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方衛視春晚上,《情深深雨濛濛》劇組主演時隔20年重聚,趙薇、林心如、古巨基、蘇有朋、高鑫、寇振海、王琳、徐幸悉數亮相。
提起《情深深雨濛濛》,這部瓊瑤劇早就和《還珠格格》一樣,都成了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想來,這樣的盛況或許不會再有。今天的《陳情令》《長安十二時辰》再火,終究是屬於粉絲和特定受眾的「狂歡」。莫說成為全民神劇,就是離「出圈」也還有相當遙遠的距離。
《情深深雨濛濛》和其他瓊瑤劇的最大不同,大概是它迅速融入了網際網路時代的語言環境,並且不斷被新新一代「解構」「重讀」。這讓本劇在今天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只是,00後90後80後眼中的《情深深雨濛濛》,恐怕已經不是同一部劇集了。
雪姨的各種臺詞頻頻出圈何書桓是全網「渣男」之最,如萍成了朝三暮四稍的「綠茶」,雪姨雖然是反派卻被譽為「真性情」,依萍全程智商在線卻因為跳橋自殺成全了「鬼畜」……這是一款全新版本的《情深深雨濛濛》,也是當下年輕人更熟悉的《情深深雨濛濛》。
我們在一個個短視頻裡看到的是何書桓在劇中的「奇葩」表白,是雪姨一邊敲門一邊高喊著的臺詞,是杜飛道德綁架醫生強迫其救狗……總之,如今的觀眾,似乎並不在乎本劇到底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那麼,人們更關心什麼呢?這實在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要麼嘲笑劇中人物的滑稽行為,只要開心就好;要麼細心分析人物行為,恨不得來一場道德公審。
《情深深雨濛濛》就這樣成為了「渣」劇的代表。這個「渣」不見得是說劇集質量的爛,而是特指,本劇的「三觀」有問題。
其實,瓊瑤阿姨本人,應該不會對這樣的批評聲感到陌生。瓊瑤阿姨的作品遭遇類似質疑,也絕不是第一回了。本劇有些歪了的「三觀」,和《新月格格》《一簾幽夢》等舊作比較起來,更不過是小巫見大巫。
只是,我常常在想,人生要是能像「三觀」一樣簡單,那該多好。如萍是得不到何書桓的,所以她就應該好好呆著,不要胡思亂想。書桓就更不應該想點有的沒的,從第一集開始,和依萍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就好。別光羨慕雪姨,傅文佩也該勇敢站起來,給陸振華一點好看。
反正,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個體,都被設定了一個終極目標,然後麼,不要左顧右盼,直接朝終點前行。我也夢想,要是能擁有這樣的人生,該有多好。如此一來,我就不會錯過本該珍惜的人,不會走過數不清的彎路,不會在未來前彷徨失措。一切就像遊戲攻略,你說,我做,輕鬆愉快。
但我知道,瓊瑤想不明白的事情,我也想不明白。前人走不好的人生路,我也未必能走得好。當代世界繁榮了,昌盛了,可還是有很多生活中過不去的坎,仍然過不去。這就是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羅馬的悲劇還能讓我們感動不已的原因。
什麼是瓊瑤想不明白的事呢?說到底,還是一個情字。所有的「三觀不正」,不過是糾結和紛爭,是瓊瑤靈魂深處的纏鬥。
瓊瑤很喜歡在自己的作品裡塑造兩個性格截然相反卻又相互糾纏的女性角色。比方說,《還珠格格》裡有一個天真可愛的小燕子,也有一個溫順可人的夏紫薇。《一簾幽夢》裡有一個滿腦袋幻想的紫菱,也有一個高傲豔麗的綠萍。《蒼天有淚》裡有一個知書達禮的雨鳳,也有一個傲嬌潑辣的雨鵑。更不用說,《情深深雨濛濛》裡有一個「大女主」依萍,也有一個「小女主」如萍。
一個外向,一個內向,一個主動,一個被動,與其說這是瓊瑤固定的創作模式,不如說這是她一直在思考但從沒想明白的問題。到底該如何去追求理想中的愛情?是積極爭取,還是靜靜等待?到底該如何維持理想中的愛情?是細水長流地相守一輩子,還是激情燃燒地相愛一陣子?
依萍寫了一輩子,瓊瑤還是沒把這些問題想明白。當然,想不明白的,又何止是瓊瑤呢?古往今來的作家,誰敢拍著胸脯保證,他或她已經把愛情研究透了,分析完了?
