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史前文明第一戰,坂泉之戰發生在哪裡?洛陽說:我不服

2020-12-24 邙山馬鈴薯

眾人皆知炎黃二帝有『阪泉之戰』,而坂泉今址在那裡?典籍記載含糊或有誤筆。

南京大學歷史系1982年編撰出版的《中國歷代名人辭典》載:【黃帝】 軒轅氏﹙一作有熊氏﹚部落首領,後為炎黃部落聯盟的組織者。姬姓,以云為官。,與炎帝同出少典氏。後分路東進,在坂泉﹙今河北涿鹿東南﹚一戰,打敗炎帝,遂合併為一。後又並肩合力,在涿鹿﹙今河北涿鹿東南﹚之野擊敗九黎族,擒殺蚩尤,被推為炎黃部落聯盟首領。又載:【炎帝】姜姓部落首領,原定居西北高原,與黃帝同出少典氏。後分路東進,在坂泉﹙今河北涿鹿東南﹚一戰,被黃帝擊敗,又轉而合作,戰勝其共同的敵人蚩尤,結成強大的炎黃部落聯盟。此後在聯盟內部,炎黃兩系勢力繼續爭奪領導權。一說炎帝即神農氏。關於蚩尤,該典這樣記載:【蚩尤】東方九黎族首領,『兩皞』集團重要成員。其活動中心在今山東、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地帶。據傳他有兄弟八十一人,個個獸身人語、銅頭鐵額,常興兵作亂。炎黃二帝聯合徵討,戰於涿鹿﹙今河北涿鹿東南﹚之野。他戰時能作大霧,使炎黃軍迷失方向。後來黃帝發明指南車,才把他戰敗擒殺。

以上是《中國歷代名人辭典》對這三個遠古名人的記載。記載中『坂泉之戰』的坂泉均在括號中註明是『今河北涿鹿東南。』而炎黃聯手擒殺蚩尤之地也均在括號中註明是『今河北涿鹿東南。』筆者認為兩次大戰役均在一地不太可能,疑為辭典收錄誤筆。

《中國歷代名人辭典》中說,蚩尤是『兩皞集團』重要成員。『兩皞』何許人也?上古部落首領太皞、少皞是也。據考古學家徐旭生所著《中國古史的傳說》考證,黃河流域下遊是太皞、少皞聯盟部落的活動區域;黃河流域上遊是炎、黃二帝聯盟部落的活動區域。那麼此種區域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呢?筆者認為應該是摩擦、殺戮、爭奪的結果。炎黃聯手擒殺『蚩尤』之戰,應為兩個聯盟部落之間無數次爭鬥中的一個戰例,因為典型所以被記載了下來。因為『蚩尤』先期在此生存,熟知當地自然氣候,利用天氣變化演義出了『風師、雨師』『能做大霧』;因為先期粗知金屬冶煉,研製盔甲,便演義出了『銅頭鐵額』『獸神人語』。因『蚩尤』部落根據地在山東、河南、河北;蚩尤屢敗屢退,炎黃乘勝緊追,最後逐至河北張家口的涿鹿,將其圍剿擒殺。本人認為炎黃剿滅蚩尤的戰場在涿鹿符合邏輯,值得相信。而『坂泉之戰』的戰場也在涿鹿,筆者不能苟同。

據網絡百度示,炎黃由西北高原分路沿黃河東進,黃帝曾駐足今陝北一帶。炎帝部落先期入駐中原;主要活動在三個片區,即關中平原、汾河谷地、河洛地區,均在黃河流域。黃帝部落的加入,先來與後到之間對生活資料的爭奪、摩擦、乃之戰爭在所必然。戰者,為糧草、水源、食鹽、地盤之爭也﹗那麼,雙方共同放棄這些資源、共同放棄黃河流域,各帶部落,長途跋涉跑到桑乾河畔的涿鹿去打一仗,然後再千裡回奔,合力追剿蚩尤,將其復趕涿鹿進行剿殺。有悖常理不能信服。

那麼,古坂泉究在何處﹖筆者認為應在今孟津縣橫水水窪。理由有六:

