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自然丨04:白頭鵯好功夫,磕苦楝還剝皮

2021-02-12 張諾諾的書房

幾乎每次出門都會看見白頭鵯,常見程度到了天空飛過一隻鳥,有50%的概率是白頭鵯的地步。白頭鵯也是天然的花鳥畫主角,因為它是雜食性的,植物動物都吃,吃素的時候各種植物也不挑食,所以常常可以在各種枝頭看見它。

白頭鵯吃水杉嫩芽

去年春天的時候我觀察過白頭鵯吃深山含笑的花,雖然無風,深山含笑的花瓣卻片片凋零,心裡納悶,順著花瓣往上望,樹葉翕動,凝神一看,原來是黃綠色羽毛的白頭鵯正吃花呢。白頭鵯吃深山含笑的花十分有意思,似嗑瓜子一樣把花瓣叼下來,啄食一點點,沒叼住的花瓣就像被吐的瓜子殼一樣掉下來,然後再啄食花葯和花蕊。

白頭鵯

白頭鵯也吃其他植物的果實。香樟果實,構骨果實,還有麥冬的果實,都看到它吃過,而且吃完麥冬果實表面的藍色果肉後,吐出米白色的核,散落在地上像玉石珠子一般。也見過白頭鵯吃槲寄生的果實,不過槲寄生那麼粘,它有沒有到樹幹上去擦屁股就不知道了。

鳥吃植物的果實,幫它們傳播種子;鳥吃植物的花,也可能順便幫它們授粉;植物給鳥提供遮蔽和棲息之所,鳥又幫植物吃掉一部分蟲子,使其能夠健康存活。 植物與鳥類,通過這些我們已知和未知的方式產生了連結,產生了有趣的相互作用。

苦楝

有時候會有一種錯覺,似乎枝頭所有的果實都是有鳥吃的,且不說各種瓜果和前面提到的香樟、麥冬,連我種的小米辣都被鳥啄得只剩半截,但苦楝似乎是個例外。苦楝樹光禿禿的枝頭掛滿小鈴鐺一樣飽滿的苦楝子,從初冬掛到初春,一直不見少,也不見有鳥去吃,莫非,是因為太苦而且有毒的緣故?

這個錯覺持續了很多年,從我家院子裡的苦楝樹結果開始。小時候常撿落果玩耍,大人就會提醒苦楝子是有毒的,吃不得。當然,我也親自嘗過,苦且有異味,祖先給的基因就讓人無法下咽,孩子們也就拿它當玩具了。上周,這個錯覺終於被打破了,我看到了一群白頭鵯吃苦楝!

不僅吃,還要剝了皮吃!不僅白頭鵯吃,領雀嘴鵯也吃!不僅吃一點,還各種姿勢翻飛著吃了許多!這場景,真是早春裡一幅充滿靈氣的自然戲劇。

三隻白頭鵯和一隻領雀嘴鵯落在一大枝苦楝樹枝上,領雀嘴鵯位於中間,白頭鵯環繞領雀嘴鵯。

領雀嘴鵯:「這個……能吃嗎?」三隻白頭鵯:「能吃啊,我吃給你看!」

「先剝皮,然後吃裡面的果肉,這季節苦楝完全成熟了,果肉軟軟的像融化的奶酪一樣。」

領雀嘴鵯倒立懸掛在苦楝果柄上,小心翼翼不敢動。白頭鵯斜掛在另一支果柄上,啄食苦楝果實。

領雀嘴鵯:「這樣吃好危險啊!我不敢動。」白頭鵯:「沒事,我們的身子靈活著呢,什麼姿勢都行,苦楝的柄雖然細,完全可以支撐我們的重量。看我給你演示。」

白頭鵯演示吃果六式:「白頭鵯吃果六式!我練就的好功夫。」

領雀嘴鵯吃苦楝特寫。上下翻飛,靈活吃果。領雀嘴鵯:「果然可以隨意吃了。味道還不錯,就是有點膩。哎呀,我啄掉了幾個。」

啄掉在地的苦楝果實出場。

兩隻領雀嘴鵯接連飛起並落在地面上一株綠色的草前面。領雀嘴鵯:「吃點綠葉解解膩。」

兩隻白頭鵯接續飛起落在地裡。白頭鵯:「我們也來。」

領雀嘴鵯一邊啄食小草,一邊四處觀望,看到我了。領雀嘴鵯:「那邊有個人一直看著我們。叫上白頭鵯,我們走吧。」

撲稜稜,兩隻領雀嘴鵯兩隻白頭鵯從地上飛起,落進竹林裡不見了。呼啦啦,緊接著苦楝樹上一群的白頭鵯也騰空而起,落盡竹林裡,也不見了。夜幕降臨,四周恢復了寧靜。

劇終。落幕。

如果覺得有趣,請幫我點個在看,或者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吧。也歡迎留言討論讚賞哦!

