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一日,石猴與其他猴子一樣,在瀑布邊洗澡玩耍。正在大家欣賞瀑布美麗、壯觀之時,一個好奇心強的猴子望著瀑布發呆。隨後,他便提議誰敢闖進那水簾洞,之後還能毫髮無損出來的,就拜他為王。
連喊三聲後,眾猴無一人響應他的號召。但此時卻見石猴從旁跳出來,高叫道「我進去!」
只見那石猴閉著眼,蹲下身子,就往水簾洞方向跳去了。進去後,他細心把所有看到的東西記在心裡,然後跑出去和那幫猴子說:「進入這水簾洞後,裡面有一座鐵板橋。橋邊有花有樹,還有個石頭房子,裡面鍋碗瓢盆要啥啥都有。而且洞裡十分寬闊,容得下上千人。我們都進去住,就不用怕外面這鬼天氣啦!」
一番話,說得眾猴心癢難耐。但機智又怕死的猴子們,還是對他不太信任,就讓他走在隊伍前,讓他帶他們進去。
眾猴隨石猴進洞後,才發現水簾洞裡面的世界真的和他說的一樣。他們一時間摔盆扔碗,鬧開了花兒。
但此時,石猴卻站在最高處,朗聲高喊道:「之前你們說誰能進洞又平安出去的,就拜誰為王。現在這些事我都完成了,而且還替你們尋了一個不受風吹日曬雨淋的安生之處,你們是不是該拜我為王了?」
眾猴一聽,紛紛拜倒,並稱他為「美猴王」。
通過石猴勇闖水簾洞,讓眾猴稱他為王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到:成熟的人都要靠自己爭取機會。
首先,石猴替自己爭取了一個為大家探路的機會。
當有隻猴子連喊三聲,希望有人接應,去做別人不敢做之事時,其他猴子都嚇得要死,躲在後面不敢出聲,唯有石猴不畏懼水簾洞裡的風險,高聲叫喊著自己可去。
這種主動、勇敢替自己爭取機會的方式,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
石猴之所以能成為眾猴之王,就是因為他可以做別人不敢做之事!
現實生活中,多少懦弱者只知抱怨自己晉升機會小,得不到領導賞識。但他們卻不知,真正的勇者,早就無所畏懼地衝到了一線,去做實踐者和開拓者!
石猴作為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自然有了任何好處,都是他的。
本來他只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受孤立的猴子,因為其他猴子看他從石頭子裡蹦出來,並不拿他當同類,都排擠他,不給他好臉色。而他勇闖水簾洞,做了其他猴子想做又不敢做的事之後,這才奠定了自己在眾猴心中的地位,使得眾猴對他開始有了崇拜和敬畏心。
由此可見,想要讓人瞧得起,想要成功,就得拿出點兒真本事,做點兒讓人刮目相看的大事,他人才有可能對你臣服。
其次,石猴主動提起當初約定,讓眾猴稱他為王。
封王一事並不簡單,自己主動提和等待他人提,是兩種結局。
成熟的人就要自己爭取機會,而不是靠他人慢慢想起,再等待機會。
石猴看大家在水簾洞裡玩得差不多了,就借著先前說好的「諾言」,讓大家兌現。眾猴看他自信滿滿、霸氣外露的樣子,不由地就都臣服在地,連聲高喊「大王千歲千千歲。」
現實生活中,有些善良的人,總覺得別人答應了你某事,等你做成了,他就一定會兌現。事實上,人們大多健忘,且有的人只是當時隨口一說,根本沒想到會真的有人做成功他所說之事。所以很多時候,既得利益不了了之。
而石猴教育我們,是自己的,就要勇敢要回來!
不能等著別人的想起他的諾言,而要主動提及此事,並且在提起兌現諾言的時候,還要靈活掌握此間說法。
比如,石猴並非直接讓大家叫他為王,而是擺出自己做過的事,全部符合之前「為王」所訂立的條件後,他還補了一段成就,說「是俺老孫給大家找到的這安身立命處,讓你們以後祖祖輩輩都有福,不怕風吹日曬」。
石猴的精明就在於此。他先證明自己有能力為王,然後告訴群猴祖祖輩輩都可借著自己找來的這塊兒風水寶地繁衍生息,讓大家都念著他的好,記著他給眾猴帶來的福利是生生世世的。
這樣一來,沒有人敢挑刺兒,沒有人敢反對,「美猴王」的稱號也必須非他莫屬。
結語
每個人看哈姆雷特都有不同的解讀,每個人看《西遊記》,看孫悟空,也都有自己的不同視角。
孫悟空的每一個決定,都有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之處。
未來想和我一起探討悟空的朋友,記得關注「故事避錯 ,讓我們一起通過這位「齊天大聖」,學做「鬥戰勝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