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真人曰:「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氣,真功也」,心不清不足以明,意不淨不足以定。清心淨意,此即為入靜之下手點。
守一法:所謂守一,即指意守一處,是一種通過反觀內省達到調和形神的內修功夫。守一法始於先秦,〈〈道德經》中的「抱元守一」、「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至柔」。〈〈莊子》的「我守其一,以處其和」,「唯神是守,守而勿失,與神為一」皆為道家守一法之濫觴。
老子認為,守一可以有效地入靜,入靜又可以保養人體真氣,使人長生久視,還能「體內達外」,獲取道的真諦,故應「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道教奉老莊為本教始祖,同時繼承了道家守一法。
《太平經》明確指出:「守一之法,為萬神根本」。「人有一身,與精神常合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則兇。……常合即為一,可以長存也。……故聖人教其守一,言當守一身也。」《太平經》還指出守一之法百日為小靜,二百日為中靜,三百日為大靜,大靜成功後「此神可睹」。守一法雖然簡單,卻是道家意守功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凝神入竅之準備,後世一切以意守為主的功法,或多或少都包含「守一」的內容。但可惜真正修煉之學人少之又少,其原因在於不得法與不能堅持,故再次強調!
元:即是元神,抱元:就是讓識神達到勿忘勿助的境界與元神合二為一。
我們提倡的觀下丹田就是抱元守一之法!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會適合使用此方法。
普通人都隸屬於三大中心的其中一個,分別是情感中心、思想中心和本能中心,也即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上、中、下丹田,基本上都是過度使用其中的一個中心。
1.思想中心(眉心處,上丹田)
以思想回應生活,活在思維裡。他們依靠廣泛搜索信息同時對信息進行加工來生活。他們可能思考人世間一切形上學的問題;也可能不斷思考人的潛藏動機;也可能思考一些偉大的計劃.(中國男性大多屬於此類)
2.情感中心(黃庭處,中丹田)
依靠感覺去生活,用感覺去判斷會不會成功;用感覺去判斷自己受不受歡迎、被不被認同;用感覺去識別對方是否真實。感覺是嚮導,也是坐標,一切憑感覺生活。(中國女性大多屬於此類)
3.本能中心(氣海處,下丹田)
靠直覺生活。他們靠身體的本能來引導自己,好像本能地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同時他們往往更能堅持自己的見解。他們中的一些人希望成為眾人的首領,另一些人期望與身邊的人和平共處,還有一些人堅持只做對的、正確的事情。但無論是哪一種,他們更多是在本能的驅動下完成這一切。(此類是所有人都具備的)
指導你的人只能判斷你是那類人,從那裡下手比較好,其他還是要靠自己!如果是以本能中心生活的人那就需要選擇中丹田下功夫比較好一些。然後在生活中訓練自己其他兩個中心,這樣才能逐步的平衡!
功夫純熟之後,行住坐臥吃喝拉撒一切時,時時能將注意力放在一上面,此即「守」的意義所在。踏實的持續的去修煉,你一定能達到這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