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2019仍將持續開店擴張 翻座率下滑引發盈利前景擔憂

2021-01-18 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4月8日訊(記者 段思琦)呷哺呷哺日前發布了2018年業績公告,報告期內,營收同比上漲29.2%達47.34億元,利潤同比上漲12.3%達6.09億元。值得關注的是,呷哺呷哺同期原材料及耗材、員工成本、物業租金及折舊攤銷成本等均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公司方面坦承「收入上漲主要得益於擴張餐廳網絡」。

然而呷哺呷哺店鋪地域布局的局限性——店鋪主要集中於華北地區,北京河北兩省市佔比高達51.6%,在廣大南方和西北地區擴張困難,令其營收增長的持續性蒙上陰影;而報告期內「翻臺(座)率」、同店銷售增長率的下滑,也令投資者對其盈利前景感到憂慮。

受以上因素影響,呷哺呷哺自3月28日披露年報以來,股價「四連陰」,直到最近2個交易日才有止跌企穩跡象,累計6個交易日最大跌幅逾14%,而同期恒生指數大幅上漲,突破3萬點創階段性新高。

「年尾集中開店」 當期成本劇增超營收增長

呷哺呷哺方面表示,2018年營收上漲主要得益於「本集團致力擴張餐廳網絡」。

年報顯示,2018年,呷哺呷哺共新開張195間餐廳,包括168間呷哺呷哺餐廳及27間湊湊餐廳,同時關閉20間餐廳。截至2018年末,公司共擁有及運營呷哺呷哺餐廳886間、湊湊餐廳48間。其中,公司從2018年湊湊餐廳的持續擴張中獲取的收入達5.56億元,同比暴漲374.9%。

餐廳擴張也帶來了成本壓力。原材料及耗材成本由2017年的13.65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17.85億元,劇增30.7%;員工成本同比增長40.1%;物業租金及相關開支同比增長31.4%;折舊攤銷成本同比增長46.1%。以上各項成本的增長,都超過了29.2%的營收漲幅。

呷哺呷哺CEO趙怡向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2018年全球食材都有漲價,但呷哺沒有把(增加的採購)成本直接壓給消費者,只是進行了微調,同時向蝦滑、魚滑等海產品做(消費)引導,以減輕肉的(採購成本)壓力,所以整體食材成本只漲了0.3(30%)左右。在行業內「控成本」相對來說控的好的。

對於開新店帶來的成本增加,趙怡向記者表示,呷哺每年開店都是前一年提前準備好庫存,所以很多庫存我們都經過反覆的覆核。但因為去年經濟形勢不是很好,所以我們開店的趨勢稍微停了一下,想看一下整個經濟形勢。到了2018年下半年尾部,整個經濟形勢在逐漸回暖的情況下,我們有近100家店集中在11、12月開店,這就意味著(這近百家新店在2018年)貢獻銷售額只有一個月,但當期呷哺的成本攤銷是一次性的。

對於員工成本的上漲,趙怡稱:「開新店雖然非常快,但員工儲備期仍需要提前一個月甚至更長,(去年年底的近百家新店)銷售期只是一個月,但儲備期人工成本需要1.5個月。所以人工成本會上來。」

地域布局局限 成長性堪憂

「呷哺呷哺的布局主要以華北地區為主,尤其是北京。儘管它後來也在嘗試全國化運營,但卻很難得到南方消費者的認同。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呷哺呷哺的擴張速度及質量勢必會受到一定影響,從而拖累其業績增長。」朱丹蓬向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

據悉,呷哺呷哺源自臺灣,1998年在北京創立,其新穎的吧檯式就餐形式和傳統火鍋的完美結合,開創了時尚吧檯小火鍋的新業態,同時也受到了北方消費者的歡迎。截至目前,呷哺呷哺的門店版圖依然集中在北方。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呷哺呷哺餐廳在北京地區的數量為309間,佔比高達34.9%;在河北地區、東北地區的數量分別為148間、102間;而在上海地區的數量僅為52間。

