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大眾點評將對等合併,換股比例5:5,以後叫大美還是叫眾團呢?

2021-02-20 券商中國
國慶長假即將結束的時候,美團與大眾不甘寂寞,也成為了假期轟動消息的製造者:兩個最大的「吃喝玩樂」O2O(線上到線下)平臺將要合併。有網友調侃說,以後終於可以少裝一個App了!

回顧過往,這些巨頭的燒錢、合併、融資都走在前頭,如滴滴+快的,58同城+趕集,攜程+藝龍的幾樁合併案。

美團、大眾點評合併的邏輯並無大不同,資本寒冬來臨之際,O2O原有的燒錢模式難以繼續。投資人開始看重兩件事:第一件是燒錢能燒出極速增長;第二件是燒錢燒得有效率,能燒出一個穩得住的企業。

確認合併:換股比例5:5

對於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併,10月7日晚間曝出確切消息:大眾點評與美團最快會在明日合併,合併後的新公司將佔據中國團購領域80%的市場份額,同時成中國最大O2O平臺,新公司估值也達到170億美元。

一是對等合併。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併是對等合併,兩家公司5:5換股,且投資人也有不同的換股比例。合併之後,兩家公司在新公司的董事會將佔據同等席位。

二是聯席CEO。在合併之後的新公司,大眾點評CEO張濤和美團CEO王興將有共同的話語權,共同擔任聯席CEO和聯席董事長。張濤和王興將各自獨立負責相關業務,同時向新公司的董事會匯報,重大決議在董事會層面完成。同時,新公司將在上海和北京設計雙總部運營。

三是獨立運營,高頻內部競爭。新公司將定位於連接人與服務。兩者業務重合部分主要集中在部分高頻到店業務,合併後,這部分業務將保持獨立於運營,進行內部良性競爭,以避免人才流失和總體份額下降。雙方業務團隊將保持目前的架構和職責不變,繼續按原定戰略目標快速發展,增強產品創新、客戶體驗改進和新業務創新能力。

10月7日,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大眾點評和美團接近達成一項估值超過1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53億元)的合併交易,這將締造中國最大的O2O服務供應商,服務內容覆蓋餐館預定、電影票銷售等。合併的具體消息可能在未來幾天宣布。此外,有消息人士透露,合併之後將會完成新一輪20-30億美金的融資。

合併之前,美團估值70億美元,大眾點評估值不詳,知情人士估計40.5億美元。

今日晚些時候更有消息透露,餓了麼也將加入此次合併中。美團外賣於餓了麼一直處於高度競爭,而大眾點評也是餓了麼股東。

美團和大眾點評是團購業排前兩名的公司,業務和管理風格交叉模仿,競爭一直十分激烈,據《澎湃》報導,如果合併成真,這將是繼優酷與土豆、滴滴與快的、58同城與趕集網之後,中國網際網路領域再次發生的兩大競爭對手間的合併,這些合併的領域都競爭激烈,玩命融資燒錢,合併者都處於行業的前列。

華爾街日報稱,美團和大眾點評的投資者目前希望看到滴滴快的類似的成果,這兩家公司不再互相競爭,而是掉頭一致對付中國另一巨頭百度旗下的團購網站糯米。百度6月表示,打算未來三年向糯米投資200億元。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次合併是雙方主要投資人背後運作的結果,而不是雙方管理層主動尋求合併,令投資人決定合併的主要原因在於美團的新一輪融資。

公開信息顯示,美團網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別完成規模為12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和,5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2014年5月美團完成3億美元的C輪融資,今年年初美團完成7億美元的D輪融資,距離上一輪融資僅僅不到1年,美團又開始進行15-20億美元的E輪融資。美團巨額融資的背後是巨大虧損,坊間估算,美團網雖然獲得了市場第一的地位,但背後的代價是月均6億元的虧損,全年虧損高達72億元。

曾有接觸過美團融資的投資人士坦言,雖然看好美團的未來,但是按照這個速度燒下去沒有幾個玩家能玩的起,而隨著O2O行業競爭的加劇,美團目前並沒有獲得絕對領先的優勢,這也是很多VC進行觀望的主要原因。

