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李小龍被嘉禾影業請回香港拍攝電影《唐山大兄》。
當年嘉禾為這部電影配置的導演是吳家驤,吳家驤導演本人並不擅長拍攝功夫片,電影拍到一半便主動請辭,萬般無奈之下,嘉禾只有請導演羅維前去救場。
在羅維的執導和李小龍的演繹下,電影《唐山大兄》票房突破300萬大關,破香港票房記錄。
嘉禾趁熱打鐵,將羅維和李小龍做捆綁處理,配套發行,同年推出電影《精武門》,破亞洲票房記錄。
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就這樣一腳踹開了香港電影市場的票倉大門,開啟了香港電影,甚至是世界電影的「功夫時代」。
然而,羅維和李小龍的合作並不愉快。
早在合作《唐山大兄》的時候,二人在片場的摩擦就非常多。
李小龍在詮釋故事和人物的時候有自己的想法,而早就名震香江的導演羅維更習慣將片場作為自己的「一言堂」。
《唐山大兄》和《精武門》大獲全勝之後,羅維更是想要以「李小龍恩師」自居,偏偏李小龍不吃這一套,更不認這個稱呼,兩個人的關係非常糟糕。
1973年李小龍離世後,各大主流報紙紛紛打出「誰是下一個李小龍」的標題。
羅維想起在《精武門》中演過被李小龍一腳踹飛的鈴木寬替身的一位名叫陳雲龍的小龍套,身手好,肯吃苦,動作乾淨利落,身手漂亮,很適合培養。
一打聽才知道,這位陳雲龍因發展無望,已經離開香港前往澳洲投奔父母了。
白天在工地做攪拌和運輸混凝土的工作,晚上去酒吧做學徒,甚至考出了調酒師執照。
羅維一通電話打到了澳大利亞坎培拉,以「男主角」為誘惑硬生生將陳雲龍喚回了香港。
回港後,陳雲龍出演了羅維為他量身定做的電影《新精武門》,並聽從羅維意見,將藝名改為「成龍」。
龍套時期的成龍
在出演《新精武門》前,成龍已經跑了5年的龍套了。
作為「七小福」的成員之一,成龍是童星出道,1963年就出演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影視作品。
但他真正走入這個行業,是在1971年出演過胡金銓導演的《俠女》之後。
成龍《俠女》
那時成龍17歲,剛剛結束學藝期,在圈子裡做武師,替身演員,但這些工作並不常有,大多數時候,他都在劇組跑龍套。
當時有一個在武行圈子裡很有名的戲頭,只要香港有戲開機,你就能從他那兒拿到角色。
成龍為了吸引到這個戲頭的注意,每天都在他的必經之路上晃蕩。
有那麼一次,這位戲頭在經過成龍的時候搖下了車窗,看了他幾眼,又問,「你是跟著我的嗎?」
成龍忙點頭,戲頭便讓他上車,到了片場後又讓成龍幫他擦車。
那之後,戲頭每天都接成龍去片場,成龍就每天都給他擦車,有龍套角色需要的時候,戲頭自然第一個想到他。
成龍便開開心心的去演,一天的戲份演完,可以拿到5塊錢的酬勞。
只是對於那時候沒什麼演藝經驗的成龍來說,「龍套」也不是那麼好當的。
有一回他在片場演「死屍」,因為鏡頭拉近時捕捉到了他的呼吸時起伏的胸膛,而被導演破口大罵。
從那時開始,成龍便開始在片場觀察其他演員演戲,慢慢學會了一些技巧。
後來這個片段被搬到了周星馳指導並主演的電影《喜劇之王》裡,成龍本人客串。
成龍《喜劇之王》
去澳洲投奔父母之前,成龍經歷過一次「傾家蕩產」。
那時他已經跑了一年龍套,偶然已經能演上有幾句臺詞的角色,攥了七八百塊錢。
父親離開香港時,在機場仍不忘叮囑成龍,一定不要碰三件事。
第一,不能碰毒。
第二,不要學別人做古惑仔。
第三,不要打牌九。
對於一個十七八歲的,剛剛進入社會,父母又不在身邊,周圍人來來往往,魚龍混雜,抵禦誘惑實在是太難了。
成龍做到了前兩條,卻沒有做到第三條。他拿好不容易攥下的七八百塊錢去「大牌九」,結果輸了個精光。
回到家又想起爸爸的話,跪在地上一邊哭一邊打自己。
然而,《新精武門》並沒有讓成龍大紅大紫。
那時香港正流行古裝武俠電影,古龍當道,靚男橫行。
為了給成龍爭取到出演古龍電影的機會,羅維每次和古龍喝酒都會將成龍帶在身邊,席間時不時的讓成龍「敬古大俠一杯」。
有一回大家都喝的迷迷糊糊的,古龍毫不避諱,在酒桌上便同羅維講,他的戲不是寫給成龍這種人的,是寫給狄龍姜大衛那樣的美男子的。
