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析因
醫生祝勝郎分析,食用小龍蝦引發橫紋肌溶解症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三個:
一是小龍蝦本身具有某種生物毒素或其他的外源性化學物質。儘管小龍蝦這種外來生物在養殖過程中很少發生病害,但並不意味著它不會被感染和攜帶病毒。
二是洗蝦粉的毒素。有些商家為了把小龍蝦洗乾淨而使用洗蝦粉,洗蝦粉可能也會含有某種毒物。
三是食物添加劑。有的餐館在烹飪小龍蝦過程中為了增加湯汁的鮮味和香味,隨意添加人工合成香精,這些成分不詳的化工合成添加劑,長期食用還可能損傷肝臟甚至有致癌風險。
「橫紋肌溶解症是由多種物理或非物理因素導致橫紋肌大量破壞、崩解,引起肌酸激酶、肌紅蛋白等肌細胞內成分進入血液循環,進而導致嚴重內環境紊亂的臨床症候群」,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醫師曹舉潮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介紹稱。 暨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內科副主任劉璠娜表示,橫紋肌溶解症臨床特徵主要包括肌肉無力、疼痛和深色尿液,可引起全身無力、發熱、心悸、噁心、嘔吐,局部肌肉可出現疼痛、腫脹,嚴重的可出現少尿、無尿、高鉀血症等急性腎功能衰竭的表現,甚至引起心跳驟停而導致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吳敏霞丈夫張效誠在介紹其病症時也強調,其尿液呈醬油色。曹舉潮醫生表示,尿液呈醬油色是因為橫紋肌溶解後,肌紅蛋白釋放過多,最終從尿道排出所致,其稱尿液呈可樂色、醬油色是橫紋肌溶解症典型症狀。曹舉潮醫生表示,其在臨床上所遇到的橫紋肌溶解症病人中,也有部分是在進食小龍蝦後發病的,「即便有人進食小龍蝦後患上橫紋肌溶解症,但不一定就能證明是小龍蝦導致其患上橫紋肌溶解症」,曹舉潮醫生強調稱,「在醫學上,尚未有證據證明小龍蝦體內有明顯的毒素引起橫紋肌溶解症」。那麼為什麼有人會在進食小龍蝦後患上橫紋肌溶解症呢?曹舉潮醫生表示,目前的醫學研究暫時無法解答,但有說法稱,這是小龍蝦身體殘留洗蝦粉引起的。值得注意的是,也有說法稱,這是小龍蝦身體內重金屬超標引起的,還有說法稱,這是因為患者食用了存在的某種毒素的蝦頭引起的。值得注意的是,張效誠此次在食用小龍蝦時也吃了蝦頭,在視頻中,張效誠也勸誡大家勿食蝦頭。實際上,不必糾結於小龍蝦,橫紋肌溶解症的發作原因還很多,曹舉潮醫生介紹稱使用降脂藥物、長期飲酒、內分泌疾病、過度健身,均會引發橫紋肌溶解症。劉璠娜強調,其中運動和橫紋肌溶解症之間的關聯是明確的。值得注意的是,張效誠在到醫院就診前,也進行過健身運動。「重複性的、機械性的蛙跳、深蹲、推舉,所調動的肌肉群相對集中,當過於集中超過閾值時,也會導致橫紋肌溶解的出現。」劉璠娜醫生通過對140例橫紋肌溶解案例進行匯總後發現,超過一半的橫紋肌溶解症患者,都和運動過量有關。「在大運動量發生後,局部高強度訓練造成的局部缺血,橫紋肌細胞缺血缺氧,肌肉組織ATP 耗竭,大量乳酸堆積,當缺血肌肉再灌注時,肌細胞鈉和鈣離子超載等機制導致細胞腫脹,甚至細胞死亡,細胞完整性受到破壞」,劉璠娜醫生表示,「之後內容物釋放至細胞外進入血液循環,橫紋肌溶解症就此發作」。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運動超量後細胞缺血缺氧帶來的崩潰外,運動產生的熱量也足以損害細胞。「長時間運動時肌肉收縮過度,可致肌肉組織溫度升高,尤其在潮溼炎熱環境中因散熱困難發熱更明顯,高熱增加了能量的消耗」,劉璠娜醫生稱,體溫每升高1 ℃,體內降解酶的活力可提高近10%,致使肌細胞損傷,肌膜完整性破壞,橫紋肌溶解、壞死。因此過量體育鍛鍊和軍事訓練,尤其在悶熱潮溼的環境下運動容易導致橫紋肌溶解症。「我們建議平時加強鍛鍊,提高適應能力,不要突然做不停息的快速深蹲、伏地挺身,蛙跳等運動,平素運動較少、體質較弱的人在訓練時間、強度等方面都要應循序漸進,加強適應性訓練」,劉璠娜醫生表示。 在運動方法上,交叉訓練也可以很好的避免橫紋肌溶解。「比如做200個深蹲,做200個伏地挺身,再做200個仰臥起坐」,劉璠娜醫生還補充稱,另其建議「儘量避免在高溫、炎熱潮溼、陽光直射的天氣和環境下進行大強度運動,及時散熱,多喝水,充分補充電解質及維生素等」。在預防橫紋肌溶解症方面,曹舉潮醫生給出另一個建議。其建議使用降脂藥物人群、長期飲酒人群、內分泌疾病人群、健身過度人群要注重提防橫紋肌溶解症,及時調整生活習慣,比如血脂高、心臟有問題人群,在藥物選擇上要慎重,長期飲酒人群要減少飲酒量,健身過度人群要調整健身方式方法。曹舉潮醫生認為,如若不幸患上橫紋肌溶解症,及早發現、及時就醫很重要。「尿液呈可樂色、醬油色是橫紋肌溶解症典型症狀,如出現該症狀,大家務必儘早到醫院就醫」,曹舉潮醫生強調稱。綜合自南方都市報(nddaily 南都記者 王道斌 錢小莉 李榕 通訊員 張燦城 朱健)、錢江晚報(qianjiangwanbao)* 南方都市報(nddaily)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