「遊戲要玩下去,首先得找到新一輪融資的接盤人,單打獨鬥的時候大家都在觀望,不過兩家公司合併後情況就不一樣了,比如團購市場,美團和大眾點評兩家的份額就佔據了80%左右,這樣進行下一輪融資會更加容易。」上述知情人士如是說。

二是未來IPO主體將新成立公司

由於組建了新的VIE架構公司,未來IPO的主體也將是這家新成立的公司,這將意味著即使未來新公司IPO,現有的美團、大眾點評網員工期權也將不能隨意套現,必須經過與新公司的轉換後才可能行權。有資本界人士透露,採用這一做法的原因是保護大股東利益,並吸取了百度、騰訊等第一批海外上市的網際網路公司的教訓。當時這些公司的員工期權直接放在了上市公司名下,導致很多公司IPO後很多實現了財富自由的員工離職,而將員工期權與IPO上市公司主體分離則可以規避這種現象。

一是資本寒冬來臨之際,O2O原有的燒錢模式難以繼續。投資人開始看重兩件事:第一件是燒錢能燒出極速增長;第二件是燒錢燒得有效率,能燒出一個穩得住的企業。

一位投資行業人士指出,美團與大眾點評一直在資本領域暗戰,一旦合併,估值很快會接近200億美元,更重要的是,合併後的企業在市場上更佔有領先地位,更容易獲得大筆融資。

二是合併能帶來明顯的邊界效應。百度正在O2O領域發力,在200億資金推動下,糯米成長很快,正在不斷分食美團和大眾點評的份額,一旦合併,新公司就能更全力應對百度的競爭。

分析人士指出,大眾點評利用了很多廣點通的技術,這一技術一旦推廣到美團,加之合併後新公司會比原來更有議價權,新公司在廣告領域收入就可達到原來的3倍。美團和大眾點評就能改變原來的團購領域只有份額,卻不斷補貼的尷尬現狀。

更重要的是,美團和大眾點評不再內耗,能更專注的擴張到其他業務領域,這類似滴滴和快的合併後,不斷擴張到快車、順風車、代駕等領域,讓新公司迎來更大發展空間和更高估值。

