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點評與美團今年迎來O2O大決戰

2021-03-06 騰訊科技

騰訊科技 相欣 7月24日報導

分別以商戶點評和團購起家的大眾點評與美團,在經歷了千團大戰之後成為市場中為數不多的倖存者。隨著O2O市場開始火爆,二者又不約而同將目光瞄準了更加細分垂直的領域,如電影票、外賣、旅遊、酒店等等。

一場圍繞O2O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攻防戰正在上演。隨著大眾點評投資餓了麼、並把團購業務也深入到美團核心的三四線城市市場,今年以來,雙方全國各地地推人員之間也不斷爆發出「武鬥」衝突事件。

不過,總的來說,大眾點評和美團在垂直領域的布局還是顯現出截然不同的發展思路。

從自身定位上來看,大眾點評想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生態,保持平臺的開放性,通過設立垂直行業事業部、合作等方式來發展細分行業;美團則選擇自營,重要業務線全權包攬;從布局的邏輯上來看,大眾點評無論是去年發力酒店、電影、結婚等垂直行業,還是今年成立麗人事業部,始終沒有離開選擇「重決策」行業這個核心標準;而美團則更看重交易,以及如何讓這種交易變得更加順暢。

而另一面,當美團和大眾點評激烈爭奪O2O頭名時,百度和阿里也不甘落後局面。百度CEO李彥宏此前親自為百度糯米站臺,高調承諾在三年內向糯米業務輸血200億元;阿里的野心則集中在口碑網,注入淘點點及螞蟻金服的線下資源和團隊,並依靠手機淘寶和支付寶錢包等為其導流,初期投資60億元。

「2015年會是O2O真真正正大決戰的一年。」 美團CEO王興在公司年會上曾對外聲稱。

從商戶點評平臺到團購交易平臺,大眾點評在幾次轉型之後越來越接近本地生活服務平臺。近日在大眾點評宣布成立麗人事業部的發布會上,大眾點評CEO張濤給出明晰的發展戰略,即「生態做大、平臺做強、總部做小」的策略。也就是說,大眾點評在未來會繼續保持平臺的開放性,公司總部會變小,主要管控平臺級的基礎能力部分,再以一個個垂直行業的事業部切入具體業務。張濤還表示,在成立麗人事業部之後,未來大眾點評還會把更多的業務按照這種方式來發展。

按照張濤的說法,在這種開放策略下,大眾點評未來會從一家公司成為一個生態,有的垂直業務可以是獨立子公司,有的可以是合資,有的可以是多方合作。

相比之下,雖然美團也在垂直領域不斷深耕,但全部採取自營模式,像酒店、電影、外賣抖推出了各自獨立運作的產品:酒店業務推出美團酒店,電影業務推出貓眼電影,外賣業務又推出了美團外賣——所有涉足本地生活服務都選擇自己運作。

這種模式導致的結果是,美團不得不面臨和相應領域競爭對手的抗衡,比如美團外賣與另一外賣平臺展開激烈的價格戰,隨後曝出雙方員工在地推中發生的暴力事件;比如美團和去哪兒在線下業務擴張中也頻頻發生衝突。

業內人士分析稱,相較而言,大眾點評的平臺式戰略讓其能夠快速拓展業務品類,但決定權並不由點評本身決定;美團雖然以自營的方式在垂直領域深挖,掌握更多話語權,但資源的過度分散、以及四面樹敵是其需要解決的難題。

去年開始,大眾點評已先後發力酒店、電影、結婚等垂直行業,分別成立事業部。其背後的邏輯始終圍繞兩個原則,一是要求信息決策需求強烈,並與品質生活相關的垂直行業;二是從高頻到中低頻,平臺導流效果要好。

進一步解釋,一方面是說大眾點評涉足與品質相關的行業,這些行業往往提供非標業務,這種屬性決定其一定是重信息決策的行業,比如麗人、結婚業務,用戶需要大量高質量的信息和服務來支持消費決策。另外,線上平臺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導流或利用折扣拉動交易,而是要深入到信息、交易和服務全流程,這讓大眾點評將信息決策作為門檻的同時,實現交易閉環。

