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大象王sir。今天咱們要聊的世界名導是工作狂——北野武!這位充滿傳奇的電影人曾坦言「我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是在工作,相反我是在玩樂。就算累得半死,我還是愛死了正在做的事」。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北野武不能算是一位百分之百的電影人,在誤打誤撞進入電影圈之前,他有著屬於「拍子武」的霸屏時代,從「漫才」演員到電視節目主持人,很長一段時間在日本只要打開電視就能看到北野武在各類節目中嬉笑怒罵,盡情地展示他的喜劇天分。觀眾還都買帳,仿佛有他就是收視率的保證,而電視直到今天依舊是他最主要的經濟來源。
但就是這樣一位電視人,卻被公認為繼黑澤明、大島渚作品創下的黃金時代之後,讓日本電影藝術重新登上國際銀幕的大師之一。他身上有太多的傳奇、矛盾與衝突,在現實中他從不妥協,用粗獷沙啞的聲音為觀眾勾勒出他理想中的世界,而就是這份真誠、熱切與瘋狂,成就了享譽國際影壇的北野武,使其成為最具顛覆性且最脫軌的亞洲導演之一。而這份從骨子裡流露出的「張狂」卻來自社會底層的「卑微」。
01 熱愛科學和星星的街頭混混
1947年1月北野武出生於東京北邊立足區的梅島,從小在立足區最貧窮的區域長大。父親是一名油漆工,較少的收入加上嗜酒、好賭的習慣讓原本拮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在挨餓中長大的北野武從小就有一個夢想,等以後有錢了要坐在壽司店的櫃檯上不計成本的大吃一頓。在當時日本普遍貧困的社會背景下,貧窮的小孩依然會嘲笑比他們更貧窮的小孩,而北野武恰恰就是被嘲笑的對象,在這種嘲笑聲中北野武也漸漸成為了明明沒有本事,卻自我感覺良好的街頭混混,學會了用偷竊和暴力來解決生活中的一切問題。我想北野武以「暴力美學」震驚世界的背後也許正是童年的這種「放蕩」與「不羈」!
成天胡思亂想的北野武幹過最瘋狂的事兒,就是偷了姐姐的嫁妝,60萬日元被揮霍一空,用來吃喝玩樂,氣瘋的母親甚至要拿刀砍死他。可就是這樣一位看似自暴自棄,不學無術的流氓混混卻因為母親的堅持考上了明治大學工學部,期待著有一天成為工程技師,進入本田汽車工作。可學習成績還算優異的他到大四又幹了一件更為瘋狂的事兒,退學去淺草當演員!這對母親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從他下定決心離家的那天起,也就此切斷了他與母親相連的臍帶,北野武正式踏上了表演的道路,夢想著能成為技驚四座的演員,也許是從小喜歡星星的緣故,他與生俱來的本領就是追求「不切實際」!
02 從電梯小弟到電視天才
演藝圈從來都不是好混的,初來乍到的北野武並不被人看好,讓人指著鼻子嘲笑更是家常便飯,沒有一家劇院願意請他去演喜劇。可人在夢想面前總是執著的,即使從最底層的工作幹起,只要能接觸到這個行業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四處碰壁的北野武得到了幸運之神的眷顧,一家名叫「法國座」的戲院招聘電梯操作員,就這樣他算是「入行」了。
被僱傭後,我很快就洩了氣,因為這份工作太累人了,我每天得在劇院開業前兩小時上班,先要擦亮電梯和大門,接下來還要打掃樓梯,從一樓掃到三樓,一整天下來除了打掃還要照顧客人,把他們送上樓後再送下樓的,循環往復一直到劇院打樣,這樣的生活遠比當喜劇演員難熬的多。 —— 北野武后來回憶說
能被幸運之神眷顧一次,就能有第二次,很快在恩師深見千三郎的推薦下,北野武登上了舞臺,飾演一名變裝癖。因為原本出演這個角色的演員生病了,師傅決定讓他來救場,把握住機會的北野武在接下來的日子成為了舞臺上的常客,他的喜劇技巧也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就在這時,兼子二郎找到他希望能與他合作表演漫才。雖然此時的北野武對漫才知之甚少,但憑藉著優越的喜劇天分,讓他在「漫才」領域大放光芒,趕上70年代日本經濟復甦,電視成為了主要的娛樂方式,搭載著電視平臺的興起,北野武與兼子二郎的「雙拍」組合正式崛起(北野武的藝名:拍子武,兼子二郎的藝名:拍子清)。不久後兩人又獲得了「NHK全國漫才冠軍大賞」,將他們推向了事業的高峰,他們成為了全日本最炙手可熱的漫才演員,同時在日本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漫才熱」。
