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看到抬頭上「上海電視節」幾個字,許多人會恍惚以為進入到了「上海直播節」:多個視頻平臺號稱要涉足直播式的綜藝、連續3個論壇都在談「直播+綜藝」,專家大佬們在接受小娛採訪時必談直播,甚至不少老總搶著要加「直播網紅們」的微信,而網紅們就靜靜的坐在椅背上,一副「你丫是誰」的表情……
毫無疑問,現在在綜藝領域的正規軍們,遭遇了史上最大的焦慮症,以及熊貓TV、虎牙直播、手機YY等眾多綜藝領域「遊擊隊」的圍攻:
「全民直播的高危程度是非常厲害的,今年大家會看到很多平臺,如果在這方面(優土)沒有做充分的準備,那有可能產生過去那種微博、微信的大平臺出來後把整個市場佔領的趨勢。」、「十年前我們創業時曾經考慮了點播、超女模式、直播模式三種方式,但我們認為在PC領域,只有大型綜藝、體育大家會選直播;現在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崛起,直播有了機會,不過大部分用戶仍在點播……」—合一集團董事長古永鏘「昨晚,我在外灘一號也直播了一下我們的酒會,有353人看過。都說我們搞傳媒的是注意力經濟,注意力在哪裡,錢就在哪裡。」—— 中國傳媒大學網際網路信息研究院院長趙樹清「綜藝節目是偏娛樂、休閒、佔用時間的,但目前一些獨立的直播平臺,都是在解決這些需求。所以兩者其實是相互佔用時間的關係。如果你不擁抱它,你的時間就被佔據了,我覺得這件事情比較緊迫。」—騰訊視頻綜藝業務部馬延琨「我們預感到網綜會發展很快,但我仍然覺得超乎我們的預期和感受,有一種撲面而來的感覺。有很大的壓力,覺得緊迫感挺強的,是不是來得及學呢?」—後期公司幻維負責人唐浩在動作上,各家正規軍確實使出了渾身解數:
1.騰訊視頻去年此時推出24小時直播真人秀《我們15個》,為移動端收看專門推出APP,花費好幾億,即將播滿一年。
2.優酷5月推出16位選手在10天內貓鼠遊戲式的《潛行者計劃》,全程24小時直播,選手同步帶著手機接收信息+直播互動;而網友不僅擁有上帝之眼,更擁有上帝之手。除了彈幕互動之外,他們可以為選手提供追擊線索;成為選手的贊助商,通過網頁購買為之提供物質幫助;投票支持自己喜歡的選手,這會決定選手的排名及命運。
這兩家的成績究竟如何,相信每一個觀眾心裡都有個帳本。或許如一位東方衛視的資深綜藝人所說:「傳統視頻網站的整體構架都是為了點播,根本不擁有直播所需要的矩陣和產品觀。」
即便如此,各家仍加緊布局:燦星的《2016中國好聲音》、歡樂傳媒的《歡樂喜劇人3》、馬東新節目《飯局的誘惑》、王思聰和芒果娛樂《Hello!女神》……
在娛樂資本論看來,如今的綜藝產品已經出現了產品平臺分化的趨勢,包括電視節目、網綜、點播+直播綜藝、純直播節目。而這背後,或許源於直播綜藝背後巨大的想像空間,可能不再是傳統的廣告分成、賺版權費,「所有的人都可以來直播,自己直接可以變現,簡單粗暴,怎會不讓人興奮?」
據合一集團總裁楊偉東介紹,他本人非常看好直播,但具體落實情況還不能透露,因為還在調整直播架構的階段。據悉,新加盟優酷的王平對直播也非常痴迷,「當年超女就是直播嘛,她(王平)現在扎在直播裡面出不來了,所以我們把直播這塊也交給她了。」
騰訊視頻也迅速感受到其他獨立的直播平臺帶來的衝擊。其綜藝部總經理馬巖琨表示,以往大家都說要通過網友點評、或AB站評論去得到內容反饋。但現在玩直播綜藝,可以讓廣大網友成為真正的參與者和決定者,這種「爽感」是以往看點播、寫點評滿足不了的。在她看來,「用不了多久,綜藝節目如何利用直播、網際網路,甚至脫胎於直播出來、專為直播定製的節目,將會有一個質的飛躍。這是每個做綜藝節目的人都必須要研究的。」
事實上,這種危機感,不少內容製作方都深有體會。用遠景影視總裁王培傑的話說,傳統節目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注重參與和互動。當時《非誠勿擾》也考慮過讓廣大網友參與選嘉賓,但考慮到主流觀眾等限制因素,沒做成這事兒。但如果現在遠景要做直播的話,王培傑表示肯定會是一檔素人類互動節目,而且會選擇與視頻平臺合作。至於為何不考慮直播平臺,他認為以秀場、遊戲等起家的直播公司暫時是吃不下大型綜藝的。「未來想成為大的直播平臺,肯定離不開BAT,它們將來可能將會是殊途同歸,合而為一。」
