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祭酒尹琳基考

2021-02-13 夾倉白果樹


日照尹氏以夾倉尹氏為最盛,夾倉尹氏以尹琳基學識和官職最高。

尹琳基字琅若,又字竹軒,一八三八年生,為清朝末年日照著名的學者、書畫家、古琴家、史志學家、教育家。

尹琳基之父尹汶瀗早年喪父,母親無力供他上學,尹汶瀗即棄學經商。後家境日豐,但四十歲才生下尹琳基。尹琳基聰慧過人,有"神童"之稱,七歲能誦詩,十歲能作詩,惜家藏書籍甚少,就借書夜讀,因按時歸還,所以有著良好的信譽,藏書家多願借書給他看,他因此廣泛閱讀了四書五經等大量書籍。在府縣考試中連連奪魁,十多歲考中庠生,鹹豐九年考中了舉人。鹹豐十一年,賊人攻破夾倉鎮,致使45名婦女、100餘名男丁遇難。同治二年,還未考中進士的舉人尹琳基,將此事寫成奏摺,呈奏朝廷,請求欽賜建節烈祠等。就在這一年的會試中,他就高中同治二年癸亥恩科進士,欽點翰林,授翰林院庶吉士,成為日照尹氏中最高學歷者。

考取進士後不久,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按照當時的制度,在外為官者需離職回家守喪三年,稱丁憂,三年期間不能外出做官和參加應酬,許多人往往丁憂後絕意仕途,有想繼續做官的,也需再次參加朝考或皇上欽賜才能任職。尹琳基丁憂前還在翰林院,沒有實職,所以他守喪到期時,他的恩師單相國寫信讓他參加翰林院散館的考試,以正式進入仕途。尹琳基以母老體弱為由,婉言謝絕了恩師的邀請。同治八年,尹琳基母親去世,料理完母親的喪事,尹琳基毅然參加了翰林院的散館考試,結果以一等的優異成績被朝廷錄用,授予翰林院編修的職銜,從此他正式開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尹琳基因為博覽群書,學問淹貫,正直嚴謹,為官清廉,得到了皇上的器重。由於他的政績突出,由編修升任國史館協修,繼任纂修,又升功臣館總纂、文淵閣校理等重要職務,為編修國史、整理宮內文獻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官至國子監祭酒,成為大清國教育的棟梁之才。他歷任湖南鄉試副考官,陝西鄉試主考官,兩次擔任會試同考官,多次主持鄉試和會試,為國家選拔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尹琳基也是一位教育改革家,善於接納教育新思潮。著名教育家嚴修一八九六年在《上尹琅若師》中曰"近來時局日異月新,泰西諸學,俱為當務之急",向恩師尹琳基提出自己革舊維新的思想,得到了尹琳基的贊同。

按清代制度,翰林具備了一定資格便可升入左右春坊,這叫開坊。開坊意味著政治聲譽質的飛躍。當時,尹琳基在翰林中資歷居第一,按理應當升入左右春坊,可他因直言得罪了同僚和上司,因此一直未能開坊。恰巧又有一位御史收集了一些他的生活瑣事,參奏了他一本,這人叫鄭溥元,字苓泉,同治四年乙丑進士,授編修,任御史,官至刑科掌印給事中,他是山東樂陵人,與尹琳基為老鄉。其奏本內容是:刑科掌印給事中鄭溥元跪奏,為詞臣貪鄙苛刻縱酒滋事,請旨飭查明確,應行褫(chi)革驅逐回籍事,竊惟身登仕版,自應潔己自愛,方能無玷官箴,矧閬苑清華之地,受恩尤深,又安可不識檢束?乃臣聞編修尹琳基通籍後告假回裡,素有"土棍"之名,縱酒詈街,在制生子,曾經其族人揭控;散館授職,與人交,凡事取巧,架詞尋隙,酒後掀桌毀器,已有數次,惟受人唾辱則抱頭鼠竄而去;又喜包攬閒事,雖與己毫無牽涉,而往往從中播唆;順天候補縣劉中瀚因其信口妄談,曾欲毆之,經勸乃止。參奏的結果是二人被同時罷官,遣回原籍。此事件還被編成一個詼諧故事,叫做《青春作伴好還鄉》,內容是:光緒中葉,山東有尹琅若編修琳基者,官詞館久,不開坊,悒悒弗自得,乃縱酒自遣,醉輒謾罵座客,以是與其鄉人鄭侍御溥元齟齬。鄭遽摭尹陰事核奏之,人皆不直鄭。旨下,尹、鄭皆休致。是日,樞臣述旨既退,寶文靖公鋆語同列曰"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兩句,可移贈尹、鄭兩君矣。