另一方面是說,高頻與低頻業務並重,通過餐飲這樣的高頻業務向麗人這樣的中低頻業務導流,大眾點評作為平臺具有天然的屬性和優勢。

因為其最大優勢在於,平臺用十多年積累換來的大量商戶的點評數據,這已成為目前生活消費最大的決策入口。

與大眾點評的邏輯不同,美團是以交易作為驅動,離商業也更近一些。

美團的主要業務是以團購為主,後來加入本地生活服務,逐漸孵化出更多垂直細分的O2O項目。業內人士認為,美團的首要著力點都是促成「交易」,其後要做的是如何讓交易變得更加順暢自然。

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團的交易模式收入形式比較單一,即交易提成,這類平臺的廣告價值較低,因為用戶對價格敏感,忠誠度較低,只要有更加便宜的價格用戶很容易轉移。

從資本層面上來看,大眾點評和美團最新一輪的融資步伐十分接近,這意味著2015年的生活服務領域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

今年1月,美團宣布完成新一輪7億美元融資,整體估值達到70億美元。美團此輪融資舉例上一輪不到一年時間:2014年5月獲得3億美元C輪融資,領投方為泛大西洋資本,C輪融資時美團整體估值大約在40億美元。而在此之前,美團曾分別於2011年7月獲得阿里巴巴和紅杉資本的B輪5000萬美元投資,2010年獲得紅杉資本A輪1200萬美元投資。

在去年12月底美團融資的消息傳出後,大眾點評幾乎是在同一時間爆出了融資8億美元的消息。今年4月3日大眾點評確認已完成新一輪8.5億美元融資,此輪融資大眾點評整體估值達到40.5億美元。

從業務數據來看,王興不久前對外透露,2015年上半年美團完成470億人民幣的交易額(移動端佔比95%),其中上半年電影超過60億人民幣,酒店和度假銷售額共71億人民幣,外賣交易額達42.5億人民幣;目前美團員工規模達1.5萬人,合作商戶數160萬,年度活躍買家數為1.3億,5億條評價總數,1億張用戶上傳圖片,合作商戶數160萬。

大眾點評尚未公布今年的最新數據,去年底公布的數據顯示,大眾點評單月團購交易額超過20億元,新開拓的三四線城市中近20城市的市場佔有率達到第一;除此之外,大眾點評月活躍用戶數超過1.7億,點評數量超過4200萬條,收錄商戶數量超過1000萬家。

此前,有投資人透露,從今年1月至5月,美團的GMV同比增長速度分別為110%、95%、122%、142%、118%,大眾點評前五個月的GMV則分別同比增長109%、129%、144%、145%、146%。不過,這一數據暫時無法確認其準確性。