⑴坂者斜坡,泉者水源。水窪地貌與其相符。水窪所依宜蘇山脈,當地人稱『分水嶺』;嶺北之水便是纏河源頭,纏河向東南流淌,經今寒亮、會纏、馬屯、班溝、九泉、寺河南、牛步、纏溝、劉寨、前李、後李、於洛陽下園併入洛河。嶺南之水順斜坡泉湧流淌,先滲成窪而後呈橫水河向西北數裡匯入黃河。橫水最初或稱坂泉,有待考證。

⑵水窪在河洛地區,是炎帝部落先期活動的三個區域之一。此地水源充足,糧草豐盛,應為部落必爭之地;況地勢寬闊適於大規模爭戰。

⑶水窪緊靠宜蘇山炎帝神廟﹙今橫水鎮寒亮村側﹚,自古而今香火連綿。此地應該是遠古時期炎帝部落活動中心。炎帝先來,黃帝後到。爭資源、佔地盤,一攻一守爆發戰爭;符合情理。

④橫水之名與阪泉之戰有直接關聯。據【孟津縣誌】軍爭篇.城堡條目記載,唐代宗寶應二年﹙762年﹚平定安史之亂時,史朝義率兵數萬在橫水寨外立柵自固,後被殲滅。橫水在1257年前已成城堡,但堡起何時,名來何處,已無文字記載。民間口口相傳,橫水初本無名,坂泉之戰鮮血染河,水呈赤紅故名紅水。後來隨著人文素質提升,認為紅水源自殺戮血腥,悽慘晦氣;加上橫水河南北橫流,橫水方言又是『紅』、『橫』同音,所以便改『紅』為『橫』;所改一字兼雙層含意,同時也彰顯當地居民厭惡戰爭嚮往和平的美好心願。時至今日,橫水及橫水左近百姓仍稱『橫水』為『紅水』。

⑤橫水原產綠豆和橫水綠豆不凡均與阪泉之戰有直接關係。相傳阪泉之戰血雨腥風,死傷遍野;瘟疫蔓延,吟哭動天。上天為了拯救一方生靈,便使北邙山野遍生綠豆。綠豆亦藥亦糧、亦生亦熟、亦人亦畜、亦旱亦澇;此地百姓恢復生機之後的很長一個時期仍然以綠豆賴以生存,所以又創研了橫水綠豆不凡。此橫水特色小吃雅俗共適,老少皆宜,古今不衰,眼下,仍使人們樂吃不厭。

(6)已故韓德運老先生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孟津文化大觀-地名》148頁,稱橫水古戰場曾叫「濁陸」,並說「有專家研究認為史冊記載的『涿鹿』之戰即此」。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炎、黃的確在河北涿鹿有一次戰役,但那是剿殺蚩尤的戰役,而不是炎、黃之間的坂泉之戰。坂泉今址就在孟津縣橫水鎮東南之水窪。但因本人才疏學淺,孤陋寡聞,狃誤難免。懇請各位方家批評指正。

