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們天黑後都會做什麼?是馬上睡覺,還是有其他活動?

2020-12-20 奕天讀歷史

在古代,沒有電,更不要說什麼電視、網絡、手機了,所以,古人的娛樂項目相對而言,要少很多。特別是到了夜間,因為古人的照明工具非常簡陋,他們所能進行的活動也因此大大受限。不過,這不等於古人到了晚上就只能睡覺,他們的夜生活還是很豐富的。

相對而言,古代的帝王將相,豪門大族,富商巨賈,因為財力雄厚,天黑後的生活還是很豐富多彩的。

古人的第一大夜間活動:飲酒。

夏桀擁有巨大的酒池糟丘,據說酒池大到可以行舟,而糟丘也有十裡之遠。而殷紂王也建有酒池肉林。他們是日夜飲宴,玩樂不息。最後,兩人都亡了國。其他的帝王,多數應該也都類似,只是沒有夏桀、殷紂這麼誇張罷了。

宋朝有名的宰相寇準,非常有才能,生活也非常奢華。據《宋史·寇準傳》所載,寇準年少時,就家庭富貴,「性豪侈,喜劇飲」。古人照明多用油燈,燈油取自動物或者植物,蠟燭屬於奢侈品。而寇準家裡,「未嘗爇(同若音,燃燒、點燃的意思)油燈,雖庖匽所在,必然炬燭」,根本就不用油燈,哪怕是廚房、廁所也都是點蠟燭。寇準只要晚上閒來無事,就呼朋喚友,夜夜豪飲。

古代的文人雅士,諸如李白,估計到了夜晚,會一邊飲著小酒,一邊賞著明月,還一邊賦著詩詞。

古人的第二大夜間活動:欣賞管弦歌舞、瓦舍表演。

酒,在古代很多人家都還是有的。除了帝王豪族之家,哪怕是普通的莊戶人家,自己拿出點餘糧釀酒喝,也是容易辦到的。但是,有人的要求更高,除了飲酒之外,還要聽音樂,甚至還要看跳舞助興。

帝王將相設宴飲酒自不必說了,多有專職的禮樂、歌舞相伴。那些沒有專職的禮樂、歌舞的呢?那就找人。比如鴻門宴上,就讓項莊、樊噲舞劍助興。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也有晚間伴著管弦飲酒的描寫:「潯陽江頭夜送客……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忽聞水上琵琶聲……尋聲暗問彈者誰……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古代大城市,多數時期,為了防範盜賊,都是有宵禁的,夜間是不能隨便上街的,自然店鋪也會關門休息。而宋朝,比較開放,晚上在勾欄瓦舍之地,還會有各種演出,比賽,會通宵達旦的營業。人們自然也可以在夜間前往觀賞。

古人的第三大夜間活動:讀書。

古代讀書識字的人,相對而言比較少,但是,讀書在古代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夜讀,不管對於古人,還是現代人而言,都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宋真宗趙恆曾經寫下勸學詩,其中就有「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車馬多如簇」的描述。只要肯讀書,衣食、住房、老婆、寶馬豪車都會有的。

西漢匡衡因為家貧,沒有燭燈,為了晚間多讀些書,就「鑿壁偷光」,在牆上打個洞,借鄰居家的燈光讀書。還有車胤「囊螢」,就是抓螢火蟲,用螢火蟲照明;孫康「映雪」,藉助雪光;江泌「隨月」,跟隨月光讀書的典故。

而三國時的關羽,也有「夜讀春秋」的典故。清朝的康熙,更是自詡「朕自五齡受書,誦讀恆至夜分,樂此不為疲也。」康熙從五歲起,就養成了夜讀的習慣,並且樂此不疲。

古人的第四大夜間活動:親友小聚。

古人在白天,可能都要忙於自己的生計,夜晚閒暇就有了相聚的時間。

親朋好友晚間相聚,除了飲宴、欣賞歌舞之外,更小規模的聚會,會有其他的活動。比如,文人雅士可能會吟詩作對,甚至自己撫琴、吹簫、擊缶,彈唱一番。其他人可能會下棋打牌,骰子對弈,亦或是閒話家常,促膝聊天。來興趣了,還可以互相講一些奇人異事,鬼怪傳說之類的故事。

夜晚的時光,可能也就在家長裡短之中,很快消磨掉了。但是,這也就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吧。

古人的第五大夜間活動:獨處、愁思。

現在有很多人都喜歡宅著,一個人獨處。古人也有很多獨處的時候,儒家甚至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提出了「慎獨」的觀念。這時候,古人會幹什麼呢?