尹琳基罷官的主要原因是他的性格所致,他為官清正,以敢說敢做聞名於朝。同治年間,朝廷想修復圓明園,他與御史遊百川上疏勸諫,痛陳此乃勞民傷財之舉,他的名字再次轟動朝野。山東人陳國瑞將軍冤死戍所,他數次上書,為陳申冤乞恩,要求朝廷為他立傳,並在山東為立忠烈祠,並寫了《陳將軍歸骨記》一書,記敘了此事件的詳細經過,此書於光緒十五年出版。他是一位正直無私的清官,鄭溥元參奏他的結果是自己也被同時罷官,可見他的參奏有誣陷的嫌疑,鄭溥元捕風捉影,搜集的都是尹琳基生活作風方面的瑣事,尹琳基並未犯下大錯。尹琳基因長期不能開坊,以他耿直的性格,酗酒發牢騷甚至罵人,也在情理之中。如果確係誣陷,那麼不可能被罷官。奏本中所說的"劉中瀚"是沂水人,御史劉中策長兄,官至三河知府,也是一位精明幹練的清官。尹琳基與他有無矛盾,無法考證,但可以看得出劉中瀚對他的出語傷人很反感,甚至要揍他。由此可見尹琳基的性格之一斑。尹琳基在家鄉的所作所為,怎麼能被鄭溥元查知呢?肯定是家鄉人所透露,或者鄭溥元串通日照某一與尹琳基有隙者,共同打擊尹琳基。

尹琳基自幼酷愛書畫、古琴,他罷官後,於光緒九年四月,去嶗山太清宮,出資在太清宮的三宮殿東側,建築了一座宅院,名"翰林院",有十幾間房子,其中有尹琳基藏書萬卷,尹琳基自題匾額"東海餐霞",並日居其中,吟詩作畫,讀經書,閱道藏,頂禮膜拜,修身養性,並拜太清宮道長韓謙讓為師,學習古琴。"翰林院"凝重華貴,將寺廟園林風格與江南邸宅園林風格有機結合。院中廣植玉蘭、棕櫚、桂花、山茶、銀杏、臘梅、銀薇、木瓜、連翹、芍藥、燈臺花等。小小庭院,囊括南北園林風格,別具一格。尹琳基因慕東漢時期大經學家鄭康成為人高潔,又見嶗山的"康成書院"已成廢墟,故在此建祠堂,供奉大司農鄭康成。尹琳基之所以為鄭玄建造祠堂,還可能是因為他想以鄭玄為楷模,鄭玄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世稱"鄭學",鄭玄為人仁德至上,朝野敬仰,不畏權貴,這一點與尹琳基是相同的,這或許是尹琳基的一種寄託吧。再者,鄭玄又精通音律,善鼓琴瑟,這也是尹琳基要效法的。在尹琳基心目中,鄭玄就是他崇拜的偶像。事實證明,尹琳基經過了艱苦的學習和修煉,晚年人品俱優,學識宏富,琴藝精絕,技藝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已經成為一名鄭玄式的名儒。


尹琳基在嶗山五年,留下了大量的詩作墨跡。白雲洞位於嶗山東麓大仙山巔,"白雲洞"三個楷書大字即為尹琳基題寫,字體出世的淡遠之中,有別樣的雄渾之勢,喻雄渾於淡遠之中,別具一種大境界。白雲洞內原有陸潤庠書尹琳基《白雲洞觀海市記》楷書八幅屏,惜被日寇焚毀。周至元編著的《嶗山志》中尚載其原文:

白雲洞觀海市記

尹琳基

海市多在登州,昔人所記,大概時值春夏之交,天宇清明,東南風微作,而海市始見。或見重樓翠阜並市廛人物,幻境不一。市過,往往有雨。蘇東坡於十月見之,然非常有也。丙戌(1886)十月十三日,偕陳縉卿總戎,登嶗山之白雲洞,雲庵道人導之遊。策杖涉西峰,時天氣晴燠,殊無重陽節候。望東海中,大小管島、砏山、車輪島,歷歷可指數。忽見車輪之西,湧出五六山,高卑不等。餘曰:"此何島也?"道人曰:"彼處無島,山居者習知之。"餘曰:"然則其海市乎?"高坐凝眺,眾山時分時合,絡繹相亙。俄然東南突起一峰,嶄然修削,若太華之三峰,上插雲際。頃之,西南一帶皆山,綿亙數十裡,卑相附,高相摩,亭然起,肳然止,若奔若蹲,若鬥若依。所謂衡山七十二峰,嵩陽三十六峰,悉於一覽得之。又頃之,山南火光炯然,東西凡三處,皆大如日將出時,紅雲簸蕩,霄漢通明,其光耀眾山,又若夕陽之返照者。李華《海賦》云:"陰火赥然",殆即此歟?已而,火光漸低漸白,化為一片沙磧。其旁煙樹蒼茫,城郭樓臺,隱隱可睹。而西南數十裡,眾山皆平,沿山皆有村落,如見海岸民居然。蓋自午至酉,歷三時餘,景像數變,儼同實境,非縹緲虛無可比。迄日暮乃滅。惜相距稍遠,不能辨市廛人物耳。是晚宿白雲洞。

黎明推窗望之,海霧迷漫,咫尺莫辨。須臾,微雨濛濛矣。

由此文可見尹琳基筆法之高超,文採之高雅。

尹琳基入嶗山隱居時,其好友多來探望,海豐御史吳徇曾贈有長詩,其中有句曰:"嗟我齊年友,驀地成隔絕。歡會幾何時,揮淚難為別。簪纓豈縈情,生平重氣節。"可見二人的友情非常深厚。光緒十三年(1887),尹琳基同科狀元山東巡撫梁耀樞也來到嶗山太清宮,題留匾額"經神垂範",盤桓多日後,邀尹琳基同歸。尹琳基離開嶗山,隨梁耀樞而去。但嶗山五年的生活,給他留下了諸多的人生感悟。後來他又受聘主講贛榆書院,又受同科進士趙國華的邀請,參修《大清一統志》,光緒二十年甲午戰爭爆發,《大清一統志》被迫停修,尹琳基返回日照,於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去世。據田潤農老先生講,尹琳基未留下遺物,其嫡孫尹欽源(尹晨源)現在還健在。

尹琳基的一生可分為童年日照、京都生涯、嶗山隱居、晚年家居四個時期,他有著重要的學術成就。

1、首先他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教育改革家,他從政時期從事的是國家最高級別的教育管理工作,他官至國子監祭酒,是清王朝最高教育機構的首腦人物。他與維新派嚴修等人密切交往,樂於接受新生事物;他多次主持舉人和進士的選拔,為國家選拔了大批優秀人才,對清王朝教育貢獻頗著。

2、他工於編纂與考據,是一位學富五車的大學問家和史志學家,這不僅因為他從小就博覽群書,還在於他入京後,得以博覽皇室秘籍,他任國史館協修、纂修、功臣館總纂、文淵閣校理等重要職務,主持編修國史、整理宮內文獻,參修《大清一統志》、考證《日照縣誌》,為國史方志的考證、編纂、整理,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3、他書畫俱佳。他的楷法宗歐陽率更令,結體嚴謹,如珠圓玉潤,秀逸可人,頗富金石氣息,這與他廣泛閱覽宮廷書帖碑板密切相關。他所題的"白雲洞"、"東海餐霞"等匾額,雄渾淡遠,大氣磅礴,意境高深。他的書法作品存世極罕,得者寶之。他工於繪畫,善畫山水、人物、竹石等,其作品世人難得一見。

4、他是一位著名的古琴家,從小就喜彈古琴,罷官後又拜著名琴師韓謙讓為師,專心學習古琴。韓謙讓是當時中國北方最有名的古琴演奏家,他演奏的《山丹花》和《東海吟》神奇迷離,技法高絕。尹琳基經過拜師學藝和艱苦練習,技藝大進,成為遠近聞名的古琴家。

5、他工詩文辭賦。據日照尹氏族譜記載,尹琳基一生著述有十幾種,有記載的有《焚餘筆記》、《楚南乘軺筆記》、《秦軺日記》、《陳將軍歸骨記》、《日下見聞錄》、《日照舊志考證》等,多為他從政時期的著作,他在嶗山、日照老家的著作不知所終。他寫的《白雲洞觀海市記》就是一篇文質俱美的散文。

