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所有國產劇中都出現了出軌情節。
起初,我們看得義憤填膺,恨不得衝進電視手撕渣男和小三;
後來,看著千篇一律的狗血情節,我們的內心開始咆哮:
現在的電視劇除了出軌就不能拍點別的嗎?
從《完美關係》裡斯黛拉收拾渣男,到《三十而已》顧佳狂扇小三林有有,再到《白色月光》老公出軌閨蜜……
《三十而已》
被出軌、撕渣男、鬥小三……我們真的看膩了。
在《演員請就位2》先導片裡,趙薇說出了我們的心聲:
「其實很多女性,30+或者40+,她們對婚姻的態度,有的是很酷的,有的也是很勵志的。
中國的女性早就改變了,但是我們的題材還是在各種捍衛家庭、忍辱負重,這個題材應該out了。」
《演員請就位》
一番大實話,引發無數網友共鳴,簡直不要太贊。
「很對,男人出軌女人挽回的戲碼真的看夠了。
30+的女性也有百樣人生,而不是蒼白到只有婚姻可以言說。」
真實生活裡,我們工作、掙錢、養娃,為房貸車貸焦慮,為家人健康擔心,也為自己的前途謀劃。
我們有自己的事業和願望,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朋友圈子,有無數種方式度過閒暇時光。
我們做的事,太多太多了。但是電視劇裡,所有女人只做一件事:
鬥小三,保衛婚姻。
拜託,都2020了,女人早就變了!
離婚的原因,遠遠不止出軌一種
看看我們的電視劇,好像每個好女人的老公都在出軌。
最好是大度原諒,求個圓滿結局。就算忍痛離婚,也要聖母心爆發,反思一下自己,或者跟男人和解。
《三十而已》
再是新時代獨立女性,也帶點無可奈何的悲情。
越看就越覺得,編劇既不了解婚姻,也不了解女人。
生活複雜瑣碎,婚姻中的問題,遠遠不只婚外情。
三觀不合、性格不合、消費觀不合;
婆媳問題、孩子教育問題、家務財務問題;
喪偶式育兒、家暴、異地或分居、感情平淡、零溝通……
很多時候,一對夫妻要走到離婚,根本就不需要「藉助」外力。
@回憶如困獸:
老公在外地工作,我在家帶娃,平時微信聯繫。二人世界快沒了,兩人沒什麼共同語言,總是因為小事爭吵……
@西湖柳月:
每人一部手機,相對無言,多說一句都嫌煩,真不明白結婚幹嘛,買部手機多好。
@歲月如煙:
婚前不懂人們說的三觀不合是什麼,婚後終於明白了。我坐地鐵看書他說我裝,他刷抖音鬥地主我看不慣。假期想帶娃去外地玩,漲漲見識,他嫌浪費錢還折騰。
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就像兩個世界的人。
@The Queen:
做了9年全職主婦,照顧孩子之餘開了個小工作室,被要求工作、孩子、家務統統不許耽誤,哪怕他每天下班玩遊戲睡覺,也不允許我躺一會兒。
果斷離婚,雖然一人掙錢養孩子很辛苦,但是精神上很快樂。
跟電視劇裡女人遭遇背叛被動離婚不同,生活中有很多女人,是因為忍不了男人而主動選擇離婚。
事實上,70%以上的離婚,都是女人提出來的。
圖片來自網絡
巨嬰老公再忠誠,也是累贅;守寡式婚姻再穩定,死守也只是消耗自己。
誰結婚都不是衝著離婚去的,但如果過得不幸福,離也沒什麼大不了。
拼命維持死水一般的婚姻,不如努力過好精彩的自己。
婚姻裡,女人的依靠不是男人,是錢
反褲衩陣地在文章裡提到一件事。
讀者見面會上,有一個容光煥發的女生,右手無名指上戴著一枚碩大的鑽戒。
他問她,為什麼要戴在右手啊?
女生說:
「這是我離婚的時候給自己買的,結婚時戴在左手那一枚我退還給前夫了。
我想創業,他不同意,希望我在家生孩子帶孩子,大家方向不同,就好聚好散了。
現在我的事業幹得很不錯,這個鑽戒是我自己掙錢自己買的。」
現代女性敢離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們經濟獨立,錢是她們的底氣。
而在婚姻裡,錢也是她們最大的依靠,它往往比男人更能幫她們解決問題。
《生活大爆炸》
一個不做家務的男人沒有洗碗機和掃地機器人好用;
半夜從外地趕回家,男人不能來接你,沒關係,自己打個車就行;
老人生病住院,男人不一定能請假,但花錢請護工可以24小時陪護……
男人的愛,經常落不到實處,但錢可以。
閨蜜生孩子,為了避免婆媳矛盾,早早訂好了月子中心。
她和孩子都被照顧得很好,婆婆時不時過來看看,一點辛苦不用受,皆大歡喜。
她從來不過問老公工資,更不讓他上交工資,家庭開支兩個人全部AA。父母擔心,怕她掌握不了家庭財政大權就控制不了男人。
閨蜜說:
「我為啥要控制他?他要走走,要留留。我有錢,能夠照顧好自己。」
《美人魚》
電視劇裡,總有一心想靠男人最後被拋棄的女人,但我們身邊,女人們都在自己掙錢。
就算是在家帶娃沒法上班的媽媽,也會做做代購微商搞點副業。
女人們早就不是離了男人就不能活,她們中的很多人,甚至比男人掙得更多。
女人的身份,不是只有妻子和媽媽
電視劇裡,無論女性角色人設是什麼,小白領、女強人還是家庭主婦,無論是職場劇還是懸疑推理,最後都要落到感情戲裡去。
談戀愛結婚生娃鬥小三,幾乎所有的事,都圍繞著妻子和媽媽的身份。
但現代女性早就不甘於圍著老公孩子轉了。
在成為妻子和母親之前,她們首先是自己。
在一檔節目中,papi醬給出了獨立女性人生最重要排序,第一是自己。
《我家那閨女》
聽起來有點「自私」,但連自己都做不好的人,又怎麼愛別人呢?
知乎上有人問,已婚婦女怎樣才可以過得精緻,擁有自我。
這位網友30歲,孩子4歲,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除了相夫教子,她遊泳、看書、看劇、保持身材……
但她仍然對自己不滿意,希望能過得更精緻、更灑脫、更自我。
其實,很多女性在結婚生子後,不但沒有放棄自我,對自己的期待和要求反而比以前更高。
愛老公、愛孩子並不影響她們愛自己。
我身邊的女性朋友,她們也會煩惱焦慮,但不都是擔心男人是否忠誠、孩子是否乖巧聽話。
有女生想要自己買房子,再把父母接到工作的城市;
有人正在為是該跳槽還是辭職創業發愁;
有職場媽媽想要擠出時間去學車,也在拼命健身保持身形只為穿上喜歡的小號裙子……
比起做「賢妻良母」,她們更想活得有尊嚴有底氣也豐富精彩。
圖片來自網絡
宋丹丹在一次採訪中,回顧了自己浮浮沉沉的幾十年人生,從三段婚姻裡領悟到一個道理:
女人到最後都是嫁給了自己,幸福與否全取決於你。
女人們早就搞清楚了自己人生的劇本,不是父母的續集,不是子女的前傳,也不是丈夫的註腳。
她們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當女人不再以戀愛、結婚和嫁給什麼樣的男人、生幾個孩子作為人生的指標,就真正有了自己的世界,可以更開闊、更自主、更有趣地生活。
婚姻幸福的人是幸運的。但如果婚姻不夠圓滿,也沒有關係。
世界那麼大,幸福的方式不止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