獨處第一大秘籍,發呆。嗯,就是什麼都不幹,可以採取任何姿勢的放空思想。

不過,古人發呆的時候很牛,唐代大詩人王維「發呆」時,竟然作詩一首:「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果然不愧是大才子呀,閒到蛋疼的時候,竟然還能作出如此有意境的詩篇,真是讓奕天佩服到五體投地。

獨處第二大秘籍,嘆氣、發牢騷、愁呀。人生總有很多糟心事,夜晚獨處的時候,正好是想糟心事的時候。

明太祖朱元璋是有名的「偷窺狂」,當然,他不是自己天天跑到別人家聽牆根,看別人都在做什麼,而是派錦衣衛。結果,朱元璋不但知道自己的臣子昨天宴請了誰,吃了什麼,玩麻將時丟了什麼牌,甚至是一名叫做宋衲的祭酒,在家獨坐生悶氣時的樣子,都被錦衣衛畫像記錄了下來。

有些人獨處傷感了,還喜歡登高,爬樓,上去了還吟詩,什麼「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當然,也有高興的「賞花、賞月、賞秋香」……汗呀……

獨處的時候,可能還會幹點其他的事情,來點內心戲之類的,諸如想家人;想媳婦,想老公;沒有的,想有個老婆,想有個老公……

李白就曾賦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看來李白是想媳婦,想家人了。

而孟郊的一首:「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一個人的夜晚,也許有太多的感想和傷感吧。

古人的第六大夜間活動:搞事情。

在古代,男人可以娶三妻四妾,特別是帝王,後宮佳麗三千,實在不行,還可以去青樓。這些情況下,你再怎麼嘿嘿嘿,都是被允許的,也是正常的。

當然,也有自嗨的,嗯,這個「獨坐書齋手作妻,此情不與外人知,若將左手換右手……」沒看明白沒關係,起碼不會平白生出事端,也是正常的,只是注意多吃點好吃的,補充一下營養就好了。

但是,偏偏有人要尋找更刺激的,也就搞出事情了。

著名的西門慶和潘金蓮是眾所周知了,在古代,甚至現代,這種事情,絕對不是個案。比如,李自成的第一任老婆韓金兒就與村中人蓋虎通姦,被李自成撞見,怒而殺妻。李自成的第二任妻子邢夫人,又被手下高傑給拐跑了。自成的確有點慘,唯一比大郎幸運的就是沒有被灌藥。

除了偷人之外,古代盜匪、流寇也很多,通常也是夜晚出來活動。

古人的第七大夜間活動:工作。

我們現代人晚上可能要加班,很多古人也不得不如此。

婦人在夜晚可能會洗衣、紡線、織布、縫衣、繡花。男人可能會織履、編筐,三國劉備就曾幹過。而一些匠人、役夫,則會日夜不息的開採、雕刻、修屋、築城、挖河、修堤。士卒、守衛、更夫,也要日夜巡邏,值守。夜晚,也是古代戰爭時,發動襲擊的最好時間。

另外,一些出行的人,為了趕時間,也不得不在夜間繼續趕夜路。秦始皇去世前一年,秦始皇派去關東的使者返回時,就夜過華陰平舒道,結果遇到山鬼獻璧,並說「今年祖龍死」,預言秦始皇馬上就要死了。