物極必反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隨著時間的推移「漫才」也開始消散了高漲的熱度,可「漫才熱」的停止,並沒有阻擋住北野武的藝術道路,很快北野武成為了一名電視節目主持人,並開啟了他的霸屏時代,那個時候無論是國營的電視臺還是民營的電視臺,北野武都是大牌主持人,收視率的王牌。最瘋狂的時期北野武每周在八個不同頻道錄製八檔節目,內容涵蓋,喜劇、社會、醫學、教育、科學等眾多領域。功成名就的北野武骨子裡總有一顆逆反心理,似乎不幹點出格事兒,不足以證明自己是個藝術家。
自信過頭的北野武在一次節目錄製前喝個爛醉,失去理智的他在酒精的作用下公然在電視上露出屁股。可荒唐的事兒還不止這一件,掙錢後他買了一輛保時捷911,在高速公路上因為沒完全鬆開手剎,車速太快導致汽車起火,就這樣眼睜睜的在路邊看著豪車燒成灰燼。而讓北野武付出牢獄代價的「星期五事件」也讓他第一次感覺到了害怕,怕六個月刑滿釋放後再也回不到自己喜愛的電視舞臺。北野武是幸運的,他的觀眾包容了他,在觀眾心中他依然是最受歡迎的電視節目主持人。
03 無意間成就的電影大師
眾所周知北野武走上電影的道路,是在與導演大島渚合作完《戰場上的快樂聖誕》後萌芽的。在進軍電影圈後很長一段時間,看慣了他說「相聲」的觀眾根本不接受他電影人的身份。也難怪,可以想像得到,就像郭德綱或謝娜在國內的境遇一樣,無論他們演多麼嚴肅的角色,觀眾都會忍不住地發笑,根本不認可他們的演員身份。但北野武從36歲出演《戰場上的快樂聖誕》到42歲導演自己第一部電影作品《兇暴的男人》,他用了6年的時間。為什麼大島渚會將一位靠喜劇吃飯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送上大銀幕?後來據北野武回憶:「大島渚認為我不光只會讓人發笑,覺得我身上藏著一個鐵石心腸的男人,一個完美的罪犯」。就這樣帶著「罪犯」人設的北野武開始了他在影壇的摸索。
處女作《兇暴的男人》成就了北野武的導演生涯,但在他看來這是一部失敗的作品,沒有避開電影拍攝時應注意的暗礁。可就是這樣一部自認為失敗的作品,卻為後來北野武的電影風格奠定了基礎。「脫序」的創作手法,「北野藍」的主基調,靜態構圖的固定機位,成為了他電影的標誌,在陰鬱的氣氛中渲染黑暗與焦慮,用血腥的暴力來抗爭孤獨的內心更是他的拿手好戲。可拍慣了動作警匪片的他一直在嘗試突破與挑戰,一直在試圖偏離剛出道時偏愛的類型。「分身三部曲」就是最好的證明。
毀譽參半的《雙面北野武》,怪僻滑稽的《導演萬歲》,傳統敘事的《阿基裡斯與龜》,三部電影中他探討了一直想探討的藝術立體派與電影之間的關聯,打破了影像的獨裁,找尋了表象背後的真實。
一組慷慨激昂的三部曲,展現了一種混合自傳與想像的解放性宣洩。這位疲於收買人心的導演,在三部曲中透露了除掉個人確定性的渴望,連同其電視化身「拍子武」的謊言與傲慢。——《北野武自述:無聊的人生我死也不要》
北野武說這三部曲是拍給電影愛好者和熱衷超現實主義,立體派行家看的。可我更認為北野武骨子裡還是拍給普通大眾看的,是一次自我做完深度剖析後,毫無保留、赤裸裸地展現給觀眾的壯舉,並告訴觀眾——這就是真實的北野武!一個「糟糕」的電影導演!
在北野武眾多的影視作品中我最喜歡《壞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和《座頭市》四部,不僅因為它們在國際上屢獲大獎,更因為這些影片折射出了生活中的北野武。尤其是《菊次郎的夏天》更是一部他直面童年的作品,在這部電影中我們看到了他對父親的理解與包容,看到了他對人性思考的轉變,影片中他扮演的是護送正男找媽媽的「菊次郎」,更是現實生活中唯一一次帶他去海邊戲水的父親菊次郎。也許正是因為這一次海邊遊玩的彌足珍貴,使他不斷在電影中反覆回味,大海也成為了他電影標誌性的景物。
北野武在電影上的轉變,其實還要歸功於那一次差點要了他命的車禍,表面上是為了躲避狗仔的跟拍,實際上是北野武在長期壓力中下意識的「自殺」。而原因正是《奏鳴曲》在國際影壇的大獲成功,並沒有獲得國內影評人的公正對待,在嚴厲又無情的抨擊下,讓他非常受傷但又不知所措,繁重的工作壓得他喘不過氣,陷入了長期的消沉。獲得重生後的北野武一掃陰霾,和黑澤明一樣在涅槃中迎來了嶄新的藝術生命,也難怪黑澤明在臨終前會給北野武寫信,告訴他「日本電影的未來就拜託你了」!
當我們今天回過頭來看北野武的電影,從《壞孩子的天空》開始他對電影藝術的理解顯然上了一個層次,這部標誌著他從車禍陰霾中走出來的電影,也為北野武這個「壞孩子」帶來了生機,除了「導演」與「拍子武」的身份之外,他更是踢踏舞舞者、畫家和科學愛好者。對於自己拍的電影他從來不曾滿意,如果你要問他覺得自己拍的最好的作品是哪一部?他可能會回答你「下一部」!
——NED——
參考資料:《北野武的小酒館》《北野武自述:無聊的人生我死也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