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踐行者】獅鼓絕技夫妻絕配 詠春白眉重振武林

2021-01-18 金羊網

【中國夢·踐行者】獅鼓絕技夫妻絕配 詠春白眉重振武林

金羊網  作者:  2019-06-19

廣州醒獅,遠近聞名;廣州詠春、白眉拳,淵遠流長。在近日公示的廣州市第七批非遺代表性項目推薦名單中,繼從化、荔灣、越秀醒獅入選廣州非遺項目之後,海珠和花都醒獅以其獨有的特性上新榜;白眉拳以其罕見最具特色的格鬥拳術,西關詠春拳以其獨特的西關武術套路與風格,雙雙入選。傳統的遊藝、武術如何傳承發展?成了他們努力奮鬥的方向。

「神獅俠侶」70歲的鄧錦釗和65歲的陳紅武 記者 陳秋明 攝

醒獅

「神獅俠侶」羨煞旁人

繼從化、荔灣、越秀醒獅入選廣州非遺項目之後,海珠和花都醒獅又入選了廣州市非遺項目推薦名單。

70歲的鄧錦釗和65歲的陳紅武是當前海珠區廣東醒獅(黃飛鴻獅藝)項目最具有代表性的傳承人,更讓人驚訝的是,兩人竟然是夫妻,一人舞獅,一人擊鼓,被稱為醒獅界的「神鵰俠侶」。

黃飛鴻第三代傳人黃玉珍盡得獅藝真傳,有「嶺南女鼓王」之譽。陳紅武師承黃玉珍,如今是黃飛鴻派第四代傳承人,海珠精英武術龍獅會首席鼓手。

陳紅武介紹,黃飛鴻獅藝對鼓手的站樁有明確的規範,男站四平馬,女站子午馬,很多獅隊沒有這個規定。鼓手除了要有嫻熟的擊鼓技術,還要靈活應變,與舞獅者始終保持感情的交流與默契,甚至巧妙地用鼓點彌補舞獅者動作的失誤而不為觀眾察覺。

「此外,黃飛鴻醒獅高杆青(6米左右高杆)獨樹一幟,他是獅頭、獅尾兩人同時攀上高杆,強調獅子的整體形象。」鄧錦釗解釋。

花都區新華街新華村大唐邊徐館醒獅隊頗具花都醒獅代表性,據隊長徐永路介紹,在醒獅上樁之時,動作比較流暢,需要緊密的鼓點去襯託,使用傳統的「三、五、七星鼓」跟不上節奏。「我就根據我看的馬來西亞的醒獅視頻,以及在港澳交流時的經驗,引入了馬來西亞特色的鼓路和十八路鼓點的套路,融合在一起適應獅子的動作特點。」徐永路說,「此外,為了增加南獅的精彩程度,花都醒獅還融合了北獅的跳躍。」

文/金羊網記者 李煥坤

岑兆偉

詠春拳

南粵武學重振雄風

色彩斑斕的滿洲窗、趟櫳門、雕花欄杆……走進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一種雅致的西關風情撲面而來。在永慶坊內綠樹成蔭的中庭花園裡,一所房子門前倚靠著「廣州詠春薈」的牌匾,門前擺放著木人樁,過道牆上貼著詠春歷史海報。

2016年底,岑兆偉將「廣州詠春拳」帶回了恩寧路永慶大街作為重要傳承地之一。他與兄弟岑迪斯齊力傳揚父親的廣州詠春。其父岑能是廣州詠春拳宗師,師承佛山詠春名師張保、阮奇山,人稱 「廣州詠春之父」。

上世紀40年代後期開始,岑能宗師將詠春拳從佛山帶到西關,在多寶路等西關地區授徒設館、行醫的同時,培養了一大批詠春人才。

據了解,岑能詠春體系包括小練(念)頭、沉(尋)橋、標指、木人樁功法等。「我們詠春是內家詠春拳,最講究的是出手求變,剛柔並濟,借力打力,發力含蓄,攻守兼備,比較靈活實用。」年過六旬的詠春拳師呂釗洪對記者說道。

之所以在永慶坊創辦「廣州岑能詠春拳傳承基地」, 岑兆偉解釋,「自己從小在西關長大,這裡是一個有歷史沉澱的地方,能較好地將傳統與現代結合起來,是發展廣州武術文化一個很好的基地。」

如何推廣廣州詠春拳一直是岑兆偉思考的問題。「此次詠春(西關)進入廣州非遺項目,將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去推廣廣州詠春文化。我們也一直倡導武術進校園。」岑兆偉說。

文/圖 金羊網記者 張豪

劉智強

白眉拳

一拳既出虎嘯生風

白眉合勁道武館位於白雲區橫沙村仲山招大夫祠內,是授教中國傳統武術的基地之一,其中武館的鎮館功夫「白眉拳」是中國傳統武術裡面一種罕見的格鬥拳術。

因白眉拳一直只在佛門武僧中承傳,俗家弟子及後學者只知是由一位白眉白髮老人傳教「五祖拳」,便以「白眉拳」這種叫法延續至今。第一代宗師張禮泉以白眉拳為基礎綜合其他各派傳統武功集成了一套獨特的「白眉功夫」,1912至1949年間,張禮泉在廣州設館授徒,以廣州為中心把白眉功夫推廣到珠三角、兩廣地區及至海外。

