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經世界上有倆種文明深深影響了今天我們這個生活的世界,就是兩希文化。由羅馬將軍龐貝帶領羅馬軍團侵入猶太地,引發了兩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從而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展。
在公元元年,隨著一顆星星的指引,三位智慧的東方博士,從遙遠之地來到猶太地的伯利恆,見證了世界乃至宇宙中最大的事件。《賓虛》電影也由此拉開序幕,似乎暗示著人類從此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梅瑟拉,年輕、英俊、血氣方剛、年青有為的少壯羅馬軍官,跟隨凱撒軍隊南徵北戰,年紀輕輕就當了羅馬朱迪亞省的護民官(相當於地方軍區司令)。剛上任就不客氣滴向卸任的老護民官傳授經驗:~塞多斯,要出人頭地,就向難處走!
老護民官卻不服:但你如何控制這裡(指向腦袋裡的東西)?你怎麼和思想作戰?
尤其是新思想。
梅瑟拉卻自信滿滿躊躇滿志地說:就用另一種思想!
另一種思想是什麼呢?
這種思想在隨後會見梅瑟拉幼年的玩伴賓虛就表述的很清楚了。不過就是從古至今大家熟悉的國家至上主義:世界是羅馬的,要活下去就要成為它的一員。它被選上統治世界並非偶然,我們的道路及船隻連接著世界每一個角落!羅馬的法律、建築、文學是人類的光榮!(是啊,現在的高中課本還要學羅馬法呢)
換言之,羅馬軍官引以為榮的,似乎有理有據,他們推崇的,不外乎就是騎著馬風掠過臉龐的快感、肆意殺戮敵人、任意放蕩、隨意讓城市變成廢墟的文治武功。還有建立了較為成熟的法律體系,有別於同時期的各國蠻族。帝國的強大,讓任何一個城邦人自然而然地產生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尤其是在被統治的民族人面前,可以任性踐踏他們的尊嚴。
然而,和朋友談政治是危險而不愉快的,就好比今天微信朋友圈時代一樣。
深受猶太文化的教育與薰陶,猶太貴族賓虛並不認可這粗暴簡單的世俗價值體系。少壯軍官被激怒了,讓昔日發小猶太人賓虛做以下選擇:要麼支持我,要麼反對我!
賓虛斬釘截鐵地說:我選擇反對你。
絕對困境無解,好弟兄好朋友反目成仇,梅瑟拉拂袖而去。
如此,主人公賓虛身上似乎具備了世界上好人的優點大成:年輕富有、正直善良、柔和謙卑;而我們也常常陷入一種盲目樂觀中:如果這個世界上像賓虛這樣的人足夠多數量,如果像梅瑟拉這樣的壞人足夠少,這個世界就會是美好的。
現實往往把人們的夢想摔成碎片。
賓虛一家在陽臺觀看羅馬人進城儀式中,妹妹不小心把瓦弄掉,驚了羅馬人的馬引發混亂。梅瑟拉在了解事實的真相、有能力解救賓虛一家的情況下,卻利慾薰心殺雞儆猴地未經審判將賓虛送到了羅馬戰船上當奴隸、母親和妹妹關起來,下落不明。
令羅馬人驕傲的法律哪裡去了??
多麼悽慘的故事。
猶太貴族猶大.賓虛,在黑暗的羅馬戰船底艙做划槳手,過了五年非人的奴工生活。
支撐他活下來的原因是:
2.
而隨著電影故事的繼續發展,我們知道了賓虛的母親和妹妹並未死去,而是在牢獄中被傳染了麻風病!
看過《天國王朝》的人,一定記得得麻風病是如何的恐怖,能力卓而不群的耶路撒冷王得了麻風病,終日戴著鐵面具過著倒數生命的日子。
麻風病傳染性極強,它讓人的末梢組織潰爛,除了使人面目全非如同恐怖電影中的怪物之外,更恐怖的就是讓人的神經壞死,病人對於疼痛毫無知覺。每天面對自己潰爛的肢體卻感覺不到任何疼痛,何嘗不是種心靈上的折磨?!如同《加勒比海盜》中的幽靈海盜或者喪屍電影中的喪屍,他們吃不得飽,喝不得解渴,生不如死。這是何等大的災難與恐怖啊,就連電影中那個盲人乞丐聽說是麻風病人給的錢,也要扔掉。
隨著人類醫學科技的發展,人類或許可以有效控制和治癒人肉體上的麻風病,然而,有一種靈魂上的麻風病,就是人感覺不到自己的罪或者看著自己落在罪中無法自拔慢慢沉淪一般,人類是否有有效的根治方法嗎?
