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呷哺呷哺總裁趙怡:呷哺先走,湊湊發力,未來會更專注下沉市場

2021-02-20 36氪

頭圖來源 | @呷哺呷哺官方微博

呷哺呷哺(以下簡稱「呷哺」)上次成為公眾話題,還是在今年國慶70周年獻禮電影《攀登者》的影迷見面會上。
主演吳京在與胡歌的互動中透露,他經常會去B站上看自己的「鬼畜視頻」,但卻將「嗶哩嗶哩」說成了「呷哺呷哺」,引發現場一片爆笑,還登上了微博熱搜第一。雖說是口誤,但吳京卻實打實幫呷哺宣傳了一把。對很多都市單身青年來說,想吃頓火鍋沒人陪,又嫌其他火鍋太貴,那呷哺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得益於「一人一鍋」的平價模式,呷哺在國內迅速打開了市場,也成為了第一家上市的火鍋企業。趕在2020年之前,也是上市五周年之際,呷哺完成了1000家門店的目標。過去兩年,它的平均開店增速保持在15%左右,開店速度明顯加快。主品牌呷哺之外,呷哺集團還在2015年推出了定為中高端的湊湊火鍋。如今,湊湊的收入已經佔到呷哺集團收入的12%,預計年底營業規模能超過20億人民幣。不過就像有著幾十年歷史的老品牌一樣,誕生20多年的呷哺,近些年也在遭遇著「品牌老化、營收增速下滑」等不大不小的問題。2019年上半年,呷哺總營收達27.13億元,同比增長27%,但淨利潤卻同比回落23%。呷哺一直希望把自己打造成「麥當勞」模式,依靠標準化的輸出來佔領市場。以北京大本營為主力的北方市場還算給力,但在上海甚至更廣大的南方市場,呷哺的品牌光環卻沒有那麼大的作用。翻座率下滑是最直接的體現。數據顯示,相較於2018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在今年上半年的整體翻座率從2.8跌至2.4,上海市場的翻座率則從去年的2.6下降到了今年的2.2。呷哺翻座率同比變化(前者是2019年上半年,後者是2018年同期),數據來源:呷哺財報「流量」是呷哺現在亟需解決的問題,一系列變化也正在發生。今年10月,定位人群為20-30歲年輕人,專注全時段和全品類的新品牌「in xiabuxiabu」首家門店在上海開業。這是繼「湊湊」後,呷哺推出的又一全新品牌,延續「一人一鍋」的方式,同時加入串串、關東煮、茶飲等熱銷品類。呷哺希望藉此能提升品牌調性,讓自己變得年輕。傳統業務上,呷哺則在大力拓展外賣渠道,並推動門店2.0版本的升級。根據今年上半年財報信息,公司的外賣業務從去年上半年的55個城市擴張到了73個。據呷哺總裁趙怡透露,在已經開設外賣業務呷哺門店,外賣渠道的收入已佔到門店整體收入的15-20%,而隨著二三線城市門店陸續上線外賣業務,這一數字有望繼續提高。2020年,呷哺的擴張還將繼續,重心會更多的放在下沉市場。不過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三四線城市的用戶對呷哺的品牌認知並不足夠,想要攻下這一市場,呷哺還有很多挑戰。近日,呷哺呷哺總裁趙怡接受了36氪的專訪,針對呷哺的瓶頸、年輕化以及未來品牌思路等問題,聊了聊自己的看法。

(以下為訪談內容,經36氪編輯整理) 