相關焦點

  • 嚴文明:發現中國史前文明的結構美(文明之聲)
    本報記者為此專訪考古學家嚴文明,講述從考古中發現的中國史前文明的結構美。——編者湖南澧縣彭頭山出土的公元前6500年的含炭化稻穀的陶片,湖北紅花套出土的公元前4200年的石斧,河南洛陽王灣出土的約公元前2200年的鏤空陶器座……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基本陳列展《古代中國》第一單元「遠古中國」中徜徉,我們即使對考古知之甚少,也可以感受到中國考古人近百年來為探索中華文明起源所做的努力。
  • 洛陽,名列世界四大聖城,中華文明的起源地
    中華文明,歷經千年而經久不衰,是因為中華文明從未斷過層,是一脈相承的。我國古都最有名的西安和洛陽,西安和洛陽建都朝代次數都差不多,但是洛陽卻被評為「世界四大聖城」之一,原因無他,洛陽是中華文化的起源,是中華文化的根。
  • 逐鹿之戰揭露可能是史前文明
    在基山的鵸鵌,「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鵸鵌,食之無臥」,說它像一隻雞,但是有三個頭六隻眼睛六隻腳和三隻翅膀,是三胎連體的形態。後來發現這就是澳洲國寶——「笑翠鳥」。可是在我看來,《山海經》更像是一個燦爛的史前文明,很多生物已經滅絕了,沒有滅絕的如笑翠鳥,就生存到現在。大家都知道逐鹿之戰,在《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記載:「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臺,射者不敢北向。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
  • 「史前文明」被發現,「古猿進化」或被推翻?人類到底來自哪裡?
    「地球並非屬於人類,人類卻屬於地球」在神秘的瑪雅文明當中,地球每過一個太陽紀就會重新循環一次,在一個太陽紀結束時,就會發生異常嚴重的災難,第一個太陽紀是馬特拉克堤利,他毀滅於一場洪水,也說毀於諾亞的洪水。
  • 從古玉看史前文明,第三屆中國(深圳)收藏文化月開幕
    作為不可替代的歷史遺存,玉器與中華文明相輔相成共同發展,它曾是神權、王權和貴族的象徵,是遠古先民的精神支柱,今天仍是中國人追求的對象,是人們熱衷的日常配飾和贈禮。觀眾通過展覽可以窺見史前文明曙光,探尋中華文化發展脈絡。
  • 人類並不是地球上的第一個文明,5個史前文明存在的證據被曝光!
    ,人類才出現在這個地球上,而且人類是毫無預兆、突然就出現在地球上的,地球用了30億年的時間才進化出人類一個文明而已,這似乎有點說不過。亞特蘭蒂斯文明被評為人類十大失落文明之首,因為它是最有可能存在的一個史前文明,而考古學家在帕拉圖描述亞特蘭蒂斯文明位置的附近海底發現了海底金字塔和海底城市,似乎更加印證亞特蘭蒂斯文明不是傳說,而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史前文明,而亞特蘭蒂斯文明也成為地球存在史前文明的一個重要證據。
  • 人類文明或源於史前文明的意識轉移
    如果地球上幾億年前就有了文明的足跡,那麼人類就不可能由幾百年前的類人猿進化過來。如果幾萬年前人類就已經掌握了高超的科技手段,那麼幾千年前在叢林裡茹毛飲血過著原始生活的又是誰?而更加詭異的是,審查這些史前文明留下的物品,我們驀然發現當代人類文明與它竟有如此多的相似之處。人類這幾千年的文明成就,似乎只是在重演史前文明的輝煌。
  • 中華文明是世界文明之根
    其實在中華根本文明問題上做這樣的辯論就是自我割裂,說明有一些人還不明白中國文化的本質問題,所以我將這個問題重點談一談。中國文化之源在《易》,解易至深者莫過老子,因為他老人家為中國揭開了易之本源、道的奧義,令中華文明自此代代有回心向道之人,道就是人與宇宙之本源,所以這顆道種一種下之後,中華文明就有了根本種子,中華文明也自此道根牢固,不為外道所侵。
  • 2019《中華好家風》全球巡演走進洛陽暨中國洛陽第二屆「牡丹杯」中華旗袍交流大會圓滿成功
    、各省市旗袍文化工作委員會(原中華旗袍聯合會)會長活動主辦方北京各省市駐京機構商務協會副會長、各省市旗袍文化工作委員會(原中華旗袍聯合會)會長唐紫祺說,為響應國家「傳承中華文明,落實文化興國戰略」的號召,以構建和諧社會、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宗旨,組織並舉辦各種文化活動來展示旗袍魅力
  • 河南話「不服來戰」
    在河南話裡,除了有普通話的這一義項外,還有「以後或過段時間」之意,如「這事兒回來再說吧!」,意思就是「這事以後再說吧!」河南話比東北話更精煉、更複雜?是的,因為河南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中國八大古都陣營中,河南城市佔了一半:東西南北,分別是開封、洛陽、鄭州、安陽。眾所周知,文言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言簡意賅」,能一個字表達的,絕不用兩個。
