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禹州)人,是東漢末年曹操帳下重要的謀士,跟隨曹操南徵北戰十一年。所任「軍師祭酒」一職,曹操初置於建安三年正月,據《通典·職官十一》載:「軍師祭酒,理曹掾屬。」由《三國志·魏書十四》可知,郭嘉終其一生,只任此職。
縱看此前的各部影視劇郭嘉的形象設定,今天在這筆者謹點名兩部近些年的劇,只簡單講一講。
其一,《軍師聯盟》在這部劇中,給觀眾最大的印象就是,郭嘉睿智,深得曹操器重,還是校事府的特務頭子。上文已經提到郭嘉的官職和職能是什麼,筆者要指出的是,曹操治下的校事府主事之人另有其人。因此該劇的設定雖然符合劇情需要,但是容易誤導部分觀眾,對郭嘉的職權和他所任職的軍師祭酒的理解。
其二,《三國機密》在這部劇中,郭嘉放蕩不羈、聰明絕頂、好色且嗜酒。相信很多人看了都覺得很爽,關於這劇,且不論其才智,僅郭嘉的行為習性就能讓讀過《三國志》或者說喜愛這個歷史人物的觀眾大跌眼鏡。
據記載:「初,陳群非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悅焉。」
由此可見,曹操既更器重郭嘉,也是很讚賞陳群秉正辦事的。大家注意,陳群是廷訴,總不能彈劾同僚的私生活吧,筆者揣測,應該廷訴的是郭嘉的工作作風問題。所以,在此提醒大眾,翻遍史料也是找不出郭嘉有不良生活習慣的記載的。
再說一點網絡中流行的部分說法:
一、郭嘉沒有什麼功績,不值得吹噓。這個說法實在謬誤太甚。
在郭嘉病逝後,曹操在表文中高度肯定郭嘉的功勳:「每有大議,發言盈庭,執中處理,動無遺策。自在軍旅,十有餘年,行同騎乘,坐共幄席,東禽呂布,西取眭固,斬袁譚之首,平朔土之眾,逾越險塞,蕩定烏丸,震威遼東,以梟袁尚。雖假天威,易為指麾,至於臨敵,發揚誓命,兇逆克殄,勳實由嘉,」可見,郭嘉的功績是不少的,而且對於曹操來說,郭嘉的策略還很重要。
二、郭嘉的十勝十敗論抄襲荀彧。有句老話叫做:英雄所見略同。
荀彧有四勝四敗論,見載《三國志·荀彧傳》而郭嘉的十勝十敗論載於《傅子》何謂之英雄所見略同,他們的勝敗論有相同的中心思想,但是推論並不盡相同,不存在抄不抄襲之說。就好比一個命題,幾十個學生寫,中心是一樣的,但個人是怎麼推論出來是不盡同的。
三、水淹下邳是荀攸獻策之功。
筆者在此要很不客氣的指責持此觀點的人,真是睜著眼睛說瞎話,《三國志·荀攸傳》白紙黑字記著,下邳久攻不下,荀攸和郭嘉一起去向曹操獻策,最後,引沂、泗之水灌城,城潰而擒呂布。
綜上所述,影視裡和網絡裡所呈現的部分郭嘉形象是錯誤誤導人的,我們應該正視歷史人物,不因大眾言論而對歷史人物有所歧見。史上的郭嘉,忠良淵淑,體通性達。曹操引以為知己,出同騎乘,坐共幄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