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需要提出其中一人的經歷,看他是如何活出奇蹟理念的,我們便不難從中瞥見奇蹟精神所在,看看那些相信〈練習手冊〉第七十七課「奇蹟是我的天賦權利」之人,如何為自己開創了奇蹟。
傑羅德‧簡波斯基博士(Dr. Gerald G.Jampolsky)生於加州蒂布龍島,精神病醫師,致力於調和派心理治療,頗有成就。他是茱麗私交甚篤的工作夥伴,也是最早一批拿到《課程》影印本的人。對傑瑞〔譯註〕來說,《課程》的到來可謂恰逢其時。1975年,五十歲的他正因離婚而日日買醉,開始懷疑自己此生的意義,試圖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價值。他一接觸《課程》,立即看出,這部資料會為他指出另一條更為幸福的人生道路。他從1975年便開始操練《課程》,從此,他的職場表現以及個人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許多朋友及病患的心目中,身為醫學博士的傑瑞是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奇蹟講師,除了公開演講,他還持之以恆地將《課程》理念應用於專業中。
傑瑞拿到《課程》後不久,即在自家附近創立了一所非營利機構,命名為「心態療愈中心」(The Center forAttitudinal Healing),專為絕症兒童服務。他們運用《奇蹟課程》的理念來幫助絕症兒童轉變對自身疾病的認知,針對這類兒童的心理輔導和分享活動,多半以〈練習手冊〉的每日一課為基礎。成人和小孩幾乎每一天都坐在一起,討論如何才能放下疾病的恐懼,尋獲心靈的平安。
有一天,傑瑞接到了一位母親的來電,她兒子最近遭遇了一場重大意外,被拖拉機碾壓過去,整整昏迷了四十一天。現在雖然醒了過來,卻徹底失明,全身癱瘓,只剩左臂能動。「喬伊抑鬱極了,」她說,「大家都不知如何是好,你能幫幫我們嗎?」
「他人在哪裡?」傑瑞問道。
那位母親回答:「跟我們在家呢,不過很快就要轉到洛杉磯的醫院,進行其他療法。」
雖然她「家」遠在三百英裡以北,傑瑞聽到內在有個聲音說自己該去見見這一家人。於是,他飛往尤裡卡,在機場租了一輛車,行駛了八十五英裡,只為與喬伊和他父母相處片刻,看看能否幫得上忙。
自從傑瑞全心操練《課程》之後,他在專業上的成就以及個人的生活都有驚人的轉變,因此,他開始和這家人分享《課程》的一些觀點,細說〈練習手冊〉第一百零八課「施與受在真理內是同一回事」的深層含義,設法將『幫助別人等於幫助自己』這一概念打入他們心中。
他告訴喬伊:「也許你會覺得自己目前的處境沒什麼希望了,但你仍會找到自己可以幫助的人。」他又說:「然後你會發現,你既然能幫助別人,一定也能幫助自己。」
次日,喬伊轉到了洛杉磯的醫院,傑瑞打電話給喬伊的母親,表達關切。他母親告訴傑瑞,醫生的診斷並不樂觀。誰知,大約十天之後,傑瑞接到了喬伊母親的電話。「我一定得跟你說一說這個奇蹟。」喬伊的母親說,他們到了醫院,喬伊陷入深度抑鬱,眼看就快不行了。喬伊的母親說:「他已陷入谷底,怎樣都無法使他振作。」
她繼續說:「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我站在他床前,只覺得孤立無援,一直在想怎樣才能幫上這孩子。這時,我忽然想起你說的助人那一回事。當時,我能想到的,只有跟喬伊隔著五個床的兩歲小孩,他整個上午一直哭個不停,顯然病得很重,護士好像也安撫不了。那孩子簡直像是退化到了嬰兒時期,不像是兩歲大。護士抱著他,一面來回地走,一面撫慰他,什麼法子都試過了,好像全都沒用,哭聲吵得整個病房不得安寧。」
「我當時不知怎的,走到那孩子床前,把他抱到我兒子床邊,將這個又哭又鬧的孩子送到喬伊的懷裡,連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開始時,喬伊一驚,縮了一下,但是,他馬上抬起唯一能動的左臂,將手放到那孩子背上,輕柔地撫慰他,直到哭聲平息。那孩子慢慢睡著了。」
「喬伊開始微笑,那孩子也好似笑著。幾位護士過來時,見他倆躺在一起,說:『真是一個奇蹟!我們之前怎麼就沒想到這個點子?』沒過幾天,他們擬出了一個新的方案,讓病房裡的孩子互幫互助,從此,整個病房充滿了歡樂。」
不可思議嗎?其實再正常不過了,《課程》不是說了嗎,「奇蹟是愛的自然流露。」後來,喬伊慢慢恢復了語言能力,也逐漸能動了,完全超乎傑瑞和所有人的預料之外。但是,這一變化,對於學習《奇蹟課程》並練習每日一課的學員來說,其實並不稀奇,因為《課程》的思想體系能夠幫人培養出與奇蹟相應的心態,使得奇蹟成為生活中最自然的事。學習《奇蹟課程》的人可能會問:「奇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比爾‧賽佛的地道解說令許多學員大為受用,他說:「〈正文〉開頭的五十條原則,直指奇蹟的精神,可說是全書的綱領。對我而言,奇蹟無非是所有問題最具創意的解決之道。《課程》說『奇蹟沒有難易之分』,意思是化解問題之道沒有難易之分,只因所有的問題都出自我們否認了愛的臨在,那麼奇蹟可以界定為:『因著知見上的轉變,清除了自己心裡的障礙,使我們得以意識到愛的存在。』」
奇蹟學員操練每日一課後,很快便會意識到,他們所學的其實是一種新的看待萬事萬物的眼光而已;為此,他們必須撤銷過去學來的那一套建立於物質世界之上的思維方式。《課程》不斷提醒我們,生命的實相乃是純粹的靈性,人間所有的衝突都源自我們擺蕩於兩套相互矛盾的思想體系。其中一套思想,認定我們是壽命短暫的肉體凡胎,投生到人間,經歷一些喜悅,一些痛苦,一些快樂,一些悲傷,最終歸於一死。另一套思想,也就是《課程》的思想體系,重申我們是按照上主的形象而造的靈性生命,乃是上主聖念的延伸,絕非一具肉身。儘管愛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稟賦,我們卻選擇進入夢境,幻想自己與生命之源分道揚鑣,因而犯下了滔天大罪。因著這一妄見,我們內心充滿了罪咎,罪咎又孳生出恐懼。《奇蹟課程》就是教導我們如何釋放心中的恐懼,用寬恕來解除虛妄的罪咎感。惟有寬恕別人,我們才可能寬恕自己,分裂的幻相才有療愈的一天。正如《課程》所說:「任何療愈說穿了,就是以愛取代恐懼的過程。」
譯註:「傑瑞」是「傑羅德」的暱稱。
奇蹟課程中文網僅以此篇紀念
傑羅德‧簡波斯基
Gerald G.Jampolsky, M.D.
(1925-2020)
摘自:《奇蹟課程誕生》
作者:羅勃‧史考屈
譯者:王詩萌
配音:大黃貓
預告
JudySkutch&Dr. Jerry Jampolsky 專題訪談
《從特殊關係到神聖關係》視頻翻譯中,
敬請期待
長按並識別圖中的二維碼加關注
ID:qjkc1314
歡迎轉發
轉載請聯繫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