人類在普遍啟示之下的良心只能認識道德律中關乎人與人關係中的罪,而無法認識到人悖逆神的罪。而這罪就像麻風病一樣潛伏在人的靈魂之中,使人一生下來就活在死亡的陰影中。大部分人對自己的罪無知無覺,世俗中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將人的焦點從永恆中轉到今生,它迷惑人在短暫的價格中尋找永恆。
那位智慧的老人巴臺沙,就是電影開頭三位東方朝聖博士之一,對賓虛說出了這樣的一段話:
我常聽到有人說,除非羅馬從這個世界消失,否則不會有幸福可言,似乎人們都把這個世界的墮落歸咎於殘暴的政權和統治者,而忘記了信仰的缺失才是真正的原因。他們簡單地認為只要推倒羅馬政權就夠了,而忘記了就算現在的皇帝被趕下臺,又會有另外一個皇帝登上那個寶座,其結果一樣重蹈覆轍。如果上帝的智慧僅限於此,未免也太讓人失望了。(原著文)
帶著國恨家仇大難不死的賓虛,傳奇地出現在盛大的羅馬競技場上,用高超的奴馬技術,當眾羞辱重創了仇敵梅瑟拉,贏得了比賽。在梅瑟拉奄奄一息彌留之際,賓虛冷漠地注視著他,欣賞著他的痛苦,然而,梅瑟拉卻緊緊抓住賓虛的手,得意地說:……你母親和妹妹在麻風谷裡……比賽並未結束……
是啊,比賽真的並未結束。害得自己家破人亡的仇敵痛苦地死在自己面前,賓虛來不及感受一絲絲勝利的喜悅,卻進入了更大的悲傷與空虛之中。
新總督彼拉多諄諄教導賓虛:不要折磨你自己,用那些陳年的怨恨……或者不可能的忠誠,完全的自由是不存在的。成熟的人清楚其生活的世界,而現在,世界是羅馬的。……
……比如,阿如斯的聲音,他正在羅馬等你,年輕的阿如斯啊,我確信,你會選擇它的~
悲憤的賓虛拒絕了彼拉多的友好勸導和邀請,還有在羅馬巨大的財富與誘惑。
如果活在那非人的奴隸生涯中,讓賓虛活下來的是堅定的復仇決心、對親人熱切的盼望、成為賓虛活著的意義和價值。那麼,現在,仇人死了,親人成為活死人,賓虛甚至自己也開始懷疑自己活著的意義了。他懊惱地對巴臺沙說:(沙漠中)有個人給我水喝,我活了下來,我該做的更好的,若我把水倒進沙漠裡!(應該那個時候我死掉)~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記你,情願我的右手忘掉技巧!」(詩篇137:5)作為一名撒都該猶太人,賓虛怎麼可能忘記自己的民族與同胞、後代還被異族統治和蹂躪呢?懷揣著巨大的悲憤與對自己民族的熱愛,賓虛全身心投入解放民族的大業中去了。
此時的賓虛,用埃斯特的話說:仇恨正將你變成石頭!似乎你已經變成了梅瑟拉!
賓虛的身體強壯,他的靈魂已經感染了麻風病。
3.
電影到這裡,我們必須說一下這原著作者的時候了。
魯易.魏利斯 (Lew Wallace)(1827-1905) 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聯邦軍的一位很有名的將軍,少將。也是一個天才文學家,律師,外交官。他與好友英格索 (Ingersoll)準備合寫一部書,根除基督教之迷。魏利斯先生在歐洲和美國的著名圖書館中研究了兩年,尋找資料根除基督教信仰。當他準備寫第二章時,他忽然跪了下來對基督喊著說:「我 的主!我的神!」因為一切有關基督神性的證據都是確鑿無疑的,他再也不能否認耶穌基督是 神的兒子。他曾經決定揭穿耶穌,說他是騙子,卻反而被耶穌抓住了。後來魏利斯寫了一本關 於基督時代最著名的小說——(賓虛)(Ben Hur)。
我網上沒有找到更多的資料,只能說到這裡了。
重點是:這位受尊敬的人,不像有些人,坐在舒適的座位中,道聽途說信口開河地評論基督教,而是身體力行、認真思考嚴肅地調查自己所評論的。正如那位嚴謹的執掌無神論大旗60多年的傅盧。在跟隨論據走了多年以後,宣布自己以前是錯誤的,承認自己轉變成一名有神論者。他們執著地追求真理態度,值得所有人尊重。
新約作者之一路加醫生寫到:提阿非羅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筆作書,述說在我們中間所成就的事,是照傳道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著次序寫給你,使你知道所學之道都是確實的。 (路加福音 1:1,3-4 和合本)
在魏利斯先生的《賓虛》出版後,就受到電影公司的青睞。早在無聲電影時代,就有人將其首次搬上銀幕,而在接下來的時間裡,《賓虛》也被一次次的拍成電影。
現在我們手中的這部影片,是導演威廉·惠勒的作品,由查爾斯·赫斯頓主演,在1959年首映。該部時間長達三個小時半多的影片在推出後獲得了巨大成功,為導演和他所在的電影公司贏得顯赫的榮譽,並且囊獲11項奧斯卡獎,(11個小金人可以組成一支足球隊啦!)成為當時奧斯卡史上獲獎最多的影片。直到1997年被《鐵達尼號》追平。
你可以想像1959年的中國在幹什麼,就知道什麼是差距。
《賓虛》也可以說是魏利斯先生的信仰轉變的心路歷程。
4.
