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遂川1月11日消息(記者鄧玉玲 通訊員方院新 李書哲)巍巍羅霄山,疊聳南風面。千裡羅霄山脈,雄據江西與湖南的中南部,其主峰南風面位於江西省遂川縣西南,像一面碩大的半圓形巨屏,聳立在群山之巔。以海拔2120.4米的南風面為中心,周邊拱衛著十餘座超2000米的高峰,黃腹角雉、資源冷杉等近千種珍稀野生動植物隱身其中,是井岡正南、羅霄屋脊的一塊物種富集的生態基因庫。
為保護好這塊綠色寶庫,2002年,遂川縣在南風面區域建立了縣級自然保護區,2010年江西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17年7月,升格為江西南風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10588公頃,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保護類型,以珍稀瀕危物種資源冷杉、南方紅豆杉、南方鐵杉種群以及中國中部線路上候鳥遷徙關鍵通道為主要保護對象。
萬畝原始森林自然天成
南風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被類型多樣,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保存完好,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最低處海拔僅700餘米,針葉林、闊葉林、竹林、針闊混交林、稀樹灌木林、山頂矮叢、高山草墊、寒竹林等十餘種不同類型的植被類型,沿不同海拔高度層層演變、垂直分布於巍峨山體之上。據調查,保護區有維管束植物2165種,資源冷杉、南方紅豆杉、伯樂樹均屬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的22種,有25種野生植物被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25種野生植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
由大汾鎮高興村踏入保護區,逐漸深入保護區的實驗區和緩衝區、核心區。在海拔1200米左右的大壩裡,周邊群山生長著片片深綠、高挺聳立的南方鐵杉林,連片面積達7000餘畝,是我國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南方鐵杉原始林帶。在中低海拔山上分布有各類闊葉樹,只能成為點綴南方鐵杉的「綠葉」。
在這片鐵杉密林中,隱藏著全球極度瀕危、我國獨有的資源冷杉野生種群。全國已知的資源冷杉樹,存量僅千餘株,比大熊貓還更為稀有。而南風面核心區的這處資源冷杉群落,最大株圍徑達1.44米、高19米、冠幅35平方米,周邊還有數十棵資源冷杉小苗,均得到良好的保護,保持著自然生長更新狀態。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王維流傳千百年的名篇《相思》,讓南方紅豆杉更顯神秘色彩。在保護區實驗區的上坳村,幾乎家家房前屋後都有百年紅豆杉,還有5處紅豆杉古樹群。深秋初冬,正是紅豆杉結出累累碩果之時。暖陽射來,掩映在碧綠梳葉中的紅豆果,顆顆泛著紅光,宛如樹上掛滿了雕琢精緻的紅寶石,非常惹人喜愛,無怪乎古人滿腔相思寄付紅豆杉。現如今,因紅豆杉果有養生抗癌之功效,當地村民們採下成熟的紅豆果,放在自釀的燒酒中浸泡成紅豆杉酒,很受歡迎,1公斤紅豆杉酒能賣到五六十元。成熟的種子處理後播在土裡,育出紅豆杉,又形成了珍稀苗木培育產業。
古老的南方紅豆杉,在村民們的呵護中長成參天巨木。紅豆杉的果實、種子,又成為當地村民的「致富樹」。
雪後南風面(央廣網發 通訊員方院新 攝)
「千年鳥道」揭開神秘面紗
和豐富多樣的森林植被相互依存的,是這裡種類、數量都極為可觀的各類動物、昆蟲。南風面區域分布有脊椎動物37目79科294種,佔江西全省脊椎動物總數的34.52%。其中屬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種(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雲豹),屬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的動物有33種。
全球共有9條主要的候鳥遷徙路線,其中有三條經過中國,分別是中國東部的西太平洋路線,中國中部的東亞-澳大利亞,中國西部的中亞-西亞路線。每年秋、春兩季,數百萬候鳥從遂川南風面、上猶齊雲山、桂東八面山這三座高山之間一條46公裡長、39公裡寬的「高山隧道」中穿行,飛越雄偉險峻的羅霄山脈,形成著名的「遂川千年鳥道」。南風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位於我國中部候鳥遷徙通道「遂川千年鳥道」的關鍵區域,對保護維護森林生態系統完整性,以及遷徙候鳥的過境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千百年來,每年春秋兩季分別往返遷徙的候鳥,與鳥道核心區的山區群眾,形成了獨特的鳥道文化。在過去,貧困山區缺衣少食,秋季集群遷徙經過的候鳥成為山民獵捕的目標,位於保護區南部的營盤圩桐古村萬鳥嶺、小下村南風坳,分別有著「打鳥崗」「打鳥坳」之舊稱。自從林業工作者發現遂川營盤圩、高坪一帶存在候鳥遷徙隘口後,從2002年起,在全國鳥類環志中心的指導參與下,遂川縣在營盤圩啟動了首期鳥類環志工作,並同步開展候鳥保護宣教、巡查打擊非法捕鳥行為,保護候鳥遷徙安全。
