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3000萬男光棍?第七次「人普」將揭曉答案,人口負增長或將更...

2020-12-24 湘湘帶你看社會

中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作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是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將查清呈現中國人口數量、結構、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況。人口普查結果將作為未來制定和完善收入、消費、教育、就業、養老、醫療、社會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礎,也將為教育和醫療機構布局、兒童和老年人服務設施建設、工商業服務網點分布、城鄉道路建設等提供決策依據。

按照計劃時間表,此次人口普查分為三個階段,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為準備階段,2020年11月1日至12月10日為普查登記階段,2021年4月將進入為期2年的數據匯總和發布階段。

此次人口普查工作首次全面採取電子化登記方式。數據採集手段由以往使用紙表登記,改為通過手機、PAD等智能設備進行電子化登記,快速完成數據採集並實時上傳。同時,依託雲計算、大數據、安全等核心技術,將有效杜絕在普查中間環節可能受到的人為幹擾。

「這將是中國近30年來準確率最高的一次人口普查,社會各界抱有非常高的期待。」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楊舸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一方面,通過電子化方式可以最大程度提升匯總查重、定位數據的準確率;另一方面,由於生育政策已全面放開二胎,以往因政策因素和主觀因素導致的漏報瞞報誤報情況,將有極大改善。」

對於此次人口普查的數據結果,復旦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彭希哲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人口總量、人口結構、人口老齡化進程、人口流動變化等指標,將是需要重點關注研究的內容。

「這次人口普查結果將檢驗中國過去十年人口政策的有效性,並為科學制定『十四五』規劃提供重要的人口數據信息支持。」彭希哲表示,「目前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長期趨勢不可逆,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上升為國家戰略,『七普』數據將對未來多項國計民生重大政策的制定產生深遠影響。」

人口負增長將更快到來

在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公布之前,中國人口總量趨近零增長、將迎來負增長已成為學界共識。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直屬單位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預測,中國總人口將在2027年後開始進入負增長。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在報告中指出,「十四五」時期,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已降至年均1.76‰,總人口低速慣性增長,總人口年均增量為246萬人。根據發展態勢預測,未來十年將經歷從增長到下降的重大轉折,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預計203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18‰,2050年為-5.65‰。從人口總量來看,2019年中國人口總量為140005萬人,預計2027年將達到峰值14.17億,此後將開始下降,2035年降至14.03億,2050年降至13.21億。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前部長苗圩指出,近年來,中國已經走出了人口紅利期,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由此帶來的經濟增長、人口就業等一系列問題值得高度重視。2019年中國新生嬰兒1465萬人,出生率已降至10.48‰,預計2030年將進一步降至不到1100萬人。全面放開二胎後,也並沒有引發生育高峰。

「中國正面臨和以往完全不同的人口趨勢。」楊舸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人口總量趨近零增長已成現實,大家關心的是中國哪一年會迎來人口負增長,前幾年的預期是2030年,今年的預期是2027年,但也許會比預期更快到來」。

事實上,當前中國人口形勢不僅面臨人口規模即將見頂、遠期將急劇萎縮的總量危機,也面臨少子化老齡化日益加劇、性別失衡的結構性危機。

在人口性別結構方面,目前中國性別比已嚴重失衡。1982年開始,出生人口性別比(女性=100)嚴重偏離103-107的正常水平,1990年超過110,2000年接近118,之後一度超過120,目前仍在110左右。00後男性比女性多近1300萬,90後男性比女性多近900萬。截至2015年,中國30歲及以上未婚男性超2000萬、而同齡未婚女性僅約600萬。預計到2040年,30歲及以上未婚男性將超4000萬。

「『七普』數據將檢驗此前提出的『中國有3000萬男光棍』預測。」楊舸表示,「從性別比數據來看,中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一直偏高,此前積累的問題可能會在不久後發生。婚姻擠壓、性交易、性犯罪等諸多社會問題可能加劇。」

在流動人口結構方面,從2010年開始,經濟發達地區的人口淨流入速度已經放緩,特別是一線城市的流動人口規模減少。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人戶分離人口(即居住地和戶口登記地不在同一個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80億人,比上年末減少613萬人;其中流動人口2.36億人,比上年末減少515萬人。

