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三國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舞臺,那麼在那個時期所湧現的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就是這個舞臺上的獨一無二的演員,而在這樣的一部大戲上,有一個人就像是一顆在三國的夜空中所划過的流星,曾放射出無限的光芒卻又轉瞬即逝,在短暫的輝煌之後便再次的沉寂在了殘酷而又精彩的歷史的夜空當中,這個人便是郭嘉。而說起郭嘉,很多熟悉三國史的朋友都知道,他的身份是屬於古時曹操麾下的一名十分有名的謀士,而郭嘉的才華也被當時的曹操所肯定,更是在輔佐曹操的時候,多次為曹操獻上妙計,最為知名的便是他幫助曹操在北方的官渡戰場上一舉擊敗強敵袁紹,使曹操成為北方新的霸主。
而說到這裡,很多人就會知道,郭嘉使一個當時的的絕頂謀士,甚至在後世有著很多人把郭奉孝同著名的武侯諸葛相比較,這足以看出郭嘉的確是一個天縱之才,而且如果有人仔細研究過郭嘉的事跡的話,那郭嘉更是很大的程度上幫助了曹操在中原亂世奠定霸主的地位,甚至正是因為他的一些計策,影響了那個中原亂世的大體走向。而且曹操也是十分的重視和重用郭奉孝,甚至於在很大的程度上,曹操並沒有把郭嘉僅僅的當作是自己麾下的手下,更是將郭奉孝當作了是自己的視野道路上的一名重要的摯友。
以至於曹操在徵討烏桓凱旋而歸之時,得知了郭嘉的死訊,不禁悲從中來,仰天長嘆,低吟道:「奉孝的死,讓孤真的好悲傷啊!奉孝的死,真的好可惜啊!」而在郭嘉死後,曹操執意要南下,而在面對赤壁江上的漫天大火之時,曹操雙腿跪地,伏地痛哭,高呼:「孤若是還有奉孝,何至於此!何至於此啊!」所以從這些可見,曹操對於郭奉孝的重視程度是十分高的,雖說曹操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愛才的人,但是因為手下的死而痛哭,並且不是那種「哭給別人看的」痛哭就應該只有郭奉孝和荀彧了吧。
而這裡也就引發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郭嘉在曹操手下的職位,郭嘉至死時,他的官職是曹操軍中的軍師祭酒,而先說軍師祭酒這個官職,它並非是一個傳統官職,因為祭酒這個官職在漢朝之前就一直都是一個文職,職責是掌管典籍之內的東西。而這個軍師祭酒其實是到了曹操這裡才有的,又或者說是曹操專門為郭嘉所設立的新職務,這其實是就可以看得出曹操對於人才的重視了,因為曹操為了安排人才甚至專門設立了一個官職。而問題是軍師祭酒這個官職其實並不算是位高權重,和當時的荀彧所擔任的尚書令比起來,軍師祭酒簡直就是一個小官位,打一個較為形象的比方,如果說曹操是當時的總統,那麼荀彧就是國務卿,而名聲很大的郭嘉卻只是一個三軍參謀長,並且這個參謀長還不止一個。
那為何郭嘉有著天縱之才,深的曹操重用,可是為什麼至死都只是一個軍師祭酒呢?這其中其實應該有不少的原因,而在當時最為流行的一個說法便是郭嘉「並不夠格」,那是因為和「正國級」的荀彧相比,郭嘉的出身並不像荀彧,荀彧出身於當時的大世家當中,飽讀詩書,是典型的「專家」級別的人物,所以由荀彧擔任尚書令這樣的位高之職,也不會有人來反對。而郭嘉就不一樣了,不僅沒有讀過什麼大家典籍,而且更是曾經在袁紹門下做過事,這些經歷使得即便是郭嘉擁有天縱之才,即便是曹操很欣賞他,但是曹操也不會在短時間之內將郭嘉提拔到和荀彧一樣的級別,因為這樣的話即便是曹操願意,曹操周圍的人也會或多或少的有怨言。
小編以為,郭嘉的資歷不夠是一個客觀的事實,但是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郭嘉在曹操心目當中的一個定位的問題,曹操之所以會將天縱之才的郭嘉僅僅安牌成一個軍師祭酒,不是因為曹操有顧忌,而是因為郭嘉其實在曹操的心目中只適合當一個軍師祭酒,因為一直以來,郭嘉對於曹操的作用,不過是一個智囊,因為曹操知道郭嘉很有才,但是卻沒有任何的治國或者領兵的經驗和能力,所以只能安排成一個軍師祭酒來充當一個重要的參謀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