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點評網與美團的O2O決戰:平臺PK自營

2021-01-18 紅商網

  分別以商戶點評和團購起家的大眾點評與美團,在經歷了千團大戰之後成為市場中為數不多的倖存者。隨著O2O市場開始火爆,二者又不約而同將目光瞄準了更加細分垂直的領域,如電影票、外賣、旅遊、酒店等等。

  一場圍繞O2O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攻防戰正在上演。隨著大眾點評投資餓了麼、並把團購業務也深入到美團核心的三四線城市市場,今年以來,雙方全國各地地推人員之間也不斷爆發出「武鬥」衝突事件。

  不過,總的來說,大眾點評和美團在垂直領域的布局還是顯現出截然不同的發展思路。

  從自身定位上來看,大眾點評想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生態,保持平臺的開放性,通過設立垂直行業事業部、合作等方式來發展細分行業;美團則選擇自營,重要業務線全權包攬;從布局的邏輯上來看,大眾點評無論是去年發力酒店、電影、結婚等垂直行業,還是今年成立麗人事業部,始終沒有離開選擇「重決策」行業這個核心標準;而美團則更看重交易,以及如何讓這種交易變得更加順暢。

  而另一面,當美團和大眾點評激烈爭奪O2O頭名時,百度和阿里也不甘落後局面。百度CEO李彥宏此前親自為百度糯米站臺,高調承諾在三年內向糯米業務輸血200億元;阿里的野心則集中在口碑網,注入淘點點及螞蟻金服的線下資源和團隊,並依靠手機淘寶和支付寶錢包等為其導流,初期投資60億元。

  「2015年會是O2O真真正正大決戰的一年。」 美團CEO王興在公司年會上曾對外聲稱。

  定位差異:平臺與自營

  從商戶點評平臺到團購交易平臺,大眾點評在幾次轉型之後越來越接近本地生活服務平臺。近日在大眾點評宣布成立麗人事業部的發布會上,大眾點評CEO張濤給出明晰的發展戰略,即「生態做大、平臺做強、總部做小」的策略。也就是說,大眾點評在未來會繼續保持平臺的開放性,公司總部會變小,主要管控平臺級的基礎能力部分,再以一個個垂直行業的事業部切入具體業務。張濤還表示,在成立麗人事業部之後,未來大眾點評還會把更多的業務按照這種方式來發展。

  按照張濤的說法,在這種開放策略下,大眾點評未來會從一家公司成為一個生態,有的垂直業務可以是獨立子公司,有的可以是合資,有的可以是多方合作。

  相比之下,雖然美團也在垂直領域不斷深耕,但全部採取自營模式,像酒店、電影、外賣抖推出了各自獨立運作的產品:酒店業務推出美團酒店,電影業務推出貓眼電影,外賣業務又推出了美團外賣——所有涉足本地生活服務都選擇自己運作。

  這種模式導致的結果是,美團不得不面臨和相應領域競爭對手的抗衡,比如美團外賣與另一外賣平臺展開激烈的價格戰,隨後曝出雙方員工在地推中發生的暴力事件;比如美團和去哪兒在線下業務擴張中也頻頻發生衝突。

  業內人士分析稱,相較而言,大眾點評的平臺式戰略讓其能夠快速拓展業務品類,但決定權並不由點評本身決定;美團雖然以自營的方式在垂直領域深挖,掌握更多話語權,但資源的過度分散、以及四面樹敵是其需要解決的難題。

共2頁 [1] [2] 下一頁  第1頁第2頁

美團設到店事業群 建貓眼文化傳媒子公司

美團被指縱容商戶刷單 上半年業績遭質疑

美團:屢戰屢勝背後 還有哪些危機?