「全國流動人口規模在2014年到達2.53億峰值後,就開始以每年300萬~500萬的速度縮減。今年疊加疫情原因,流動人口將進一步減少。」楊舸表示,「流動人口規模縮減具有多方面原因,包括農村人口的新增勞動力減少,地區經濟發展格局和產業分布發生變化等。『七普』數據將更具體地呈現流動人口的流動方向變化和流動分布。」

在勞動力結構方面,中國新增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在非常明顯地改善,但也面臨勞動力比例和規模下降的問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16至59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9640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4.0%;60周歲及以上人口25388萬人,佔總人口的18.1%。

根據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預測,從「十四五」開始,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迎來快速增長期。「十四五」時期年均增長1150萬,大大高於「十三五」年均740萬的增速。預計到2048年,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5億。預計在2050年前後,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將會達到近40%。

楊舸指出,中國在上世紀50~60年代人口生育高峰的出生人群會在近年進入老年期。由於這部分人群數量基數大,近年的老年人口從總量、佔比等數字指標上會突然加快,進一步加快社會老齡化進程。

「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長期趨勢不可逆。』七普』數據將進一步呈現未來勞動年齡人口變化。目前來看,變化趨勢會對經濟發展帶來一定負面影響。」彭希哲向《中國新聞周刊》指出,「『七普』數據將為未來調整就業政策方向提供重要參考依據,中國要創造多少新的就業機會?能否通過勞動力的素質的增長抵消數量的減少?這些仍然是考驗。」

延遲退休已成定局

根據聯合國的老齡化社會標準,中國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且程度正在進一步加深。這意味著,中國的撫養比(是指在人口當中,非勞動年齡人口對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將逐漸變大,勞動力負擔將越來越沉重。如果撫養比超出一定範圍,國家的經濟發展就會嚴重受阻。而控制撫養比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延遲退休年齡。

「在中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大背景下,社會的養老負擔正在加重,未來還會出現更多社保基金結餘不足的挑戰。」楊舸指出,「目前已經有部分人口流出很嚴重的地區出現了社保結餘不足的問題。近年來,國家已經通過統籌調整、擴大投保面等多種方式緩解社保基金結餘不足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中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社會養老仍然面臨嚴峻挑戰。」

「延長退休年齡已經勢在必行,需要建立全民共識和時間表。」彭希哲表示,「目前國家已設計多種延遲退休方案待進一步研究,每種方案都是根據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經濟發展制定的,目標都是緩解勞動就業和老齡化社會的壓力。」

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指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實施」兩個字,標誌著延遲退休將要從此前的研究層面,變成現實。

中國現行的退休年齡框架,始於1951年2月23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男女退休的年齡並不一樣。男性年滿60歲,女幹部年滿55歲、女工人年滿50歲方可退休。從事井下、高溫、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男性,退休年齡在55周歲。

「在制定這一套退休年齡框架時,中國的人均壽命還不足50歲,整體受教育程度也偏低。」彭希哲向《中國新聞周刊》指出,「但現在中國新生勞動力人口的教育水平和勞動力素質大幅提高,由於受教育年限拉長,年輕人參加工作的年齡比過去晚了十年,偏腦力工作也進一步延長了工作年齡。同時,隨著經濟發展和醫療水平進步,中國人在退休後的平均壽命也延長了十年。」

事實上,延遲退休早在2012年6月就被提上議事日程。人社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制定的《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政策」。人社部同時提出「小步慢走」思路,擬針對不同群體訴求採取差別化策略。但由於種種原因,八年多以來,延遲退休方案遲遲未定。

「延遲退休方案之所以遲遲沒有推出,主要是因為各方阻力太大。尤其是老百姓不太理解延遲退休,還有一些牴觸心理。」彭希哲表示,「從家庭現實層面考慮,延長退休之後,家庭分工安排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以往父母退休後幫助子女帶小孩的情況,將發生變化。」

與老齡化問題同時出現的,還有社會家庭形式的變化。依據國家衛計委發布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世紀50年代前,家庭規模基本保持在5.3人/戶。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2年至2017年間,1人戶家庭佔比從7.7%增加到了15.6%,2人戶家庭從18.4%增加到了27.2%,而3-6人戶家庭則由71.4%降至55.1%。家庭結構在規模變小的同時,也愈發多樣化,獨居老人、單親家庭、丁克家庭比例升高,核心家庭、直系家庭已成為主要家庭形式。

「人口普查中『家裡幾口人』的提問,實際上就是反映社會家庭形式和居住環境的變化。」彭希哲表示,「這可以反映未來每個家庭子女贍養老人的能力,以及老年人的生存居住環境。這也關係到今後家庭支持政策和養老服務政策的制定方向。」