  • 史前文明在此地生活過?還有一個巨型空洞!
    人類的歷史僅僅只有百萬年,相對於地球46億年的時間,人類出現的時間過於短暫,這時候科學家們認為,人類還沒有出現以前,一定存在過其他高智慧文明,畢竟這麼多年來,考古學家在尋找史前文明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了很多證據,似乎能夠證明這些事情文明是真實存在的,曾經在南極被發現了「金字塔」,能否證明是史前文明留下的痕跡呢
  • 太平洋底現巨大水下結構,類似於飛機場,是史前文明遺留嗎?
    印象中這種規則的事物只有文明可以創造出來,自然界產生的龐大物體由於水流、空氣的衝刷不可能這麼平直,這樣規則的事物看起來要麼是人類祖先創造的,要麼是史前文明創造的,甚至有人懷疑是外星文明在地球留下的,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衣。
  • 考古中國:論史前及夏時期的硃砂葬——兼論帝堯與丹朱傳說墨香中華
    (點擊題目下方的「墨香中華」,就關注我啦)
  • 中華文明第一次被清華大學教授整理的如此清晰!
    3、第三名和第四名的名次之爭第三名照理應該是印度,第四名才是中國。但是由於這六、七十年來印度的考古發現很少,中國的考古成果較多的,於是就有一些人在國際上把中華文明說成了第三名。(4)中華文明所以,我們很難設想一個地方還有一些孩子,能夠很正常地朗誦著2500年前的老人家的話,諸如「三人行必有我師」,「溫故而知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等等。但是這在中華熱土上真正發生了,所以這是一個從4200年前進入文明以後沒有中斷的偉大文明。
  • 古希臘文明與中華文明:素未謀面,卻是似曾相識的故人
    那時候的中國正是東周的尾聲,戰國時代的白熱化階段,中華文明與古希臘文明的唯一一次邂逅的機會就此擦肩而過。希臘的古典文明時期,中國正經歷東周的禮崩樂壞。古希臘文明對西方的意義,歷史學家夏曾佑在《中國古代史》作出類比:「中國之有周人,猶泰西之有希臘。」
  • 我國有一部很古老的書,記載的都是史前文明的風貌,歷史顛覆
    說到神秘的史前文明,人們會自然而然的想到一些未解之謎,比如瑪雅人、亞特蘭蒂斯等,但是很少人知道,很多的未解之謎,卻被中國的一部古書所記載,也就是說
  • 第三屆中國(深圳)收藏文化月系列活動之「玉成中華系列展」開展
    開幕式現場(你好臺灣網 圖)「玉成中華系列展」共分「玉成中華——史前文化玉石器綜合展」、「主要文化地域古玉器所用玉材標本展」、「史前文化古玉器琢治工藝推演展」三部分,從選材、製作到成品,以倒序的形式向大家完整展示史前古玉石器的成器過程,展示與展演相結合,以玉石器為原型,探索發現中華文明發展的脈絡,使大家認識到中華民族文化是由各個民族文化互相交流
  • 不應該存在的東西出現,3億年前螺絲釘重現地球,史前文明存在?
    我們要說的數億年前被認為不應該存在的東西就是——「螺絲釘」,這個物體的發現一度被不少人認為是史前文明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現象是史前文明遺留下來的,但是是不是這樣呢,看看就知道了。面對初步鑑定的3億年前的「螺絲釘」,確實很多人懷疑是某種高級文明在3億年前留下的,但是根據現有的理論來看,3億年前的地球上並沒有文明的存在,這是哪裡來的?除非是有史前文明存在,但是很明顯,如今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是史前文明的存在,所以只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地外文明的東西,是3億年前有地外文明的存在過,在地球建立基地可能留下的。
  • 史前「懸案」:來去匆匆的中美洲文明——奧爾梅克文明
    大家好,我是泛泛今天我們來說一個古文明,它的名字叫:奧爾梅克文明。奧爾梅克的意思是橡膠之鄉。所以,在這個文明存在的地方,一定是遍地橡膠樹。這個文明和世界其他五大古文明有些不一樣,這個文明可以說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就好像,他並不是尋求定居、尋求發展的一個文明,而是一個古怪的過客。
  • 瑪雅文明,蘇美爾文明,中華文明
    《在埃及與中華文明》胖哥已經說明了,中華文明與瑪雅蘇美爾文明有著幾乎共同的信仰。對於山頂洞原始記憶神的崇拜。所以才把神廟建成一座山的模樣,並共同程度的把神廟建在山頂之上。當時胖哥僅僅只是說的是三個文明的相似性,並沒有確鑿的證據說三個文明有什麼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