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人口出生率問題一直備受重視,特別是在東亞,人口「警報」已經拉響。
本周,東亞各個國家和地區相繼發布人口數據,日本出生人口創新低,韓國、臺灣首次出現負增長。
韓國人口首現負增長
韓國行政安全部日前發布的人口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韓國的出生人口為27.5815萬人,與2019年相比下降了約10個百分點。2020年也首次見證韓國出生人口跌破30萬大關。
而2020年錄得的死亡人口達30.7764萬人,比2019年高出約1萬人,因此出現人口的自然減少(即出生人口小於死亡人口)。韓國政府的數據顯示,自2011年來,韓國每年的死亡人數一直呈上升態勢。
韓國出現人口死亡交叉
經過簡單計算,韓國人口比上年同期減少20838人,這是韓國開始單年戶籍登記人口以來,首次出現減少現象。
韓國《中央日報》網站1月4日發表了題為《韓國正面臨一條從未經歷過的路。2020年韓國人口(不包括外國人)在歷史上首次出現了負增長》的文章稱,韓國統計廳此前預測韓國人口會在2021年開始減少,但目前人口負增長的「元年」比預測提前了一年。
韓國行政安全部地方政策主管Seo Seung-woo認為:「這(2020年)預示著韓國人口負增長的開始,各種社會隱憂也將逐漸顯現,政府是時候要及時調整就業、住房、福利等相關政策了。」
最嚴重的問題在於新生兒數量的顯著減少。韓國去年只有27.5815萬新生兒,在2017年新生兒數量首次下降到40萬以下後,短短三年這一數字就下降到了30萬以下。
據報導,2020年韓國適齡女性的生育率僅為0.92,據聯合國人口基金髮布的《2020世界人口狀況》報告顯示,在世界198個國家和地區中韓國排名倒數第一。
生育率是每名婦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總數,通常而言,要達到世代更替水平,總和生育率至少要達到2.1。而韓國從2018年起,總和生育率一直處於低於1的水平,這種狀況已經持續了三年。
韓國統計廳數據顯示,韓國2020年第三季度的總和生育率為0.84,同比減少0.05,創歷史最低。此外,第三季度僅有4.7萬對新人結婚,同比減少11%,也創歷年同期新低。
在韓國,伴隨人口負增長的一個後果便是老齡化的加速。從此次公布的年齡分布來看,韓國60歲以上人口已接近1/4,老齡化現象加劇。
圖源:韓國統計廳
韓國政府的數據顯示,過去10年間,60歲及以上的人口增加了4%,70歲及以上人口增幅約為3.5%,而十多歲的年輕人數量卻下降了4%,30~40歲的人口數量下降了3%。
韓國統計局預測,到2067年,韓國將成為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屆時一半人口將超過65歲。
韓國高校在2019年的一份聯合調查顯示,韓國「嬰兒潮」中的大部分,即1953年之後出生的群體,會在未來10年陸續進入退休階段。研究人員認為,對這個擁有近5200萬人口的國家來說,可能的後果包括醫療和養老金系統的壓力、稅收減少和勞動力短缺等。
人口危機東亞普遍存在
韓國的人口危機,日本十多年前就出現了。有資料顯示,2019年日本新出生人口86.4萬,這是自1899年日本有人口記錄以來首次出生人口低於90萬人。
據報導,自2009年達到人口頂峰後,日本已連續11年人口負增長了。截至2020年初,日本人口比上一年減少51.2萬人,降幅約為0.4%,減少人數和降幅均創歷史新高。
(圖源:日本厚生勞動省)
日本厚生勞動省2020年12月30日公布了最新的日本未來人口推算結果。未來50年內日本減少的人口數量將達4132萬,相當於目前日本關東地區1都6縣的全部人口。
隨著少子化進程加劇,29年後日本年均人口減少量將突破100萬,36年後日本人口總數將減至1億以下,到2060年日本人口總數將下降至8674萬。
同時,日本的人口老齡化進程也在加劇。推算結果顯示,到2060年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將比2010年增長5歲,即男性達到84.19歲,女性達到90.93歲。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將高達39.9%。
圖源:日經中文網
人口問題困擾著中國,在2019年時,中國出生率已經降至1.048%,也創下了自新中國成立以後的人口出生率的最低水平,不但比全球的2.45%更低,而且也低於發達國家的1.67%。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9年末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為12.6%,比韓國的14.9%略低一點。
中國發展基金會的一份報告預計,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將在2022年達到14%,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
雖然目前,中國的總人口整體呈緩慢增長,但每年新增人口在減少,自然增長率不斷下滑,2019年自然增長率創新低僅有0.334%。
目前中國2020年的人口數據還未發布,不過同屬東亞文化圈的中國臺灣在去年首度出現負成長,臺灣人口為約2356萬,比前年略減0.18%。
綜合臺灣《自由時報》和《聯合報》報導,臺灣內政部8日公布的人口統計顯示,去年1月至12月的出生人數為16萬5249人,創歷年新低,比前年減少7.04%。
報導稱,2019年,臺灣出生數還有17萬7767人,雖被17萬6296人死亡數迫近,至少低空掠過。2020年,臺灣人口較前年底減少41885人,使全臺總人口數接近2017年2357萬1227人水平,倒退3年左右。
臺媒圖
統計發現,遷入臺灣的人數也呈現30年來新低,去年遷入人數為94萬6251,較前年減少2.65%;遷出人數達98萬0229,超越遷入人數,較前年增加2.18%。
臺灣官員說,受疫情影響,滯留臺灣境外的民眾難以入境,並提到去年的人口情況與國發會推估趨勢一致,實際出生數較國發會推估高,死亡人數較推估低,但仍然在去年出現人口負成長。
東亞國家人口危機能扭轉嗎?
