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總是一次次被世界錯過。比如那最天才的阿貝爾在二十幾歲寫下的東西讓世世代代的數學家們要忙上幾百年,但他的生命也就終止在這二十幾歲;而世界竟然沒有在悔恨中吸取教訓,然後馬上出現了一個同樣天才的伽羅瓦,在二十一歲時與那些無聊的小混混因為無聊的瑣事決鬥而喪生,同樣的,他在喪生前的那個朦朦亮的晨曦中給世界寫下的幾大頁理論又讓後面的數學家們世世代代前赴後繼精心鑽研。
有人要說,是那阿貝爾自己太天真,那五次以上方程沒有一般解的問題在19世紀初就如同在另一時間的費馬大定理,是個人都想去證明一下,那高斯當然不會把阿貝爾寄來的答案當一回事;又或者,是伽羅瓦自己太愚蠢,處處都要跟這個社會作對,讓自己的才華還沒來得及穿透那些給他削鉛筆都不配的考官而抵達數學界的核心圈子,就跑去跟人決鬥而喪生了。
但問題是,這些不正是天才的特點嗎?天才必然從一個完全意想不到的角落冒出來,雖然這句話的反面並不成立。因此,對於已經達到該領域核心的前輩,如果像任何人都有的提攜後輩的那種自然傾向,就應該比任何人都更加注意在你這個領域中那些意想不到的角角落落,而不是向著相反方向去收什么弟子、培育什麼根正苗紅的嫡系部隊,因為科學不是政治。就以上兩個人而言,後世一個公認的說法是,同樣也是大數學家、時任法國科學院的掌門人柯西要負全責,因為這兩個人的論文都是明確寄給了他的,而他因為忙著自己的發明發現,而把這些更大的發明發現完全遺棄了。
因此,天才總是被世界錯過。所以對一個天才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乾脆像高斯那樣,只在適當的時候發布適當的東西,然後將大量更有價值的東西捂著不發,直到後人一個個都獨自發明發現出來以後,再來公布自己在早年的手稿、或與他人的通信中的內容,證明這個領域自己早都發現了。由於如此地謹慎與追求完美,高斯同其它大多數被世界錯過的天才不同,最終獲得了壽終正寢的好報。
如果從自己要獲得平穩而幸福的人生的角度,這樣確實是最可靠的操作方案;但如果從提攜後輩的角度,這樣就虧大了。如同那很多人喜歡說的,上帝既然給你開了一扇天才之窗,就很可能給你關閉了一扇穩健成熟的性格之門,而當你用一種不穩健不成熟的性格夾著自己的超級天才到處走,如果沒有遇到一位開明而敏銳的前輩,那基本上是死定了。因此造成了一個雙輸的局面。
因此,要想打破這種不斷出現的雙輸局面,本文提議所有的天才後輩們都要隱匿其光輝,只待時機之門開啟時才偶爾拿出來晃一下;而所有的天才前輩們都要注意在自己領域中可能產生天才的角角落落,不要因為世俗的原因而錯失了公正評價他們作品與思想的機會。這樣對於一個無私的天才前輩而言,是為社會培養了一個新生代的力量;而自私地說來,那後輩身上橫空出世的天才將被你所第一個吸收並掌握,令你刷新自己,讓你們前輩後輩相互補充,共同站在時代的最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