成龍聽後跑去洗手間,一邊吐一邊哭的稀裡譁啦。同桌的姜大衛還十分好心的去洗手間安慰他,很多年後成龍錄製電臺節目時想起這件事,還特地感謝了姜大衛對自己的照顧。
到了1978年,羅維已經連續為成龍開了四部電影捧他做男主角,卻依舊沒有起色。
這一年,武術指導出身的袁和平頭回嘗試做導演,那時香港電影市場剛剛開始流行鬼馬喜劇,前途一片大好。
袁和平便想,不如將功夫和喜劇的元素糅到一起,做一部不一樣的電影。
於是便有了《蛇形刁手》和《醉拳》的劇本。
寫劇本時袁和平便已經選好了電影的男主角,他在武行的小師弟,成龍。
早在幾年前,袁和平在李翰祥的電影中見過成龍飾演的「鄆哥」,對這個俏皮又頗具喜劇感的角色印象深刻。
成龍飾演的鄆哥
袁和平本身是想自己做演員的,但長著長著,發現自己的模樣不是那麼適合做演員,這個想法也就放下了。
八爺出身武術世家,父親袁小田是香港資深的功夫演員,就是後來在《蛇形刁手》裡演成龍師傅的那位。
八爺的弟弟袁祥仁也是一位演員,在周星馳的電影裡總能見到他。
《武狀元蘇乞兒》裡的老乞丐,《功夫》裡兜售《如來神掌》的那位,都是袁祥仁。
那時羅維也樂的將成龍「租給」袁和平。
一來是成龍的發展確實遇到了瓶頸,「李小龍接班人」的路子走不通,羅維就沒有別的主意了。
二來,當時成龍在羅維手下拍電影,拿的是「月薪」,一個月三千。把他租給袁和平,一個月還是發給他三千,但袁和平給的片酬可遠不止這個數,中間的「差價」,自然就進了羅維的口袋。
1978年,電影《蛇形刁手》上映,極具喜劇色彩的功夫形式讓對李小龍式血腥暴力功夫電影是美疲勞的香港觀眾眼前一亮,他們第一次知道,原來「功夫電影」還可以是這樣的。
《蛇形刁手》當年的票房270萬,《醉拳》的票房更是到了676萬,打破了李小龍的票房紀錄,成龍一夜爆紅,後續嘉禾和成龍籤約,片酬直接跳到了480萬,翻了1600倍。
一直模仿李小龍,想成為李小龍接班人的成龍,總是差著那麼一口氣。
他實在是沒想到,在他終於放棄成為「李小龍」,選擇做自己的時候,居然就這麼紅了。
《蛇形刁手》和《醉拳》在日韓發行後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漫畫家島山明在看過電影《醉拳》後深受啟發,創作了經典日漫《龍珠》。
這些年,成龍依舊堅持穩定的產出著屬於他的功夫電影。
今年的《急先鋒》接檔《奪冠》打響了國慶檔的第二槍,成龍搭檔唐季禮,請來了小鮮肉擔當楊洋,喜劇擔當艾倫,卻依然沒能重映功夫電影的黃金時代。
電影裡,成龍站在商場的圍欄旁,墊著腳尖向下看,當被告知旁邊有樓梯時,長舒一口氣。
「ok,太好了。」
電影院裡爆發了整場電影最大的笑聲。
成龍都走樓梯了,這可真的是一個時代的眼淚。
記得以前看《警察故事》,他從7層高的商場圍欄旁跳出,抓住滿是燈泡的鋼管順勢而下,激蕩了一代8090後的熱血記憶。
其實這個鏡頭非常危險,圍欄和鋼管的距離非常遠,如果在跳躍過程中沒能準確的抓住鋼管,會直接從20米的高空中墜落。
其次,鋼管周圍的掛滿燈泡的電線中真實的充滿了220v的電壓,一個不小心觸了電,就會直接被彈出去。
《急先鋒》裡有一場水上追逐的戲,水流湍急,險象環生,精彩至極。
在這場戲的花絮中,不擅長騎水上摩託的成龍直接翻倒在了水裡,被摩託車壓在水下四十多秒。
岸上的老搭檔唐季禮直接淚奔。
成龍66歲了,在這個行業裡拼了幾十年的命,真的是幾代人的青春和童年回憶。
這些年,成龍似乎不像以前那樣輝煌了。
他的電影票房號召力開始被新興的演員和導演取代,相對於「老掉牙」的功夫電影,觀眾似乎更願意為沈騰徐崢式新喜劇買單。
隨著後期影像技術越來越成熟,只有成龍還在堅持「傻乎乎」的跳樓跳火山,為拍一部電影「玩命」。
可觀眾的視覺興奮點已經被好萊塢大片提升到了「肉搏」所無法觸及的高度,傷筋動骨,血汗淋漓的「功夫片」,似乎已經不能調動觀眾的腎上腺素了。
拍《十二生肖》的時候,成龍想過自己跳火山口死掉。他認為那才是自己人生完美的收尾。影迷會為他流淚,大家談到這位偉大的演員時,會說他是為了電影而犧牲的。
但他沒有。
他依然鐵骨錚錚的站在這裡,身體力行的捍衛著一個演員,一位動作演員的演繹人生和尊嚴,逆著風浪和時代,和市場抗衡。
袁和平說的對,成龍沒有接班人。
成龍只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