談瓶頸:模式沒有問題,問題出在人和管理上36氪:你一直在提呷哺想做成麥當勞模式,麥當勞無論在南北,品牌力都是差不多的, 呷哺怎麼去解決南方市場遇到的瓶頸?   趙怡:我覺得不是模式問題,是運營的問題。當時上海已經跑出來了,想著加大開發市場力度,但我們對運營管理重視不夠,店鋪服務讓顧客不太滿意,導致後來業績有些問題。 還有一個就是當時的KPI激勵機制:衝銷量,不重視服務端。我們後面復盤,讓基礎員工天天做促銷是沒用的,很多促銷應該是靠產品力和品牌力,所以後來呷哺50%的KPI都是綁著客訴率。我建立一個微信指數,結帳的時候微信立刻蹦出來讓你寫點評,點評數量多且好的員工和店鋪就會給相應的激勵。   36氪:除了人員和管理的調整,具體到菜品和口味上,呷哺在南方市場都做了哪些改進?  趙怡:最近調整上海的時候,沒有改變它的模式,只是後來發現上海的羊肉點單率是低的,但是牛肉點單率非常高,還有魚滑、蝦滑、丸類點單率高,所以我們的新品芝士蝦滑推的時候首選就是上海市場。鍋底上,比如上海愛吃魚,我們就配上椒麻鍋底配魚,這些都是先在上海做的。還有我們很多新品都是放在上海實驗。上海是一個特別喜新厭舊的城市,最好先做上海,上海的餐飲做透了,華北地區沒有問題。 趙怡:華南今年年初進的,現在已經不少了,年底已經十幾家了。但是華南走的是八九十塊的客單價,基本上都以套餐為主,做快翻臺。36氪:in xiabuxiabu這個新品牌未來的定位是什麼?   趙怡:這個品牌是我主動做的,因為我一直想把「一人一鍋」的小火鍋做到極致,把不同價格帶和分類的客群佔滿,今年我們的品牌戰略就是「全時段、多客群」,所以在面對年輕人的105元左右客單價的這個群體,我不希望有別人頂替我,所以就做了in xiabuxiabu這個品牌。 這個店要覆蓋全時段和全品類,不止中餐和晚餐,早餐和下午茶目前也在嘗試,除了火鍋還加入了茶飲「茶米茶」、串串和關東煮這些品類。 這個品牌的定位是中高端,整個產品基本上以套餐為主,是呷哺的極致模型和一個前沿模型。通過in xiabuxiabu這個品牌,把呷哺的時尚性重新通過一個窗口喚醒。36氪:所以從整個集團來看,in xiabuxiabu更多是承擔品牌的作用是嗎,有具體拓展的計劃嗎?趙怡:它做的就是呷哺品牌的概念和創意的傳遞,目前的規劃是一個城市一家,作為地標或者展示用,主要會開在一二線城市的高級購物中心裏面。    趙怡:目前難點主要受制於選址,像華潤萬象城這種購物中心本來全國就不多,後面的都是工業化的東西,選址搞定了可以快速複製。     36氪:你們和茶米茶是合作的形式,未來會考慮做一個自己的茶飲品牌嗎? 趙怡:不考慮。一款新茶從茶基開始研發,三個月出一款茶,從性價比來看並不值當,呷哺走的是快客群,跟我們的定位不太相符。36氪:呷哺的翻座率最近幾個季度一直在下滑,除了跟大規模開新店有關外,其他原因是什麼?   趙怡:現在很多店都是2.0版本的新店,過去新店220平是不加茶飲的,現在加上茶飲以後,店鋪面積被佔了很大一塊。15平米茶吧相當於12個座位數,變相來看12個座位就沒了,按照我們的換算這影響了呷哺0.2的翻座率。另外加上茶飲後,整個顧客用菜的時間會慢了差不多十分鐘,又會影響呷哺的翻座率,真的把這些剔除掉,呷哺本身母體的翻座率沒有很多下降。但茶飲打好對整個公司的「全時段、多客群」戰略都意義非常大,除了本身的中餐、晚餐,我們也要把下午茶做出來。36氪:茶米茶這個模式在未來所有2.0版本的店鋪都有是嗎?現在進展到什麼程度?  

趙怡:現在2.0版本已經有700多家,升級沒完成的很少,大部分在北京。還有要做改造都至少籤約五年,投資成本要收回來,籤一年我沒法給它升級,以及如果這個商圈沒落了,也並不值得再改造。