呷哺呷哺餐廳分布

面對區域局限性的質疑,趙怡表示:「呷哺的策略是滾軸式的發展,一邊開展一邊跨區域,各個企業有各個企業的策略。上市後公司拿到募集資金也仍然一直以『生根密集』的形式發展,不為投資者所改變。」

考慮到2018年底集中開店帶來的成本壓力,記者問到未來開店計劃時,趙怡稱:「在大的經濟環境不變的情況下,每年開店是不會低於前一年的。同時會在利潤和經濟周期中找個平衡點,不會盲目開店。」

翻臺(座)率下滑 食安問題仍是隱患

2018年,呷哺呷哺餐廳的同店銷售額增長率、翻臺率也出現了明顯下滑。

年報顯示,2018年呷哺呷哺餐廳同店銷售額為32.57億元,增長率由上年同期的9.3%降至2.1%。申萬宏源分析師黃哲在研報中指出,呷哺呷哺餐廳同店銷售額增速低於市場預期,「預計2019年其同店銷售額增長率仍將維持低單位數。」

此外,呷哺呷哺餐廳的翻臺率也由2017年的3.3倍下滑至2018年的2.8倍,而在2016年時,其翻臺率曾達3.4倍。對此,呷哺CEO趙怡解釋道,「我們用的並不是翻臺率,是翻座率。不少人說呷哺業績放緩了,但其實呷哺的抗敵性抵禦性非常強,雖然翻座率下滑,但在整個行業內還是非常強勁的。」

呷哺呷哺翻座率

據了解,翻臺率是餐飲企業的一個重要考量指標,通常情況下,翻臺率高則意味著該企業能在有限的坪數及營業時間內,提高座位的流動率,從而帶來營收的成倍提升。而翻座率的計算方式,是以年內呷哺餐廳顧客總流量除以餐廳營業總天數及平均座位數。

東興證券分析師譚可曾向有關媒體表示,呷哺呷哺餐廳翻座率下滑主要是受到2018年下半年食品安全事件的影響,導致客流量減少。

據媒體報導,2018年9月6日晚,有山東市民在呷哺呷哺就餐時,從火鍋裡撈出了一隻老鼠。此後,呷哺呷哺便深陷「老鼠門」事件,除客流量減少外,公司股價在之後的兩個交易日分別下跌6.11%、6.32%。

在業內人士看來,呷哺呷哺「老鼠門」事件的發生,進一步反映了連鎖火鍋品牌高速擴張背後存在著較大的食品安全隱患。

呷哺品控、食安負責人向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每個餐飲企業都會遇到食安問題,但蟲害管理方面我們一直沒有掉以輕心,經過政府的排查也沒有發現我們在蟲害管理上有任何的漏洞。」

