勇跟銳氣,逆風揮棒、叫板命運
  • 《棒!少年》| 豆瓣8.7,感動,但我一點都不想誇他們棒
    小雙  因此,對這些「問題少年」的改造,遠非教他們打棒球那麼簡單。電影花了很大篇幅講述小隊員們如何磨合,從排隊吃飯的推搡對罵,到睡前宿舍中的衝突,手邊任何東西都能變成他們彼此恫嚇的武器。少年》並沒有像《弱點》那樣刻畫一個出身窮困的運動天才,在經過刻苦訓練後成為國家隊隊員;也沒有像《麥克法蘭》那樣渲染一場貧困生的奪冠的「命運之戰」,並讓他們都有了光明的結局。  《棒!少年》的故事只開了個頭,卻沒講述少年們的高光時刻。導演說,會一直拍到小隊員們18歲。
  • 「棒」的不只是少年,還有棒球
    它叫《棒!少年》。導演許慧晶在自述中說道:「這些孩子們成年後或許會成為一名職業運動員,一名大學生或教練,每當有懷疑和否定自己的時候可以回想起這部紀錄他們成長的影片,提醒他們記得年少的自己為了贏得比賽所做的努力和付出,自己是多麼的勇猛、堅定和無畏,記得接納自己過得自然舒坦一些。」成長與無畏,這也是這部電影帶給觀眾的直接感受。
  • 《棒!少年》| 豆瓣8.7,感動,但我一點都不想誇他們棒
    」的改造,遠非教他們打棒球那麼簡單。電影花了很大篇幅講述小隊員們如何磨合,從排隊吃飯的推搡對罵,到睡前宿舍中的衝突,手邊任何東西都能變成他們彼此恫嚇的武器。觀眾就連看棒球訓練的片段時也心驚膽戰,生怕下一個鏡頭就是大家揮起棒子對打。
  • 棒 ! 武大棒球隊和武漢棒球青年們
    「棒球是一項很「靜」的運動。」First電影節「最佳紀錄片」電影《棒!少年》,上月在武漢點映。映後分享會上,武漢大學棒壘球協會會長龍弈帆用「靜」形容棒球,與傳統競技運動的關聯詞「熱血」、「鬥志」大相逕庭。
  • 《棒!少年》的背後故事:從頑劣小子,到棒球少年
    ▲基地的孩子們進行日常訓練。李霈韻 攝在這個基地裡,有68個棒球少年——最小的6歲,最大的15歲。幾乎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段辛酸的過往。因為棒球,這些曾經頑劣的少年,有了自己描繪人生軌跡的機會。一個星期之後,以他們為主角的紀錄片《棒!少年》將登陸院線。幾場點映過後,目前《棒!少年》豆瓣評分高達8.8分。
  • 《棒!少年》公益專場——江蘇棒球隊&無錫市特殊教育學校聽障學生棒壘球隊
    少年》在無錫歐陸電影院舉行了江蘇棒球隊&無錫市特殊教育學校聽障學生棒壘球隊的公益專場。本次公益專場除了參加活動的江蘇省棒球隊的教練員、運動員和無錫特殊學校聽障學生棒球隊的隊員及老師們之外,還很榮幸的邀請到了劇組主創導演兼參演者強棒天使創始人孫嶺峰教練和電影聯合出品方發行方大象點映創始人CEO吳飛躍先生親臨活動現場寄予致辭!
  • 棒球專欄 | 《棒!少年》,會成為中國棒球走向春天的標誌嗎?
    《棒!少年》海報12月11日院線正式上映前,《棒!少年》在11月底舉行了全國百城首映禮,杭州的棒球愛好者們也召集了三場點映,我有幸趕上了其中一場,導演許慧晶也來到現場與觀眾進行交流。影院裡坐的滿滿當當,當主持人現場調查有多少人參與過棒球運動時,舉手的人卻寥寥無幾。這個簡單的調查也從側面說明了棒球目前在國內不溫不火的境地。《棒!少年》的獲獎,對此前一直在小圈子裡轉來轉去的中國棒球來說,是件難得的出圈性質的大事。那段時間的朋友圈裡到處都是電影上映帶來的熱議,各路高影響力的公眾號也在誠心推薦,其中不乏眾多10萬+爆文。僅列出部分文章,其他10萬+爆款文章大多參照以上內容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