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高建進
歲末年終,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莒口鎮民政辦主任李志勇依舊忙碌。
1月7日,莒口鎮下起了2021年第一場雪。作為鎮上的民政幹部,李志勇對策口村和湖橋村的幾戶困難群眾有些不放心,一大早便趕了過去,給他們送去幾床厚棉被。下午,他又拿著各村上報的低保和臨時救助申請表到村裡入戶走訪,核實申請人員家庭情況。
「擱以前,一到年底,很難走出辦公室。光是各種匯報、總結、報表,就把人死死地困在辦公桌前。」李志勇說。
「雙腳邁不出辦公室」的情況在一年多前有了變化。這種變化源自「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工作。而李志勇也在不同形式的忙碌中,體會到更多獲得感。
「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首先要第一時間掌握基層『負擔』情況,找準基層『痛點』。」南平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蔡宇翔介紹,為能夠較為準確地反映基層日常工作情況,南平市紀委監委在10個具有代表性的鄉鎮(街道)、村(居)設立減負監測點。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與各監測點保持日常聯繫,並對比較複雜的問題進行蹲點調研,準確查找基層幹部負擔重的問題癥結,督促上級相關主管部門改進工作流程,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
疫情防控期間,多頭填報表格、頻繁報送數據等問題重新抬頭。以莒口鎮為例,在疫情防控初期,該鎮需要上報的各類報表達100餘份,不僅報表種類繁多、統計口徑不一,且報送頻次高、要求時限緊,分散了基層工作精力。
莒口鎮減負監測點第一時間將這一情況報告南平市紀委監委。市紀委監委隨即聯合相關職能部門,開展報表清理。按照「能統則統、能簡則簡、能減則減」原則,推動口徑統一、數據共享。經過清理,全市只保留1種疫情防控統計報表,縣級報表實現清零。
由清理疫情防控相關報表開始,南平市舉一反三,對其他工作報表的清理工作也陸續展開。
「減負監測點的設立,為我們建立了實時了解基層工作負擔情況的渠道。」蔡宇翔表示,這種方式能讓基層的呼聲第一時間反映到市紀委監委,由此查找背後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並及時予以糾治。
《光明日報》( 2021年01月16日 07版)
[ 責編:陳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