相關焦點

  • 呷哺呷哺2019年淨利大幅下滑:百億營收目標落空 高盛預測2020將由...
    由於疫情帶來的店鋪擴張放緩和客流量下跌,高盛下調了呷哺呷哺、海底撈以及海底撈關聯公司頤海國際的盈利預測。  2019年上半年淨利潤下滑2%  3月4日晚間,呷哺呷哺發布盈利預警公告稱,預計公司2019年全年淨利潤較2018年全年有顯著減少,3月10日晚間,呷哺呷哺補充披露,2019年年度淨利潤預減28%-38%。
  • 專訪呷哺呷哺總裁趙怡:呷哺先走,湊湊發力,未來會更專注下沉市場
    主演吳京在與胡歌的互動中透露,他經常會去B站上看自己的「鬼畜視頻」,但卻將「嗶哩嗶哩」說成了「呷哺呷哺」,引發現場一片爆笑,還登上了微博熱搜第一。雖說是口誤,但吳京卻實打實幫呷哺宣傳了一把。對很多都市單身青年來說,想吃頓火鍋沒人陪,又嫌其他火鍋太貴,那呷哺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得益於「一人一鍋」的平價模式,呷哺在國內迅速打開了市場,也成為了第一家上市的火鍋企業。
  • 轉型失利、門店乏力,呷哺呷哺陷入「不變是等死、變是找死」怪圈?
    文|筷玩思維 趙娜一度背負「業績拖累」名聲的湊湊,在2018年終於交出一份盈利的成績單,而其母公司「呷哺呷哺」最近卻一直被翻臺率變低、盈利下滑的名聲裹挾,不久前呷哺又發布了盈利預警,這讓其愈發顯得危機重重。
  • 呷哺呷哺半年虧損2億,新開36家餐廳,翻臺率不及海底撈
    財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收入19.22億元,同比減少29.1%;稅前淨虧損3.11億元,同比下滑238.5%;歸屬股東淨虧損2.55億元;經調整虧損1.92億元。 關於業績下滑,呷哺呷哺表示,主要是兩次爆發COVID-19疫情。第一次波及全國各地,第二次在北京爆發,對集團業務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疫情嚴重的湖北、東北及北京等地,集團逾44% 的門店在該等地區。
  • 沉迷數字遊戲、重要股東和總裁趙怡套現7.7億,誰在看衰呷哺呷哺的...
    11月3日,「猛獸財經」根據呷哺呷哺近三個月的股市表現,非常武斷地認為「呷哺呷哺是港股最值得投資的餐飲公司」,其在文章裡表明,雖然「呷哺呷哺2020年上半年歸屬股東淨虧損2.55億元,但展望未來(今年下半年)呷哺呷哺會出現微利,原因在於虧損多年的高端品牌湊湊終於實現了盈利,所以只要湊湊持續開店就能扭轉已然出現的億級虧損(此論點與呷哺呷哺本期財報趨同)」。
  • 海南離島免稅店銷售成績亮眼:免稅業還將持續盈利嗎?如何上車?
    免稅業還將持續盈利嗎?如何上車?方正證券指出,中國境內免稅業未來盈利能力不會出現明顯下滑,甚至有望持續改善。海南離島免稅店全年成績單今日出爐!12月15日,海南商務廳官方微信公眾號披露了今年海南離島免稅店的銷售成績單。
  • 海底撈、百勝、呷哺呷哺、九毛九、味千…誰是成長能力最強的餐飲...
    企業成長能力是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企業資產規模、盈利能力、市場佔有率持續增長的能力,反映了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本文為成長能力系列文章之餐飲篇,共選取16家餐飲上市企業作為研究樣本。 海底撈增長最快,近五年營收複合增長達到46.55%,過去五年營收最低為2015年的57.57億元,最高為2019年的265.56億元。 其餘5家企業均為下滑,其中國際天食和中科雲網下滑超過兩位數。
  • 美銀證券:重申呷哺呷哺(00520)「買入」評級 目標價上調100.9%至22...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美銀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呷哺呷哺(00520)復甦步伐好於預期,高端火鍋品牌「湊湊火鍋」增長加快,因此將2020年每股盈利預測提升至2分人民幣,並將2021至2022年每股盈利預測分別提高6%及3%。
  • 國際大行評級:九毛九、呷哺呷哺、海底撈...
    受到其標準化商業模式、最低供應鏈要求及充裕資本帶動下,九毛九將加快其餐廳擴張計劃,尤其是「太二酸菜魚」,以在2019至2022年間實現強勁盈利增長。該行引述呷哺呷哺管理層透露,近月業務穩健復甦,已回復至疫情前95%的水平,該行料其增長勢頭會持續,重申「買入」評級,且將其2021至2022年度盈利預測上調2%至8%,目標價由10港元大幅上調至23港元。
