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第一次吃呷哺時,還沒等到下嘴,已是滿臉嫌棄。這清湯寡水的鍋底,飄著幾顆油珠珠,就是麻辣鍋底嗎?這菜品,怎麼這麼寒磣,四川火鍋裡的千層肚、麻辣牛肉、黃喉呢?
當時的我大言不慚地對同學說:這火鍋店遲早要關門!
這麼多年過去了,大家也看到了,不僅沒關門,店還越來越多。前幾年,又推出了副品牌「湊湊」,據說是為了對抗海底撈。要知道根據呷哺呷哺的年報,他們的人均價格不到50元,而湊湊人均在130元以上。
人均130了都,怎麼遭也不能是呷哺那種白水涮菜的感覺了吧。幾次體驗下來,基本上是「真香現場」了,要不然第一次去後也不會返場了。
那我們就來看看,130元到底比50貴在了哪裡?
作為一個四川胃,吃火鍋當然只點香辣鍋底。當然了湊湊還有別的選擇,臺式鍋、番茄鍋……
涮前小菜也有不少選擇,香酥小排骨,香脆中帶著麻香,讓大家在沒有開鍋之前就可以先吃為快。
話不多說,直接上圖。四川人吃火鍋還是得先看葷菜,這道牛蹄筋已經滷熟,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燙著吃。一口下去,香辣滑嫩,再扔幾塊下鍋,久煮不爛。
但是午餐肉差點意思,不是梅林的,澱粉含量較高,肉味不足。
四川人吃火鍋沒有不點毛肚,但是其實湊湊家毛肚水平一般,比起像巴奴這樣主打毛肚的火鍋店來說還是差一些,但是咱便宜啊。巴奴一份毛肚也得68吧,這基本是一半吧。
下面這個竹蓀蝦滑很有意思,有竹蓀包著蝦滑,一口下去,竹蓀的脆和蝦滑的鮮糅合在一起,兩種口感在嘴裡交織,非常美味。
免費的血和豆腐。
對你沒看錯,不要錢,隨便吃,服務員端著小鍋給每桌送,不夠就加。特別入味。
極品牛上腦,確實有點肥了,吃起來有點膩。
總結一下,有了呷哺呷哺給我體驗之後,再吃湊湊,絕對是升華到了另一個高度。雖然沒有主打四川香辣火鍋,但是其實口味也能滿足大多數像我這樣其實沒有那麼挑剔的四川胃(你確定?)
菜品還算豐富,並且也努力做出了很多很有創意的菜品。
最誘惑人的是,大多數門店都營業到凌晨2點。在沒有夜生活的北京,這點實屬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