6、他還精通佛經、道教,他罷官後在嶗山精研佛經與道教理論,並以此加強自身的修養。他所建造的"翰林院"已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他為鄉人請賞,為陳將軍鳴冤,其氣節,其善心,日月可鑑。

注釋①:趙國華(1838—1894),字菁衫,河北豐潤人。同治二年進士,官至山東沂州知府。工詩古文詞,嫻六法,工繪畫,《清畫家詩史》有傳。工詩,有《青草堂集》。



 

相關焦點

  • 《紅樓夢》:賈珠為何娶國子監祭酒的女兒李紈,而不是四大家族中的女性?
    如果不是賈珠早亡,賈政不會逼不成器的賈寶玉硬著頭皮讀書考科舉的。再說說李紈的父親李守中,他是國子監祭酒,相當於現在清華北大甚至中央黨校的校長。這是一個清貴的官:說其清,是因為沒什麼實權,沒有油水可撈;說其貴,是因為國子監祭酒不僅地位高,而且門生遍天下,可能很多封疆大吏、一品大員,都曾是他的學生。
  • 【印象蘭溪】蘭溪史上出過兩位國子監祭酒
    看古裝電視劇或者小說的時候,常常會看到國子監,官員被稱為祭酒,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兩個詞語遠沒有你看到的那麼玄虛,所謂國子監,其實就是中國古代國立的大學,全國就這麼一所,設立在紫禁城內,它以培養造就當時封建社會統治需要的職業官員為目的;祭酒的名稱似同今天的大學校長。蘭溪人傑地靈,明弘治和萬曆年間,先後有女埠人章懋、後陸人陸可教任職於國子監祭酒。國子監唐代稱司成館,館的領導人稱大司成。蘭谿市區章府裡巷門口曾立有大司成石牌坊,後陸的陸氏宗祠內懸有大司成匾額。
  • 明代的學校與書院——中央官學之國子監
    北京國子監國子監的監生國子監作為明代時的太學(最高學府),其學生稱為監生。龔用卿——曾任南京國子監祭酒在教職員,也就是教官的種類上,國子監便有10種之多。祭酒是國子監最高負責人,並「掌國學諸生訓導之政令」;司業協助祭酒工作;監丞參領監務,偏於訓導,其辦公室稱「繩愆廳」,監丞對監生進行嚴格管理,檢察師生言行,並有權實施刑罰;
  • 郭嘉祭酒課堂:我是軍師祭酒,但這跟我愛喝酒沒啥關係
    這跟我能當上祭酒沒什麼關係!!事實上,祭酒是個官名這次我就來跟你們說說,什麼是祭酒免得再有人說是因為我能喝酒,所以曹老闆才給我封了個祭酒-_-||……郭嘉:我就是首任首席軍師祭酒~因此,除了軍師祭酒之外,「祭酒」前面還加過很多官職名稱「穿越者」王莽就設置過師友祭酒,用於延攬人材
  • 郭嘉的官職是軍師祭酒,那這個官職有多大,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言歸正傳,繼續說郭嘉的官職軍師祭酒,我們知道軍師這個詞倒是很好理解,譬如後來諸葛亮就是軍師,而軍師後面加個祭酒又是什麼意思呢?這個官職有多大,又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呢?郭嘉劇照其實軍師祭酒這個官職是曹操為了郭嘉而獨創的,所以大家才會覺得很奇怪,很陌生。《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建安)三年春,公還許,初置軍師祭酒。曹操於是表郭嘉為軍師祭酒。
  • 古達歷史:僕射、祭酒是怎樣的官?丞、長史是怎樣的職務?
    今天小編跟大家聊聊僕射、祭酒是怎樣的官?丞、長史是怎樣的職務?在古代起到什麼作用,下面小編將詳細跟大家介紹一下。僕射(ye),是侍從官的首領之稱。始於秦朝,《史記·秦始皇本紀》裡就有博士僕射周青臣。漢代沿置,博士、侍中、尚書、謁者、期門(虎責郎)等皆有僕射。
  • 南京大學英文版簡介這樣介紹南京國子監
    南雍祭酒 湛若水(Zhan Ruoshui,前主席)在15世紀的明朝,南京皇家中央大學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機構,有大約1萬名學生,其中許多來自多個國家。國子監。成均是什麼?