按照唯物科學觀,自然界並沒有什麼妖魔鬼怪存在,但是在傳說中,這些神秘的存在,多數也是夜間工作者。

古人的第八大夜間活動:重大的節日活動。

古代多數朝代會宵禁,但是上元節,就是元宵節,通常會開禁,允許人們夜間上街遊玩,欣賞花燈,猜燈謎等等。

中元節,也就是鬼節,一般要祭祀先人,也是夜間進行。中秋節,古人有祭月的習慣,也要在夜間舉行。

古人還會在上元節、中秋節等節日,釋放孔明燈祈福。春節的時候,還會燃放爆竹,守歲,迎接新年。

當然,以上僅僅是列舉出了古人在夜間可以做的比較典型的事情。實際上,只要不需要現代物品,我們能做的所有事情,古人也都可以做。只是,在古代限於物質條件,夜間的繁華與精彩,多數屬於富裕之家,而其他大多數人,還都在為生計而忙碌,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單調生活。現代的我們相比古人,實在是幸福太多了。

相關焦點

  • 古代沒有手機,古人天一黑就馬上睡覺嗎?不說你想不到!
    古代沒有手機,古人天一黑就馬上睡覺嗎?不說你想不到! 古代的照明工具主要有蠟燭、煤油燈等,但蠟燭和煤油都需要花錢,而且價格不菲,所以大部分農民是不捨得花這份錢的,再加上古代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農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要到地裡幹活,等天黑了,忙了一天的農民就早早上床睡覺。
  • 古代沒有電,天黑了人們都在幹啥?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那麼古代人天黑了,沒有電又沒有網絡。他們會做什麼呢? 這個標題一出來,大家肯定認為古人的夜生活十分單調,應該就是摸黑睡覺,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當時沒有電並不代表人們沒有照明設施。
  • 古代的蠟燭那麼貴,天黑之後他們除了睡覺,還能做些什麼?
    現在的世界,由於科技的興起,許多事情和以前都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就比如我們最常見的手機,特別是當智能機出現之後,所有人都不曾想到,這塊四分之一大小的板磚狀物體給未來帶來了多大的變化,如今的夜晚人們除了睡覺,還多了一樣東西——玩手機。
  • 古時候沒有電,天黑以後女人們除了睡覺,還會幹些什麼事情度日?
    古時候沒有電,天黑以後女人們除了睡覺,還會幹些什麼事情度日?人類發展到了今天是經過很多代人的努力,科技到了今天也是經過多少人無數次的嘗試發明出了很多的東西才會有我們現在用的各種電器,例如第一個發明發電機的人就是法拉第,但是它的實際用起來很有局限性,在1831年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能夠產生持續電流的發電機,那以後發電機都是根據這個原理製成的,人類開始進入了可以用電器的時代,隨之而生各種各樣的電器也開始出現了。
  • 古時候沒有通電,人們在夜間有什麼娛樂活動呢?真是富人才玩得起
    有了電,我們可以通宵達旦的看電影或者K歌,這都是我們夜生活的一部分。那麼你們知道嗎?古時候,人們在晚上都會做些什麼呢?古人在吃過晚飯後,究竟會幹些啥呢?是立馬就上床休息?還是進行其它的什麼娛樂活動呢?這個問題其實是有三種回答的,根據不同的人群有著不同的答案,我們一起看看吧。在古代時,雖然沒有通電,但是已經有了照明工具。
  • 古代沒有如今豐富多彩的夜生活,那他們晚上主要都幹些什麼呢?
    但是古時候根本沒有電,也沒有任何電氣設備,尤其是沒有手機、電視等可供居家娛樂的設備,那麼他們天黑後都在做什麼呢?廣場舞大媽已經走上國際,被全世界的人熟知,這就是天黑後中年人的休閒娛樂活動,而對於年輕人來說則是玩手機、看電影、唱K等豐富的夜生活,雖然現如今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但是很多人卻沒有古人生活得幸福。