隨著大眾點評和美團相繼融資到位,今年二者在團購、電影、外賣、結婚、旅遊等多條業務線上的角逐必將變得更加激烈。正如王興所說,2015年會是O2O真正大決戰的一年。

相關焦點

  • 大眾點評網與美團的O2O決戰:平臺PK自營
    分別以商戶點評和團購起家的大眾點評與美團,在經歷了千團大戰之後成為市場中為數不多的倖存者。隨著O2O市場開始火爆,二者又不約而同將目光瞄準了更加細分垂直的領域,如電影票、外賣、旅遊、酒店等等。隨著大眾點評投資餓了麼、並把團購業務也深入到美團核心的三四線城市市場,今年以來,雙方全國各地地推人員之間也不斷爆發出「武鬥」衝突事件。  不過,總的來說,大眾點評和美團在垂直領域的布局還是顯現出截然不同的發展思路。
  • 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後,對電影O2O行業格局會帶來哪些影響?
    網際網路老大老二合併早有傳統,而視頻行業的今天,就是電影O2O行業的明天網際網路行業老大老二的合併歷來有優良傳統。之前有優酷土豆,後來有滴滴快的,以及58趕集。現在,美團和大眾點評也合併了,而雙方旗下的貓眼電影和大眾點評電影O2O業務自然而然也強強聯合,坐穩行業領頭羊地位。
  • 美團不需要大眾點評了
    儘管美團仍舊錶示,大眾點評始將終保持獨立發展,但不難看出,大眾點評在美團體系中,已越來越不重要了。近年來,美團一直在加快構建獨具「美團」特色的品牌形象,更名僅是舉措之一。2019 年 6 月,美團宣布品牌變色,主色調升級為「美團黃」,包括線上 APP、線下觸點(單車、充電寶、POS 機等)均進行統一色調變更。
  • 點商標——美團、大眾點評商家引流新招式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傳統商家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也迎來了新的發展,並順應時代發展積極轉型升級,入駐美團、大眾點評這樣的第三方服務平臺,成為許多商家的的選擇之一。根據官方數據顯示,美團活躍用戶達到了2.9億人,大眾點評活躍用戶數超過2億,入駐美團、大眾點評的商家超過1400萬。
  • 傳大眾點評再獲8億美元融資, O2O行業進入「燒錢時代」
    今年開始進行大幅度變革的大眾點評,正在接受不小的考驗。由O2O閉環到流量變現就在前幾日,大眾點評公布了他們2014年的成績單。除了已有的餐飲主戰場外,大眾點評在酒店、電影、旅遊等領域不斷在拓寬業務範圍,並且取得了一定成績;在商家端,則收購了多家公司,用以更多的覆蓋B端資源。
  • 依託婚慶業務,美團-大眾點評開始發力宴會預訂市場了
    合併後的美團-大眾點評在業務布局上動作連連,停止到家 O2O 服務、成立家裝事業部、整合 KTV 業務……這一次,新美大把目光瞄準了宴會預訂市場。  3月18日 消息,美團-大眾點評宣布發力宴會預訂市場,開展包括婚宴、寶寶宴、生日宴、商務宴等在內的宴會場地預訂業務。據了解,此次在宴會預訂市場的發力,是基於美團-大眾點評在婚宴預訂業務上的積累。
  • 已邊緣化的第三方點評平臺,為什麼美團不願意合併大眾點評?
    近日,關於美團將合併大眾點評app的消息被傳出,美團緊急闢謠表示:大眾點評會一直是獨立app,不存在合併進美團app的可能。時至今日,已經有15年歷史的大眾點評的主要功能和盈利業務,已經和美團進行了合併,剩下的大眾點評,已經被邊緣化了。
  • 阿里緣盡美團花絮故事:大眾點評創始成員曾抱頭痛哭
    [摘要] 美團創始人王興在內部郵件中宣布「新美大」完成了高層架構調整,幾乎所有美團高管佔據了新公司的全部要職,大眾點評高管團隊僅張濤出任董事長象徵性職位。照片的傳出,外界認為是王興以勝利者的姿態炫耀。
  • 美團點評黃海:大眾點評立身之本是做最真實的用戶反饋
    美團點評黃海:大眾點評立身之本是做最真實的用戶反饋 2019-03-29 11:18:4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從大眾點評APP新版,看美團點評在「下半場」如何回歸用戶價值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團點評CEO王興頻頻提及「下半場」概念,在王興看來,美團點評合併後,團購戰役實際上已然結束了上半年,而之所以說進入「下半場」
  • 美團大眾點評將對等合併,換股比例5:5,以後叫大美還是叫眾團呢?