談擴張:湊湊開店會加速,呷哺未來專注下沉市場36氪:2020年呷哺整個集團(包括呷哺、湊湊)的開店規劃是?趙怡:湊湊會加速,但呷哺會稍微放緩一點,數字還沒法特別具體地說。  趙怡:一般出來五家店選一家。原來是三家店選一家,到年底基本上是出一家選一家了,所以很危險,因為很多餐飲企業都是在年底開店。        我是覺得去年年底整個火鍋行業在衝量開店,大家有點盲從,包括KPI有一點點高,去年11、12月呷哺就開了72家。 趙怡:今年我們的策略一定要下沉,一類城市的地標店可以拿,但是很多地標店是不掙錢的,你知道地標店整個租金有多高嗎?插完旗,然後到低線城市掙錢,因為二三級城市的消費力夠了。36氪:湊湊的發展非常快,盈利能力很好,未來會不會湊湊發展體量更大?趙怡:湊湊整個營業額未來超過呷哺是肯定的,從營業額和利潤率來看,湊湊一個店是呷哺的五倍。當初我們布局也是這樣交叉打的,呷哺先走,螺旋上升,然後湊湊發力。 但湊湊的模式相對比較重一點,肯定不會像呷哺的開店速度那麼快。36氪:呷哺未來營收這塊,多大的比重會依靠開新店完成,有多少會靠原有店的盈利模型來完成?趙怡:呷哺基本上過了一年成熟的店還是不錯的,反而新開的店,提升空間還有很大,未來可能更多的營收佔比還是來自於老店。現在呷哺密度有點太大了,在很多一二線城市已經不具備溢價優勢。但是要密布到一個新的下沉市場城市,會需要一個比較緩慢的成長周期,尤其是品牌成長周期。比如我去慶陽(甘肅的一個地級市)開店,當地人就不太知道呷哺是誰,所以下沉到三四線還是需要時間來積累品牌的。       趙怡:加盟暫時不考慮。 在中國你會看到很多加盟商,一旦開放以後品質下降非常厲害,這是我們擔心的,現在我們的行業還不夠成熟。  趙怡:有外送的店基本上都能佔15-20%。北京是整個外送做的相對比較成熟的,但是其他的二三線城市外送還沒有太做,只是剛起來,佔比還很低。    36氪:從您的角度來說,呷哺未來業績大概可能會從哪些方面增長?
趙怡:開業一年以上的老店肯定是增長的大頭;開新店也很重要,這是另外一個增長。但是經營老店很練本事的,尤其是體量越大,越難管理。就像麥當勞在開了2000多家店後,它再拓張難度就很大了。呷哺也是一樣,但是呷哺呷哺夜宵空間、早餐、下午茶還沒釋放,未來在時間維度的拓展上我們也會發力。   36氪:下一步呷哺在打造品牌層面的邏輯是什麼樣的? 趙怡:過去確實我們很少投入在品牌上,基本上靠折扣,更多是快銷的打法。今年開店在每個大區增加了市場營銷資深的人員,專門做市場營銷,到一個新城市就要到當地做品牌。 總部會出大的品牌策略,地方按照總部品牌策略和自己區域的實際做推廣。 


