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有很多專業名詞頻繁出現,看著很熟悉,但你可能不知道它們具體是什麼意思。
請跟隨我們的腳步,一起來看看下面這些疫情名詞你都了解多少。
冠狀病毒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能看到的最小的東西是什麼?平時,我們用肉眼可能會看到小蟲子、小米粒等微小的東西。但是,它們並不是最小的,在我們的周圍,還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比如細菌和病毒。和細菌比起來,病毒的個頭還要更小一些,病毒可以在人們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哧溜一下就進入人們的身體。它在人體中的各個細胞裡面逛來逛去,然後安營紮寨,複製、繁衍出許多一模一樣的小病毒。這些病毒的存在會影響正常細胞(宿主細胞)的工作,使越來越多的正常細胞不能工作甚至死亡,最後還有可能導致被感染的人死亡。
冠狀病毒是病毒的一種,它的外形就像一個小球球,小球球的外面插滿了更小的小球球和小「花朵」,所以,它被形象地稱為冠狀病毒。新冠病毒是冠狀病毒的一種,它的大小只有125納米左右,因為它是一種新發現的病毒,第一次出現在人類的視野中,所以被科學家臨時稱作2019-nCoV,n代表「novel」,表示「新穎的、全新的」,CoV代表「Corona Virus」,表示「冠狀病毒」。後來,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把它命名為COVID-19,即「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意為「2019冠狀病毒病」。
這種病毒進入人們身體後,主要攻擊人的肺部細胞。人們感染這種病毒後,可能會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出現咳嗽、發熱、乏力等症狀,有的被感染者還可能會出現腹瀉、流鼻涕等症狀。嚴重時,被感染者可能會呼吸困難,有生命危險。雖然新冠病毒傳播能力強、殺傷力大,但是我們可以採取有效的辦法把它「扼殺在搖籃中」。它非常怕熱,把它放到56℃的溫度下,半個小時它就會被熱死;酒精、84消毒液也能消滅它。當然啦,56℃的高溫以及酒精、消毒液也不是在所有環境下都具備,所以,出門在外的時候,乖乖地戴上口罩,勤洗手,不去人多的地方,才能更好地防住它,不給它可乘之機。
KN95口罩
KN95口罩是我們國家顆粒物過濾效率達到一定標準的一類口罩,它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被多次提到,是預防新冠肺炎的利器。KN代表過濾非油性顆粒物,也就是說,KN95口罩只能過濾非油性顆粒物。而能過濾油性顆粒物的口罩以KP開頭,例如,KP90、KP95等。95代表對0.3微米的顆粒物有95%的過濾效率。N95口罩是美國認證標準的口罩,是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認證的9種顆粒物防護口罩中的一種,其過濾效率與KN95口罩類似。KN95口罩和N95口罩的區別就好比我們買鞋的時候有美國碼和中國碼一樣。KN95和N95都不是特定的口罩產品名稱,只要符合KN95標準或N95標準,並且通過檢測,都可以成為KN95口罩或N95口罩。
此外,一次性的醫用外科口罩也能有效預防病毒進入我們的身體。但是,像棉布口罩、紗布口罩、紙口罩,它們表面的縫隙不夠小,新冠病毒還是會悄悄鑽進我們的身體,所以,這些口罩並不能預防新冠病毒。
選擇了有效的口罩,還要學會正確的佩戴方式,才能不讓病毒鑽空子哦!
無症狀感染者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一些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卻沒有出現任何諸如咳嗽、發燒之類的症狀,他們被稱為無症狀感染者。
無症狀感染者沒有出現明顯的感染症狀,那又是怎麼知道他們已經被狡猾的新冠病毒感染了呢?這就要依賴先進的醫療檢測技術了,如核酸檢測、抗體檢測等,從細微處發現新冠病毒的蹤跡。
無症狀感染者也會傳播病毒,其傳播病毒的可能性和確診患者差不多。因為無症狀感染者所攜帶的病毒的數量,和已經確診的患者所攜帶的病毒的數量基本一致。此外,新冠病毒具有1~14天的潛伏期,所以隔離14天,也是在疫情期間常見的和病毒鬥智鬥勇的方式之一。
流行病學
流行病學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狀況的分布及其決定因素,防治疾病及促進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學。例如,研究一種疾病是怎麼發病的,什麼時間發病及以如何預防發病,等等。
流行病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期,當時霍亂在倫敦肆虐,幾天內奪走了上百人的生命。那時候,大多數人都認為霍亂是通過空氣傳播的。但是,也有人提出異議,比如約翰·斯諾醫生,他認為霍亂是通過水傳播的。為了證明他的觀點,他研究了當地水井和霍亂患者分布之間的關係,發現在一個特定水井附近居住的人群中,霍亂的患病率明顯比其他地方高。最後,他慢慢找到了一個被汙染的水泵,這個水泵被拆除以後,霍亂的發病率明顯下降了。這個水泵就是這次霍亂發生的原因。在這次霍亂中尋找病源的工作,被認為是流行病學的開端。後來,流行病學逐漸發展,到現在,更科學的方法和更先進的技術,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流行病學研究中。
流行病學研究的對象,既包括我們常見的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不具傳染性的疾病,也包括愛滋病、肺結核、流行性感冒等傳染性疾病。新冠病毒肺炎也是流行病學研究的對象,調查研究新冠肺炎如何發病、如何傳播、如何預防是控制疫情非常重要的一步。
除了這些與疫情直接相關的專業名詞,還有一些有趣的「成語」我們也需要知道,
做到了「成語」中的要求,才能離新冠病毒遠遠的。
臨危不「聚」
疫情期間,人越多越危險,堅決不組織聚會、不參加聚會,不去人多的地方聚集。
欣「洗」若狂
要勤洗手,採用正確的方法洗手。為了不給病毒有可乘之機,喜歡洗手到了發狂的地步。
上行下「消」
出門辦事,在外面行走,回來要落實消毒措施,進行消毒。
心「罩」不宣
戴上口罩才能出門,成為人們心裡都明白的事情。疫情期間,口罩成為安身立命的重要物資,甚至出現了「一罩難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