    確認合併:換股比例5:5對於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併,10月7日晚間曝出確切消息:大眾點評與美團最快會在明日合併,合併後的新公司將佔據中國團購領域80%的市場份額,同時成中國最大O2O平臺,新公司估值也達到170億美元。一是對等合併。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併是對等合併,兩家公司5:5換股,且投資人也有不同的換股比例。
  • 「先收藏」美團大眾點評點評規則展示,老司機常哥常君臣整理
    導語:經常會有酒店人問到為什麼我酒店用戶的點評排序不一樣,有些點評長時間顯示在最頂,而有些最新的點評又排到很後,還有美團和大眾點評的用戶等級是什麼,右上角的角標又是什麼意思?今天我就把有關規則整理一下,供大家學習。01美團APP用戶點評規則解釋消費後評價:用戶在美團預定並完成真實入住後給酒店商家的點評。
  • 官宣 美團點評中英文名雙雙改為「美團」:點評終於消失了
    雖然大家現在提起美團,早就沒有人注意之前的名字中還有「點評」兩個字,但是今天開始他們徹底甩掉「大眾點評」這個包袱了, 中文、英文名字雙雙改為美團、Meituan。10月9日晚,美團發布董事會公告,本公司的英文名稱已由「Meituan Dianping」改為「Meituan」,並已採納中文名稱「美團」作為本公司之雙重外文名稱,以取代其現有中文名稱「美團點評」,自二零二零年九月三十日起生效。
  • 大眾點評,前路在哪裡?
    最近幾天,一條信息刷屏了,說大眾點評將被美團改名,或被直接放棄。因為前段時間剛出現摩拜單車改名「美團單車」一事,所以這條信息一出來,就被大量轉發,迅速上了熱搜。隨後美團出來回應,說大眾點評會繼續獨立存在。
  • 最前線|抹去「點評」二字,美團點評變回美團
    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5年後,點評不再擁有姓名。9月11日,美團點評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名稱擬簡化為美團,待股東特別大會審議通過以及相應更名流程完成後,公司中英文名稱將分別簡化為美團和Meituan,股份代號保持不變。
  • 大眾需要點評模式,但恐怕不再需要「大眾點評」了
    儘管召開了盛典,公布了光鮮的數據,還有「回歸初心」的意味,可從實際情況來看,大眾點評的存在感依然呈下降趨勢。最近可作為證明的事件就是今年10月,美團正式發布公告,將「美團點評」更名為「美團」(美團與大眾點評在2015年合併成為「美團點評」)。
  • 大眾點評牽手美團:消費者擔心優惠減少 商戶擔心"店大欺客"
    原標題:大眾點評牽手美團:消費者擔心優惠減少 商戶擔心"店大欺客" 分析稱合併後市場份額和地位或將低於兩家數據簡單相加 昨日,大眾點評網與美團網聯合發布聲明,正式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已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新公司將實施聯席CEO制度,美團CEO王興和大眾點評CEO張濤同時擔任聯席CEO和聯席董事長。
  • 大眾點評「亡」於2020
    美團與大眾點評驚天大合併的五年之後,美團終於撕下了點評這張臉皮。 很多人說點評沒有熬過「七年之癢」。事實上,對比近些年網際網路領域的大合併,滴滴快的、58趕集、百度外賣餓了麼等等,幾乎都意味著其中一方的快速消亡,大眾點評與美團合併之後能夠並行達五年之久,也算是獨樹一幟了,畢竟張濤們早已與點評脫離了瓜葛。 「亡」於2020,其實已經太久。
  • 涉黃會所借團購平臺招嫖 大眾點評美團下線涉案商戶
    涉黃會所借團購平臺招嫖 大眾點評美團下線涉案商戶 2016-05-03 07:26:11來源:京華時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羅攀
  • 大眾點評變味了?
    「大眾點評像短視頻,美團像直播,很多東西在短視頻裡很好看,一開直播就翻車,美團和大眾點評兩個產品協同是好事,但整合有一定難度。」成立於2003年的大眾點評,是最早一批獨立的第三方消費點評平臺,定位是「美食推薦」,用戶可以在大眾點評上自由地發表消費評論。這一直是一家慢公司,成立數年後一直是有流量沒收益。成立於2004年的口碑網是其直接對手,二者雖然都相繼拿到了融資,但大眾點評憑藉高質量的內容將有阿里加持的口碑網比了下去。2010年,美團成立,同樣推出團購業務的大眾點評和美團站在了同一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