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堂法帖(宋代篇)二十六《拜中嶽命帖》

2021-01-16 張立傑傳書法

三希堂法帖(宋代篇)二十六《拜中嶽命帖》,是米芾著名的行書作品之一,卷首署五個字——「拜中嶽命作」,卷後有元代書法家倪瓚題跋。此帖字形寬綽,行筆開始外拓,草意較濃,因此顯得散朗多姿,從中可以窺見米芾博採眾家之所長而自出心意的痕跡。此時,米芾的書法已經完全成熟,全文筆法清勁,結構稍見譎宕。這與他晚年作品的縱逸豐肥的書風相比,尤顯刻意,相應顯殊,實為米芾的精進之作。

芾(1051—1107),字元章,號襄陽漫士、鹿門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後定居江蘇鎮江。個性怪異,舉止癲狂,人稱「米癲」。能詩、善書畫,精於古物鑑別。書法蕭散奔波,又嚴於法度。傳世墨跡有《珊瑚貼》、《研山銘》、《彥和帖》等

此帖為紙本行書,縱29.3釐米,橫101.8釐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相關焦點

  • 《三希堂法帖》豪華珍藏版4冊
    這第一件就是書聖王羲之寫的《快雪時晴帖》;第二件是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寫的《中秋帖》;第三件則是王羲之的侄子王珣寫的《伯遠帖》。乾隆皇帝由於太喜歡這三件書帖,於是就在自己住的養心殿西暖閣專門隔出一間小屋,將它們收藏在這裡,為的是可以隨時欣賞、臨摹。這間小屋被乾隆皇帝命名為「三希堂」。
  • 《三希堂法帖》精裝版,原價1580/套,現價299/套
    乾隆把《伯遠帖》和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定為「三希帖」。他還在《伯遠帖》上題跋褒揚,於空白處補繪樹石,並以「三希」為名,編刻大型法書叢帖,故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 《三希堂法帖》可謂中國歷代書法精品之合集,摹刻精良,卷帙浩繁,除了著名的「三希帖」,張旭、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米芾等書法方家名帖盡收其中,可謂書法界的「四庫全書」,也是廣大書法愛好者的「聖經」。
  • 吳橋金鼎古籍影印《三希堂法帖》被故宮博物院收藏啦!速來圍觀!
    日前,由吳橋縣金鼎古籍印刷廠影印、故宮出版社出版的《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璞石書院藏本)首發式暨捐贈儀式,在故宮博物院紫禁書院舉行。《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簡稱《三希堂法帖》,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皇帝敕命梁詩正、蔣溥等人將內府所藏書法作品,擇其精華,校勘編次,從全國各地調集書法石刻高手摹刻上石。
  • 「三希堂法帖」書法是一種高雅的精神食糧,在世界上沒有哪一種文字...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善品堂出品的這套《三希堂法帖》御刻足本,既能在書帖中欣賞到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神韻,也可以收藏起來用作臨摹、學書之用。《三希堂法帖》全名叫《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主要收集了從魏晉時期到明朝末年的134位書法家的340多件作品,有楷書、行書和草書等不同字體的書法作品。
  • 著名「三希堂」,到底哪「三希」?
    《三希堂》匾額乾隆皇帝把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視為三件希世之寶, 將其珍藏於養心殿內的西暖閣,此閣原名溫室,因藏此三寶,易名「三希堂」。《三希堂法帖》乾隆十二年,乾隆皇帝令人,從內府收藏的歷代名家書法中,精選名帖,聚集眾工,將其模勒上石,鐫刻成帖。因為帖中有三王之作,故稱《三希堂法帖》,又稱《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 乾隆《三希堂法帖》特諭
    乾隆自幼酷愛書法,乾隆十二年臘月,他頒布編刻《三希堂法帖特諭》,時年36歲,正值盛年。這份特諭實際上就是為《三希堂法帖》作序,親自為這些希世墨寶寫序言,說明他對這些法帖珍愛之至,自然在書寫時,十分用心、謹慎。因此,這份特諭也成為他書跡中的精品之一。《特諭》全圖
  • 快雪時晴帖不為人知的秘密!
    這第一件就是書聖王羲之寫的《快雪時晴帖》;第二件是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寫的《中秋帖》;第三件則是王羲之的侄子王珣寫的《伯遠帖》。乾隆皇帝由於太喜歡這三件書帖,於是就在自己住的養心殿西暖閣專門隔出一間小屋,將它們收藏在這裡,為的是可以隨時欣賞、臨摹。這間小屋被乾隆皇帝命名為「三希堂」。
  • 快雪時晴帖不為人知的秘密
    這第一件就是書聖王羲之寫的《快雪時晴帖》;第二件是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寫的《中秋帖》;第三件則是王羲之的侄子王珣寫的《伯遠帖》。乾隆皇帝由於太喜歡這三件書帖,於是就在自己住的養心殿西暖閣專門隔出一間小屋,將它們收藏在這裡,為的是可以隨時欣賞、臨摹。這間小屋被乾隆皇帝命名為「三希堂」。
  • 唐歐陽詢張翰帖,清流才士之帖
