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女性書法創作現狀及思考
■李硯
談及女性書法,清代厲鶚曾纂《玉臺書史》一書,匯集自漢至清211位女書家的史料,縱橫觀之,其流芳至今的女書家卻屈指可數。以客觀因素而論,中國古代封建體制對女性影響極大,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秩序,使女性的藝術才華得不到充分展示,更甚者亦有「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
歷史上有書跡傳世又記載真切的女書法家,不僅有三國才女蔡文姬,亦有書聖之師衛夫人,更有女皇武則天、趙孟之妻管道升等,她們皆在書法長河中做出巨大貢獻。
能夠達到如此藝術高度,其中有兩個因素不可忽略:一則個人文化修養都比較深厚,知書達理、會詩詞曲賦或知識面比較廣博,例如晉朝衛夫人,不僅工於書法,對於書法理論也有很高的造詣;二則經濟條件相對寬裕,如官宦家的婦人、宮廷貴胄、歌姬娟妓等,並無需為生計奔波勞累。古語云「倉廩實而知禮節」,生活無後顧之憂才能潛心研修書法藝術。
時至今日,男女平等,當代女性得到了徹底的身心解放,藝術女性擁有了自己的審美風格和追求。當代女書法家,受到優良的文化教育,專業院校畢業的碩博研究生女性佔比超半數,其中很多在專業領域擔任重要職務,從事各類穩定的職業,從而受到社會的高度重視和普遍尊重,為女性書法的創作鋪就陽關大道。
伴隨著時代發展,女性書法的風格也發生著巨大的改變。女性書家也開始吸取現當代書風的新元素,出現中性氣質與「丈夫氣」的風格,但畢竟未居主流,代表人物相對較少。大部分的女性書法依然保持著並不鮮明的個人元素,創作風格以娟秀一路為主,小行書、小楷尤多。
細膩娟秀是女性的特質,應該保存下來,或有必要發揚光大。所謂陰陽有道,陰柔之美,陽剛之氣,亦是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若在細膩的風格之下,追求自我或是情趣,又是一個大課題。除了根據自身審美,師法古帖或自成一派,在技巧與氣息上做出選擇,形成「自我」,而不是湮沒在芸芸「書匠」之中。
當然這一切,不僅需要在專業技能和學問上下功夫,更需要足夠的生活閱歷做支撐。藝術源於生活,在生活中會受到所居之地、所遇之事、所感之情的影響。在書寫中,將女性獨有的細膩情感以及對書法的獨特理解融入創作中,是當代女書法家在技巧之外更應追求的一條新路徑。
書法對於生活的價值是多元的,我認為源頭是一種使命感,是實現中國傳統文化與個人的精神思維以及藝術形式的統一。以此為任,才會有「自我」的獨特審美品味,讓書法領域發出更多女性的聲音。
社會的發展日益加快,加之文化的繁榮與自信,女性書法家也必然會越來越多。今時今日,乃至未來,女性在社會各個階層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宣揚女性、傳揚中國文化,我們必須要有危機感和社會擔當。
李硯:浙江瑞安人,字墨玉,齋號枕琴樓、篆雲樓。中國美術學院藝術學碩士。現為西泠印社書畫篆刻院教務長,浙江省書協理事,浙江省女書協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杭州市書法院研究員。書法篆刻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性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