白眉合勁道武館成立已有20年,館長劉智強對記者說,「父親(第六代傳人劉泉)從小就告訴我『沒有中國文化就沒有武術』,在拳術中含有兩儀、四象、五行、八卦等。須知中華武術同出一源,只分陰陽兩家,而白眉拳正是巧妙結合了陰陽兩家,手心出是陰,手心回是陽,直中帶圓,圓中帶直,通過氣息吞吐、筋骨開合帶動拳腳爆發力。」白眉武術其中「鳳眼拳」的握拳手法最為特色,穿透力極強。

「做武館實際上賺不了多少,主要還是想將這個功夫傳承下去。希望能有更多師兄弟一起將我們中華武術發揚光大,還要繼續努力。」館長劉智強感嘆道。

文/圖 金羊網記者 宋昀瀟 實習生 鍾霈琳

掃碼可看非遺系列報導

編輯:海輝

相關焦點

  • 詠春,葉問與梁挺
    對詠春的剛柔相濟,充滿智慧之武藝,情有獨鍾,並將其技傳給陳順華(綽號「找錢華」),華晚年收了弟子葉問——詠春拳的當代巨擘。二、葉問一拳天下知葉問出身廣東佛山的豪富之家,舉止儒雅,個子矮小。但身懷絕技。他在家裡排行老二,人稱二少爺三玩,「玩槍、玩鳥、玩拳」。他16歲時,就讀香港。
  • 「詠春」、「武館」、張天志和逝去的武林
    陳勳奇1951出生於中國香港,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香港藝人和電影人,在其15歲的時候曾拜著名作曲家王福齡為師學習電影配樂。之後又接觸武術,對武術非常痴迷,練完基本功後陳勳奇開始練白眉拳,可以說也是一位武功高手。
  • 成龍大哥練過白眉拳,對,就是殺死比爾裡的那個白眉
    白眉拳以攻代守,專攻要害,據說傳自峨眉山的白眉道人,而這白眉道人身份可是不一般,以至於在經典CULT電影殺死比爾中,專門設置了白眉道人的角色,當然,白眉不是電影中的樣子,那真正的白眉是什麼樣呢?上圖兩張,僅供參考。
  • 武林往事《一代宗師》
    然而其所擔任的中華武士會會長職位,自然引起武林高手的關注與覬覦。包括白猿馬三、關東之鬼丁連山、詠春葉問等高手無不將目光聚焦在正氣凜然的宮羽田身上。拳有南北,國有南北乎?最有德行之人才堪會長重任,然這浮世虛名卻引得無數迷亂之人狂醉奔忙,浪擲殘生。生逢亂世,兒女情長埋藏心底,被冷若寒冰的車輪碾作碎泥。
  • 清末廣東武林十大高手「廣東十虎」分別是誰 他們絕技是什麼
    清末年間,廣東省有十位武功極高、受人尊敬的武林怪傑稱為「廣東十虎」。
  • 《白眉大俠》十大高手排行榜,龍雲鳳上榜,御貓展昭不入流!
    兒時看過的國產武俠,當時覺得好酷炫,裡面的男二號就是現在的「元芳」,只是白眉大俠的武功實在不行,今天小編排出《白眉大俠》十大高手,請大家一起聊一聊。第一名:武聖人 於和曾創下一人獨戰十一大劍客劍魔的記錄,實力能擊敗白眉大俠中前十大高手中的任意二人聯手,武功蓋世無人能敵。武聖人有兩位嫡傳弟子,他的掌門大弟子就是金燈劍客夏遂良,他最器重的小徒弟叫羅霄。武聖人在海外蓬萊島上醉心武學、潛心修道、很少踏入武林,他身份太高,偶爾到中原武林也從不以真面目示人。
  • 《白眉大俠》後期金昌成第一高手,武林新秀輩出,徐良可成武聖?
    雖然金昌與於和的這一戰只是使用小巧之能的遊鬥,但是金昌在江湖中有老劍魔之稱,其劍術造詣應該不遜色於他的輕功,從一定程度上講,「雙手託天分日月,笑看武林第一人」的金昌真正實力是深不可測的。在《白眉大俠》以及拓展篇《龍虎風雲會》中,輕功的身法速度可以達到金昌這樣程度的人幾乎沒有,因為金昌的身法之快已經讓武聖人於和感到有點眼光繚亂,不然於和也不會被摘走背後的寶劍而不自知。
  • 連黃飛鴻都不在列的「廣東十虎」到底有何絕技?他們是誰這麼厲害
    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有爭鬥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武林。清末時期是一段內憂外患,動蕩不安的年代。因此各地都十分尚武,一求自衛二可保衛國土。當時的廣東地區武風盛行。因此誕生了名震江湖的「廣東十虎」,他們個個都身懷絕技,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的介紹這十位高手。
  • 莆田形意詠春會館《秋季詠春、散打搏擊、武術套路、女子防身術、短兵格鬥密訓班》
    全民健身,九州同武——莆田形意詠春會館以武問道共築功夫夢 何為功夫?功夫即武術,止戈為武。習近平主席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武術作為「尚武精神」的載體,它強壯的不光是身體,更能改變精神氣質,通過習武重塑民族性格,增強民族凝聚力。