當然,最終美團和大眾點評能否合併完成,依然有待雙方股東層面的討價還價,及最後裁決。

本文綜合:澎湃、虎嗅網、搜狐科技、騰訊、億歐網

相關焦點

  • 美團去點評、鬥魚虎牙合併:消失在網際網路歷史洪流的玩家們
    正如5年前,美團和大眾點評一場驚天大合併,五年後締造了市值14000億港元的中國網際網路第三極美團點評,最終的結果卻是美團用五年時間「消化」了大眾點評。知乎網友打趣:「從此江湖裡只有美團,不見點評」。後續發生的事情,更加證實了:合併之後的第二次調整中,美團確立「三架馬車」的事業構架,大眾點評被進一步打散;2017年的架構調整中,大眾點評被納入「新到店事業群」;2018年架構調整中,大眾點評作為美團點評的兩大用戶平臺之一,由美團聯合創始人 王慧文統領。
  • 美團不需要大眾點評了
    後來,大眾點評與美團均經歷了千團大戰的混戰廝殺,且存活了下來。到了 2015 年,美團和大眾點評分列了團購市場一二名,所佔份額分別為 52%、30%。儘管兩家公司已在團購市場站穩了腳跟,但仍需依靠融資燒錢擴張業務——美團聚焦外賣、電影、酒店市場;大眾點評則向美妝、婚慶等市場紮根。
  • 已邊緣化的第三方點評平臺,為什麼美團不願意合併大眾點評?
    近日,關於美團將合併大眾點評app的消息被傳出,美團緊急闢謠表示:大眾點評會一直是獨立app,不存在合併進美團app的可能。時至今日,已經有15年歷史的大眾點評的主要功能和盈利業務,已經和美團進行了合併,剩下的大眾點評,已經被邊緣化了。
  • 知情人揭秘美團點評合併內幕
    五年前的2015年10月,美團點評為何突然合併?該合併案又為今日的本地生活服務競爭格局埋下了怎樣的伏筆?作者 |  Lynn Yang來源 | 矽發布(ID:guifabucom)「這可能也是中國商業史上最戲劇性的一幕。」5月18日,上海,偶然的一個機會,原大眾點評網核心人士和我透露了五年前美團點評閃電合併的一些內幕。
  • 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後,對電影O2O行業格局會帶來哪些影響?
    10月8日,美團網與大眾點評聯合發布聲明,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這讓「美大」將成為中國O2O領域中名副其實的巨無霸。並且雙方都是最早切入電影O2O垂直業務的行業巨頭,而影視行業最關心的還是兩家電影O2O業務的整合,以及對整個行業格局會帶來哪些影響。網際網路老大老二合併早有傳統,而視頻行業的今天,就是電影O2O行業的明天網際網路行業老大老二的合併歷來有優良傳統。之前有優酷土豆,後來有滴滴快的,以及58趕集。
  • 300元刷好評、大V要挾商家:合併後的大眾點評,不再屬於大眾!
    猶記得2003年,大眾點評成立的時候,其創始人洪濤的初心在於尋找更多高質量的美食。當時還處於pc時代,大眾點評的用戶質量很高,甚至把用心點評當成炫耀的資本。小而美,是大眾點評最早的標籤。 如今的大眾點評,模式還是那個模式,功能還是那個功能,但早已物是人非,首頁充斥的妝容精緻的網紅,以及流水線一樣的擺拍。 值得注意的是,關於大眾點評 「變味」,另一個解釋是,2015年大眾點評被美團收購之後,商業化導流的氛圍越來越嚴重,進而淪為美團的導流工具。
  • 大眾點評牽手美團:消費者擔心優惠減少 商戶擔心"店大欺客"
    原標題:大眾點評牽手美團:消費者擔心優惠減少 商戶擔心"店大欺客" 分析稱合併後市場份額和地位或將低於兩家數據簡單相加 昨日,大眾點評網與美團網聯合發布聲明,正式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已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新公司將實施聯席CEO制度,美團CEO王興和大眾點評CEO張濤同時擔任聯席CEO和聯席董事長。
  • 美團10年:王興的5次危機與「無限遊戲」
    2011年4月,大眾點評網宣布完成C輪融資1億美元,主要用於團購業務。 獲得融資的團購網站,紛紛開始打起廣告戰,以資金換流量搶佔市場。 2011年,團寶宣布全年將投入5.5億的廣告,在央視、湖南衛視、全國地鐵以及分眾傳媒上全面傳播。糯米網則宣布投放2億元廣告,大眾點評則宣布斥資3-4億元投放廣告。
  • 虎牙鬥魚正式合併,鬥魚會是下一個大眾點評嗎?
    遊戲直播平臺鬥魚和虎牙12日宣布,正式接受大股東騰訊提出的合併邀約,進行戰略合併。根據合併協議,虎牙將通過以股換股合併收購鬥魚所有已發行股份,包括由美國存託憑證(ADS)所代表的普通股。鬥魚在合併前已發行的股份及ADS將取消,鬥魚將成為虎牙私有全資子公司,並將從納斯達克退市。
  • 美團點評上市