  • 在古代就比較有先見之明的大臣,他給後人們留下了什麼道理呢?
    他對我國古代社會的進步做出了不少的貢獻。為何在古代那麼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男尊女卑的年代,這位清朝的大臣是如何有這麼高的遠見呢?我們不妨可以從他的家書當中看出他對孩子們的告誡,就可以讀出他的人生道理。曾國藩作為古代時候的一位大臣對朝廷的情況也是比較了解。他從很早的時候就知道,國家的力量是弱小的,這並不是什麼大事,最重要的是如果沒有人為國家努力奮鬥,那這國家就是不幸的。
  • 打更人:古代為什麼要打更呢?安安靜靜睡覺不好嗎?
    這不是打擾別人睡覺嗎?實際上,這些人是在打更,是古代的一種真實的職業。可以試想,在古代的鄉鎮,晚上萬籟俱寂,大街上空無一人,這些打更人獨自拎著銅鑼和竹筒,在街上遊蕩,想想都覺得陰森恐怖。《殭屍先生》中,那個打更的大叔就在深夜遇鬼,還被調戲一番,可見其危險性極高。聽爺爺說,在古代打更人是非常辛苦的,所謂小心火燭並不是一句空話,哪裡著火了,哪裡有人逗留都會前去查看。
  • 古時候的人天一黑都做什麼?是馬上睡覺嗎?
    總的來說,從古到今都有一個規律,只要你有錢到什麼時代都有好玩的,如果你沒錢,那麼不管在那個時代,其實也沒什麼玩的。比如今天的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夜生活自然是十分地豐富,前提是你要有足夠的錢,你就可以盡情地享受這都市生活的繁華。如果你囊中羞澀,就只能看著別人玩了。
  • 中國面積最小的鎮,全鎮只有一條街道,下午三點就天黑睡覺
    中國面積最小的村莊:全城市只有一個街道,下午3點天黑了,睡覺了。現在我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質量的提升,很多人都有了外出旅行的打算,以前人們外出時都會選擇山水城市來欣賞中國的自然景觀,但到了現在,一些特殊的旅遊景點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很多人都想去一些部落體驗一下,不同的風土人情,當然也有很多人喜歡去村子裡悠閒地度過愉快的時光,近幾年來,中國的一些小村莊非常有名。
  • 晚安文案‖天黑路滑,社會複雜,早點睡覺,要啥有啥
    ——致女人1 天黑路滑,社會複雜,早點睡覺,要啥有啥。2 丟掉今天不好的經歷,讓夢過濾掉難過,只留下一些美好的回憶。3 睡前咧嘴笑一笑,所有人間苦難,就都會被化解。4 祝你,日子都是甜,睡覺不失眠,一覺到天亮,快樂每一天。5 夢你要是有你的話,我開始期待了,早點睡,晚安。6 喜歡夜晚,世界變得安靜,好像白天發生的一切都被清零,靜靜等待著世界重啟。
  • 古代「通房丫頭」的悲哀:代替女主人與男主人睡覺,卻不能做妾
    古代「通房丫頭」的悲哀:代替女主人與男主人睡覺,卻不能做妾即使沒研究過歷史大家也應該都知道,我國古代封建社會有許多舊習俗。特別是很多地方都體現了男尊女卑。比如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傳男不傳女」、「三從」等等。
  • 古人黑夜都會做什麼?比現代人上進多了!
    現代人固然可以在燈火通明的夜晚如白天一般想幹什麼幹什麼,甚至,很多人的夜生活比白天還要豐富多彩,其實,古代人的夜生活還真的沒有我們想像中那樣枯燥,雖然很多古人的確是嚴格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在運轉,其實,還有有更多的古人比現代人還要上進,即便是光線晦暗的情況下,他們還是會想辦法進行各項日常活動,在很多古人留下的詩句中,我們也能找到他們夜生活的痕跡
  • 古代小姐成婚時,丫環一般都會陪嫁過去,她們過去後都做些什麼?
