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巧克力囊腫是因為巧克力吃多了嗎?當然不是。只是因為其顏色跟巧克力很像,才有了這麼一個「美味」的名字。可實際情況是,卵巢巧克力囊腫並不像聽起來這麼美好,它不僅會引起女性的痛經,甚至還會導致不孕不育。其發病率為10%-15%,多見於育齡女性,關鍵是不少年輕女性未引起足夠重視,導致了囊腫的扭轉、破裂。
以為只是痛經 竟然是卵巢巧克力囊腫
日前,溫州市中心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名21歲的女性患者小陳。按照小陳的說法,自己平時身體一直不錯,就是有痛經的毛病,之前也是忍忍就能過去的,可這次實在痛得受不了了,大汗淋漓,連站都站不住,她先是考慮痛經,又覺得痛經不會痛成這樣,會不會是闌尾炎?醫生給小陳做了CT檢查,發現小陳腹部有一個10釐米大的腫塊,考慮可能是卵巢方面的問題,隨後轉至婦科。
綜合小陳的症狀與各項檢查結果,該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嚴育宏確診小陳為卵巢巧克力囊腫,隨後進行切除手術。手術過程中,嚴育宏發現,小陳的卵巢巧克力囊腫不只10釐米,已經有20釐米大了,而且已經出現了扭轉、破裂,好在手術還算及時,雖然已扭轉了2圈,但卵巢未壞死,而且也只是輕微破裂。手術順利,小陳目前在恢復之中。
嚴育宏表示,臨床常見的卵巢巧克力囊腫,大小一般在3-6釐米,像小陳這樣已經大到20釐米的不多見。不過就嚴重程度來說,小陳並不算最嚴重的,有的患者到醫院時,囊腫已經破裂,整個腹腔充滿了巧克力色的液體,像泥石流一樣。
年輕女性易忽視
子宮內膜本來應該長在子宮內,結果由於種種原因跑到了其他地方,最常見的就是跑到卵巢。長在其他地方的子宮內膜也會隨著月經周期發生出血,卻沒有通道排出,時間長了就形成一個囊腫。卵巢巧克力囊腫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發病率為10%-15%,是25-45歲育齡女性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據估算,科室一個月可以接診10餘名卵巢巧克力囊腫患者,從臨床來看,卵巢巧克力囊腫往往被年輕女性所忽視。」嚴宏育說,這類女性因為未婚,一般不會考慮做婦科相關檢查,加之卵巢巧克力囊腫會有腹痛的表現,不少人以為就是痛經,便忽視了,所以就診時已經出現了扭轉、破裂。她提醒,如果出現了痛經、性交痛等,需要引起注意了,這些都是卵巢巧克力囊腫的信號,最好去醫院做個檢查。特別是未婚女性,不要以為自己不會有婦科問題,做個普通的腹部B超便可診斷出該問題。
3成不孕不育女性跟這毛病有關
在不孕不育的女性中,因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佔比較高。有數據顯示,3成的不孕不育女性跟卵巢巧克力囊腫有一定關係。因此,該病的影響可不只是一點點,需引起重視。
「不去治療的話,身體裡的這塊『巧克力』就會不斷地在內部積血長大。時間長了引起排卵障礙,同時,也會因為囊腫導致的盆腔黏連、輸卵管不通等原因,引起不孕不育。」嚴育宏介紹,針對該病的治療,要綜合患者囊腫大小、生育需求、是否合併子宮腺肌病等情況選擇手術、藥物或綜合治療。如果是年輕女孩小一點的囊腫,可先通過藥物治療,讓患者暫時停止排卵,這樣卵巢內的子宮內膜便不會出血,囊腫就有可能縮小。事實上,有時候讓患者懷孕也是這個原理,從懷孕到哺乳,有1年多的時間不會來月經,這樣囊腫便可縮小、萎縮。但是,這些做法,不能讓囊腫消失,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不少卵巢巧克力囊腫患者無法自然受孕。藥物治療效果差,就需要腹腔鏡手術及術後綜合治療。該病有一定的復發性,治療後還需定期隨訪,不可大意。
商報記者 胡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