    關於美團點評上市一事,近來傳得沸沸揚揚,甚至有消息稱,美團點評將於今天(6月22日)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看上去不差錢的美團點評,為何急著上市?本文從市場環境、政策變化、美團點評的估值、業務、競對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
  • 大眾點評與美團今年迎來O2O大決戰
    騰訊科技 相欣 7月24日報導分別以商戶點評和團購起家的大眾點評與美團,在經歷了千團大戰之後成為市場中為數不多的倖存者。隨隨著O2O市場開始火爆,二者又不約而同將目光瞄準了更加細分垂直的領域,如電影票、外賣、旅遊、酒店等等。一場圍繞O2O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攻防戰正在上演。隨著大眾點評投資餓了麼、並把團購業務也深入到美團核心的三四線城市市場,今年以來,雙方全國各地地推人員之間也不斷爆發出「武鬥」衝突事件。不過,總的來說,大眾點評和美團在垂直領域的布局還是顯現出截然不同的發展思路。
  • 依託婚慶業務,美團-大眾點評開始發力宴會預訂市場了
    合併後的美團-大眾點評在業務布局上動作連連,停止到家 O2O 服務、成立家裝事業部、整合 KTV 業務……這一次,新美大把目光瞄準了宴會預訂市場。  3月18日 消息,美團-大眾點評宣布發力宴會預訂市場,開展包括婚宴、寶寶宴、生日宴、商務宴等在內的宴會場地預訂業務。據了解,此次在宴會預訂市場的發力,是基於美團-大眾點評在婚宴預訂業務上的積累。
  • 最前線|抹去「點評」二字,美團點評變回美團
    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5年後,點評不再擁有姓名。9月11日,美團點評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名稱擬簡化為美團,待股東特別大會審議通過以及相應更名流程完成後,公司中英文名稱將分別簡化為美團和Meituan,股份代號保持不變。
  • 官宣 美團點評中英文名雙雙改為「美團」:點評終於消失了
    雖然大家現在提起美團,早就沒有人注意之前的名字中還有「點評」兩個字,但是今天開始他們徹底甩掉「大眾點評」這個包袱了, 中文、英文名字雙雙改為美團、Meituan。10月9日晚,美團發布董事會公告,本公司的英文名稱已由「Meituan Dianping」改為「Meituan」,並已採納中文名稱「美團」作為本公司之雙重外文名稱,以取代其現有中文名稱「美團點評」,自二零二零年九月三十日起生效。
  • 從大眾點評APP新版,看美團點評在「下半場」如何回歸用戶價值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團點評CEO王興頻頻提及「下半場」概念,在王興看來,美團點評合併後,團購戰役實際上已然結束了上半年,而之所以說進入「下半場」
  • 大眾點評,前路在哪裡?
    最近幾天,一條信息刷屏了,說大眾點評將被美團改名,或被直接放棄。因為前段時間剛出現摩拜單車改名「美團單車」一事,所以這條信息一出來,就被大量轉發,迅速上了熱搜。隨後美團出來回應,說大眾點評會繼續獨立存在。
  • 「除名」後,大眾點評過得怎樣?
    當年,美團與大眾點評已經納於騰訊系麾下,並宣布合併。在向大眾徵集過合併名稱後,雙方最終用了「美團點評」,是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名字。但僅僅5年時間,「點評」就被徹底從名字中去除了。「除名」後不久,還沒穩下來的大眾點評又被媒體「點名」。2021年1月11日,財經媒體深燃發布一篇《大眾點評變味了?》
  • 阿里緣盡美團花絮故事:大眾點評創始成員曾抱頭痛哭
    [摘要] 美團創始人王興在內部郵件中宣布「新美大」完成了高層架構調整,幾乎所有美團高管佔據了新公司的全部要職,大眾點評高管團隊僅張濤出任董事長象徵性職位。照片的傳出,外界認為是王興以勝利者的姿態炫耀。
  • 大眾點評「亡」於2020
    美團與大眾點評驚天大合併的五年之後,美團終於撕下了點評這張臉皮。 很多人說點評沒有熬過「七年之癢」。事實上,對比近些年網際網路領域的大合併,滴滴快的、58趕集、百度外賣餓了麼等等,幾乎都意味著其中一方的快速消亡,大眾點評與美團合併之後能夠並行達五年之久,也算是獨樹一幟了,畢竟張濤們早已與點評脫離了瓜葛。 「亡」於2020,其實已經太久。
  • 鬥魚和虎牙合併,誰是最大贏家?
    對鬥魚進行B輪投資時,鬥魚的體育直播直接併入騰訊旗下企鵝電競中;騰訊也成為這兩家頭部公司的大股東。根據鬥魚和虎牙2019年年報披露,騰訊在兩家持股比例分別為38%和36.9%,而由於虎牙同股不同權的設計,騰訊在兩家的投票權分別達到38%和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