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市場中網絡IP正值熱潮,《烈火刀影》這一原創劇本,無流量明星、無炒作噱頭,憑藉原創年代抗戰題材故事殺出重圍,成績甚至超越眾多大IP,獲得良好的點擊率。導演張東東自己原本也沒想到《烈火刀影》的成績會這麼好,但回顧自己的作品,正是「拒絕平庸」的風格,令《烈火刀影》能在模式化泛濫的IP熱潮中脫穎而出。
為了打造「不平庸」的精品好劇,張東東對自己的拍攝班子下足了工夫。從《刀光槍影》到近日殺青的《追風行動》,整個三部曲都啟用了統一製作班底。「有一個相對好的穩定的班底,是做一個好劇的前提。」在好友班底的賣力配合之下,張東東在劇中不少新鮮的嘗試,也都一一落地得以實踐。
以往,在不少武俠戰爭戲中,演員的動作戲都從傳統武俠設計中取材,飛簷走壁的古代感時常讓觀眾覺得有些違和。而《烈火刀影》的武術指導,由經驗豐富的孫夢飛導演擔任,他在此之前也曾執導過《十月圍城》、《趙氏孤兒》、《幻城》等一系列經典作品。此次在《烈火刀影》中,張東東與孫夢飛兩位導演通過高效的溝通,很快地達成了一致:要拋棄原有戰爭戲中常見的武俠風格,植入更多競爭格鬥、拳拳到肉的動作場面。
「我們的武打設計要摒棄常見的那種套招模式,尤其飛來飛去這種,我們在拍攝中就完全杜絕。《烈火刀影》需要更多的現代感的戰爭元素,於是我們就借鑑了一些具有現代感戰爭風格的電影,包括馮小剛拍的《集結號》、梅爾·吉勃遜執導的《鋼鋸嶺》等,從中學習現代戰爭場面的拍攝方式,要求要給觀眾一種實打實的戰爭感,而不能是虛無縹緲的。像是中國傳統的武俠元素,我們基本放棄。」
而談到戰爭戲中必不可少的爆破,張東東更是笑稱:「煙火超支得太厲害。」大量的爆破場面,帶來的是真槍實彈的戰爭體驗感,又與主角的身份緊密契合。《烈火刀影》的劇本中,主角是留學德國的機械專家,對於研製烈性炸藥具備自己的心得。可以說,炸藥對他來說是一件重中之重的武器,因此張東東並未因為預算的要求就在爆破場面上加以省儉,「因為主角的身份需要與劇本設計的行動過程相符。」一旦劇本和人設有縮水,那麼整個劇的質量就更難以保障了。
即便如此,張東東仍然用嚴苛的標準來評價自己的作品。對他而言,《烈火刀影》作為一部戰爭劇,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主角的個性描繪應該通過劇情進行鋪墊,讓觀眾去了解他。這個劇本的細節細膩得還是不夠,寫得有些粗糙。雖然整個故事的邏輯關係沒問題,但在細節刻畫上我覺得還是欠缺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