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化、多創新、多維度……愛書人在今天一定是目不暇接。4月23日是第二十五個世界讀書日,上海的各大書店、出版社、文化企業都開啟了世界讀書日特別活動,從早至晚,每個時間段、各大平臺均有直播活動。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改變了世界的模樣,也深刻地改變了出版業的未來。但在書業人共同的努力下,向讀者們呈現了一場嶄新的閱讀盛宴。
跟著鏡頭「探秘」
世界讀書日的不少直播活動設置了「可移動的鏡頭」,讓屏幕之外的讀者可以深入場所,免受排隊與擁擠之擾,同時滿足了自己的探索好奇心。
比如,在4月23日下午的「雲遊思南」全記錄中,讀者跟隨鏡頭走過莫言題詞的思南文學之家,參觀了有著「最美城市公共空間」之稱的思南書局,遇見了思南讀書會幕後策劃「F4」,親近另一種視角下的思南文學生活。跟隨移動的鏡頭,讀者也回顧了思南讀書會的過去。6年多來,思南讀書會已舉辦337期,每周六風雨無阻,迎來了近1200位學者、作者、出版人,逾5萬位讀者。
「雲遊思南」的主播們
又比如,在4月23日傍晚的「上圖之夜——閱讀點亮城市」特別直播中,上圖工作人員也通過鏡頭,帶讀者們「雲逛」上海圖書館的多個空間,包括已有170年歷史的徐家匯藏書樓、探索未來圖書館設計的創·新空間等,連正在全力建設的上海圖書館東館也在直播中亮相。
對許多讀者而言,思南文學之家、思南書局、上海圖書館都已是非常熟悉的地方。但在「宅家已久」的日子裡,能再一次看看熟悉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也是非常愉悅的事情。而且,主播的講述中往往夾雜著不少鮮為人知的細節故事,這一點也是格外吸引讀者的。
雲遊徐家匯藏書樓
用聲音點亮閱讀之光
經典的文學搭配動人的聲音,無疑是美妙的。上海譯文出版社此次則聯合了側耳團隊開啟了「經典夜航線」,由十位知名主播誦讀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名著,每位主播領飛一條「讀家航線」,用聲音探索詩意的遠方。去巴黎和哲學家來一場漫談,去俄羅斯上一堂文學課,去美國的鄉間尋一尋失落的童心,去東京找一找人間值得的理由……活動中,十位主播朗誦了英國作家簡·奧斯丁的《理智與情感》、俄羅斯作家帕烏斯託夫斯基的《金薔薇》、德國作家黑塞的《荒原狼》、日本作家又吉直樹的《東京百景》、法國作家加繆的《西西弗神話》、傅雷先生的《美術名作二十講》等作品。不少進入直播間的觀眾是這十位主播的粉絲,主播們朗誦作品,觀眾們紛紛留言「太好聽了」、「聽不夠」。
近年來,音頻經濟興起,不少讀者用「聽」的來感受世界,各大音頻APP也加碼布局有聲書領域。蜻蜓FM也在世界讀書日這天,開啟了「423聽書節」,宣布全面升級夜間場景內容服務,發布馮唐、蔣勳、衛斯理等知名大咖的夜聽IP,以及全新夜聽單產品。喜馬拉雅APP也在423聽書節上,戰略籤約26家出版社,助力有聲閱讀的發展。
主播陶淳朗讀《西西弗神話》
專業參與,「小眾」也精彩
在今年世界讀書日的線上活動中,亦有不少「小眾」內容在增添亮色,滿足各類讀者的需求。
比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在讀書日舉辦題為「春日展卷——古典文學看上古」的直播活動,全程由文學編輯室編輯參與,推出古文觀止系列、定製版四大名著、陳寅恪文集等經典圖書,呼籲更多讀者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又比如上海音樂出版社在微信公號推出4·23伴你「樂」讀主題活動,涉及中國器樂文化、中國音樂史話、縱橫爵士經典、音樂名家軼事、探究時代風格等主題,通過文字推介與音視頻賞析的形式,連續七天,每日與音樂愛好者分享。此外,音樂編輯們也在淘寶直播、樂海書情等平臺舉辦直播特惠等活動。
除了專業編輯,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也是線上隊伍的一員。比如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邀請上海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專家李成生動介紹我國自主研製艦船的艱難歷程及取得的輝煌成就,邀請資深觀鳥者朱敬恩多角度解構鳥類世界,邀請上海中醫藥大學營養科專家教授讀者健康生活方式。在4月22日中西書局新書《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東亞科學史圖書館藏漢籍善本圖目》的直播活動中,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東亞科學史圖書館館長莫弗特(John P.C. Moffett)與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陳正宏一起為讀者講述李約瑟和中國書的精彩故事。
文字直播有想法
對作品有想法?想知道出版編輯是如何理解一本書?不少書店和讀書小組在世界讀書日也開啟了文字直播讀書會。比如後浪文學聯合上海朵雲書院一起舉辦了讀書會「無盡的旅途」,邀請了《雲遊》譯者於是線上和大家分享這部作品,聊聊她對這部作品的理解,也分享翻譯過程中的趣事 。《雲遊》是新晉諾獎得主託卡爾丘克的力作,被《華盛頓郵報》評價為「美妙而零碎地觀察著人類對於永恆的渴望」。讀者和譯者在活動群內文字交流,分享彼此的看法。
《雲遊》文字直播分享會
豆瓣讀書也聯合六大出版品牌--世紀文景、中信出版社、後浪、未讀、廣東人民出版社北京分社,邀請資深編輯,一天一場讀書分享會,為讀者解讀最新出版的好書及暢銷經典,涉及文學、藝術、生活、社科等方方面面,有深度有廣度,每場讀書會在「豆瓣讀書會」小組內通過1.5個小時左右的文字直播形式進行,讀者們或發表感言,或直接提出問題,等待編輯翻牌答疑。這樣一場文字直播,更像是一場書友交流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