  • 奈雪の茶IPO:平均每兩天開一家店,瘋狂擴張背後藏隱憂
    目前,奈雪の茶已覆蓋華南、華中、華東、華北、西南、西北等地區,官方稱,茶飲門店的規模化擴張依舊在高速推進中,截至2019年底,奈雪の茶已經擁有超420家線下門店。對於未來兩年的發展計劃,創始人彭心透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將繼續深耕國內市場一二線城市,包括省會和直轄市,加大門店布局密度。
  • 如果瑞幸倒下,星巴克業績下滑能止住麼
    居家隔離的日子,靠咖啡續命的白領們熱切盼望咖啡店的開業,然而,疫情的持續之久卻是誰都始料未及的。雖然沒有瑞幸咖啡暴雷的驚天動地,美國咖啡零售連鎖企業星巴克受疫情影響的損失也不容小覷。據外媒報導,星巴克4月8日預計,公司第二財季(1-3月)利潤將減少一半,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導致美國和中國兩大市場的銷售大幅下滑。
  • 呷哺呷哺出事!孕婦吃出死老鼠,店員竟這麼說...1個月股價近腰斬
    上半年收入大幅增長,除了持續擴張之外,外送業務的快速拓展也為呷哺帶來了可觀增長。上半年為了快速提升「呷哺小鮮」各類產品的知名度,投入了大量市場活動支持,外送總體業務收入相比去年同期提升近120%。另外,呷哺呷哺毛利率下降1.8%。中金公司發布報告稱,其毛利下滑是受食品原材料(尤其是羊肉)成本上漲導致。因羊肉7月份價格進一步上漲,或導致呷哺呷哺毛利潤率持續受壓。目前,呷哺呷哺在14個省份86個城市擁有780間餐廳。
  • 羅森便利店入華24年未盈利,為何還狂開3000家店?
    要知道,羅森中國在2019年1月才達成2000家店,不到兩年時間就實現1000家新店目標。但快速擴張並沒有掩蓋一個困境:羅森進入中國24年來,至今未盈利。 有網友甚至調侃,「這麼多年都沒賺到錢,羅森是不是得考慮撤出中國了?」真相恐怕不是這麼簡單。
  • 金禾實業2019年年報點評:行業低谷業績穩健 產能擴張助力成長
    原標題:金禾實業(002597)2019年年報點評:行業低谷業績穩健,產能擴張助力成長 來源:國泰君安本報告導讀:公司為精細化工龍頭。鑑於基礎化工業務景氣下行,下調盈利預測,預計2020-2022年公司EPS為1.69、1.98、2.27元(原2020-2021年為1.71/2.04元)。給予2020年17倍PE,目標價28.73元(原為22.99元),維持增持。業績略低於預期。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72億元,同比下降3.89%,實現歸母淨利潤8.09億元,同比下降11.28%。
  • 優衣庫韓國最大門店下月關門,與中國市場逆勢擴張形成鮮明對比
    其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因韓日貿易爭端引發韓國民眾抵制日本產品,另一方面是新冠疫情的沉重打擊,總結起來就一個詞:虧損。 優衣庫在2005年進入韓國市場後,門店迅速擴張,巔峰時一度接近200家門店,但是從2019年韓日發生貿易爭端後,優衣庫在韓國市場就按下了暫停鍵。
  • 味千拉麵2019年淨利下滑超7成:「貪腐門」挫傷品牌 食安隱患頻發...
    味千中國稱,收入上漲系門店數量增加所致,並未對淨利下滑給出直觀解釋。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發現,針對淨利下滑,味千中國曾在兩個月前的盈利警告中披露多方面原因,一是受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6號影響,同時2019年豬肉價格上漲,以及截至2018年底年度就投資錄得的一次性收益所致。
  • 「火箭式」擴張17年開店萬家,正新雞排高速成長短板隱現
    在麥當勞都變成金拱門的當下,它為何能迅速擴張?一般人不知道,這種主打油炸雞排的門店,在全國已超過萬家且還在持續增加。正新雞排和我們小時候學校門口專炸火腿腸的攤子有點類似,只是從攤子變成了門店,主打的產品也從火腿腸變成了雞排。攤子鋪得大了,問題也逐漸顯現。去年曝出的正新雞排長沙門店衛生問題,就像一根棍子捅破了它的窗戶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