美團網CEO王興曬業績 上半年交易額470億

美團CEO王興:永遠要期待那些意料之外的事情

搜索更多: 大眾點評網 美團

相關焦點

  • 大眾點評與美團今年迎來O2O大決戰
    隨著O2O市場開始火爆,二者又不約而同將目光瞄準了更加細分垂直的領域,如電影票、外賣、旅遊、酒店等等。一場圍繞O2O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攻防戰正在上演。隨著大眾點評投資餓了麼、並把團購業務也深入到美團核心的三四線城市市場,今年以來,雙方全國各地地推人員之間也不斷爆發出「武鬥」衝突事件。不過,總的來說,大眾點評和美團在垂直領域的布局還是顯現出截然不同的發展思路。
  • 已邊緣化的第三方點評平臺,為什麼美團不願意合併大眾點評?
    近日,關於美團將合併大眾點評app的消息被傳出,美團緊急闢謠表示:大眾點評會一直是獨立app,不存在合併進美團app的可能。時至今日,已經有15年歷史的大眾點評的主要功能和盈利業務,已經和美團進行了合併,剩下的大眾點評,已經被邊緣化了。
  • 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後,對電影O2O行業格局會帶來哪些影響?
    網際網路老大老二合併早有傳統,而視頻行業的今天,就是電影O2O行業的明天網際網路行業老大老二的合併歷來有優良傳統。之前有優酷土豆,後來有滴滴快的,以及58趕集。現在,美團和大眾點評也合併了,而雙方旗下的貓眼電影和大眾點評電影O2O業務自然而然也強強聯合,坐穩行業領頭羊地位。
  • 美團不需要大眾點評了
    在一系列改革之後, 2019 年更名為美團單車,美團 App 成為其國內唯一入口。不過,相比摩拜單車,大眾點評之於美團的成長,要重要得多,但那也只是過去式了。大眾點評成立於 2003 年,是國內最早的本地生活信息平臺。初期僅是聚合用戶評價和商務信息,到了 2010 年開始進駐團購領地;也是在這一年,美團上線。
  • 涉黃會所借團購平臺招嫖 大眾點評美團下線涉案商戶
    涉黃會所借團購平臺招嫖 大眾點評美團下線涉案商戶 2016-05-03 07:26:11來源:京華時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羅攀
  • 傳大眾點評再獲8億美元融資, O2O行業進入「燒錢時代」
    黑馬哥昨日晚間消息,本地生活消費平臺大眾點評即將完成新一輪融資,融資規模逾8
  • 美團點評:用戶平臺內部升級 成立點評App部等
    【TechWeb】2月25日消息,據財聯社報導,美團點評於2月22日(上周五)公布了新一輪人事調整,但該郵件只發送給了總監及高管層。對此,美團點評方面對TechWeb回應稱,此次只是用戶平臺自身的一次內部升級,「王興發內部信宣布組織架構調整」、「弱化大眾點評的交易功能」等言論是謠言。
  • 點商標——美團、大眾點評商家引流新招式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傳統商家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也迎來了新的發展,並順應時代發展積極轉型升級,入駐美團、大眾點評這樣的第三方服務平臺,成為許多商家的的選擇之一。根據官方數據顯示,美團活躍用戶達到了2.9億人,大眾點評活躍用戶數超過2億,入駐美團、大眾點評的商家超過1400萬。
  • 阿里緣盡美團花絮故事:大眾點評創始成員曾抱頭痛哭
    [摘要] 美團創始人王興在內部郵件中宣布「新美大」完成了高層架構調整,幾乎所有美團高管佔據了新公司的全部要職,大眾點評高管團隊僅張濤出任董事長象徵性職位。照片的傳出,外界認為是王興以勝利者的姿態炫耀。
  • 最前線|抹去「點評」二字,美團點評變回美團
    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5年後,點評不再擁有姓名。9月11日,美團點評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名稱擬簡化為美團,待股東特別大會審議通過以及相應更名流程完成後,公司中英文名稱將分別簡化為美團和Meituan,股份代號保持不變。
  • 美團點評人事調整 點評部門更名 定位於信息服務平臺
