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過去的作品,"押井守"執導的《空中殺手》長篇大論的症狀減輕了不少。
在以往的《攻殼機動隊》當中主角無論場合都能隨手引經據典,艱澀的辯證讓電影築起一定的門檻。
但《空中殺手》罕見留有大量的空白,讓角色的孤寂在空氣中充分的蔓延,早在上學的時候,我就讀了這部小說的原著。
劇情發生在虛擬的日本國度,執行空戰的是一群名為「基爾特連」的人,所謂的基爾特連,就是一群不會長大的孩子,戰爭是唯一讓他們邁向生命終點的途徑。
戰爭的發生不再是為了國家,為了榮譽,而是為了維持和平的一種手段,如果戰爭原本的元素全部抽離,那,「戰爭」是什麼?
片中的基爾特連們從來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戰,身為觀眾的我們也摸不著頭緒,只知道這群長不大的孩子是私人企業的產物。
主角駕駛戰機降落在被調派的機場,然而機場沉悶與寂靜取代了應有的戒備氛圍,這裡的生活步調跟一般市民沒兩樣,因為這不是一場傳統的戰爭,這是一場抽離「戰爭」應該具備引發理由的戰爭,都是會死人,但是戰爭已經變成一種巨資的娛樂活動了。
戰爭的形態與意義,跟隨著人類時代的演進而有了偌大的轉變,戰爭在人類的歷史上是必然的行為,以後也不會消失,它只會轉變成符合當下社會的形態。
這種議題在機動警察第二集的劇場版裡也有一番探討,就算是單單一個人也可以引發戰爭,媒體的變化也間接改變了人類對戰爭的看法,及時動態的衛星讓我們隨時可以接收到戰爭的新聞。
也因此戰爭在人類心中似乎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一件事情,畫面上的戰爭與現實生活的和平形成相當大的反差,讓人有種「戰爭是虛假」的錯覺。
《空中殺手》電影裡,當一個基爾特連死去之後,這個基爾特連將會再以同樣的身軀以及面貌踏上戰場,前生的記憶早已灰飛煙滅,死亡與重生不斷交替,然而對於死亡的感覺永遠不會有記憶。
故事中的主角並不知情,前生的他曾經被草薙水素射殺,對於基爾特連來說,似乎只有死亡才能改變原本的生活。
「走在同一條路徑的時候,看到的景色也不會是一樣的……」
這時主角的內心低語,就算是帶著同樣的肉軀重生,但、生命價值的體驗絕對不可能重複。
看著同樣的基爾特連死好幾次的長官:草薙水素,對於這個世界產生心灰意冷的想法,認為世界就是不斷的重複與毀滅,所以才會好幾次詢問主角:你想要被我殺死嗎?
直到主角偶然得知自己的身世,鼓勵草薙水素好好活下來,直到世界改變為止。
原著小說中是主角開槍射殺了草薙水素,對於基爾特連的存在抱著比較悲觀的想法,至於電影導演讓草薙活了下來。
還記得電影海報這樣寫:「想要讓自己死掉,再重生一次嗎?」
我想如果一個人對於這個世界感到厭煩時,應該都要學著讓自己「死掉一次」〈這裡的死一次, 是放下所有,才能重生〉。
讓抱持原本觀念的自己死去,再用重生時的一無所知來重新面對這個世界,不同的角度會為人生帶來不同的解答與出路吧?
我想押井守是想要試著引導現在,處於低潮的少年們找到希望吧?
在片尾,主角葬身於空戰之中,在工作名單字幕跑完之後,草薙水素重新面對了另一個「新的」男主角,然而從她臉上的微笑得知,她已經開始試著用不同的方式,來面對以往的生活了。
小說與電影相較起來,小說的書寫方式是採地一人稱書寫,書寫的風格上情緒的起伏相當微小,這與押井守喜好靜態的畫面風格不謀而合。
這部動畫沒有之前的諄諄教誨,但是靜態與緩慢仍是電影的主調。
押井守電影結局向來沒有標準答案,這部也一樣沒有,但你可以說它沒有答案,亦可沒有答案。
電影結尾,草薙素子懷抱著新的希望繼續活下去,但是什麼是「新的希望」呢?
我彷彿看到導演笑而不答的神情了,他已經為我們指引出一條道路來,剩下的就要看觀眾的造化了。
就算這個世界悲慘的事情再怎麼多,只要活著仍是有扭轉機會的一線生機,這應該就是電影的主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