  • 《甘十九妹》為何比《白眉大俠》出彩?說說武俠故事中的愛情元素
    一、武林紛爭盪氣迴腸,江湖恩怨感人肺腑電視劇版的《白眉大俠》並沒有把單田芳評書中的故事很完整地呈現出來,評書《白眉大俠》所構建的五宗十三派八十一門的武林大格局也沒有很好地還原,劇版《白眉大俠》 在故事的脈絡跨度和人物的豐富度上都做了刪減,故此從故事完整度來看,電視劇《白眉大俠》只能算是一個閹割版。
  • 江門金聲獅鼓傳承人:傳承百年技藝 展嶺南文化魅力
    他自幼跟隨父親學造獅頭、制大鼓,最終成為唯一掌握金聲獅鼓製作流程的傳人,並被評為金聲獅鼓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無論怎麼變遷,怎麼艱難,我都一定會讓這塊金漆招牌繼續一代代地傳下去,讓金聲獅鼓繼續在嶺南的土地上開花結果,讓更多的年輕人可以感受到嶺南文化的魅力!」胡沃鎰說。
  • 白眉「Music Video」眾籌
    我和《此岸》MV的導演源根計劃在今年夏天為新單曲《白眉》拍攝MV。這將是中國搖滾歷史上第一部「武俠」「動作」Music Video。全部劇組人員均畢業於美國電影類院校的最高學府--美國電影學院(American Film Institute)。由於影片會運用大量特效,以及好萊塢的專業動作團隊。所以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幫助我們籌集在前期籌備與拍攝時所需的部分資金。
  • 十大詠春功夫影片
    一、電影《師父》詠春拳法動作設計打造武林傳奇
  • 《白眉大俠》播出25年,回憶眉大俠, 記憶中最早的武俠片
    電視劇《白眉大俠》是大陸武俠的試水之作,在九十年代是港臺武俠劇霸屏的時代,這部武俠劇播出後迅速火遍大江南北,這讓內陸武俠的製作人找到了自信,從而讓是誰武俠題材的影視劇拍攝,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兩部劇是大陸武俠的崛起之作。
  • 被批為武林第二敗類後,詠春餘昌華怒懟:郭晨冬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8月22日,詠春餘昌華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怒懟道:「郭(晨冬),想火,沒厚度;靠吹,沒深度;靠模仿,沒策略;靠背叛,背主是為不忠;詆毀前輩李小龍是不孝;剋扣員工俸祿致使出走,為不仁;貶一龍,諷同事為不義;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只有無視」。
  • 專訪:詠春講手王黃淳梁大師
    並不是故意挑 武林風波。更不是因為任何利益或仇怨,這時候的黃淳梁年青氣盛,好勝心強。比武多了,詠春這套功夫的名字便由無人知曉變成無人不識的實戰技擊學,黃淳梁亦真真正正的為詠春打出了一個血肉江山。到後期,黃淳梁的名氣已無人不知,知名度大約等於現在的國際足球、網球巨星一樣。亦再沒有多少人夠膽量與他講手有很多武林名宿都想避而不戰,他便設法激怒對方,迫對方不能不戰,以增加自己之實戰經驗。
  • 《洪熙官》(1977)劉家良拆解虎鶴雙形 詠春白鶴合二為一
    少林對武當 虎鶴鬥白眉《洪熙官》由邵氏電影公司製作,倪匡擔任編劇,內容同樣是以經典的「火燒少林寺」傳說所展開。清朝年間,少林寺成為了反清志士的聯絡基地。為了消滅這股革命勢力,清廷派遣了武當白眉道人(羅烈 飾),率兵圍攻少林寺。
  • 法律人的武林夢: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葉問
    「武術,雖然是一種武裝的力量,但是我們中國武術是包含了儒家的哲理、武德,也就是仁,推己及人,這是你日本人永遠都不明白的道理。」2008年,一部《葉問》掀起了一陣「武林熱潮」,相信不少人還記得這段經典的臺詞。甄子丹扮演的葉問形象也是深入人心,讓人們更加直觀地了解了這位一代宗師的風採。
  • 武林在這裡延續
    刀槍鋒利,獅頭威嚴,題有「詠春」二字的匾額和葉問宗師的照片懸掛正堂,嚴肅的氛圍中吐露著莊重的儀式感。
  • 功夫英雄聯盟:從詠春到葉問
    梁二娣乖僻保守,開始時並不接受梁贊,後來被他磊落的為人所感,將自己的絕技「詠春拳」和「六點半棍」傾囊傳授。梁家仁在片中的做派神態脂粉氣十足,胡蘿蔔一般的手指經常做出「蘭花指」的形態,眼神顧盼遊移,儼然日久成習,令人不得不佩服他演技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