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偵探劇《摩斯探長前傳》中,當摩斯和他的上司星期四探長成功破案並將文物歸還博物館時,那位考古學家如是說:「警探和考古學家之間或許沒有那麼不一樣,我們都在為那些不能說話的人辯護,你用證據,我用文物碎片,我覺得我們都是死者的守護者。」
考古學家對警探產生惺惺相惜之情,並藉此詮釋自己的工作本質,而不令人感到突兀矯情,或許得益於故事發生在風光旖旎、人文底蘊濃厚的牛津,主人公摩斯探長曾是就讀於牛津大學的高材生,每每破獲奇案,靈感都與他的文史學養和藝術感知密不可分。
與牛津的摩斯探長似而不同的是,北京的陸波女士並沒有真的跨界成為一名警察,她的新書《北京的隱秘角落》也並非一部偵探小說,而是一部關於北京歷史文化文明演變的散文集,注目著北京城每一處屋簷下或溪流邊發生的點滴故事——無論那是微緲的人間煙火,抑或恢弘的歷史巨變。在購書平臺的曬單評價中,她被讀者戲稱為「斜槓作家」。該詞來源於英文Slash,意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比如:陸波,律師/作家/資深驢友……今天的陸女士,徹底放下了曾經的律師生涯,繼2015年冬天離開自己一手創辦的律所後,今年年初她乾脆停止註冊,「金盆洗手」;她也收緩了曾經丈量世界的腳步,走遍歐洲也好攀登珠峰也罷,之於她都已是完成時態。律師、驢友,兩大標籤都已卸任,這三年,陸女士專注地書寫她深愛的北京城,以一個月兩篇文的速度,成為一位純粹的寫作者。
在《北京的隱秘角落》的自序中,陸女士談及寫作的緣起,是「巨大的空蕩蕩的悲哀似乎以一種緊迫的方式觸發了我的靈光」,她從那些不起眼、不宏大、浮皮潦草與訛傳多多的文物遺蹟的傳說和記錄中,「盡力去收集與整理那些散落在星辰瀚海裡閃光的碎片,讓它們的內在聯繫重新勾連交織」。多麼詩意動人的句子呀!而這些珠麗的語言並非虛妄空談,曾經踏遍青山的腳步,如今奔走只為查閱資料與田野調查。智慧如她,能從一張老照片、一塊破石碑,甚至由兩棵大樹的品種出發,偵破那些被我們不經意間掩蓋的歷史真相,捕捉一閃而過的人性之光。這是讀者的幸運,亦是歷史的幸運。
對歷史真相進行嚴謹的挖掘與絲絲入扣的推理,體現了陸女士嚴密的邏輯性,使得她在一眾歷史文化散文寫作中更具獨特性。也正因此,我心目中的陸女士不僅只是一位作家,我堅持為她保留了一枚「斜槓」——陸波:作家/偵探。這感受並不是來自「摩斯探長」的啟發,而是冥冥之中必然相遇的「陸女士式」的巧合。這種必然的巧合,即歷史的真義。正如摩斯探長能在一樁看似自然死亡的案件中嗅到謀殺的味道,陸女士在考察那些文物遺存的時候,也總能挖掘出其深處隱藏的人事因緣起合,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此在與彼在,「有些事物必定並非我們肉眼凡胎能看到的那般直觀簡單」。
如果說律師是為當事人辯護,偵探是為事實辯護,那麼陸女士的寫作就是為物轉星移的歷史進行辯護。她說,「我時常暢想另一時空裡的生命的感受與思索,那些會抵消我們今人狹隘的優越感,讓我們理解他們與我們契合的某種精神」,她所秉持的「大歷史觀」,也是在這一系列的寫作中漸漸廓清的。因此,她所「辯護」的對象,乍一看去,孤苦的太監、背負殺名的僧人、失寵的皇后、三易其主的降臣、乖張的異士、說走就走的文青,似乎儘是些奇形怪狀的人物,讓人想到陳奕迅的歌詞「若你喜歡怪人,其實我很美」。然而陸女士不是獵奇的寫作,當你真正細讀就會發現,她筆下這些可憐的、可悲的、可敬的、可嘆的、可愛的靈魂,都是和我們一樣呼吸過空氣,有愛有恨會哭會笑的普通人類。他們不幸湮沒在紛繁蕪雜的歷史長河中,卻也有幸遇見撥開迷霧尋找歷史真實的陸女士。讀了《北京的隱秘角落》我們才知,即使是高貴的帝王,也會像孩童一樣彩衣娛親;最幸運受寵的公主,也會落得家破人亡的命運;最倒黴的皇后卻能認清時局堅持大義;無論多麼高級或底層的太監,都要面對養老的問題……陸女士所追問呈現的,便是這些普通人類面臨的人生際遇、困境,以及在當時的月光下霧靄中,他們的抉擇與行動,勇敢或怯懦。
人來人往,往事蒼茫,那些我們一再經過卻熟視無睹的中關村、隆福寺、西直門、宣武門、保福寺橋等等地名,經她寫來鮮活而深邃,或則令人悵然若失,或則盪氣迴腸;櫻桃溝、大覺寺、頤和園、法海寺,也不再只是人們賞花休閒的風景;北大未名湖畔的花神廟、滿住莘莘學子的暢春園,更讓我們體味萬物生生滅滅的無常之相。而真正令人動容的,不僅在於陸女士窮盡所能地尋找證據、連一塊石碑拓片都不放過的嚴謹,也在於她對已知和未知領域的勇敢探尋,為我們今日的生活提供了宏觀與微觀相融的歷史參照,更在於她以一顆悲憫之心與眾生平等的平視姿態去看待所有人和事。平等,所以理解;悲憫,所以寬容。也正因此,她能夠理解姚廣孝成為朱棣的國師,並非貪圖榮華富貴,而是為「君王大統與天下蒼生的艱難共存之道」;也正因此,她能夠理解勤雜工吳效魯為保護法海寺珍貴的壁畫而主動砸佛像;也正因此,她能夠理解周肇祥這般「狂慢而風雅之人卻也還有另一番沉鬱收斂的內心世界」。
為這些無法再開口的人申辯正名,我們的偵探陸女士並沒有收取諮詢費,也並非出於某種偏愛。面對那些湮沒於歷史長河中的紛繁蕪雜,陸女士鉤沉稽古,抽絲剝繭,將探尋而得的歷史真相與我們分享,只因她深愛這座「有著蒼涼冬季的古樸的北方城市」,深愛這人間。如果你亦愛著北京這座城,愛這人間,那麼不妨翻開這本書,與陸女士一道走進《北京的隱秘角落》。(歐逸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