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億用戶隱私數據洩漏
大東:小白,玩社交軟體嗎?
小白:玩呀~
大東:啥時候開始玩的?
小白:這怕是要追溯到高中時期...
大東:打住打住,咱今天不討論這個,我是來提醒你使用社交軟體要注意隱私安全的。
小白:嗯?啥情況?難道又發生了什麼?
大東:就在前幾日,3月19日,某社交網站用戶稱:「很多人的手機號碼洩露了,根據該社交網站帳號就能查到手機號……已經有人通過洩露的手機號碼,來加我微信了。」
小白:真的假的!
大東:在這條狀態下,有不少網友留言表示自己也疑似遭遇了數據洩露。涉及到的帳號信息包括用戶ID、帳號發布的文章數、粉絲數、關注數、性別、地理位置等。
小白:天惹嚕~快給我講講!
二、大話始末
小白:這件事情到底啥情況呀?
大東:有分析人員根據相關線索進行了嘗試,證明確實可以通過灰產買到該社交網絡的用戶信息。
小白:又是灰產!這又是怎麼操作的?
大東:研究人員在小道消息的引導下,找到了購買隱私數據其中一個根據地——電報(Telegram)。這個系統是「積分機制」,你可以通過數字貨幣為該灰產充值,在電報帳號的帳戶轉換成積分,使用積分可以找機器人換取各種服務。
小白:這積分貴麼?
大東:經分析人員測試,換算成人民幣約等於10元查詢一次。
小白:那...還真實不貴...怎麼查的呀?
大東:如果你選擇批量查詢,那麼機器人將會返回出名單,每次100個左右。內容包括:帳號、郵箱、密碼等信息。如果你選擇根據社交網絡帳號查詢,需要向給機器人輸入其主頁的ID,機器人返回的結果包括:綁定QQ、綁定手機、微博主頁地址。
小白:這麼詳細!那豈不是只要有人看見我的社交平臺,就能查到我的電話QQ號、電話號碼了!
大東:是的,除了這兩種查詢方式,還能根據真實姓名查身份證,通過身份證查真實姓名等操作。
小白:真可怕啊...
三、原理分析
小白:這是什麼原理?該社交網絡系統被入侵了?
大東:對這件事情,該社交網絡平臺方面回應,微博一直提供根據通訊錄手機號查詢微博好友暱稱的服務,用戶授權後可以使用該服務。微博安全總監稱:「洩漏的手機號是19年通過通訊錄上傳接口被暴力匹配的,其餘公開信息都是網上抓來的。」可以從官方的回應看出,是有惡意用戶抓住了微博查找好友功能的漏洞,收集了大量用戶個人信息和微博信息間的對應關係,通過灰產謀取不義之財。
小白:啥意思?大東東我沒聽懂。
大東:行,那我給你詳細講講。小白,你還記得你第一個微博好友是誰麼?
小白:我記得!就是我的高中同桌小黑呀~
大東:比課本知識點記得清楚多了呢。那你記得你是怎麼找到他的麼?
小白:嗯...好像是我用手機號註冊了之後,開了手機通訊錄權限,然後app就自動向我推薦的~
大東:嗯,你想到什麼問題了麼?
小白:誒~那如果微博用戶的手機通訊錄裡有我的手機號,那豈不是也能找到我的微博帳號了!
大東:因此可以推斷出這個灰產是如何誕生的——手機號的源頭是有黑客找到一大堆手機號,然後利用微博上傳通訊錄功能,匹配出來微博ID,對互相一一對應關係進行整理,然後就可以以此牟利了。
小白:太狡猾了!我以後還怎麼在微博上分享生活啊!
大東:你的擔憂是對的,人們在微博上分享生活,於是每個微博的帳號是有人設的,通過手機號找到微博,也就是能通過手機號將人物刻畫出來了。
小白:嗚嗚嗚,我再也不用微博了!
大東:不僅僅是微博,其他的app也有類似問題的。只要有你朋友上傳了通信錄,都存在這個安全隱患。
小白:我的朋友可不能坑我呀。
大東:app的社交屬性引發了這個問題,每個app現在要求實名,只能希望用戶都有一定的安全意識。
微博隱私灰產原理
四、如何預防
小白:大東東~就沒人管管咱小用戶麼!就這麼任人欺負麼!
大東:微博表示,此次非法調用微博接口匹配出的信息為微博帳號暱稱,不涉及身份證、密碼,對微博服務沒有影響,「發現異常後,及時加強了安全策略,今後還將不斷強化。」
小白:好吧,希望以後不會從系統上找到這個漏洞了。
大東:其實,目前曝光內容已刪除,也是出於對其他用戶效仿的擔心。
小白:那咱普通用戶,有啥辦法可以自我拯救的麼?
大東:當然,普通用戶最重要的就是提高網絡安全意識,注意網際網路上的隱私保護。
小白:具體如何防護呢?
大東:首先是要搞清楚隱私洩漏的幾種主要方式:一是使用洩漏,如操作失誤、列印、外發文件、拍攝屏幕等方式洩漏數據。二是存儲洩漏,包括數據中心、伺服器和資料庫的數據被入侵造成洩漏,移動終端被盜、丟失或維修造成數據洩漏。三是傳輸洩漏,通過網絡監聽、攔截等方式對傳輸數據進行篡改、偽造和竊取。
小白:那咱有啥對應的措施麼?
大東:當然了,小白你記好了,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自我安全防護。
1. 謹慎允許App擁有系統權限,一些App總是會申請擁有過多和應用提供的服務不相關的權限,除了通訊錄權限外,還有攝像頭權限和GPS權限。
2. 檢查登錄的網站是否安全,看網頁是否擁有https或關閉鎖定。
3. 在瀏覽時,不要輕易將身份證號碼、個人喜好、所處位置等敏感信息洩露。
4. 不同平臺的密碼儘量不同,防止撞庫帶來的信息洩露,密碼設置可以通過組合字母,數字和符號來創建安全性較高的密碼。
5. 謹慎點擊電子郵件中的連結,很多垃圾廣告的發件人ID會模仿官方帳號,點擊連結前務必要確定發件人是否是官方。
小白:懂了!一定注意!
隱私安全(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