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聯衛國戰爭初期,由於形勢緊迫,許多蘇聯電影工作者也都投入到反擊德國人的戰鬥中,今天介紹的是一位犧牲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的蘇聯年輕電影女演員古利婭·科羅萊娃(Гуля Королева),她當時在蘇聯名聲如此之大,以至於出現了專門以她名字命名的學校和街道,她的壯舉也多次被刊登在各種報紙和書籍中,甚至還拍攝了一部關於她生平的傳記電影《第四高度》(Chetvyortaya vysota,1978)來以示紀念。
電影《第四高度》海報和dvd
古利婭於1922年9月9日出生在蘇聯首都莫斯科,3歲起就開始出演電影《喀什坦卡》,5歲時出演電影《梁贊婦女》,作為這麼年幼的女演員,在當時的全世界電影界都是極其罕見的。她當時的名字是馬裡奧內拉(Marionella),不過因為拍電影時大家都叫她古利婭,最後反而改成了這個名字。據古利婭的母親卓婭·米哈伊洛夫娜回憶,古利婭小時候非常的堅強,從未因困難而大哭,總是散發出一種毫不掩飾的樂觀情緒。
1932年古利婭的父母分居,她和母親一起搬到基輔居住,但古利婭也一直與父親保持著定期的信件通訊。她的演藝事業依然未受影響,1935年古利婭又出演了影片《遊擊隊的女兒》,她在片中出演一位農民出身的少女,為了完成劇情要求,古利婭還臨時學習了騎馬的所有基礎知識,成為了一名不錯的騎手。1936年,古利婭又在電影《我愛》中飾演了一位礦工的孫女瓦卡,一同出演過該片的演員奇斯季亞科夫回憶道,在拍攝片中葬禮部分的戲份時,他感覺古利婭所表演的哭泣簡直是發自內心般的真實。
電影《梁贊婦女》中的古利婭
1940年,古利婭考入基輔灌溉與墾殖研究所,她夢想通過學習成為一名優秀的農業技術人才大,但很快,蘇德戰爭的突然爆發擊碎了許多像她一樣的年輕人的未來夢想。此時的古利婭正懷著第二任丈夫的孩子(第一任丈夫阿列克謝·皮亞塔科夫因為酗酒過度,古利婭才不得不離開他),她因農業學校學生的身份,被疏散到西伯利亞的烏髮法,並在那裡生下了大兒子亞歷山大和小兒子薩沙,亞歷山大後來長成一位優秀的麻醉師。
1942年春,一個噩耗傳來,古利婭的丈夫阿卡迪·卡贊斯基在前線的一次戰鬥中英勇犧牲,為了替自己的丈夫報仇,也為了保衛自己的祖國,古利婭毅然決定報名參軍,並把兩個孩子丟在烏法。雖然一開始軍事糧食委員會很難做出將她送往前線的決定。但她最終還是說服了他們。
戰前的古利婭
當1942年夏的史達林格勒大會戰爆發時,古利婭已經是蘇軍第214步兵師的一名醫護兵。史達林格勒大會戰作為蘇德戰場的轉折之戰,戰況異常激烈,古利婭在戰場上自然也非常繁忙,有許多被受了重傷的蘇軍士兵等著她去救治和轉移。為了振奮戰友們的士氣,古利婭充分發揚了自己的表演天賦,在閒暇之餘來一段即興表演,來提高他們的士氣。
1942年11月23日(也有說是24日),令人擔心的事情終於發了,在距離史達林格勒Panshino農場不遠的56.8高地的激戰中,古利婭所在部隊指揮官在戰鬥中不幸犧牲,在這關鍵時刻,古利婭注意到戰士們開始呈現出混亂徵兆,為了避免部隊潰敗,古利婭在幾秒鐘內做出了一個影響她一生的決定——帶領剩下的戰士們毅然衝向德軍。
古利婭(左一)與戰友合影
雖然古利婭只是個醫護兵,但在這樣緊急的狀況下,其他戰士也都自發得跟著她發起衝鋒。古利婭發起的這次衝鋒最終拯救了她的戰友們,有100多人突破了德軍的陣地並平安無事,但古利婭卻不幸永遠的倒下了。據參加過這次戰鬥的其他戰友們描述,古利婭只帶著一捆手榴彈率先衝向敵人,一下子炸死了15名德國士兵,但她自己也被德軍子彈擊中,當場犧牲。
古利婭犧牲後,在她犧牲的地方立起了一塊紀念碑,她同時也於1943年1月9日被追授紅旗勳章。女作家伊莉娜·雅亞則撰寫了一部關於古利婭生平的傳記小說《第四高度》,詳細介紹了她生平經歷過的各種事件,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涉及戰爭主題。書名《四個高度》暗示古利婭一生中所需要翻越的四道坎: 表演中所遇到的障礙、考大學研究研究理科課程時遇到的障礙、參軍訓練中如何從高塔跳下時的障礙,以及在史達林格勒前線最後關頭遇到的障礙。
電影《第四高度》中的古利婭,扮演者是年僅21歲的蘇聯女演員奧爾加·阿傑耶娃
1978年,蘇聯導演伊戈爾·沃茲涅森斯基(Igor Voznesensky)根據伊莉娜·雅亞的小說,還拍攝了同名傳記電影《第四高度》,影片基本照搬小說結構,還原了古利婭一生的經歷,但因此該片也淪為一部四平八穩的平庸電影。
如今,古利婭的事跡和功績正在逐漸消亡,儘管很多老一輩俄羅斯人還記得她,但大多數年輕人依然對她一無所知,這些年輕人對包括古利婭在內的二戰蘇軍英雄們也抱有各種成見,但這些絲毫不影響她的二戰女英雄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