身邊的自然丨03:鼠麴草,立春小艾揉做粑

身邊的自然丨02:密蒙花,紫花染得糯米黃

身邊的自然丨01:一月鳥類合集

自然體驗師實習記系列丨身邊的自然系列丨讀書如行路系列丨視頻系列丨貓咪張念九的專欄丨過日子系列丨塵世間系列丨在自然裡玩系列丨浮生偷閒系列丨遊學記系列

慢 慢 寫

微信號

nuonuo_1125

怕什麼真理無窮

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相關焦點

  • 恩愛到白頭的另一類美麗——白頭黑鵯
    白頭翁是最有名、最常見的白頭鳥類。  其實白頭翁是這種小鳥的別稱,它真正的學名叫白頭鵯(音:bei)。兩兩合在一起,就更很自然地討得了人們的喜愛。正如漢朝樂府古辭中《 白頭吟 》所吟唱的:「感得一人心,白頭不相離。」
  • 聽小野講故事之白頭鵯染髮記
    小的時候,小野也讀到過很多關於白頭鵯的童話故事。但是對於白頭鵯頭上的「白髮」,似乎從來都是反面的評價。
  • 十五年後的白頭鵯幼崽
    參與者們從動物相關議題出發,交流了自己生活中與動物有關的故事,也重新審視了人與動物、自然的關係和聯結。小象君在徵得作者同意後選擇了部分文章與大家分享。今天帶給大家的是桑紫的一篇文章,講述了她十五年前後兩次餵養白頭鵯幼鳥的故事。桑紫的文字細膩真切,她對自己照顧幼鳥時的無力和悲傷直言不諱,也坦誠地分享了多年來的困惑和反思。故事的內容並不輕鬆,結局也並不是皆大歡喜。
  • 世界環境日|濟南大明湖畔,你見過這種叫白頭鵯的萌鳥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互動編輯 孟德霞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世界環境日聚焦「生物多樣性」,主題為「關愛自然,刻不容緩」。特殊的2020年,特殊的世界環境日,讓我們重新審視與野生動物的關係,反思自然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
  • 黑鵯現身揚州常仿貓叫 是名副其實「白頭翁」
    俗稱白頭翁的白頭鵯近日,鳥友在儀徵丘陵山區又有了新發現——黑鵯(bēi)。紅嘴紅腿,白頭黑身黑鵯一身「打扮」堪稱經典近日,鳥友靜遠、杭德泉、小朱等人在儀徵山區觀鳥時,發現一種黑白紅特別分明的鳥兒——黑鵯。黑鵯的全名是「黑短腳鵯」,大家通常叫它黑鵯。
  • 大明湖中的精靈——白頭鵯育雛記
    白頭鵯(音:bēi)又名白頭翁。是雀形目鵯科的小型鳥類,額至頭頂黑色,兩眼上方至後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環,腹白色具黃綠色縱紋。性活潑,結群於果樹上活動。有時從棲處飛行捕食。性活潑、不甚畏人。 雜食性,既食動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 物種圖冊-紅嘴黑鵯
    紅嘴黑鵯 Asian black bulbul 紅嘴黑鵯(bēi),身長約24-25釐米,身體羽毛依各亞種從灰黑色到黑色皆有,嘴和腳為紅色且頭部有黑色冠羽。
  • 城市常見物種:我們身邊的鳥類
    我們便不會總是說:「那隻黑鳥」,我們會說:「那隻烏鶇在草地上找到了一條蚯蚓」;或者我們說:「看,那兩隻八哥,飛起來,翅膀上有兩塊白的。」 兒童的吸收性心智,使得他可以大量吸收身邊的語言,尤其當這些語言和他感興趣的事物相聯的時候。對鳥兒的認識,也使得我們對自然的愛體現在認知的過程中,了解愈多,愛便愈深。
  • 好生態,鳥青睞!看看濰坊這些都是什麼鳥?
    清新怡人的環境不僅提高了市民的滿足感、幸福感,也引來許多珍稀鳥類來我市駐留,形成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面。黃腹山雀棕背伯勞濰坊植物園建於白沙河畔,水在園中,園在水畔,綠色植物品種豐富、密集,為許多鳥類創造了覓食、休息和繁殖的生態棲息地。
  • 課程招募|認識你身邊的珍稀蝴蝶——裳鳳蝶
    這翩翩舞者,它從哪裡來,經歷了什麼故事……趁著周末,和小朋友一起到華南植物園來吧,尋找我們身邊這珍稀的舞者,了解蝴蝶一生的故事,認識它們神秘的寄主吧。▲裳鳳蝶的幼蟲 二、戶外尋蝶觀鳥(110分鐘)導師發放蝴蝶自然觀察卡,帶領大家到園裡尋找裳鳳蝶、曲紋紫灰蝶等蝴蝶的蹤跡。觀察它們不同時期的形態特點,了解它們是如何化蛹,以及與寄主植物的關係。在導師指導下,進行自然觀察記錄。同時沿路認識各種植物園常見的鳥兒:紅耳鵯、白頭鵯、大擬啄木鳥、白胸苦惡鳥……
  • 科普一下,了解紅嘴黑鵯的請舉手
    紅嘴黑鵯,拉丁學名是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紅嘴烏秋、紅嘴筆仔(閩南語、客家語)科,英文名Black Bulbul,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鵯科的一種動物。紅嘴黑鵯的食物有種子和昆蟲,經常成群或棲或飛尋找食物。特別是喜歡莓果。紅嘴黑鵯相當喧鬧,常發出大聲的「喵-、喵-」或「小氣鬼、小氣鬼」或「嘰喳、嘰喳」叫聲。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 風紀專區:我要洗剝皮——芬剋剝皮刀的前世今生
    芬克的剝皮刀,作為黑石塔上層的神兵利器之一,能讓玩家在裝備後剝62級以上生物的皮,極低的掉率使得每個剝皮匠對其垂涎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