沒錯,《賓虛》電影開頭三博士來朝聖的對象,正是耶穌;沙漠中給予快渴死的賓虛一瓢水使他有了堅定信念活下來的,也是耶穌,然而,當萬念俱灰只剩下刻骨仇恨的賓虛,遇到的還是耶穌,只不過是被審判後、走苦路、被釘十字架的耶穌。悲慘的場景,大大顛覆了猶太人的彌賽亞觀。
當耶穌宣講:要愛你的仇敵……的登山寶訓時,賓虛不屑地走開了;當耶穌走苦路的時候,賓虛認出了當年救他生命的人,就一路跟隨到十字架下,見證了耶穌在十字架上那震撼世界的話: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這聲音,這價值觀,如雷擊穿了賓虛厚厚的石頭的心門,後來賓虛描述說:他的聲音拿走了我心中的劍!
在另一場景中,賓虛的母親和妹妹因信耶穌,麻風病得了痊癒。
之所以說耶穌的誕生在地球上是大事件,是因為整個人類因悖逆上帝而陷入罪中,而聖潔的上帝之子道成肉身,通過十字架的死、埋葬、復活、升天,解除了罪對人的轄制,勝過了死亡與地獄,完成了對人類的救贖大工,從而使人類不繼續坐在黑暗中等候死亡與地獄,有了永生的盼望和終極的關懷,賦予人類苦難與歡樂的價值與意義。
電影中,耶穌被獨自懸掛在天地之間,雨在下,耶穌的血順著流下,匯集成小河流,洗滌著這傷痕累累的人間大地。使凡信靠他的,都得以醫治和救贖。
無論作者還是導演都忠於這個大事件的真實還原闡述。在《賓虛》片頭片尾,電影定格於米開朗基羅的名畫,那人與上帝之手即將相遇一刻,傳神地的表達了電影的主題。(對,就是以前諾基亞手機的開機動畫)這部電影,也是一部闡述基督福音的電影!
人類為了爭取政治上的自由,不惜犧牲寶貴的生命。每一個人都同情這種情操。若有人苟且偷安,寧可淪為暴君和獨裁者的奴隸,他必然為眾人所不恥。奇怪的是,那些為自由而大聲疾呼的人,卻常常被自己邪惡的天性所奴役。某些最偉大的改革家,他們可以為了國家的自由而置個人生死於度外,但他們同時也成了自己的脾氣、情慾、野心的奴隸…即使獲得充分的政治自由,我們還是可能憂愁、苦悶,因為我們是自己本性的奴僕。
——鍾馬田
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
——海子
電影中一切的指向,都在說:來,讓我們離開這宏大國家民族敘事,離開個人情懷,離開羅馬所推崇的東西,共同來到那十字架下,共同仰望那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吧!
附5.
電影中唯一小小敗筆,就是賓虛佩戴的那個六芒星項鍊,這個可能是導演的知識盲區吧。因為六芒星是男陽女陰交合生殖圖騰,是遠古邪惡原始巫術的標誌,猶太文化從未有過這種圖案。耶穌時代,猶太信仰系統已經完成完整構架。猶太人根本不會佩戴這種異教標誌物,即使他是一個撒都該人。在二戰中,納粹為了褻瀆猶太人,強行把這個邪惡的標誌給猶太人佩戴用於區別。而1948年以色列建國,六芒星莫名其妙地被選為以色列國旗,至今為止也是個迷。
所以我們要對這種異教標誌要保持警惕。
李銀海 20161020
薺菜種子0001·關注·請長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