另外,據歡樂傳媒總裁董朝暉介紹,未來《歡樂喜劇人3》會加入直播部分。燦星總裁田明也明確表示,今年暑假《2016好聲音》也肯定會玩直播。不僅如此,燦星今年還要打造自己的直播平臺。據小娛觀察,這種以內容端出發的直播綜藝,似乎比YY、映客等強烈缺乏並渴望硬內容的公司而言,是佔據了一定優勢的。在楊偉東看來,視頻網站頭部內容的宣發和直播是會有協同力的,跟YY那種純粹從下向上打有所不同。甚至,優酷還可以藉助阿里的優勢玩。
誠然,目前所謂的直播節目,大多都不是為直播定製的,反而更多只是引用直播元素。「跟當年的網絡綜藝一樣,暫時沒有出現一個像《奇葩說》這樣的標杆節目能夠為這種類型正名一下的。」至於誰能最先衝出來,有待觀望。
「正規軍」都在擔憂什麼:野戰軍包圍,遊戲平臺出內容、直播平臺玩概念正規軍進來後,會面臨什麼問題呢?楊偉東認為,首先要考慮的肯定是政府管控因素。
據娛樂資本論了解,目前星馳傳媒正在試水電視綜藝,憑藉廣告資源的優勢,公司可能會帶著廣告商和案子,直接與直播平臺合作。在星馳看來,這個階段的直播節目,時長可能會比較較短,而且不同於電視綜藝,它不是為內容找明星,更多是為網紅定製內容。為此,他們已經接觸過不少網紅公司,不過也可能自己來打造網紅。
另外,野戰軍的包圍也是個問題,「現在又出現了新的更大的挑戰就是直播平臺,這個我覺得我們做電視的,大家千萬不能小看這個東西的衝擊力。」燦星相關負責人曹志高直言不諱地提出直播平臺對電視節目的威脅。
的確,我們能越來越清晰地看到直播平臺開始從綜藝題材切入直播領域。
鬥魚直播為此甚至提出「直播+」和「快樂+」的「雙+」戰略,從遊戲垂直性直播平臺轉型泛娛樂直播平臺,緊隨其後的虎牙直播、熊貓直播也相應地規劃綜藝直播計劃。
「我們確實在泛娛樂綜藝上面有一些動作」,虎牙直播的內部人士向娛樂資本論表示,但是介於還未正式推出,並沒有透露更多的信息,娛樂資本論打開虎牙直播APP,泛娛樂內容已經成為主推內容,和傳統的遊戲直播大有平分秋色之意。
熊貓直播先行一步,已經和芒果娛樂《Hello!女神》達成直播合作,王思聰要用互動、女神等關鍵詞在直播綜藝風口上先下一城。有意思的是,我們發現進軍直播綜藝的大多數都是傳統的遊戲直播平臺,映客、花椒和一直播等直播新秀一直都沒有太大風聲。
「這是兩個不同的思路,遊戲直播平臺之間競爭已經到了穩定階段,用戶數量也到了天花板,需要用綜藝這樣的泛娛樂內容拉新用戶、粘住他們;由於這些平臺都是做內容起家的,泛娛樂直播發展邏輯也是從內容入手,綜藝是當中最好的形式。「一位遊戲直播平臺人士對娛樂資本論表示。
「新型的直播平臺要保持話題度,所以更多地做一些事件性的營銷,內容反而退居其次。」目前它們還處在圈流量、圈用戶的成長階段,沒有到達遊戲直播平臺的穩定階段,精耕細作內容領域性價比不高。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馬東在映客上的表現是嗑瓜子、要禮物和侃大山,而和鬥魚的合作卻是有策劃、有製作的直播綜藝節目。因此,遊戲直播平臺爭相進入綜藝直播領域,讓「正規軍」們如坐針氈。
「今年開年來,我就和脫不花商量說,不管直播是什麼,咱們先進來再說,一定要試一試。」這是羅輯思維的羅振宇在一次論壇上的最焦慮的表達,(插入文章《羅振宇談《羅輯思維》:我很焦慮,曾不顧一切殺入直播》)。
羅振宇作為曾經的廣電人出來創業,他的情緒也代表了上視節大多數「正規軍」的狀態。
那麼直播平臺到底帶來了什麼改變?
毫無疑問,直播平臺首先意味著一種全新的渠道開始出現,這種渠道帶來的是觀眾的的變化,現在90後、00後都去玩直播了,電視節目誰來看?缺少了年輕受眾的電視節目還能走多遠?
比這更為可怕的是對電視生態的衝擊,過去網際網路的盈利模式主要有遊戲、廣告和電商三大模式,但是直播平臺可以通過打賞模式直接變現,直接將B to C 模式變成C to C 模式,那電視臺或者網際網路視頻網站去哪裡拉廣告?
此外,直播還會讓電視人懷疑到底什麼是內容?傳統的電視節目有編排有邏輯,策劃、執行和操作各個環節流水式精細操作,但在直播平臺上,這個邏輯完全變了,韓國有節目直播吃飯很受歡迎,特別多的觀眾願意為這個買單,這是不是意味著以後電視節目不需要導演、不需要編劇呢?那電視節目產業鏈該何去何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