相關焦點

  • 沉迷數字遊戲、重要股東和總裁趙怡套現7.7億,誰在看衰呷哺呷哺的...
    11月3日,「猛獸財經」根據呷哺呷哺近三個月的股市表現,非常武斷地認為「呷哺呷哺是港股最值得投資的餐飲公司」,其在文章裡表明,雖然「呷哺呷哺2020年上半年歸屬股東淨虧損2.55億元,但展望未來(今年下半年)呷哺呷哺會出現微利,原因在於虧損多年的高端品牌湊湊終於實現了盈利,所以只要湊湊持續開店就能扭轉已然出現的億級虧損(此論點與呷哺呷哺本期財報趨同)」。
  • 呷哺呷哺:2019仍將持續開店擴張 翻座率下滑引發盈利前景擔憂
    年報顯示,2018年,呷哺呷哺共新開張195間餐廳,包括168間呷哺呷哺餐廳及27間湊湊餐廳,同時關閉20間餐廳。截至2018年末,公司共擁有及運營呷哺呷哺餐廳886間、湊湊餐廳48間。其中,公司從2018年湊湊餐廳的持續擴張中獲取的收入達5.56億元,同比暴漲374.9%。餐廳擴張也帶來了成本壓力。
  • 呷哺呷哺品牌破局出位,一人一鍋,呷茶小館、呷酒小館讓呷哺一日三...
    呷哺呷哺集團行政總裁趙怡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呷哺呷哺從2019年下半年接手呷哺即探索品牌的全新增長途徑,但是疫情延遲了它與消費者的見面時間。此前呷哺之所以選擇在悠唐負一層店面首家測試模型,是因為選擇一個不是最有利的環境測試,可以更好驗證模型在未來通用市場及更好商業地產環境下的競爭力。
  • 呷哺呷哺「LIGHT-POT」新店模型:「一人一鍋」挖掘空間仍廣闊
    10月21日,呷哺呷哺首家「LIGHT-POT」餐廳在北京悠唐中心開業,全店僅設「一人一鍋」,通過簡潔明亮的INS裝修風格,以及極具設計感的吧檯、散臺、吊燈等元素,無不透露出年輕與時尚張力。編輯而在呷哺呷哺剛剛結束的「自橙一派」品牌發布會上,呷哺呷哺集團行政總裁趙怡女士對「LIGHT-POT」新店模型進行了詳細闡述。
  • 呷哺呷哺(0520.HK)「自橙一派」,年輕化品牌聚勢而發
    品牌全方位煥新升級,把握最富有潛能的趨勢據了解,呷哺呷哺的新logo取材「呷哺」二字中的20個「口」,意在升級演繹。至於何時全面推向市場,呷哺呷哺行政總裁趙怡透露,新店模型目前處在默默跑通階段,驗證一個模型不是光快,還有口味、消費者的喜歡度等多個維度,呷哺呷哺一走都是批量,步伐會謹慎、穩健一些,不過呷哺呷哺本身已將性價比釋放給消費者,現下即使不做宣傳和折扣,反饋效果也都比較好。
  • 轉型失利、門店乏力,呷哺呷哺陷入「不變是等死、變是找死」怪圈?
    口味問題因人而異不做過多闡述,更關鍵的是在第二個方面,呷哺呷哺始終沒有搞清楚的,是重新定位後到底面向哪部分客群。現在的餐飲市場甚至整個消費市場,都並非單是靠客單價來劃分客群,很多客群其實是重疊的,吃二三十元簡餐的人也會去吃人均一兩百的正餐。筷玩思維分析認為,如果要簡單來分類,可以按照「目的性強弱」來劃分客群。
  • 湊湊到底比呷哺貴在了哪裡
    十幾年前第一次吃呷哺時,還沒等到下嘴,已是滿臉嫌棄。這清湯寡水的鍋底,飄著幾顆油珠珠,就是麻辣鍋底嗎?這菜品,怎麼這麼寒磣,四川火鍋裡的千層肚、麻辣牛肉、黃喉呢?當時的我大言不慚地對同學說:這火鍋店遲早要關門!
  • 美銀證券:重申呷哺呷哺(00520)「買入」評級 目標價上調100.9%至22...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美銀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呷哺呷哺(00520)復甦步伐好於預期,高端火鍋品牌「湊湊火鍋」增長加快,因此將2020年每股盈利預測提升至2分人民幣,並將2021至2022年每股盈利預測分別提高6%及3%。
  • 呷哺呷哺出事!孕婦吃出死老鼠,店員竟這麼說...1個月股價近腰斬
    上半年收入大幅增長,除了持續擴張之外,外送業務的快速拓展也為呷哺帶來了可觀增長。上半年為了快速提升「呷哺小鮮」各類產品的知名度,投入了大量市場活動支持,外送總體業務收入相比去年同期提升近120%。從呷哺呷哺全國餐廳分布來看,北京餐廳數量最多,佔比三成多,其次是河北、東北、天津、上海和其他地區。於2018年上半年,就餐廳數量及收入貢獻而言,北京仍為集團最重要的地區市場。
  • 呷哺呷哺全新品牌升級:深度挖掘「一人一鍋」核心競爭力