總的來說,中日韓三國都面臨較為嚴重的人口危機,日本比韓國「領先」10年,中國比韓國「落後」四五年。
「人口懸崖」也比預想中要提前到來。亞洲大學名譽教授、人口學專家崔鎮昊表示,「2019年統計廳發布的未來人口統計也未能預測到新生兒數量的下降速度會如此之快」,「人口懸崖到來的時間提前,對勞動力人口和撫養比的預期也將變得更加悲觀」。
崔鎮昊教授表示,「由於就業和居住等環境不穩定等,選擇不婚的人數越來越多,生育率進一步下降」。他預測「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新生兒數量可能還會比2020年大幅減少」。
面對如此嚴峻的「少子化」社會問題,韓國政府為鼓勵生育推出多項刺激措施。2020年12月15日,韓國政府通過了《第四次低生育與老齡社會基本計劃(2021-2026年)》,希望藉此增加新生兒數量。
計劃稱,政府將從2022年起,向準父母發放2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2萬元)的生育補貼。此外,還針對0-1歲嬰兒家庭每月提供3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800元)的育兒補助,到2025年逐步上調至5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3000元)。
同時,計劃特別提到,為保護婚孕產期的職場女性,韓國政府要求企業公開男女員工在就業、晉升、薪水方面的待遇等信息,還將引進懲罰性賠償制度,以防職場性騷擾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統計,去年韓國單人家庭同比增加6.77%,達到906.3萬戶,首次超過900萬關口。單人家庭在全體家庭中所佔比重也最大,為39.2%,超過「夫婦+子女」的家庭數量,這也被認為會給社會發展帶來一定的潛在風險。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表示:「韓國、日本等國的少子化問題實際上是東亞發達經濟體普遍面臨的問題。針對此,日本出臺了各種鼓勵生育的政策,生育津貼和兒童補貼也十分給力,但韓國的相關政策和公共投入就相對欠缺一些。」
疫情之下,韓國家庭和企業都面臨著較大的經濟困難。韓國銀行(央行)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韓國家庭和企業的債務規模已超過GDP的2.1倍,創1975年開始相關統計以來的最高水平。
而且儘管近年來韓國政府頻繁發文調控地價,但韓國央行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韓國商品住宅交易價格同比上漲8.35%,創2006年以來的最高漲幅。其中,世宗市去年的房價漲幅居首位,同比上漲22.39%;首爾地區去年的房價也同比上漲了10.7%。
比韓國問題更為嚴重的日本政府早就開始參考各國的優秀政策,比如俄羅斯的獎勵生育政策,生孩子後可獲得三年產假,工資全領,還能領取「英雄母親」的榮譽。
日本政府決定,完善母嬰保障、減輕養育子女負擔、免費託管班及承擔幼兒園費用等等。此外,日本政府還把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媒婆」事業上,據說,今年要投資20億日元,用以扶持引入人工智慧的相親公司,以幫助大量的單身男女找到另一半。
但是種種舉措下,日本出生人口仍然逐年降低,現如今日本政府設定的「50年內保持1億人口」的長期計劃已經被認為難以實現。
目前,人口危機的接力棒已經傳到中國,在少子化和老齡化的人口危機面前,東亞國家的未來之路必將步履維艱。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FX168。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