「從國際人口形勢上看,全球國家進入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有快慢,但人口老齡化的長期趨勢類同。」彭希哲指出,「目前發達國家已基本處在人口零增長-負增長狀態,逐步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部分國家在通過移民方式調整本國人口長期下降的趨勢。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可能將成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國家,面臨的社會老齡化形勢和養老形勢非常嚴峻。」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3千萬男光棍?人口普查將揭曉:男女比例失衡
    中國有3千萬男光棍?第七次人口普查將揭曉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根據2019年的數據,我國的總人口為140005萬,人口總量居世界第一位。前段時間,我國也正式開啟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答案即將揭曉,根據相關部門的預測,我國將會產生三千萬男光棍,第七次人口普查即將結束,延遲退休已成定局。
  • 中國3千萬男光棍?人口普查將揭曉,00後男比女多1300萬
    來源標題:中國3千萬男光棍?人口普查將揭曉 中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彭希哲表示,「目前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長期趨勢不可逆,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上升為國家戰略,『七普』數據將對未來多項國計民生重大政策的制定產生深遠影響。」人口負增長將更快到來在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公布之前,中國人口總量趨近零增長、將迎來負增長已成為學界共識。
  • 【七人普】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來了!大國點名,沒你不行!
    【七人普】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來了!大國點名,沒你不行!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我們的方向就是讓每個人獲得發展自我和奉獻自我的機會,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 國務院人普辦來綿調研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
    國務院人普辦來綿調研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 2020-10-16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七人普】敲黑板!一起來看2020年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宣傳片!
    【七人普】敲黑板!一起來看2020年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宣傳片!通過人口普查全面、及時掌握最真實的基礎數據,是政府實施科學規劃,及時、精準解決民生問題的關鍵步驟。以上這些科學數據的獲得,都要依靠於人口普查。2020年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即將全面開始。目前,我國已經進行六次人口普查。第七次人口普查有哪些特點和值得我們注意的事項,下面我們隨全面了解一下。
  • 日本女性機器人漂亮又能「生孩子」,3000萬光棍看到希望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的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底我國總共有14億人口,其中男性人口71,527萬人,女性人口68,478人,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出3049萬人,相當於我國潛在的男光棍達到3000萬人。
  • 3000萬光棍等著接盤!這就是中國女人的底氣
    有人說,總在琢磨中國離婚率怎麼這麼高,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女性離婚的底氣,到底在哪裡?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男女失衡越來越嚴重,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18年底,從性別結構看,男性人口約為71351萬人,女性人口約為68187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64(100名女性)。
  • 三千萬光棍的真相:比真相更真實的,是人口規劃的短視
    hi,客官,歡迎光臨「安安小小姐姐」,一個專注於將生活中見聞感想用數據來展現的原創型自媒體。自人口六普以來,「三千萬光棍」似乎成了一個永恆的標準。但凡與人口相關的話題,總逃脫不掉這個標杆一樣的天文數字。然而,這個數字的來源與準確性,似乎沒有人質疑過。
  • 廈門六中合唱團應邀演唱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推廣曲《我在這裡長大》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將於今年11月1日開始進行入戶登記。創作背景此次宣傳曲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為契機,以「家文化」為核心展開創作,加入廈門六中合唱團獨樹一幟的「阿卡貝拉」表演風格,讓人耳目一新。人口普查就是從每個「小家」起始為「大家」服務。人口普查,惠及萬家2020年正逢人口普查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展的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普查十年人口變化,為的就是更好地惠及人民生活。
  • 順德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書法比賽開始啦
    全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將於2020年11月1日正式入戶調查。為加強我區人口普查的宣傳工作,做到家喻戶曉、人人參與,為普查工作順利開展創造良好輿論環境,同時推動順德書法藝術創新發展,特舉辦順德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書法比賽活動。