    以下為美團點評內部信概要:點評平臺更名為點評App部,負責「大眾點評」App相關的產品策劃、內容運營和研發工作,以PDC為基礎,UGC為核心,大力做內容運營,激勵用戶成長,做公平可依賴的在線查找平臺。2月20日(上周三),一則關於大眾點評或將被放棄的消息傳播開來—界面新聞發布消息稱迫於投資壓力,大眾點評將被改名或被直接放棄。億歐針對此事求證美團點評,其公關副總裁開莉表示:大眾點評會一直是個獨立app,不存在合併進美團app的可能性。大眾點評成立15年來,受到廣大用戶的喜愛和支持,我們不忘初心,堅守陪伴,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王慧文更直言媒體「胡說八道」。
  • 依託婚慶業務,美團-大眾點評開始發力宴會預訂市場了
    合併後的美團-大眾點評在業務布局上動作連連,停止到家 O2O 服務、成立家裝事業部、整合 KTV 業務……這一次,新美大把目光瞄準了宴會預訂市場。  3月18日 消息,美團-大眾點評宣布發力宴會預訂市場,開展包括婚宴、寶寶宴、生日宴、商務宴等在內的宴會場地預訂業務。據了解,此次在宴會預訂市場的發力,是基於美團-大眾點評在婚宴預訂業務上的積累。
  • 大眾點評牽手美團:消費者擔心優惠減少 商戶擔心"店大欺客"
    原標題:大眾點評牽手美團:消費者擔心優惠減少 商戶擔心"店大欺客" 分析稱合併後市場份額和地位或將低於兩家數據簡單相加 昨日,大眾點評網與美團網聯合發布聲明,正式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已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新公司將實施聯席CEO制度,美團CEO王興和大眾點評CEO張濤同時擔任聯席CEO和聯席董事長。
  • 揭秘美團點評「男士會所」亂象:必須整治-美團,點評,團購,消費...
    在進入網際網路時代的今天,美團網、大眾點評等團購、點評類網站想必大家都使用過。這兩款軟體通過移動網際網路,結合地理位置以及網友的個性化消費需求,為網友隨時隨地提供餐飲、購物、休閒娛樂及生活服務等領域的商戶信息、消費優惠以及發布消費評價的互動平臺,已成為人們本地生活的必備工具。
  • 從大眾點評APP新版,看美團點評在「下半場」如何回歸用戶價值
    而這些亮點的背景是,消費升級和品質革命已然到來,大眾點評APP的新版恰恰是抓住了這一機遇,迎合用戶和商戶的需求,回歸用戶價值。新版立足用戶價值 多維度提升場景化體驗美團點評合併後,美團與大眾點評形成了基於差異化、互補化的協同發展效應。而隨著大眾點評APP新版的上線,這種協同發展效應表現的更為明顯。
  • 美團點評黃海:大眾點評立身之本是做最真實的用戶反饋
    美團點評黃海:大眾點評立身之本是做最真實的用戶反饋 2019-03-29 11:18:4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先收藏」美團大眾點評點評規則展示,老司機常哥常君臣整理
    圖1優質評論:用戶在大眾點評消費或未消費後的高質點評在美團平臺顯示紅色「優質評論」。如圖2所示:圖2認真評論:用戶在美團平臺消費並真實入住後的被系統評為高質點評在美團平臺顯示紅色「認真評論」。排序規則:美團APP展示是大眾點評及美團平臺混排。按照評論權重及優劣進行排序。
  • 戰略高地:大眾點評網的LBS平臺
    通過LBS平臺,商家和用戶、用戶和用戶之間可以在現實世界精準地對接起來。但在這一幹參與者中,新浪的微領地,做的是籤到與微博平臺的整合,街旁、玩轉四方做的是Foursquare的中國移植,而百度、盛大、騰訊則不過是在玩複製的把戲。因此,如果從它們中間找一個最有意義的代表,無疑就是大眾點評網了。
  • 熱門美食餐館推廣:大眾點評網人氣排名引流大
    大眾點評網在絕大多數食客心目中,就是餐館餐廳的美食點評類專業網站,每一次就餐前或者訂餐前必須要查看參考的口碑平臺,看默認點評、好評率和折扣優惠的必做功課。大眾點評網目前是國內美食餐飲為主的排名第一的網絡平臺,大眾點評網推廣的價值非常大,所以很多餐館在大眾點評網推廣上都是投入了很大人力和資金,為了自家餐館在大眾點評網的好評數量更多、好評率更高、默認點評更多、團購購買量更多、優惠券下載更多、大眾點評網人氣排名更高等等,每一個新老餐館都是使出了渾身解數。
  • 大眾需要點評模式,但恐怕不再需要「大眾點評」了
    事實上,對點評模式本身的需求更為強烈,甚至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平臺中都加入了點評體系,只不過不再有像大眾點評那般以點評作為「核心」的平臺存在,而是與其他業務融為一體。那麼大眾點評的存在感降低,究竟是受了哪些因素的影響?在如今的網際網路市場中,「消亡」是否已成為其無法逃脫的宿命?而點評模式又將何去何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