    在剛剛結束的「呷哺呷哺品牌升級發布會」上,呷哺呷哺就基於「一人一鍋」對時下消費客群的深刻洞察,推出全新品牌升級下的集團logo和「自在一鍋,生而不凡」的slogan,並順勢推出的「LIGHT-POT」新店模型,此舉的深層邏輯,則是代表了未來呷哺呷哺將會從更深層次挖掘「一人一鍋」的核心價值。
  • 盒馬鮮生入局火鍋市場,張勇拼得過張勇嗎?差在哪裡?
    而就在商標剛註冊下不久,盒馬鮮生正式在全國盒馬、餓了麼同步上線發售盒馬火鍋,並且盒馬3R事業部總經理寧強公開表示,火鍋的外賣佔比未來將超過一半。盒馬鮮生的高調入場,意味著盒馬鮮生已經盯上了萬億的火鍋市場,而盒這勢必會讓本就競爭激烈的火鍋市場再次升溫,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 呷哺呷哺引領LIGHT-STYLE涮涮鍋風尚,首家升級餐廳花開京城
    為了鞏固品類優勢,呷哺呷哺選擇聚焦自身特質,回歸初心,將更能代表自己品牌基因的LIGHT-STYLE涮涮鍋理念推向幕前。在亞洲某些地區,LIGHT-STYLE涮涮鍋,這種輕鬆自在的涮涮鍋形式一直很流行。
  • 深度解碼呷哺呷哺品牌升級,「一人一鍋」如何成其核心競爭力?
    在剛剛結束的「呷哺呷哺品牌升級發布會」上,呷哺呷哺就基於「一人一鍋」對時下消費客群的深刻洞察,推出全新品牌升級下的集團logo和「自在一鍋,生而不凡」的slogan,並順勢推出的「LIGHT-POT」新店模型,此舉的深層邏輯,則是代表了未來呷哺呷哺將會從更深層次挖掘「一人一鍋」的核心價值。
  • 呷哺小肥羊被曝豬血冒充鴨血 如何辨別真假鴨血?
    點擊標題下方「央廣網」即可訂閱微信號昨日,央視新聞曝光,北京市場出現假鴨血,知名連鎖火鍋店呷哺呷哺
  • 專訪威力總裁劉亮:踏實、專注做自己熟悉的事
    專訪威力總裁劉亮:踏實、專注做自己熟悉的事 字號:TT 2020-12-03 08:13 作者:HEA.CN 來源:家電網 家電網-HEA.CN
  • 呷哺呷哺2019年淨利大幅下滑:百億營收目標落空 高盛預測2020將由...
    呷哺呷哺在2016年啟動三年規劃,提出到2019年實現一千家門店一百億營收的目標,2019年呷哺呷哺順利實現門店突破一千家目標,但其營收體量距離一百億元仍相距甚遠  與此同時,呷哺呷哺還需要面對高速擴張壓力下淨利潤增速放緩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高盛報告預計呷哺呷哺今年上半年同店銷售跌幅35%,淨虧損2.11億元人民幣。
  • 迷途中的融擔:在下沉與專注中尋找未來
    但從普惠本質看,根本目的是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應該覆蓋城鎮個體工商戶、白領等,後者相關業務更具商業可持續基礎。但此前,由於徵信信息不完善、風控數據難以依靠線上獲取等因素,導致下沉市場的風控和服務成本較高,信貸風險難以把控,使得普惠資金下沉動力不強、阻力較大,「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下沉市場普惠金融服務長期稀缺。
  • 希爾頓大中華區及蒙古總裁錢進:看好中國中端酒店市場,旅遊下沉三...
    「2019年中國整個市場中,不光是希爾頓,所有的酒店集團新籤約的酒店中78%都是中高端及中端品牌。我看到的一個趨勢便是,中高端酒店所具備的品牌和個性效應更能適應市場的發展。去年9月份時我們主推希爾頓花園酒店全新版,就是主打中國市場的中高端品牌」,希爾頓大中華區及蒙古總裁錢進在近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說。
  • 呷哺呷哺半年虧損2億,新開36家餐廳,翻臺率不及海底撈
    6個月裡,呷哺呷哺新開了31間呷哺呷哺餐廳和5間湊湊餐廳;截至6月30日,公司有1010間呷哺呷哺餐廳,其中1線城市364間,二線城市405間;有107間湊湊餐廳,其中一線城市57間,二線城市51間。呷哺呷哺餐廳收入仍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由去年同期的21.99億元下滑至12.28億元,但佔總收入的百分比上升至63.6%;湊湊餐廳產生的收入同比增加21.3%至5.93億元,主要是持續擴張其餐廳網絡所致。 和海底撈一樣,呷哺呷哺上半年的顧客人均消費也有所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