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浩月
出演《革命之路》時的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還未走出《鐵達尼號》時的「鮮肉」形象,當然,離《荒野獵人》中的「邋遢範兒」也很遙遠,這部電影是萊昂納多從偶像派跨向實力派路程中的代表作品,很多人是第一次從該片中一睹萊昂納多「炸裂」般的演技。
萊昂納多在《革命之路》中出演的角色,是一位逐漸在婚姻生活裡失去浪漫與情趣的小職員,與他搭檔的女主角,正是在《鐵達尼號》中與他一起成名的凱特·溫絲萊特。《革命之路》的故事創意與演員選擇,恰好對應了一個命題:假若傑克與露絲成功下船上岸之後,他們會擁有什麼樣的婚姻生活?
顯然《革命之路》給出了一個令人大跌眼鏡但卻無比現實的答案:在短暫的甜蜜之後,他們不得不面對婚姻與家庭生活的瑣碎甚至殘忍,滿懷野心卻一直失敗的小職員,一心想要成名的女演員,這對夫妻有著各自的秘密欲望,但對現實生活的體會與追求卻變得日漸空洞,遠方的巴黎,以及去不了的巴黎,成為他們的「詩與遠方」。
《革命之路》被歸類於愛情電影,它的另外一個翻譯名稱《真愛旅程》似乎也在驗證這一說法,但它真的不是一部愛情片,而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現實題材作品,它準確講述了二戰結束後美國家庭在經濟復甦期的掙扎,以及個體面對機會的不停喪失所造就的傷痛,在擁有了野心之後,人們卻只能原地踏步所帶來的無望與苦惱。
萊昂納多在片中爆發出驚人的演技。幫他獲得奧斯卡影帝的《荒野獵人》,觀眾都記住了他被熊壓在身下撕扯的痛苦表情,但在《革命之路》中,與妻子爭吵時他的表情之恐怖,甚至要超過被熊撕咬的那一幕。
這令人深刻地思考到,失敗的婚姻給人造就的痛苦究竟有多大?如果有機會看《革命之路》,一定不要忘記重放幾遍,看萊昂納多從內心噴湧而出的怒氣,是如何撐大他面部的血管,是如何流竄在他面部細胞中的,你可以清楚地觀察到,一個男人崩潰的整個過程,那個時刻,萊昂納多飾演角色的內心風暴,可以和卡特裡娜颶風相媲美。
《革命之路》中塑造的角色,儘管生存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但放在今天看來,一點兒也不落伍。當下的時代氛圍,與《革命之路》的發生環境,有不少重疊之處,比如對經濟發展狀況的擔心,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幸福家庭模式的留戀,對各種未知元素的恐懼,因對生活目標追求不一致而產生的撕裂等等,都會令當下觀眾感到觸目驚心,有多少人面對萊昂納多在片中暴躁的嘶吼而驚懼?因為他所發出的聲音,恰恰是我們當中一些人努力克制著不要被別人聽到的心聲。
古羅馬詩人賀拉斯說過,「心靈的痛苦更甚於肉體的痛楚」,古往今來,絕大多數經典文藝作品的敘事核心,就在於展示比肉體痛楚要大得多的心靈痛苦,也正是因為內心世界的多變與不可捉摸,才造就了它的海洋特徵——因為波動而永遠不會被冰封,《革命之路》的最大看點也在於此,比起一潭死水,風暴更能激化矛盾、發現矛盾、解決矛盾。
比起永遠只接受心靈的愉悅,我想更多人也還是願望接受痛苦的考驗,因為沒有痛苦,就會缺乏對愛、對歡樂的敏感的感知,沒有驚天駭浪,就不會體會風平浪靜時產生的巨大平靜與快樂。《革命之路》的結局雖然沒能給觀眾提供一個解決方案,但它卻給出了一個鮮明的提示:面對每天變化的生活,我們唯有時刻抱有審視的態度,才能不被漩渦捲入、無力擺脫,所謂「革命之路」,就是奮力離開、戰勝並超越平庸。
(點擊閱讀更多購買作者新書《座無虛席:經典和大師的晝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