在規劃建設南風面自然保護區時,將遷徙候鳥保護和遷徙規律研究作為保護區重要工作內容,把鳥道核心區納入保護區範圍,發起組建全省首支護鳥隊,與湖南省聯合開展護航候鳥遷徙、守護鳥道平安行動,幫助村民發展休閒觀鳥、高山民宿、森林康養產業,徹底轉變了捕鳥為業的傳統陋習,建立了全民愛鳥護鳥的新型文明鄉風,遂川千年鳥道成為安全、和諧的候鳥遷徙「黃金通道」。這一成功案例,被評為2018年度江西省「十大法治事件」, 遂川縣「贛湘兩省『千年鳥道』護鳥聯盟」做法同時被江西省和國家發改委列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做法經驗推廣清單中向各地推廣。
2020年9月12日,百萬候鳥如約而至,近萬候鳥在營盤圩的標誌性高山鷹嘴崖前盤旋翱翔,久久不散,似是不舍這片綠色熱土。當天,眾多攝影愛好者聞訊緊急趕赴營盤圩,拍攝下這難得一見的候鳥遷徙壯景,「遂川千年鳥道」候鳥遷徙大潮的壯美畫面在媒體和朋友圈刷屏。一位長期關注候鳥遷徙的攝影師說,這裡的候鳥主要是夜間遷徙,比較難拍到它們集群遷徙的畫面,此次候鳥在白天能長時間、大規模在營盤圩盤旋逗留,正驗證了這裡的生態環境非常和諧安全。
四季變幻盡顯自然之美
為什麼羅霄山主峰叫南風面?
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將這裡作為嘗百草、製藥方的天然藥場,南風面的西南面湖洋頂有沼池,終年清水永不乾涸,炎帝神農採集百草後在此洗藥,洗淨後置於南風面。南風面山一年四季刮南風,且海撥高處於雨層之上,日照時間長,即使陰天不出太陽藥草也可被常年的大風吹乾,故當地有「南風面雪不蓋頂、天不放晴」的說法。
南風面區域屬典型的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春夏多雨、秋冬多霧,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5.1℃,無霜期283天,森林覆蓋率高達91.97%,茂盛的森林在涵養水土、儲蓄水源方面能力極強,水氣吸蓄和蒸騰同樣極大,形成了不同周邊的小氣候,年均降水量達1462毫米。當周邊低海拔地區陰雨氣候時,千米以下陰雨連綿,在1000-1500米部位濃霧滾滾,而群山之顛南風面則陽光明媚,藍天雲海氣象萬千。
雲霧繚繞只是這裡常見美景之一,南風面四季氣象各異。春天,山頂絢麗多彩的高山杜鵑,與中低海拔的殼鬥科植物,如櫧樹、栲樹等綻放的紅、粉、黃色小花爭奇鬥豔,將這裡變成花的海洋;夏季暴風驟雨、高溫高溼,青翠的高山草墊、山花綠草、寒竹林,紡織出片片綠毯,激流在高崖深澗中拉扯出道道巨大白練飛瀑,激蕩著生命的樂章;秋日,斑斕彩葉,日出和夕照,讓山林層林盡染、流光溢彩,尤如披上了一層華服,彰顯著不凡與華貴;隆冬,一場低溫就會讓山林掛上厚厚的冰霜,霧凇、冰掛美麗異常,經久不化,讓地處南方的人有了探冰賞雪的好去處。
遂川南風面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負責人肖衛前說,江西南風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處於羅霄山脈中軸大井岡生態圈的核心樞紐位置,與北面的江西井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面的湖南桃源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緊密相連,與南面的江西齊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南的湖南八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隔谷相望,五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為一體,共同構成了羅霄山脈完整的自然保護地域,對長期保存、整體維護羅霄山脈生物資源和生態系統的自然性、完整性及其自然演替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了強化南風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物種資源、生態環境保護,2020年12月,江西省批覆成立江西南風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為省林業局下屬正處級單位,並進一步完善基層保護管理站、鳥類環志站和候鳥保護站建設,壯大護林隊伍。隨著保護力度不斷加強,保護舉措不斷完善,南風面這顆位處井岡正南、羅霄之巔、千年鳥道關鍵隘口的綠色基因寶庫,將更加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