    我們總會從影視劇中看到,古代小姐是大家閨秀,身邊總跟著一個丫環或者幾個丫環,照顧小姐的飲食起居,等到小姐要嫁人的時候,丫環們還會跟著小姐一起出嫁。那這個丫環嫁過去之後都做些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如果小姐家家底豐厚,一般陪嫁會很闊氣,十裡紅妝講的就是嫁妝有多又好,這也是小姐嫁過去後的底氣和身份彰顯。小姐肯定是嫁到夫家做正房太太的,這時候,做父母的肯定擔心自己的女兒嫁過去被欺負,所以會安排貼身丫環跟著嫁過去,有的甚至把陪伴自己多年的老媽子陪嫁過去,也算是給小姐出謀劃策的謀士。有的娘家陪嫁丫環也有幾十人。
  • 中國「最早」天黑的一座城,下午三點就準備睡覺,全城就一個男人
    中國擁有廣闊的土地,每個省市都知道有很多值得人們探索的東西,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我們國內有這樣一個「最早睡覺」的小城市,到了下午三點,人們就開始準備睡覺了,說到這一點,人們會懷疑,下午3點,很多人是否還在努力工作或吃下午茶,與這座小城形成鮮明的對比。
  • 睡覺時,頭朝哪邊好?古人可能早有了答案,我們來了解一下
    但是我們古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叫做「睡覺不能頭朝西」,就是說睡覺的時候頭是不能朝著西睡的,應該朝其他的方向睡,古人的這句話該如何解釋呢?諺語「睡覺不能頭朝西」該怎麼解釋?如果我們是順應這磁場的方向睡覺得話,我們在睡覺得時候身體就會減輕磁場的幹擾,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讓我們的身體各個器官都得到修復、調整,這樣就可以讓身體進入深度睡眠當中。如果我們沒有理由的睡眠質量變差,睡醒後就得沒精神還特別煩躁,那麼可能就是睡覺得時候朝向不太合適,可以更改一下睡覺得朝向試一試。雖然古人的話當時可能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這件事情確實是正確的。
  • 您信仰什麼教?南懷瑾:我信仰睡覺
    但是,有一個人竟然說他的信仰是睡覺,這個獨特的信仰實在是讓人不得不好奇,畢竟睡覺這件事在人們眼中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生理反應,把它作為信仰未免有些不務正業怠惰之嫌。誰是信仰睡覺的那個人?白天的時間是用來工作學習的,天亮著,人們也應該是醒著的狀態,而天睡我睡,意思就更清楚了,天黑了,在夜裡我們也應該隨著休息了。總之,就是要早起不熬夜,否則不遵循自然規律所引發的後果只能夠自己承擔。現在的我們常常工作到深夜,更有甚者更是過著長時間通宵的生活,還有不少的年輕人選擇熬夜玩耍娛樂。
  • 古代的七月為什麼成為「鬼月」?有什麼活動?
    現如今,我們只知道中元節,其實在古代整個七月都是「鬼月」,往往在七月人們會做出一些「渡鬼」的舉動,在古代的很多記載中大部分與鬼相關的故事都是發生在七月,傳說在這一天不能吹口哨,不能從背後叫人名字,古人到底怎麼度過七月呢?
  • 古時候沒有電,那他們一到晚上就睡覺嗎?不,古人也有夜生活
    那麼在古代,沒有電,更沒有電燈可以照明,那麼古人一到晚上是不是就只能睡覺了呢?畢竟他們有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習慣。其實不然,古人也是有著夜生活的。古人的夜生活和我們現如今的概念有所不同,他們不同於現代要活動到夜裡11點甚至是凌晨,他們的夜生活是從天黑以後到9點的。
  • 人做好事後得到了什麼?好人郭明義說:晚上睡覺很香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如果說做一輩子呢?是真難。但有個叫郭明義的東北爺們就打算這麼做了。1958年12月,郭明義出生在了鞍山的一個普通礦工家庭,在他的印象中,母親是個特別好的人,因為懂一點醫術,所以家附近鄰居只要有頭疼腦熱的小毛病就都會找郭明義的母親來看。每次郭明義的母親都特別熱心,從來沒有過抱怨。這讓郭明義覺得幫助別人就是他應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