要知道,瓊瑤也許是一位成功的暢銷書作家,可距離偉大,實在太遠。她的問題和「三觀不正」毫無關係,而是她對愛情以及命運的過度簡化。太理想化、太夢幻化,這才是瓊瑤的作品永遠脫離現實生活的原因。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讓我們看得雲裡霧裡,幾乎對愛情喪失信心。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讓我們讀得患得患失,幾乎不敢對戀人亂說一個詞。愛情,本來就和我們的人生一樣,複雜到難以想像。
而瓊瑤的創作思想,則在往反方向活動。隨著年紀的增長,她對於那些「三觀不正」的愛情的興趣,也在慢慢消退。
如萍、杜飛《情深深雨濛濛》翻拍自《煙雨濛濛》。在1965年版的《煙雨濛濛》裡,在失去了愛人何書桓和家人後,由年輕時的歸亞蕾飾演的依萍精神崩潰了。在1986年版的《煙雨濛濛》裡,由趙永馨飾演的如萍最終沒有找到自己的杜飛,選擇舉槍自盡。
應該說,《煙雨濛濛》本該是滲透著生命陰影的愛情故事,可在《情深深雨濛濛》裡,灰暗的東西已經被瓊瑤悄悄擦去。想一想本劇的結尾吧,依萍和書桓在配角們的圍觀下,誇張地擁吻。這一幕無論怎麼看,都有一些滑稽,被如今的年輕網友惡搞,可以說並不冤枉。
但是,這或許就是瓊瑤心中的真實願望。寫了一輩子苦情戲,她有些累了。想了一輩子愛情難題,她也累了。新世紀後,她越來越不願意和自己的靈魂纏鬥,儘管她的思想或許算不上有深度。
於是,打打鬧鬧的《還珠格格》來了,《情深深雨濛濛》也終於得到了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不難發現,後期的瓊瑤劇朝著喜劇的方向,大踏步前進了。就連瓊瑤阿姨也明白,動不動就讓觀眾掉一大串眼淚的時代,終究是過去了。
可有意思的是,如今的觀眾,連瓊瑤阿姨僅剩下的這點複雜和糾纏,也無法接受。現在的愛情該是什麼樣呢?也許該是「霸道總裁劇」或是「甜寵劇」,總之,男主明明身份高貴,偏偏就要對女主一見鍾情,而且能夠不受到任何外在因素的幹擾,逆勢而上,完成愛情全壘打。瓊瑤阿姨描寫的那些人生中的「陰錯陽差」,已經過時了。
而如今的「大女主」依萍,該是什麼樣呢?也許該是大殺四方的魏瓔珞,在宮鬥裡不擇手段,一心復仇,最終得償所願。依萍的那點優柔寡斷,甚至是脆弱到跳橋自殺,已經過時了。
CP、發糖、顏值……有這些,也就夠了。在愛情面前猶豫不決?在選擇面前茫然失措?這些都是應該被徹底清除的東西。至於書桓和如萍腦袋裡的那點「灰色空間」,更是要被趕盡殺絕。如果做不到,就送給他們一個「渣」字就好。
我無法評論瓊瑤的「三觀」到底正不正,也沒辦法給她的作品下一個定論。但我明白,這個世界確實複雜,確實難懂,和這個世界比起來,「史詩級渣男」何書桓又真的太單純了,單純得像一個孩子。
何況,那些只看過短視頻的觀眾,真應該去好好看一看原劇。何書桓是這麼對依萍說的,「沒錯,我是有可能愛上如萍,可是你的出現,扼殺了這些可能性」。
快手、抖音……還在不斷簡化我們的生活,這一趨勢,恐怕已經不可能被逆轉。因此,我們也變得越來越拒斥複雜,變得越來越喜歡簡單。這有錯嗎?我不知道。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個世界並不會因為我們的情感傾向而發生一點點轉變。它還是那麼朦朧、模糊。
在《還珠格格》裡睜著天真大眼睛的趙薇,已經人到中年。《情深深雨濛濛》裡的依萍,在如今的趙薇面前,簡直不值一提。我們都知道,她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演員,而是一個資本市場裡的「玩家」。也許觀眾們的眼睛裡,她還是那個「小燕子」,可別忘了,世界一直在變,單純的「小燕子」是沒有生存下去的可能的。
從前,我老是覺得,偶像劇、愛情劇裡的情節都很「狗血」。可現在,我才懂得,現實生活中的故事,要比文藝作品「狗血」一千倍、一萬倍。依萍和書桓,還能在歷經世事滄桑後擁吻在一起,而我們愛的人,不知在什麼時候,就轉身不見了。
懷念那些不斷重播《情深深雨濛濛》的暑假。在那個時候,我一邊嘲笑瓊瑤的哭天搶地和「你無理取鬧」,一邊暢想美好的未來。而現在,影視劇簡單到無腦,甜蜜到發膩,可我要面對的現實生活,卻無比凜冽,難以把握。
所以,趙薇、林心如、古巨基、蘇有朋……20年後的重聚,顯得更加溫暖。因為,比起影視劇裡的大團圓,現實人生中的團聚,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四位主演20年前後的對比照(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