  • 不愛生孩子的東亞國家:日韓人口負增長,中國怎麼辦?
    文丨宗威 又一鄰國人口呈負增長了。 韓國政府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韓國死亡人數超過新生人數,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而一衣帶水的日本則已連續11年人口負增長,且減少的人口數量和降幅不斷創歷史新高。
  • 駐馬店市舉行第十一屆「中國統計開放日」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馬景閣 通訊員 楊夢夢)大國點名,沒你不行,人口普查,惠及萬家。9月28日上午,駐馬店市第十一屆「中國統計開放日」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宣傳月啟動儀式在世紀廣場舉行,標誌著全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已進入關鍵時刻。
  • 人口「警報」拉響,韓國、臺灣首次出現負增長,日本人口減少超50萬...
    2020年韓國人口(不包括外國人)在歷史上首次出現了負增長》的文章稱,韓國統計廳此前預測韓國人口會在2021年開始減少,但目前人口負增長的「元年」比預測提前了一年。  韓國行政安全部地方政策主管Seo Seung-woo認為:「這(2020年)預示著韓國人口負增長的開始,各種社會隱憂也將逐漸顯現,政府是時候要及時調整就業、住房、福利等相關政策了。」
  • 廈門完成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短表登記質量驗收
    根據全國的工作安排,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簡稱「七人普」)長表登記於昨日結束,隨著「七人普」進入最後的比對複查階段,我市將以確保人口普查數據質量為核心,對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處理平臺反饋的問題進行全面複查核查,比對複查工作將於12月10日前全面完成。目前,我市已完成人口普查短表登記質量驗收。
  • 2020光棍危機,3000千萬剩男何處是家?
    易楚鈞  【2020光棍危機】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4年末,中國大陸男性人口70079萬人,比女性多3376萬。80後非婚人口男女比例為136:100,70後非婚人口男女比則高達206:100,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另一組數據顯示,從1980年到2014年,中國一共出生了6.75億人,這34年的平均性別比是114.7,按性別比正常值推算,男性比女性多出了3000多萬。(9月30日中國第一財經日報)  男多女少,達到一定程度就嚴重失衡,就會有一部分男人無法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或成剩男,或成光棍。
  • 兩江新區金山街道舉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啟動儀式
    為切實做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動員及宣傳工作,確保普查工作高效完成,10月30日,兩江新區金山街道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啟動儀式在疊彩城商業廣場舉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將全面查清人口數量、結構、分布、城鄉住房等基本情況,為科學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經濟建設,提供科學、準確、完整的基礎數據支撐。目前,金山街道根據普查小區劃分數量要求,精挑細選人口普查「兩員」,共完成選任、培訓、考核通過兩員476人,其中普查指導員371人,普查員105人,確保兩員及時到位。
  •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新郵高清大版圖欣賞!
    中國郵政定於2020年11月1日發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紀念郵票1套1枚。: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螢光噴碼  設計者:馬立航  資料提供: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責任編輯:楊志英  印製廠:遼寧省瀋陽郵電印刷廠  計劃發行數量:695萬套  出售辦法:自發行之日起,在全國指定郵政網點、集郵網廳(https://jiyou.11185.cn)、中國郵政手機客戶端、中國郵政微郵局集郵微信商城和中國郵政商城微信小程序出售
  • 野人谷鎮高質量推進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
    自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區劃分與標繪工作安排以來,野人谷鎮黨委始終高度重視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抽調專人成立野人谷鎮人普辦,專班負責此項工作,做到普查區劃分與標繪、普查摸底、正式普查、長短表登記全程參與。
  • 臺灣地區人口或於今年開始負增長
    臺灣人口變化圖(圖源:臺媒)據臺灣《北美智權報》報導,根據臺當局內部事務管理部門統計,截至9月底,臺灣地區人口的自然增加(出生減死亡)數為負11250人。因此,如果在今年剩下的3個月中,臺灣的出生人口不能比死亡人口多出至少1萬人以上,2020年將是近70年以來,臺灣地區人口第一次出現衰退。  報導稱,從臺灣歷年人口數變化可以看出,2001年左右臺灣人口就已經步入2200萬左右的高峰期,雖然每年人口數還是逐年增長,但由於出生人口下滑速度太快,成長的幅度年年減少。
  • 賀蘭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比對複查工作正如火如荼進行!
    目前,人口普查比對複查工作正如火如荼進行,為紮實做好比對複查各項工作,全面提高普查數據質量,賀蘭縣人普辦高度重視比對複查工作,上下一心,全力攻堅,全力做好人口普查比對複查工作。同時,賀蘭縣人普辦加強業務指導及督促工作,通過微信群、電話、視頻指導普查員業務操作,分組多次到各鄉鎮場、園區、街道辦指導督促比對複查工作,密切監測比對複查進度,建立業務答疑工作群,及時解答業務或程序問題,加強溝通協調,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