  • 祭酒
    曹操封他作軍師祭酒,他感念知遇,曹公為天下,他為曹公。    可是自從遇到劉協,他開始不安,越來越不安,甚至開始懷疑最初的理想,懷疑自己對曹公的忠誠。他一度告誡自己——「你是最精於世故洞悉人心的軍師,別被一個傀儡皇帝蒙蔽了雙眼」。    可很多時候,他只能把不安禁錮起來,埋首於案牘之間,不去細想這份忠誠究竟幾分向著曹公,幾分向著漢室。
  • 北宋初中期國子監因何如此受到重視?
    唐代的書學隸於國子監,五代仍之。至於宋代書學的情況,劉光裕《書博士考》一文稱「:至宋,國子監不再設書學。國子監除太學博士外,保留律博士,不再有書博士,此見《宋書·職官五》。大概自唐以後,書法教育早已滲透進一般教育中去,並且已經受到普遍的重視。」《宋書》此說殊為無據。
  • 解謎郭奉孝:神秘的官職「軍師祭酒」到底是幹嘛的? | 劉三解
    在史書記載中,漢光武帝時的周澤曾經擔任「大司徒府」的「議曹祭酒」,董卓亂政時代的蔡邕,也曾經擔任「司空府」的「祭酒」,乃至於曹操自闢的「東閣祭酒」邴原,在任命的用字上,均為「闢署」,而郭嘉的「軍祭酒」用的是「表」字,董昭的「軍祭酒」用的是「拜」字,也就是名義上向皇帝申請。
  • 北涼世子入太安城,遭國子監太學生奪命三連問,徐鳳年一口唾之
    「國子監左祭酒桓溫不跪。」 「雄州姚白峰不跪。」 「北涼世子徐鳳年不跪。可懸北涼刀入殿,可著便服隨意出入宮禁。」  早朝會後有幾十個國子監太學生在中軸御道上攔住徐鳳年的去路,繼而是百人千人,人潮似聽潮湖中的萬餘錦鯉。一方是人多勢眾,而另一邊就顯得形單影隻,孤苦伶仃了。  一名儒生踏出一步,發出奪命三連問:  「聽聞北涼放出風聲,你在弱水河畔殺北院大王徐淮南,在柔然山脈殺提兵山第五貉,你可敢對天誓,所傳不假?!」  「別說殺二人,你徐鳳年何時去的北莽?可否說來一聽?」
  • 女主腹黑強大的古言:女扮男裝考科舉、上朝堂,卻被首輔大人獨寵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女主腹黑強大的古言:女扮男裝考科舉、上朝堂,卻被首輔大人獨寵,希望你喜歡1《軟玉生香》作者:月下無美人小說簡介:蘇阮的一生過的跌宕起伏,害死過無辜,弄死過仇敵,混過三教九流,也曾出入朝堂。她一生聽得最多的話,就是別人罵她蛇蠍狠毒,咒她不得好死的人,能從京城排到荊南。
  • 你真的知道 三國時期「軍師祭酒」是什麼意思嗎?
    郭嘉這就是三國志中說的建安三年春,曹操設立軍師祭酒。在這個三國期間,軍師這個職務就是將軍的私人幕僚。在官方有軍師將軍這個職位,但是一般來說,三國時期的這個軍師都是一種私人的,他不是官方。但是就關係來說軍師算好友,祭酒呢?在漢朝,祭酒有點算是大哥的意思,同輩人中一起祭祀什麼的,都是長者要代表大家向天神祭酒。軍師祭酒這個職務相當於大軍師,用現在的話來說叫總參謀長。
  • 曹魏五謀士之一:真實的軍師祭酒郭嘉
    所任「軍師祭酒」一職,曹操初置於建安三年正月,據《通典·職官十一》載:「軍師祭酒,理曹掾屬。」由《三國志·魏書十四》可知,郭嘉終其一生,只任此職。 縱看此前的各部影視劇郭嘉的形象設定,今天在這筆者謹點名兩部近些年的劇,只簡單講一講。
  • 郭嘉做了11年的軍師祭酒,都沒升職,本事平平?
    從此,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師祭酒,這是曹操專門為郭嘉開闢的職位。郭嘉憑藉此職位為曹操的四方徵戰出謀獻策,開始了短暫而輝煌的一生。隨著一些人的熱捧,很多人都對一生只做到曹操軍師祭酒的郭嘉評價非常高,更有甚著拿他和諸葛亮比。郭嘉真的這麼厲害嗎?那為什麼他做了11年的軍師祭酒,官職都未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