    初歸馮鉉所有,刻入《快雪堂帖》,後入清內府,刻入《三希堂法帖》,又摹刻於楊氏《粼蘇園帖》。此帖後原有清內府收藏印和乾隆題字,不知何時為人刮去,今尚可見其痕跡。此帖筆畫較為豐腴,結體嚴整,合乎法度,極接近歐書《千字文》。故宋徽宗給予很高的評價。
  • 私享丨平復帖:文人最早的一件傳世墨跡法帖
    晉 陸機書 《平復帖》(局部)平復帖文/蔣勳暑熱倦怠,拿出《平復帖》來看。《平復帖》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比起王羲之傳世的法帖,《平復帖》知道的人相對少很多。這幾年《平復帖》展出機會比較多,被選為北京故宮十大鎮館之寶,也引起大陸學界廣泛的討論。
  • 天下第一帖《快雪時晴帖》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快雪時晴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以行書寫成,紙本墨跡。帖縱23cm,橫14.8cm ,行書四行,共二十八字。此帖是聞名天下的《三希堂法帖》的「三希」之一。此帖真跡已遺失,存者為唐代精摹本,亦是無價之寶,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高清全卷)
  • 三希堂寄語:新的一年,以勤奮自勉開啟
    書房名為「三希堂」,公元1746年(乾隆11年),乾隆皇帝在此收藏了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令此書法名揚古今。三希堂三希堂三希堂,是一座建築物,其位於北京紫禁城(故宮博物館)養心殿的西暖閣,是清高宗弘曆即乾隆帝的書房,也是其作為養心殿主人留下的最明顯的標誌。
  • 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三希寶帖】之《快雪時晴帖》王羲之(高清)
    《快雪時晴帖》三希寶帖是東晉書聖王羲之家族留給後世僅有的三件真跡(分別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全帖二十八字,字字珠璣,譽為「二十八驪珠」,他把此帖和王《伯遠帖》、王獻之《中秋帖》的晉人三帖,並藏於養心殿西暖閣內,並御書匾額「三希堂」,視為稀世瑰寶。乾隆十二年又精選內府所藏魏晉唐宋元明書家134家真跡,包括三希在內,摹勒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根據此帖附頁的諸多題跋款識、收藏印章以及有關書籍錄載,《快雪時晴帖》曾經宋宣和內府,宋時入米芾「寶晉齋」,元代又入御府,上有趙孟題跋。
  • 王羲之《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合為喪亂三帖「超清字帖」
    #書法##書法愛好者##書法欣賞##行書愛好者#《喪亂帖》創作於東晉永和年間,為唐摹王羲之尺牘,行草書。收藏於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喪亂帖》是硬黃響拓,雙鉤廓填,白麻紙墨跡。《喪亂帖》8行62字,與《二謝帖》和《得示帖》連成一紙,縱28.7釐米,橫58.4釐米。在聖武天皇時期傳入日本。《喪亂帖》《二謝帖》用筆爽利,遒勁之力盡顯。風格與之相若的法帖有《頻有哀禍帖》。用筆之難在於筆毫於短距離內作出複雜的鋪毫、調鋒、折轉等書寫動作。
  • 山師大李宗瑋教授:珠玉朗月,三希僅存——《伯遠帖》的冰雪之美
    《伯遠帖》是王羲之之侄、東晉開國元勳、書法家王導之孫王珣的傳世之作。《伯遠帖》與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被後人喻為三件稀世珍寶。乾隆皇帝當年曾將這三件法帖一併珍藏於養心殿西暖閣,為這三件墨寶專設「三希堂」,並刊刻了著名的《三希堂法帖》。
  • 盡得風流——王羲之的尺牘之《適得書帖》
    明代董其昌《臨〈淳化閣帖〉卷六》中《臨〈適得書帖〉》寫為「憒憒」,清代王澍《〈淳化秘閣法帖〉考正》亦同。②宅上靜佳眠:北宋黃伯思《法帖刊誤》判「宅上靜眠」為「今流俗語」,漏引「佳」字。③此帖北宋米芾、黃伯思、清代王澍均判定偽作。《法帖刊誤》以其言辭有「今流俗語」,又目定此帖「筆無晉韻」,故為「近世不工書者偽作」。
  • 詩仙李白唯一傳世真跡《上陽臺帖》
    點上方藍字可免費訂閱關注李白詩文光耀千古,傳世千餘篇,而其書法真跡僅存《上陽臺帖》。李白受到鼓舞后,寫下了第一篇成名作《大鵬遇希有鳥賦》。他在文中以大鵬自比,以希有鳥比司馬承禎,二人遂結下忘年之好,一段道教情緣傳為佳話。王屋山天壇閣風光近二十年後,李白登臨陽臺觀,思念宗師,揮毫寫下:「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李白此文作於三月十八日,司馬承禎的忌日是六月十八日。
  • 書法字帖 @ 《三希寶帖》——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
    全書二十八字,字字珠璣,譽為「二十八驪珠」,他把此帖和王珣《伯遠帖》、王獻之《中秋帖》的晉人三帖,並藏於養心殿西暖閣內,乾隆御書匾額「三希堂」,視為稀世瑰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被乾隆皇帝視為「三希」之首.乾隆十二年又精選內府所藏魏晉唐宋元明書家134家真跡,包括三希在內,摹勒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在西苑的北海建「閱古樓」,把上述刻石嵌在樓內牆上,拓本流傳以示臨池之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